一起上看小说 > 盛唐剑圣 > 第十六章 一代文宗

第十六章 一代文宗


  回到了后院,裴旻想着《三字经》的事情,一头扎进了书房。

  思索着记忆中的《三字经》,在他的记忆里《三字经》分老版与新版。

  这老版、新版,各有优劣。

  但现在身在古代,裴旻还是决定以老版为上。

  即便是老版,也有需要修改的地方的。

  开头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自然不用改。

  一直到中间部分,王朝的兴衰,就必需修改了。

  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

  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

  《古版三字经》在这段话以下是“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

  裴旻知道自己要是原本照抄,那就是嫌自己命长了,直接在书中透露大唐灭亡的时间。

  但是创国基之后,接下删掉的字句,直接来一个“十五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又有点不通。

  思前想后,裴旻加了这么一句,“传至今,克大定,四方靖,乃大同”然后在后面加一个“十五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

  无形中也算拍了李隆基一个马屁。

  这为官之道,以奉承为上。

  在这方面,裴旻固然没有赵高、蔡京、贾似道那般专业,也不像安禄山那样没脸皮,却也颇具功底。

  至于结尾一点,也需要改。

  “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

  这句话说的就是玄宗朝的神童刘晏,但是此刻刘晏的母亲认不认识他爸都是个问题,更别说刘晏这个神童了。

  这段话也不能删掉,这末尾的一大段分别例举苏老泉、梁灏、蔡文姬、谢道韫这些人,分别代表着男女老中青少几辈代表。

  刘晏代表的就是少年一辈,删了立刻就给人感觉少了什么。

  思考了许久,裴旻以初唐四杰的王勃代替。

  王勃出身儒学世家,他六岁即能写文章,文笔流畅,被赞为“神童”。九岁时,读颜师古注《汉书》,作《指瑕》十卷以纠正其错。

  以他代替刘晏,也是相得益彰。

  此刻裴旻还真是很庆幸自己是个文科生,做过这方面的论文,脑中能够记得古今的《三字经》。

  裴旻写好全文,反复检查了好几遍,主要针对有无历史性的错误。

  确定无误之后,心满意足的将编写好的《三字经》,放在一旁,打算明日交给张九龄、王昌龄他们检阅检阅。

  而今他也不怕高调,反而越高调越好。

  越坐实一代文宗的身份,对他的利处就越大。

  为了试验《三字经》的效果,裴旻还亲自给小七、小八上课。

  虽然只是短短的半个时辰,却能很明显感觉到效果显著。

  《三字经》以前,孩子的启蒙读物只有《六甲》、《千字文》。

  《六甲》不用说,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没有一点的意思。

  《千字文》倒是绝妙的文章,对仗工整,条理清晰,可谓文采斐然。

  但是先对孩子来说太深奥了。

  小七、小八算是聪慧的了,让他们学习“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也是一头的雾水。

  至于写?

  想都别想,古文是深奥的繁体字,也就是“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張;寒來暑往,秋收冬藏;閏馀成歲,律呂調陽;雲騰致雨,露結爲霜……”

  别说是小孩,就算是大人,没有一定的毛笔功底,这开头的一段话都写不下来,生僻字太多。

  小七、小八,学了两个多月,也就写写天玄日月,你要是让他写張、寒、暑、藏、歲、調、陽甚至是騰,他分分钟就哭给你看。

  相较起来《三字经》明显更通俗、顺口、易记,最适合孩子,在深度上也不逊色《千字文》。

  不过《三字经》最大的缺陷就是字数多有重复,不像《千字文》。

  但相较儿童读物,《三字经》明显更胜一筹,《千字文》要高深一些,学懂《三字经》再学《千字文》最好的选择。

  也很明显的也可以看出,小七、小八更加喜欢《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念得不亦乐乎。

  有了小七、小八的实验,裴旻对于《三字经》的推广更有信心。

  第二天就将整理好的《三字经》交给了张九龄、王昌龄、王之涣、王维、王翰、高适一行人。

  昨天才听裴旻要编写一份儿童读物,今天就实物在手。

  张九龄、高适与四王都惊呆了,半响迫不及待的将多份《三字经》分别拿在手中研读。

  《三字经》三字一句,更为难得的是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

  是以古人还有一句话说“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

  虽说有些夸张,却也说明了《三字经》的魅力。

  最先出声的是王翰,他对着裴旻就是深深一拜道:“国公之才,世所罕见,王翰拜服。此文远胜《六甲》,可与《千字文》媲美,但内容简约易懂,更胜《千字文》,最适合启蒙之用,必将千秋盛传。”

  张九龄什么话也没说,只是深深一拜。

  余下王昌龄、王之涣、王维、高适也不知怎么说了,跟着一拜,一切都在这一拜之中。

  张九龄与三王还好受一点,他们跟着裴旻久了,深知裴旻时不时的会展现出超人之处,也已习惯。

  王翰、高适直接就是惊为天人,眼中闪着异彩。

  裴旻将文章交给了王维,让他去拓印个千八百册,分别送给之前聚会的河西士林翘楚,余下的赠给境内的书塾,以及地方官府,告诉他们若有人开私塾的,可赠去一本。

  王维当即领命去了。

  这《三字经》一出,立刻引起了凉州士林的轰动。

  尤其是甘旭这样资深的教书先生,更能体会《三字经》的好处。

  《千字文》固然奥妙,却过于难懂,《六甲》易懂,却无深意。

  《三字经》正好在两者之间,取两者所长,在合适不过了。

  甘旭本就怀着对裴旻的一份歉意,帮助裴旻推广起来,不愧余力。

  凉州是经济要地,往来西域、长安的商旅,不计可数。

  《三字经》以令人疯狂咋舌的速度传播开来……

  有一篇导人向上的千古文章,再加上育人子弟的《三字经》。

  裴旻这一代文宗的身份,已经无人置疑了。


  (https://www.173xsv.cc/12_12020/398498595.html)


1秒记住一起上看小说:www.173xsv.cc。手机版阅读网址:m.173xs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