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五章 开展度田 当斩则斩
在西城县府中的一处偏厅内,被五花大绑的申仪与申耽齐齐跪在厅中。
偏厅之中没有其他人,除了糜旸之外,就只有一些看守申氏兄弟的糜旸亲卫。
申耽在河谷大营中被糜旸擒下后,糜旸并没有着急杀了申耽,在他率领大军从上庸出发后,他将申耽带在了大军之中。
在刚刚擒拿下申仪之后,糜旸便命人将申耽带来西城中与申仪兄弟相见。
而申耽在看到申仪亦成为糜旸的阶下囚之后,虽然早有预料,但当他真正看见这一幕时,脸上还是浮现着难以掩盖的死灰之色。
相比于完全认命,一脸死灰的申耽,申仪的脸色好了一些。
申仪跪在地上,他知道现在自己就是糜旸的案上之肉。
他没有奢望糜旸能不对自己挥下斩刀,他只希望糜旸能放过他的族人。
申仪跪在地上对着糜旸请求道:“府君,我与兄长现在皆已经落败,汉兴郡再无人能对府君掣肘。
我不求府君能饶我一命,只希望府君能放过我的子嗣族人。”
说完后,申仪朝着糜旸深深一拜。
申仪的性格虽然相比申耽更为激进,但同时他也比申耽更加识时务。
看历史上申仪的表现就知道,西城上的“汉”“魏”旗帜在申仪的授意下,几乎就像魔术一般变来变去的。
对于这样的人,该伏低做小的时候,他绝对不会有丝毫犹豫。
面对着申仪的求情,糜旸并没有正面回应。
糜旸看向一旁的丁封,在糜旸的眼神示意之下,丁封走向申仪。
这时丁封的手中正捧着一件木盒,随着丁封走向申仪,申仪看清了丁封手中那件木盒的全貌。
当看到那件木盒之后,申仪的脸上闪过躲闪之色。
当丁封走到申仪身前时,他将手中的木盒打开,而后就站在申仪身前将木盒中的东西,全部倒在申仪与申耽的眼前。
随着丁封的动作,一块块官印从翻转的木盒中,掉落在申仪与申耽的眼前。
当十数块官印全部落在申仪与申耽眼前时,申耽看向申仪,当申耽看到申仪脸上的躲闪之色后,他哪里还不知道这些官印的由来。
申耽的脸上,浮现强烈的不可思议之色。
他这个弟弟是不是疯了!
在丁封将官印全部倒在申仪与申耽面前之后,糜旸方才看向申仪开口说道:
“你在汉兴郡专威弄权,竟敢假借天子名义私刻官印,有诸侯反叛之志,单单凭此罪行,申氏就该族诛!”
这些官印是方才张嶷控制了县府之后,从申仪的寝室中搜出来的。
自天下丧乱以来,天子的权威与诏令早已不下郡县。
各地郡县的长官任命权,掌握在实际占据该郡县的诸侯手中。
只是汉室尚在,所以当各地诸侯任命郡县官员时,只能借助天子名义刻制官印,授予臣下。
但是哪怕天子失去了任命各地郡县官员的权力,这权力也是被天下间的诸侯所瓜分,并不是申仪这个汉中王臣子该做的事。
如今申仪竟然敢私刻官印,这样的罪行当然可以族诛。
在听完糜旸的话后,申仪脸上的神色亦变得如他兄长一般呈现死灰之色。
听糜旸的话中意思,他是不打算放过他申氏一族了。
申氏一族的老幼妇孺在去年被申耽大多迁至成都,糜旸鞭长莫及。
但一旦糜旸将他今日搜到的官印一事上报给刘备,那么他申氏一族还是难逃灭族的命运。
族诛,是当世最为严重的一种刑罚,是断绝一种姓氏最狠辣的手段,更是许多人心中最畏惧的一种后果。
在看到申仪如申耽一般面露死灰之色后,糜旸又开口说道:“虽然你申氏一族难逃覆灭的结果,但我可留下你些许血脉。”
在听到糜旸这么说之后,申耽与申仪的脸上都浮现一些血色。
他们用希冀的目光看向糜旸,在他们希冀目光的注视下,糜旸缓缓开口说道:
“只要你们能帮我理清汉兴郡中的人口、田亩,在之后虽然你们二人难逃一死,但我会上书大王,为你们在成都的血脉求情。”
在拿下汉兴郡之后,目前对糜旸来说最重要的事,便是要加快弄清楚,汉兴郡的人口与田亩真实的总数。
唯有在做到这一点后,糜旸才能渐渐将汉兴郡打造成来日他北伐的基地。
这一点就算没有申氏兄弟的协助,在全面拿下汉兴郡后,糜旸最后亦能弄清楚。
只是申氏兄弟盘踞汉兴郡多年,他们对汉兴郡可谓是非常了解,有他们的协助势必会事半功倍。
而且虽然汉兴郡中大部分的人口、田亩本来就是被申氏兄弟兄弟所隐匿,但汉兴郡中并不是只有申氏这一家豪强。
所以如果糜旸能得到申氏兄弟的协助,那么他就可以利用申氏兄弟对其他豪强的了解,在汉兴郡中开展一场全面的“度田”行动。
度田并不是单单就丈量田亩,在度田中亦包括了清查隐匿人口。
在将近两百年前,汉光武帝刘秀进行了一场全国范围的度田行动。
度田行动的主要内容是清查田地数量和户口、年岁,加强政府对土地和劳动力的控制。
除此之外,度田行动直指地方豪强的要害——核查豪强地主的土地人口,限制豪强大家兼并土地和奴役人口的数量。
因为度田运动侵犯了各地豪强大族的利益,所以各地豪强通过勾结地方官员的方式,对这项政策进行抵制。
刘秀为了坚决执行这项政策,连续杀了十余名与豪强勾结的,对度田敷衍的地方官员,在这种情况下,郡国大姓纷纷起兵叛乱。
当时在中央之中,有天下大儒大司徒欧阳歙为各地豪强的喉舌,在舆论上拼命抨击光武帝的度田政策。
在欧阳歙的鼓动之下,当时天下的士林舆论对度田政策充满了恶意。
但面对着地方与中央的反对派势力的合力,一向被认为是“老好人”的光武帝拿出了他的魄力。
光武帝不顾大司徒欧阳歙天下儒宗的身份,在面对着诸生千余人守阙求情的情况下,果断将欧阳歙处死。
这一事引发了朝野极大的震动,但同时显露着汉光武帝的度田决心。
在用欧阳歙之死震慑一众中央朝臣之后,刘秀开始对地方的叛乱下手。
刘秀一方面派人宣召,“听群盗自相纠挝,五人共斩一人者,除其罪”,以此来分化离间各地豪强。
另一方面他对地方长吏逗留、回避、故纵等罪进行赦免,调动他们平乱的积极性。
最重要的是,刘秀使出了一個杀招,“徙其魁帅于它郡,赋田受禀,使安生业”。
在刘秀的这个举措之下,地方豪族大姓不能再借助宗族势力继续为非作歹,起兵兴乱。
刘秀的这个举措对当代的豪强来说,这是他们除了族诛之外,最无法接受的惩罚。
地方豪强之所以强横,乃是他们世居故土,在乡土之中有着莫大的影响力,有着巨大的财富。
这两个优势让他们能够蓄养私兵,发起叛乱。
但当他们被强制迁徙故土之后,他们与乡土的一切联系都被斩断,这无疑是釜底抽薪。
作乱的人都是豪强大族,如果不是剥夺了他们在本土的一切再把他们迁徙到别处,这么富有的人,根本犯不上让刘秀给他们“赋田受禀,使安生业”。
例如王符就在《潜夫论·实边》中指出刘秀这个举措的狠辣之处。
“且夫士重迁,恋慕坟墓,贤不肖之所同也。民之于徙,甚于伏法。伏法不过家一人死尔。
诸亡失财货,夺土远移,不习风俗,不便水土,类多灭门,少能还者。”
刘秀的这个举措,给叛乱的地主豪强给予了沉重打击。
各地的叛乱被平息后,刘秀时期的度田得到严格执行。
度田执行之后,形成了“牛马放牧,邑门不闭”的大好局面,为明章之治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后世人多记得刘秀大魔导师的身份,但他在这场度田运动中的行为,也是真的秀。
若没有这场度田运动,就东汉中后期那个政治生态,东汉早就灭亡了。
光武帝的那场行动是成功还是失败,在后世史学家的观点中,一直有着不同的看法。
纵观东汉两百年的历史来说,那场度田运动是失败的,因为东汉末年的天下大乱,与地方豪强的日益壮大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但单单从汉光武帝那个时期来说,当时的度田行动是取得一定成果的。
之所以度田行动没有挽救东汉的命运,根本原因是在封建社会中,是没办法完全根除地方豪强这个毒瘤的。
直接原因是,“度田”行动除了在汉明帝、汉章帝时期得到良好的延续之外,在其他时期,根本就是一纸空文。
但目前当年那场光武帝时期的度田行动,给糜旸的最大好处是,让他在汉兴郡中开展度田行动变得名正言顺。
糜旸身为汉兴郡太守,延续世祖陛下的政策,完全合情合理,是一种再正确不过的事情了。
然后糜旸打着光武帝刘秀的名号,在明面上是度田的举动下,实际上做出一些改革,那也没人可以指摘什么。
就算有一些腐儒想借此抨击糜旸,抹黑他的名声,也必须先把刘秀的名声给抹黑了再说。
他们敢吗?刘备还活着呢。
在当代,名正才能言顺,言顺才能行速。
当申仪与申耽听到糜旸要在汉兴郡中开展度田之后,虽然身为地方豪强的他们天然反对这种政策。
但是先不说他们现在没有反抗的资本,就算在有反抗资本的情况下,他们也不可能公然阻止糜旸的这种举动。
为了保全一些血脉,申耽与申仪最后只能答应了糜旸的要求。
在申耽与申仪选择合作之后,糜旸命人将这二人压下去关押起来。
申耽与申仪被押走之后,吕乂来到偏厅中向糜旸禀报道:“府君,大部分申氏党羽都已经收押,接下来该对他们如何发落,还请府君示下。”
在西城全面光复的情况下,除了一些躲藏在暗处且侥幸逃出城的申氏党羽,剩余的大部分申氏党羽都陆续被糜军捕获。
申氏党羽分为两类,一类是申氏的族人,一类是之前阿附在申氏兄弟周围,帮助他们鱼肉百姓的属吏。
糜旸听完吕乂的汇报后,对着吕乂言道:“将捕获到的申氏党羽一一审讯,在得到他们的罪行之后,按各自罪行依《蜀科》处理。”
在知道糜旸的意思后,吕乂不由自主的劝谏道:“申氏兄弟以密网束下,故不得人心。府君宜弘以宽仁,则民众自然安乐。”
虽然糜旸透露出要依法行事的意思,但吕乂深知那些申氏党羽为虎作伥多年,他们身上的罪行按严厉的《蜀科》处置的话,基本都是死罪。
这样那数百申氏党羽,大多数都会难以活命。
这一点在吕乂看来,是不利于稳定汉兴郡人心的。
而糜旸身为汉兴郡太守,掌握着一郡的司法权,所以只要糜旸有心宽容,那么那数百人是可以保留一条命的。
糜旸在听完吕乂的建言后,他对着吕乂言道:“申氏无道,政苛民怨,庶民悲呼,流离失所。
且申氏用人唯亲,自初平已来,有数十年之久,汉兴民心沮丧,士人互相承奉,德政不举,威刑不肃。
申氏党羽,专权自恣,上下之道,渐以陵替,罪行累累,百姓苦彼等久矣。
吾今初定汉兴,必须威之以法,党羽若有死罪,当斩则斩,先惩恶后扬善。
今日之死,往日之罪,无须宽宥。
如此方能民心大悦,郡政清明。”
在听见糜旸这么说之后,吕乂知道糜旸心意已决,因此他便不再劝。
可就在吕乂要领命离去的时候,糜旸又下令道:
“在犯下死罪的申氏党羽斩首后,将他们的首级悬于城门之上。
吾要让城中内外的百姓都看到,他们的仇人,吾已经替他们都除去了。”
糜旸的这个命令让吕乂心神一凛,随后便领命离去。
(https://www.173xsv.cc/1647_1647343/11110936.html)
1秒记住一起上看小说:www.173xsv.cc。手机版阅读网址:m.173xs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