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上看小说 > 蜀臣 > 第571章、喜忧异

第571章、喜忧异


  月余的攻坚之战,朱然部死伤四千余人不足为奇,毕竟占据地利扼守的郑璞部,都不免伤亡了上千士卒。

  但这其中最大的因素,乃是郑璞不曾出营反击的缘故。

  而陆逊部丧损了万余人的原因,就是被关兴部抓住机会出营反击了。

  却说,当时关兴与众人定下混淆视听之计后,汉军便一直以半数兵马在坚守营寨,如此攻防了七八日,吴军果然如期发现了汉军似是有“炊烟不见而减少”的迹象,亦隐隐有了柳隐与句扶两部已然转去堵水河谷的猜测。

  心有期待之下,他们自然更加死不旋踵的攻坚。

  让战事仅是开启了半个月,吴军便伤亡了近四千将士,但各部将率们让士气如虹、仍觉得攻势再猛烈一些,或许便可以将营寨攻破了。

  然而,陆逊则是不同。

  先前在寿春之战中的惨败,是他唯一的败绩。

  亦是江东开始步入国力衰退、令朝野上下无人再复有北伐之念的转折点。

  足以让他此生都耿耿于怀了。

  而魏国以“灯下黑”的伎俩、将雒阳中军藏在寿春城内的做法,同样让他记忆犹新,而如今汉军的守御令他觉得似曾相识。

  是的,在多日的攻坚后,他发现了些许端倪。

  抑或者说,汉军防守时的“岌岌可危”有些刻意了。

  犹如故意让江东知道他们马上就无法坚持、营寨即将迎来陷落一样。

  然而,那些在矮垣之上的都伯或司马脸庞之上不见丝毫忧色,就连那些士卒们都没有愁眉苦脸或是洋溢着必死的觉悟。

  这些不寻常的迹象,足以让陆逊嗅到了有危险在蛰伏。

  是故,他在当日攻坚罢了,私下将全琮招来计议,径直道出了汉军的蹊跷,断言汉军并没有转兵离去。

  全琮听罢,沉默好了一会儿。

  旋即,却是莞尔而道,“都督,彼蜀兵藏兵与否,与我军此番攻坚似预期是干系不大,且若果如都督所言,蜀兵所为不正如我军所愿乎!”

  闻言,陆逊同样默然。

  是啊,他们此番来攻坚也没有抱着能冲破汉军的阻拦、救出上庸城的唐咨部啊!

  况且汉军藏兵的目的不言而喻,乃是为了反击,而他们正好可先暗中做好准备,堂堂正正与汉军正面鏖战一次,在达成先前顶下的“折损二三万士卒后可退出战事”目的之余,还能让汉军死伤不少,如此不是正好战略使然吗?

  但陆逊心中仍有一缕怅然。

  识破了敌军的意图,他自然能让彼弄巧成拙!

  虽不可能令夷陵之战再度上演,但一洗在寿春之战中惨败的耻辱不在话下!

  然而,受限于江东如今的国运与未来的期盼,他却不得不配合着汉军的伎俩,继续糊弄着士卒、将他们送上不归路。

  如此,心中的滋味,终究是意难平的。

  “乃我拘泥了。”

  许久之后,他才将挂在眉目上的惆怅化作释然一笑,“确如子璜所言,若彼蜀兵有出营来战之意,正好如我军所愿。嗯,防备蜀兵突袭之事不可宣之于众,且我每日皆需亲临阵督战,唯有劳子璜提前部署了。”

  “好,都督放心。”

  全琮也不推脱,当即重重颔首,信誓旦旦,“我定然将此事部署妥当。若是蜀兵果真出营来战,我必令彼知我江东刀兵未尝不利也!”

  他并非是妄自尊大。

  作为戎马多年的宿将,且是以有心算无心,他有足够的自信能做到。

  然而,整个江东都不知道,在巴山北道营寨内的折冲军先前乃是魏国俘虏,一群抱着以命博未来、为自己而战的人。

  对战事的胜负没有多少关注,但却对斩首之功汲汲渴求之人。

  这些魏国俘虏都知道,致力于还于旧都的汉廷,不会与江东爆发太多的战事,而能给予他们改变命运的机会,有且仅有这一次!

  错过再无。

  他们不会允许自己错过。

  世事如棋,有时候一子落错,便是满盘皆输。

  尽管陆逊的将略足以看透汉军的意图、全琮的预先部署很完善,但就是这么一点信息的不对称,导致了他们的落寞结局。

  是的,全琮的部署堪称无可挑剔。

  他将先前时日充当先登的留赞与陈表这两部精锐,都撤下来休整,当作预备汉军出营的中坚,而再继续攻坚了数日后,又请陆逊将一直督转运粮秣等事务的诸葛融部接手了攻坚之责。

  这是为了诱汉军尽早出营。

  盖因诸葛融为人很平庸。

  才智将略对比其兄诸葛恪而言,犹如云泥之别。

  若不是诸葛瑾早年遣次子入蜀过继给了丞相,且诸葛恪早就自己凭借才能招募了山越精兵与战功封侯,诸葛融是绝无可能督领诸葛瑾旧部的。

  对,孙权没有了选择。

  且他不敢打破江东“父死子继”的统兵制度,进而诱发群臣的离心。

  是故,以袭父旧部无多久的诸葛融来攻坚,吴军的攻势可想而知。

  不仅没有先前留赞与陈表等人的悍不畏死,反而士气萎靡的畏手畏脚、几乎是重在参与!

  而这点正是全琮想要的。

  他要让汉军觉得吴军的攻势已疲软、已后继无力了、即将要罢兵归去了;若是汉军的藏兵再不出来反击,恐怕就再没有了机会了。

  他的计划也成功了。

  关兴见状,本有些疑惑。

  因为他发现吴军的转变很大,大到让他觉得出兵反击或有危险。

  但他架不住其他将率的求战请命。

  尤其是傅佥。

  正血气方刚的他,以一句话让关兴不复迟疑,“江东皆鼠辈!纵使有所预谋,哪又如何?以正正之旗、堂堂之陈,焉能当我军之锐!再者,折冲士卒皆求战若渴,将军若不允我等出战,恐军心不稳、将士怨言生矣!”

  至此,出击自是就不可免了。

  一开始,占据如陆逊与全琮预期。

  在诸葛融部攻坚之时,汉军倏然洞开营寨们席卷而来,被早就严阵以待的留赞与陈表部死死遏制住了前进的步伐,令他们的急袭变成了两军在野外的鏖战。

  且对于吴军的早有准备,许多汉军还颇为愕然,稍微慌乱了些许时间,反而令吴军占了出其不意的优势。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胜负的天平便开始倾斜。

  留赞与陈表部都很精锐,且人人皆愿死力作战,但在士气与战力以及决死等方面,终究无法比拟为自己而战的折冲军。

  甫一接战,汉军被遏制。

  鏖战半个时辰,两军旗鼓相当,将士们皆士气如虹的号呼着酣战。

  一个时辰过去,汉军愈发昂扬,而江东士卒略显疲态。

  待两个时辰过去、夕阳坠山峦时,战局便开始步入明朗。

  仍士气不减的汉军,许多士卒还犹如昔“闻战则喜”的秦军一般,将斩杀的江东士卒耳朵割下系在腰间,继续奋勇直前。反而江东这边,随着留赞与陈表二部的乏力,其他各部将士已然军心惶惶、步步败退。

  明眼人都知道,胜负几是定局了。

  对此,全琮始料未及。

  而素来未虑胜先虑败的陆逊,则是在大军尚未形成溃败之前,引自身的本部在侧组建强弩阵,作殿后之军;并让令全琮与留赞等部,且战且退从他本部前经过。

  这样的做法,无法改变吴军败北的结局。

  但却能让汉军无法扩大战果。

  因为他本部阻挡汉军追击的时候,亦是让全琮与留赞等人赢得重新整理阵型的时间。

  不必担心全琮等部会一溃千里。

  在这种危急的时刻,江东的部曲私有制反而是一种优势;只要将率有决死之心,私兵部曲们就不会弃将主而去。

  且夕阳马上就遁入山峦了!

  在夜色的掩护下,汉军也无法继续摸黑追击。

  事实上,汉军亦没有追击的打算。

  盖因关兴等将率都知道,不能让折冲军进入襄阳、不能靠近与魏国接壤的地界。

  因而在天色慢慢变得昏暗后,关兴便鸣金收兵。

  亦令为期一月有余的战事落幕。

  折冲军死伤了五千余人,但吴军死伤乃是汉军的三倍,再加上朱然部丧损的四千余人,算是彻底失去救援上庸城的实力了。

  但对此战果,胜负双方的喜忧却是不同。

  远在荆南公安的孙权得悉了战果,先是黯然伤神了一番。

  旋即又松了一口气。

  江东没有了参合汉魏争雄的实力,自然也就能淡出战局迎来休养生息的时刻了。

  且还立即派遣出使者,求和。

  且想与巴蜀再复先前共同伐魏的盟约。

  代价,则是东三郡与交州西部三郡皆自此归大汉,以及先前约分天下“以豫、青、徐、幽属吴;兖、冀、并、凉属蜀。其司州之土以函谷关为界”中的幽州与司隶校尉部皆划给大汉。

  当然了,这只是算是缓兵之计。

  他的本意乃是声称,江东不复与大汉争锋之心,且期望通过与巴蜀的商贾贸易来回复江东的国力。

  而丞相得悉战果时,则是先露出笑颜,随后便有些忧虑。

  无他,江东败得太快了!

  快得令丞相都开始担忧,无有江东牵制大汉兵力之下,恐魏军不敢发起关中决战了.......


  (https://www.173xsv.cc/2325_2325749/728786396.html)


1秒记住一起上看小说:www.173xsv.cc。手机版阅读网址:m.173xs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