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7章 新秩序(九)
摘除包括大脑在内的所有容易腐烂的器官,再进行整容,之后放入百年都不会变化的溶液中浸泡。何锐的两位夫人在听说将何锐遗体保存在水晶棺里面的步骤后,情绪都崩溃了。
但没有高层被两位夫人的感受而改变决定。人民需要一个明确的慰藉,国家也需要。在这种时候,所有的私人感情都必须让道。
李润石的感情的确受到了冲击,但是他的理性却承认了这种做法的必要性。李润石现在已经能理解,为什么何锐在另一份给中央的信中,对自己的身后事并没有任何表示。因为何锐知道现阶段的世界并不是那么美好。
按照中央的计划,何锐的出殡仪式以及全国追悼仪式在4月2日进行。这一天,全国各地,包括乡村的民众都在村里的广播前听直播,或者在电视前看着京城的出殡仪式。
京城的人口从600万暴增至1200万,数百万从全国各地乃至于世界各地赶来的人员参加了这场出殡。上百万军队赶到京城维持秩序。
上午8点,运载着何锐遗体的灵车驶出殡仪馆。水晶棺里面,何锐静静的躺在里面。55岁还不至于让男性显得特别衰老,何锐现在还没什么明显的皱纹,皮肤光滑整洁。因为身体器官受损而变得白皙的皮肤,更凸显了这位前中国领袖的庄严遗容。粉色的嘴唇以及紧闭双眼上的长长睫毛,让何锐更显得年轻。
灵车开的很缓慢,两侧的上百仪仗队都是身高188年的年轻军人。他们尽心竭力的护送着中国的领袖前往出殡的终点。那威风凛凛的军容,与这庄严的时刻极为搭配。
10车道的人民路两侧是宽阔的人行道,人行道上矗立着数百万前来送行的人群。国旗、党旗、军旗,以及各国代表团以及民间组织所打出的各国国旗在道路两侧林立。沉默的向何锐致敬。
虽然也有人嚎啕大哭,但是更多人只是陷入一种肃穆的情绪之中。何锐生前,中国已经得救。不仅是中国,整个世界的殖民地也都从殖民主义的统治下获得了解放。所以大多数亲自送别的人们并不特别的悲伤,他们对何锐的期待已经被满足,哭泣在此时反倒显得有些不合时宜。
陈放何锐遗体的水晶棺在花朵的环绕之中,在这肃穆的气氛中缓缓经过人民路。
坐在敞篷灵车内的是吴有平,徐乘风等少数人。他们是最早跟随何锐参加革命的老战友,他们也请求亲自为何锐抬棺。没人和他们争夺,也只有这些人才被认为最合适拥有这样的权力。
前来抬棺的人们并没有披麻戴孝,对于国家来说,何锐的私人属性早就被极度淡化。私人性质的装束反倒不配在此时出现。
前总理吴有平不时回头看看水晶棺中的何锐。在1915年,吴有平就觉得何锐是那种在众人中光芒四射的人。有何锐在的地方,何锐就是那个中心点。
哪怕是现在,吴有平依旧这么认为。在这里的所有人都是为了何锐而来,为了减少维护秩序的压力,政府其实并不期待有更多人前来。但是数百万人的依旧在路边为何锐送行。
有人在车队前洒下鲜花,3月的河南还没到鲜花盛开的时节,那些花都是从南方各省送来。有些反季节的花朵甚是从南半球空运而来。
香气弥漫在街道上,有茉莉花,有桂花,有香水百合。这些花几乎铺满了街道,在数百的车轮下被压碎,却无人在意。
灵车车队里面的人此时脑海里根本没有花朵的事情,吴有平再次回头看了看何锐的棺材,突然就泪流满面,他抹着泪水对身边军服笔挺,佩戴着元帅军阶的徐乘风说道:“徐元帅,如果不是以后还能再见到主席,我是不可能让主席这么快下葬。”
徐乘风知道吴有平这些天几乎天天守在何锐灵柩前,这让徐乘风很羡慕。已经辞去了所有职务的吴有平可以做他想做的事情,徐乘风却不同,他还需要完成军委的工作。战争进入了尾声,但战争还没结束。在这最后的阶段,反倒决不能出事。
“总理,等战争结束了,我们一起和秀山还有若凡去看主席。他们没能等到主席亲自检阅和他们一起回来的部队,也不知道他们现在得多难受。”徐乘风说着,眼泪已经夺眶而出。
两边的群众看到徐乘风与吴有平等人在车里抹眼泪,不仅悲从中来,也再次流泪。
哪怕是普通民众,也都将一些期待寄托在何锐身上。绝大多数期待,都在何锐生前得到了政策以及制度上的回应。
美好的生活,充满希望的未来。哪怕为了实现这些需要大家自己付出很大的努力,但是这些期待并没有落空。所以民众都愿意来送别,并非是那种看热闹的好奇,而是真正的想来送别。
哪怕是大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一个时代因为何锐的死去而终结,但大多数人都觉得自己好像非来不可。
不怕慢,就怕站。车队经过一个个送别的方阵,向着终点前进。
意识到何锐正在离自己远去,突然有群众唱了起来,“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此走向繁荣富强。”
这首歌的节奏欢快,并不适合送葬。但是在这一刻,人民却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有人开始,其他人就跟着唱起了《歌唱祖国》。
“……越过高山越过平原
跨过奔腾的黄河长江
宽广美丽的土地
是我们亲爱的家乡
英雄的人民站起来了
我们团结友爱坚强如钢……”
如果何锐在去世后很快送葬,人民还会沉浸在惊愕与悲痛之中。但这次送葬与何锐的去世相差了20多天,三七都过了。当大家反思何锐的一生,却发现何锐的一生问心无愧,并没有什么遗憾可言。何锐的一生所追求的都正如《歌唱祖国》的歌词一般。
哪怕是意识到不到这些的民众,此时却也从歌词中感到了共鸣,便与送别的民众一起唱了起来。
灵车上的吴有平最初不是很在意,但是不久后,他也低声跟着唱道:“……我们勤劳我们勇敢
独立自由是我们的理想
我们战胜了多少苦难
才得到今天的解放
我们爱和平
我们爱家乡
谁敢侵犯我们就叫他灭亡。”
在后续车队内的李润石等理想主义者们,此时也都从沉痛中彻底摆脱出来。身为何锐的战友,大家都认为何锐的离去令人遗憾,但何锐本人的一生并不悲哀。
地位与权势不过是过眼云烟,而何锐却真正的在中国的历史乃至于世界的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印记。这印记将在未来变成历史,用来承载着中国继续向前的脚步。只要中华文明依旧存在,何锐就不会被磨灭,而是继续活在中华文明的历史之中。
在送别的人海中,有不少外国记者。他们无一例外被眼前看到的景象所震惊。不少外国记者见识过中国传统的送别,死者家属们哭天抢地的动静,给他们留下的更多是礼貌性表示悲哀的印象。
眼前的一切与中国的传统送葬完全不同,人民虽然悲伤,却并不悲哀。《歌唱祖国》的合唱甚至让送葬呈现出生气勃勃的感觉。这令欧美记者们的内心莫名其妙的悸动起来。
欧美早就认为何锐很伟大,眼前的送葬则让记者们觉得中国人民真的很伟大。不将自己的命运寄托在伟大的领袖身上,而是将自己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绑定在一起。再没有比这更伟大的人民了。
在送葬结束后,数百万送葬的人民又抵达了人民广场。在主席台上,李润石用他那抑扬顿挫的声音大声对着广场上数百万人,以及7亿中国人民,以及占全世界人口80%的人们发表了演说,“让那些内外反动派在我们面前发抖罢,让他们去说我们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罢,中国人民的不屈不挠的努力必将稳步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
外国记者们感受到,广场上的数百万人的情绪都被这慷慨豪迈的演说所打动。那些本低垂的红旗被高高举起,再次挥舞起来。没有人欢呼,却也没有人再沉浸于悲伤之中。在无言情绪仿佛已经达到顶点的这一刻,李润石的声音继续在庞大的人民广场上回荡,“人民万岁!人民万岁!人民万岁!”
这一天,在人民广场上所有外国记者们都颤抖着打着冷颤。有些人是因为巨大的欣喜,有些则是因为感受到了令他们窒息的恐惧。
1945年4月3日,在何锐送葬的第二天,李润石亲笔文章刊登在国民日报头版,《把革命进行到底》。
也是在这一天,完成了情绪上重建的世界人民解放军恢复了全面攻势。首当其冲的就是比利时。
世界人民解放军登陆部队从已经被解放的英国出发,在强大的海空兵力掩护下登陆比利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的战役终于开始了。
(https://www.173xsv.cc/2335_2335258/109221575.html)
1秒记住一起上看小说:www.173xsv.cc。手机版阅读网址:m.173xs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