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2章 帝国存亡(十)
作为德国陆军总司令,勃劳希契元帅不该用“不堪一击”这个词来形容苏联红军,但勃劳希契元帅还是用了。这让希特勒觉得勃劳希契本人完全支持对苏开战,于是希特勒接连点头。
在旁边的帝国元帅戈林倒是不喜欢勃劳希契的态度,因为勃劳希契好像对于如何使用德国空军有自己的看法。戈林是将德国空军视为自己的地盘,即便是勃劳希契是在称赞德国空军相较苏联空军的优势,戈林心里面依旧不快。
希特勒并没有想这么多。他继续询问勃劳希契对于进攻苏联的看法。勃劳希契继续介绍着陆军的观点。1941年的巴巴罗萨计划中,将入侵部队分为三个集团军群,各自攻占特定的地区和大城市,分为:
北方集团军群目标:在1000多架飞机的掩护下,由东普鲁士出发,经德文斯克、奥斯特洛夫,穿越苏联中西部(今白俄罗斯)地区占领或摧毁列宁格勒,总兵力为29个师:
中央集团军群目标:在1600多架飞机的掩护下,由华沙以东出发,经布列斯特、明斯克、斯摩棱斯克进攻莫斯科,总兵力为51个师:
南方集团军群目标:在1400多架飞机的掩护下,攻往人口密集的农业心脏地带—乌克兰,在卢布林至多瑙河口地区展开攻下基辅,再向顿巴斯进攻,接着攻入南方的俄罗斯大草原直到伏尔加河以及石油丰富的高加索地区,总兵力为63个师。
现在已经是1942年,德军在加强,苏军的加强程度在德军之上。以空军为例,德军在1941年的巴巴罗萨计划中,准备动用4000架战斗机投入战争。现在德军经过20个月的准备,能动用的战斗机数量也只有11000架。勃劳希契元帅说的5万飞行员倒是有的,但是德国战斗机只有27000架,而且有一部分还是准备退役的战斗机。
这不仅是因为德军在提升自己的装备,包括研发空战能力更强的战斗机,以及研发喷气式战斗机,导致德军旧有生产线并没有继续生产,而是转而生产其他飞机。
还有个原因是德军内部对于是否建设战略空军有很大分歧。空军战略作战行动目标通常包括突击敌战场后方的政治经济中心、重兵集团、战略基地、交通枢纽等。空军战略作战行动由空军独立或与其他军种航空兵联合组织,目的是打击对方战略目标,削弱敌人的战争潜力,是一种战略性的作战,使用的武器主要是重型轰炸机(战略轰炸机),执行任务的兵力通常称为战略力量。
中美两国在空军研发上走在了世界前列,都装备了4发动机的重型轰炸机。这些重型轰炸机可以携带10吨的炸弹对于3000公里外的目标进行轰炸。德国虽然也想拥有战略空军,但是德国只是一个中等国家,领土面积也不狭长,航程上千公里的客机就能完全满足德国的需求。航程超过3000公里的飞机在德国国内已经没有需求,必须得跑国际航线才能获利。
德国在大萧条后根本没有能力加入到国际航向的竞争,同时国内也完全没有需求。希特勒是靠国家接管飞机企业,强行给订单的模式才逼迫德国航空企业投资战斗机研发。到现在为止,德国也只能生产他能用得到的战术型飞机,也就是航程不超过2000公里的战斗机。
反观中国与美国,都是国土广袤,有着极大需求。而且中国与苏联的经贸关系很大,与法国还有长达10年的良好合作,不仅国内需要航程达到5000公里的大航程民航客机,跑国境线也需要大航程民航客机,在十几年中积累起了丰富的经验。
美国也有巨大的国内与国际的需求,加上工业先进,在这个领域实力强大。
德国是在西欧战役结束后才开始尝试着搞长航程大飞机,时间上完全来不及。而且这么短期的研究也已经占用了大量德国工程师。导致了德国在螺旋桨战斗机的研发上进度落后。
希特勒对此非常清楚,他倒是没有去提问勃劳希契,而是转向戈林,“戈林,空军什么时候能够装备5万架战斗机?”
戈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就是德国著名飞行员,空军是他的专业领域。便是感受到了希特勒的期待,戈林也没有屈服。他果断答道:“元首,如果想拥有全面压倒苏联的空军,我们需要至少到1943年初。现在苏联每年能够生产3万架战斗机,即便苏联的机型十分落后,但是数量足够大。我军在战争中会遇到大量苏联空军的袭击。”
希特勒听明白了戈林的意思,那就是战争最好在1943年年初后开始。不要现在就打。如果现在开打,就不用指望能够获得空中力量的优势。
德军在西欧战役中的胜利,很大一部分因素就是德国的战术空军夺取了制空权,可以对法国的前线与后方进行狂轰滥炸。法军无力抵抗来自空中的攻击,最终败下阵来。
但希特勒已经不准备再等下去了,如果继续等下去,苏联的军事装备只怕就要取得巨大优势,德国将彻底失去进攻的主动权。更重要的是,现阶段德国如果对苏联开战,美国作为同盟国的一员,不得不支持德国。一旦美苏两国真正达成妥协,美国完全有可能与中国媾和,以换取美苏在欧洲的特权。
既然不能再等,希特勒继续问道:“戈林,现阶段的德国空军能否获得优势?”
戈林迟疑片刻后,还是相当自信的答道:“能赢!”
希特勒这才转向勃劳希契元帅,“元帅,如果到了1943年初,以你们了解到的苏联的装备数量,你们有信心打赢么?”
勃劳希契摇摇头,“如果苏联拥有3万辆坦克,我们很可能会在第聂伯河一线与苏军陷入僵持。总参谋部判断,当我们攻克基辅后,苏联会立刻向中国求援。中国在第一阶段很可能会派遣大量的战斗机前来援助。那时候我们的空中优势有可能全部失去。”
勃劳希契没有说失去空中优势的后果,但是希特勒与戈林都明白这种局面意味着什么。一旦德军失去空中优势,其地面上的装甲进攻会随时遭到空军的打击,无法进行流畅的进攻。
当下德国装甲部队的战术沿袭了几百年前条顿骑士团的战术,那就是两翼包抄。从条顿骑士团时代开始,那时候的德意志骑士们就有个说法,“无包抄,不战争”。现在德国的装甲战也是如此,利用空军轰炸为装甲兵突破敌军防线创造条件,一旦两翼突破后,两翼德军就在敌军后方某一个点汇合,切断敌军的补给线。而装甲部队又反向杀回,从敌军后方薄弱处进行攻击。
在整个攻击过程中,正面的德军以猛烈的进攻吸引敌军,使得敌军无法分兵在后方布防,从而导致敌军在包围圈中被歼灭。
这种包抄战术必须时刻得到空军支援,一旦敌军的空军对整个包围圈上的某一部分进行猛烈攻击,兵力不足的德军就会无法维持包围圈,使得包围圈里面的敌军突围而出,甚至是进行反包围。
希特勒对此也非常了解,他知道德国的机会不多了。一旦等下去,德国的主动进攻即便取得优势,也没办法打赢苏联。到底要不要发动战争,就看希特勒自己的判断。
结束了此次会面,希特勒一个人在办公室内又待了两个小时,终于下定决心,将龙德施泰特,曼施坦因,赖歇瑙三人叫来。
天色黑下来后,两位元帅以及曼施坦因上将先后到了总理府。一进门,就见到希特勒与鲁道夫·赫斯,以及外长里宾特洛甫都在。三人脸色都显得冷漠起来。在三位将帅看来,鲁道夫·赫斯与里宾特洛甫都是纯粹的纳粹党徒,并非是真正的政治家。即便里宾特洛甫搞定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鲁道夫·赫斯搞定了英德媾和,却都是在德国战争实力下,逼迫对方签署合约,并不是两人自己有什么不得了的能力。
希特勒对此见的多了,他请三位将帅到前面,自己从大办公桌后面走出来,在三位将帅面前停下。面对德军现在资历最高,声望最高的龙德施泰特元帅,希特勒问道:“龙德施泰特元帅,您认为1943年,我军能够靠主动进攻击败苏联么?”
龙德施泰特早就在总参谋部对此推演多次,他果断答道:“不可能。”
希特勒继续问道:“那么,元帅认为1944年,我们能否在中美两国都纵容与暗地支持苏联的情况下,彻底击败入侵德国的苏联军队?”
龙德施泰尔依旧没有迟疑,“不可能。”
希特勒相信龙德施泰特的判断就是总参谋部的看法,又继续问道:“元帅,您认为苏联在什么条件下会选择主动进攻德国?”
这个问题的技术含量有点高。龙德施泰特虽然与总参谋内的高层进行过仔细研究,迄今还没能达成共识。听希特勒询问,龙德施泰特沉吟片刻后才说出了自己的看法,“我个人认为,苏联会在德国遭受到其他国家进攻之后,对德国采取军事入侵。”
希特勒听到这个回答,转向其他两位将帅。现在的曼施坦因已经晋升上将,虽然距离元帅还有大将这个阶级,希特勒反倒对曼施坦因的评价高过一部分元帅。因为曼施坦因对于西欧战役的战略判断明显高过一部分西欧战役后晋升的元帅。
曼施坦因看到希特勒看向自己,只是站直身体,并没有主动开口。现在曼施坦因在德国总参谋部内已经被视为“投靠外人”的准叛徒。法国战役最后阶段,曼施坦因只担任第38军军长,进行追击残余法军的工作,被明升暗降的挤出了总参谋部。
虽然曼施坦因的上司龙德施泰特一直在尝试帮助曼施坦因重新回到总参谋部,不过进度缓慢。所以此时曼施坦因并不想出风头,至少不能先于赖歇瑙元帅发言。
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希特勒的问题的确很有难度。虽然龙德施泰特是曼施坦因的老上司,但是曼施坦因并不认同龙德施泰特的看法。所以他此时更不愿意主动发言。
希特勒也知道曼施坦因在总参谋部内的处境,见曼施坦因没有主动发言的意思,希特勒就转向了元帅中最忠于纳粹主义的赖歇瑙元帅,“元帅,您认为苏联会在什么情况下主动进攻苏联?”
赖歇瑙最近也在为此事犯愁。苏联的装备与军队数量一直在增强,到1943年,就会成为德国很难击败的对手。德国总参谋部里面都认为苏联这个东部威胁越来越大,而且没办法解决。
少数反对进攻苏联的德国将帅们认为,德国需要在苏联与法西斯集团的边境上建设一道漫长的防线,用来应对苏联的进攻。这个计划连不愿意主动进攻的苏联的德国将帅都知道不现实。因为这条防线极为漫长,而且还有罗马尼亚这样的军事弱国需要得到德国的支持。有这样的资源,还不如用在主动进攻上,一波将苏联带走。
面对希特勒的提问,赖歇瑙答道:“元首,我的看法与龙德施泰特元帅相似,苏联会在德国遭到中国攻击的情况下,趁着德国的兵力分散之际,对德国发动进攻。”
希特勒对这个答案不是很满意。他觉得赖歇瑙太重视中国了,如果中国能打到德国边境,就意味着中国至少征服了南欧。如果中国真的有这样的实力,德国很干脆的与中国议和就好了。苏联是否会进攻,反倒不是很重要的事情。
转向了曼施坦因上将,希特勒问出了同样的问题。
曼施坦因此时才答道:“元首,我认为苏联有可能不会进攻德国,而是会在中国夺取苏伊士运河后,主动进攻东欧。与中国会师。”
希特勒一怔,这个观点让希特勒感觉眼前一亮,颇有在发动西欧战役前看到曼施坦因计划的感觉。
“为什么?”希特勒问道。
“进攻德国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俄国人从来不会打这样的仗。主动进攻东欧,战斗难度低,而且苏联可以在战后直接控制东欧。至于主动进攻德国,那得是在德国已经遭受到沉重打击的情况下才会进行的选择。那时候苏联是否进攻德国,对德国的意义已经不大。”
听到这里,希特勒确定三位将帅与勃劳希契一样,都认为德国有必要主动进攻苏联。他转向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里宾特洛甫,向三位将帅说一说你对如何联络中国的看法。”
里宾特洛甫立刻上前两步,相当恭敬的对三位将帅说道:“现阶段我们在苏联方向上,只想询问中国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到底对苏联东部多少领土有自己的看法。到底是远东,还是西伯利亚,甚至是伏尔加河。只要中国与德国结盟,我们都可以答应中国。”
三位将帅脸色不善。德国总参谋部其实早就考虑过于中国结盟的问题,别说是将伏尔加河以东地区全部割让给中国。如果中国提出,伏尔加河以西归德国,伏尔加河以东归中国,哪怕是中国提出结盟的代价是推翻纳粹政权,相当一部分德国总参谋部的将帅都觉得完全可以接受。以区区纳粹党换取德国的光明未来,对德国是大好事!
不过总参谋部将帅很清楚,这种事情想想就好。何锐绝不可能同意,如果何如同意的话,中德早就结盟了!绝不可能拖到现在,双方依旧是敌国状态。
这也是德国将帅看不起里宾特洛甫这个暴发户的原因之一,若是里宾特洛甫真的那么能干,为什么10年都无法改变中德关系?!
里宾特洛甫倒是无所谓,他继续说道:“至于领土方面,我们的要求是中国不限制德国从中东获取石油。如果中国可以接受,德国也不介意中国获得中东与非洲。这件事,外交部已经委托卡尔教授与中国官方进行接触。转达我们的看法。”
听里宾特洛甫说起卡尔教授,三位将帅神色才缓和了一些。卡尔教授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就是德国总参谋部的精英军官,又是学术大师。即便卡尔教授退役了,总参谋部对卡尔教授依旧颇有敬意。
等里宾特洛甫说完,希特勒才说道:“诸位,不管外交部与中国的接触有什么成果,我们都要尽快准备对苏联作战。不知三位对于进攻时间有什么看法?”
又是龙德施泰特先发言,“5月10日以前,最好能做好准备。”
希特勒看向其他两位将帅,得到的是相同的回答。
这次勃劳希契提出的修改后的巴巴罗萨计划中,德军不再分三个集团军,而是组建两个集团军。北方集团军的目标是在击败苏联红军在苏德边境线附近的苏联红军重兵集团后,向莫斯科发动进攻,一路上威胁莫斯科,让苏联红军向莫斯科集结。
南部兵团则是以基辅为目标,攻克基辅后,一路向南,拿下巴库油田。并且夺取西伯利亚大铁路的东部枢纽。并且派出突击部队,对西伯利亚大铁路进行彻底破坏。让中国不能在短期内援助苏联。
在完成这个目标之后,德军才会调集南方集团军的兵力北上,配合北方集团军,对莫斯科发动进攻。
与1941年的巴巴罗萨计划相比,1942年的巴巴罗萨计划从全面进攻变成了重点进攻。取消了北方集团军,虽然对北部的进攻依旧存在,却只是夺取波罗的海三国,帮助波罗的海三国建起军事力量,抵抗苏联从圣彼得堡方向发动的进攻。
北方集团军的兵力用于加强南方集团军,以尽快夺取苏联南部领土,消灭这一带的苏联重兵集团。这样,法西斯集团的各国派遣的兵力,就可以作为维持当地治安的部队发挥作用。让德军可以把注意力放到与苏联红军作战方面。
虽然时间还有些紧急,但是德国备战准备的很好。第一批作战部队数量只需要有330万,其余220万的部队只需要在两个月内补充完毕,就可以投入战争。
三位将帅都支持主动进攻苏联,彻底解除东部威胁。见希特勒已经有了决定,三位将帅都向希特勒敬礼。此时,纳粹德国上层在进攻苏联方面达成了最终的共识。
(https://www.173xsv.cc/2335_2335258/109331213.html)
1秒记住一起上看小说:www.173xsv.cc。手机版阅读网址:m.173xs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