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上看小说 > 文明破晓免费阅读 > 第673章 友邦惊诧论(十六)

第673章 友邦惊诧论(十六)


      国宴会客大厅都设在人民大会堂或者国宾馆。这两地都有足够大的空间,而且都有专门的安保体系。虽然人民大会堂在没有会议的时候,也会向民众开放。但普通人只能通过正常的通道,根本接触不到秘密的安保渠道。

      招待鲍德温的晚宴在国宾馆的西花厅举行,采用的是中国式圆桌,一桌八人,一共摆了六桌。身为与大英帝国首相同级的中国领导人,吴有平越来越放松。宴席中,吴有平彬彬有礼,又风趣幽默。

      至少吴有平自己是这么认为的。

      从67岁的英国首相鲍德温神色来看,鲍德温是有点不太认同吴有平是和他真正同级别领导人的样子。吴有平的表现如何的礼貌风趣,鲍德温都觉得自己还是有点屈尊。大英帝国的首相,好歹也是要与何锐推杯换盏吧。

      但吴有平已经渡过了心理不适应阶段,用完全平等的心态去面对英国首相。见局面如此,英国外交大臣张伯伦(兄)询问接下来的行程安排中,何锐会不会出面。吴有平礼貌的答道:“一切不都有安排了么?”

      张伯伦大臣碰了个软钉子,讪讪的不再开口。英国首相鲍德温此时已经明白,自己在中国政府眼中,只是一个地位相当于中国总理的英国公务人员。哪怕心中很是憋屈,却也没别的办法。当英国舰队在上海外海被中国自杀飞机编队击沉后,英国就失去了舰炮外交的资格。无法采取舰炮外交,英国对中国的干涉能力就只是一个普通国家。

      当中英两国投入百万大军的战争结束后,英国如果不接受中国对英国的官方理念,就可以选择不来中国。而且中国的理解没有错,英国首相在英国制度内的地位只是相当于中国的总理。除非,英国首相鲍德温是以英国执政党党首的身份前来中国,才能在政党交流中得到政党职务方面寻求与何锐的对等。

      不过这种事情就是个玩笑而已。英国首相以英国执政党党首的身份前往中国,先不说中国文明党会不会接受,即便接受,英国首相在国内必然遭到空前的抨击,首相也不用干了。

      鲍德温毕竟67岁,深知人世冷暖,对此的接受度倒是比较高。而且中国的国宴菜品味道不错,还真的让首相感觉很舒服。吃了个7分包饱,鲍德温开口问道:“总理先生,何主席的意见令人钦佩,想来总理先生在制定和执行政策的时候,压力会很大吧。”

      听闻首相的感叹,作为同行,吴有平也有点感慨,“现在的压力来源于中国工业化时间很短,经验不足,在中国建设工业化时代需要的制度,对中国国务院来说,有很大压力。”

      鲍德温觉得心里面平衡多了,说道:“英国可以在这些领域提供很多建议。”

      吴有平很轻松,就事论事的答道:“如果有机会的话,期待两国的合作。不过中英两国的国情不同,我认为在具体内容上进行交流的时候,或许会不受主管友好期待的想法,而出现一些无法避免的误解。”

      鲍德温感觉吴有平没有恶意,但是这话让鲍德温觉得很是介意。在鲍德温看来,英国好歹是现在的世界霸主,人均更是远在中国之上。现在应该是中国诚恳的向英国求教,寻求更快成为文明国家的方法。

      有这样的心情,鲍德温皮笑肉不笑的问道:“不知区别在何处?”

      吴有平感受到了鲍德温的骄傲,也承认英国人均的确大大超过中国。但人均虽然是国民经济中非常重要的数据,国家的整体实力却未必只是看人均。更何况,中国也进入工业化时代,有了工业社会这个承载财富的再提,中国的人均收入也在快速增加,与英国之间的差距正在快速缩小。

      “中国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公民制国家,从何主席到中国国内所有人都是平等的,其法律地位不存在任何分别。英国各种人口的总数与中国差不多,但是在国民身份的方面与中国差距极大。作为公民制国家,公民们享受的待遇应该一致。”吴有平坦诚以告。

      鲍德温感觉对面这个40岁的小年轻给与了十分猛烈的回击,一时间有点尴尬。虽然英国本土的制度与共和制差不多,但是英国本土的人口是臣民而不是公民,从法律上就有高低贵贱的分别。更不用说英国本土之外的臣民又分为三六九等。从这方面,吴有平的话甚至谈不上嘲讽,只是对事实的阐述。

      但鲍德温毕竟是首相,这点心胸还是有的。既然吴有平说的是现实,他也很快承认,“您说的有一定道理。总理先生,大英帝国也正在不断提升人民的地位,尝试解决大英帝国存在的问题。”

      “我认为英国的确在努力。”

      “哦?那您有什么建议么?”鲍德温随口说道。

      吴有平原本已经不考虑对英国讲述,毕竟这种事情很容易造成误解。不过鲍德温这么说,吴有平忍耐不住心中的冲动,说道:“国家内部的差距非常大,中国是在国内通过财政转移的方式向落后地区提供基础建设资金,提升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这种财政转移短期内看似是亏损,但是长期内会提升整个中国的发展水平。哪怕是先进地区,譬如上海。上海自己生产出的商品也不可能被被上海本地消化,而是要向整个中国销售。中国所有地区经济越发达,上海经济就能更发达。”

      鲍德温是首相,治理国家本就是他的工作之一。听吴有平的讲述,本想点头,心中却一阵叹息。财政转移在英国国内不是什么为止概念,英国国内有过很多讨论,也有一些执行。整体来说,英国上层很清楚,财政转移是一个非常得罪人的制度。

      中英两国制度不同,采取中央集权的中国,在得罪人方面的承受力大大高过英国。鲍德温其实很羡慕,忍不住说道:“看来中英两国的在制度上的差距的确非常大。总理先生,在这种政策上,中国与英国不同。”

      “不是不同,只是看英国有没有足够的勇气。譬如,如果英国给与殖民地独立地位,组成一个更加平等的英联邦。在英联邦各经济实体之间的财政转移就有了法律基础。各个地区的人口消费能力提升,意味着英国的整体财富提升。英格兰地区看似出钱了,却能够快速回收成本。以中国现在的经验来看,英格兰地区的经济会得到极大的发展。”

      鲍德温与这一桌的几名英国大臣的脸色都忍不住变了。尤其是外交大臣张伯伦,第一时间生出的念头是,中国是不是想分裂英国。但是顺着吴有平的思路去想,却找不到任何可以这么理解的话。

      英国首相鲍德温倒是好一些,因为英国国内本就不是一个人人平等的社会制度,所以提升殖民地的自治权,促进英国商人在各个殖民地投资的政策,工党和保守党内都有人提出。现在听了吴有平的话,鲍德温更多的感受就是中英两国的制度差距的确非常大。在中国行之有效的政策,在英国会引发整个国家的彻底混乱。

      此时,鲍德温才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中英两国之间的优势里面,中国占优的方面未必就比英国少。

      宴会结束后,鲍德温首相与同行的英国大臣们一起开个碰头会。好几名大臣都表示吴有平的话从外交上讲,好像不够谨慎。可说完这些意见,其他大臣都不再做出进一步的表态。说这话,是基本的职业要求。但是多说一句,就变成了内部的斗争。因为这些大臣都不愿意承担恶化中英关系的责任。

      碰头会就在毫无成果的局面下结束。等鲍德温首相第二天醒来,一份简报已经准备好了。披着丝绸睡衣,首相戴上眼镜翻看起来。第一条是国际人权组织大会完成了决议,正式成为一个国际组织。创始国为中国、苏联、墨西哥、日本、朝鲜、琉球、匈牙利、伊朗、泰国、上缅甸、阿萨姆。

      西欧一直说,俄国是个混血国家,蒙古人的血脉根治其中。而匈牙利被称为匈奴人的后裔,其祖上来自东方。看这个名单,就没有任何一个纯白人血统的国家。

      虽然国际人权组织已经成为一个国家间的组织,但是国际人权组织允许其他没有加入的国家中的人权组织作为成员,参与国际人权组织的各种活动。英国的国际人权组织分部也是其中之一。

      最劲爆的消息不是这些,而是国际人权组织拒绝了德国纳粹政府加入的申请。不仅如此,德国分部中的很多人因为其纳粹党的身份,遭到了质疑。国际人权组织决定暂时对德国分部实施停权处理,其分部成员只能以个人名义申请参加国际人权组织的活动。

      看到这里,鲍德温首相摘下眼镜,揉了揉鼻梁。他觉得这个案例可以证明,中国在很大程度上是把国际组织给玩明白了。国际组织想确立,首要就是其制度上的公平性。英国在这些方面太有经验了,制度越公正,权利和义务越对等,强国的优势就越大。

      这次国际人权组织拒绝纳粹政府的理由,绝不会是中国不喜欢纳粹德国,而是纳粹德国的理念与国际人权组织的理念完全对立。鲍德温虽然不了解细节,大概能确定,这个意见即便是中国提出,纳粹德国被拒绝的决议,也一定是经过公正投票后的国际人权组织的决定。

      鲍德温没想到中国在构建第一个跨洲国际组织的时候已经表现出的成熟,心中的压力更大了几分。昨天晚上老头子睡得很晚,他反复回想着中国总理吴有平对于财政转移的看法,心中很不舒服。国家内部的财政转移正如吴有平所说,对整个国家非常好。但英国国内地方势力林立,与国际组织非常类似。

      英国在国际组织中,主张权利与义务对等,其目的就是挑起各个势力之间的对抗性。对立的状态下,就是马太效应,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中国的执政党在国内却能以惊人的能力压制各地的反对意见,强行推动财政转移,并且能够忍受短期内的亏损。这已经是非常成熟的国内政治制度。

      现在的中国,国内制度成熟有效,周边同盟体系十分牢固,国际上也表现出成熟的作风。虽然英国现在把美国视为英国最大的敌人,但是鲍德温感觉,中国对英国的威胁一点都不比美国小。美国吞并加拿大对英国的伤害,比中国吞并印度对英国伤害要小得多。

      一时间,鲍德温首相突然萌生退意。他知道自己无论如何都没有能力解决面对的威胁。如果一定有人要在历史上留下骂名,鲍德温可不希望自己成为那个人。

      既然来了东亚,英国政府自然不会只安排鲍德温出访中国。接下来,鲍德温首相到了日本访问。日本人特有的“虚伪”给鲍德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招待的过程中,中国中规中矩,但是总是有点大大咧咧。这种大大咧咧也是大国的特色,英国首相与美国接触的时候,也有同样的感觉。

      日本的表现则是每一个细节都精致无比,从国家元首到接待人员,礼貌的无可挑剔。但是中英两国只要谈了,就有成果。譬如鲍德温在中国就共同发表了好几个其实颇有份量的共同声明,在两国的经贸合作领域也有真正的进展。但是日本不管怎么礼貌,实质上的好处一概没有。

      甚至英国外交大臣在与日本外交总长会谈的时候,日本外交总长非常礼貌谦逊的表示,他也请了中国驻日本大使一起来参加这个友好的会面。

      在会面上,日本外务总长将外交的虚伪发挥到了极致,每一个发言都花团锦簇,高调吹上天。在这样的环境下,英国外交大臣竟然找不到丝毫挑拨中日关系的机会。

      到了泰国,泰王那边的反应更令鲍德温讶异。泰国方面的反应很简单,就是怕英国吞并泰国,将泰国变成英国殖民地。鲍德温首相觉得泰国那边期待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永远不要被英国注意到。越是被英国重视,泰国的安全感受就越小。

      与中国成熟的外交不同,泰国的总理甚至有些失礼的提出,希望英国首相能够在记者招待会上发表尊重泰国主权完整的公开声明。

      这是非常失礼的要求,英国此时并没有吞并泰国的打算。如果英国发表了这样的公开声明,国际上会认为,英国是在警告其他想侵害泰国主权的国家不要轻举妄动,如果他们轻举妄动,英国会采取军事行动。接下来,国际各国就会询问英国政府,是谁对泰国的主权造成了威胁。

      英国是世界霸主,所以英国决不能向世界说,泰国担心英国吞并泰国,那注定会被世界各国耻笑。英国又是一个衰落的世界霸主,如果英国指责其他国家对泰国的主权造成了威胁,不管是指责法国或者中国,英国都吃不消这样的外交结果。

      但这种事情偏偏得泰国自己领悟,英国绝对不能对泰国进行解释。以英国对泰国的了解,泰国绝对不会相信。泰国很可能会更加失礼的表示,英国可以更加清楚明白的发表英国绝不会吞并泰国的声明。

      就在鲍德温首相一行正处于并不怎么愉快的出访之时,中英边境划界条约也已经正式公布,准备提交给议会审核。

      这个消息在中国国内引发了很大的反响,民族主义者们最初对此并不了解。看完了划界具体后,虽然谈不上欢乐,至少情绪还算稳定。即便如此,比较民族主义的报纸依旧发表了《苦等七年》的文章。

      文章里对何锐自然没有不敬,但是依旧认为政府里面定然有颟顸之辈,将这个本该在1927年的时候,就应该解决的边境问题,硬生生拖到了7年后才解决。

      由于这篇文章没有攻击任何具体官员,政府也就当作没看到。毕竟这篇文章的水平太低,对于国家战略和国际政治毫无了解,连反驳或者纠正的价值都没有。

      中英战争结束后,中国的战略是立刻与美国进行外交斗争,从而解决中美之间的问题。如果中国没有展现出解决中美矛盾的实力,法国很有可能不会接受中国的合作建议。无能的国家入不了法国的视野,法国当时需要一个强者,需要一个被法国接受的文明国家作为合作对象,才能振奋法国的经济。

      正是在何锐殚精竭智的完成中法合作,并且全面拉动了中国经济之后,才具备了让现在的英国必须与中国尽可能解除战争因素的选择。如果现在的中国还是1927年的中国,英国很大可能不会做出让步。

      这次中国并非没有付出代价,何锐在与英国首相鲍德温谈判的时候,反复声明绝不会去获取殖民地。这是公开的保证,只要中国有丝毫染指英国殖民地的行动,中国好不容易积累的外交信誉就会彻底崩盘。何锐就会被国际视为一个撒谎者。这个影响可是非常巨大的,想挽救这样的声誉问题,何锐不仅要付出政治生命,他所建立的所有功业只怕也都得轰然倒塌。文明党只怕也得被清算,才能恢复中国的外交可信度。

      在民族主义者们看来,只要是为了实现中国的国家利益,领导者与执政党完全可以毫无顾忌的撒谎、欺骗。这不仅不是污点,甚至是一种降低了中国损失的荣誉。严肃的政权和没有上层经验的民族主义者之间,在很多根本理念上有着巨大的分歧。这种分歧很难消除。

      政府本以为民族主义者们会因为中英划界的问题而消停一阵,没想到民族主义者们又很快因为“亲英派”进行的中英友好宣传而愤怒起来。开始怒斥国内的“买办”。骂战不仅没有消停,反倒激烈起来。以至于吴有平都看到了一些相关报道。

      作为总理,吴有平感觉很无奈。何锐之所以采取了这么多外交手段,不惜发动战争,其目的不是与全球的列强们杀个昏天地暗,浮尸干里。而是通过战争手段获得与世界各国正常贸易的局面。

      现在中国的确让非常多的外国企业在中国赚到了钱,在很多项目招标的时候,外国企业也赢得了很多标的。但是这些外国企业与1924年前在中国横行无忌的殖民者完全不同。正因为列强们都知道,根本不可能击败中国,列强国家有钱人都有足够的智商,他们很自然的接受了这个现实,老老实实的与中国做生意。

      至于这些外国企业在中国赚了很多钱,因为没有钱赚,这些人就不会来中国投标,投资。人家本就是来赚钱的。中国政府也不指望外国人卖肝卖肾的前来建设中国,更不相信外国人会抱着赎罪的心态来中国送钱。

      中国政府期待的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通过与世界的正常贸易,获得中国所需的商品、设备、技术、资金。为了这个目的,就得让外国商人有钱可赚。不然的话,人家不来。

      此时,吴有平十分怀念李润石当宣传部长的时候。李润石就能发表非常好的文章,对国民情绪有很好的指引。现在的宣传部长倒是很努力,但是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


  (https://www.173xsv.cc/2335_2335258/109615461.html)


1秒记住一起上看小说:www.173xsv.cc。手机版阅读网址:m.173xs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