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上看小说 > 文明破晓免费阅读 > 第360章 此消彼长(十)

第360章 此消彼长(十)


  “这次会议由我来主持。”何锐开门见山的按照会议流程明确了主持者。

  与会的有6人,民国主席何锐,总理吴有平,科教部长赵天麟,内务部长许嘉,工业部长庄嘉雄,宣传部长黄震。

  作为发起此次会议的主持者,何锐命道:“吴有平同志先来报告工作进度。”

  吴有平打开文件,“1925年,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到1926年末,全国统计局要建成覆盖全国经济统计部门,向各级政府提供经济数据。包括,人口统计、劳动人口统计、各地生产资料统计、工农业统计、交通运输统计、消费力调查与统计……”

  除了宣传部长黄震边听边做记录,何锐认真听着吴有平的报告内容,其他几人脸上都露出讶异来。新政府已经彻底打破了皇权不下县的旧传统,建立起从中央到行政村的国家组织架构。然而吴有平提出的计划听起来非常疯狂,要对各个地区的人力、资源、生产力进行调查,尤其是要对消费力与消费潜力进行调查。

  如果是没有接触过政府运营的普通人听到这个计划,大概会愤怒和惊恐,‘国家竟然要搞清楚大家口袋里到底有多少钱!’

  虽然惊讶,众人并没有感到不解。等吴有平做完报告,轮到了赵天麟,赵天麟的报告是未来的一五计划中要完成的学校建设,以及要引进的外国教授数量。

  “……强化工科与师范学校。各县要有设立高中与技术学校……每一个市都要设立工科学校、卫生学校、师范学校。数量最少是一所。每一个省会都要设立一所包含医学院在内的全日制大学,以及根据本地经济特点的最少三所学院……各个重要的国有企业都要有相关的技术培训学校。小学以所有适龄儿童都接受5年制义务教育为目标……”

  在各国,内务部会管理国内警察安全事务,民国的内务部并不下辖强力机关,而是组织部。国安局、公安、警察等强力组织归国务院管理。

  许嘉拿出了最新统计数据,“到1924年6月,全国有大学29所,10所是东北建立,10所是公立大学,私立大学9所。29所大学共有在校生7万4千余人。其中,东北各大学共有在校生5万1千496人。其他19所大学在校生2万3千余人……”

  这就是中国高等教育现状,很令人无奈的现实。在7万4千余人中,共有3万9千多人的理工科学生。东北各大学从一开始就全力培养理工科学生,3万9千多人中,有3万5千多人都是东北10所大学培养。

  剩余的4千理工科大学生中,3千多人是北洋各个大学的学生。其中大部分要么是国立北洋大学堂的理工系专业学生,要么是吴有平与庄嘉雄毕业的北洋铁道官学堂的学生。

  听到这个介绍,工业部长庄嘉雄忍不住苦笑。作为福建人,庄嘉雄对自己‘北洋一脉’的印记并不在意。作为当年南洋舰队锚地的福州人,庄嘉雄比较认同自己‘南洋舰队一脉’的身份。

  然而数据就是如此的冷酷,办公室内的这帮人都是这些学校毕业的。南方虽然在洋务运动中就开始买设备办工厂,但是京津自有优势,在正规学校建设上,尤其是大学建设上具备很大的优势。

  南方的理工科学生数量很低。毕竟南方各大学都与外国势力有关,外国人不需要中国本土工程师,他们需要的是懂得西方的法律、文化等方面知识的中国人为他们所用。

  中国各种技术类学校中,最兴盛的是军校。在这么一个战乱时代,各地都办军校。虽然质量与列强有不小差距,但是数量上不错。而各省军校都接到命令,前往京城郑州等待整编,过期不到者统统取消其学历认证。

  此时在郑州已经集结了大概一万多名各地军校的教师以及学生,北洋军校则由国防军直接接管。

  许嘉只是把统计数据讲了一下,到1924年6月,纳入到全国人口统计范围内,能够联系上的各大学的大学毕业生共13万7千600人,其中东北大学毕业的6万4千751人。

  新式中小学校是在1900年后开始在国内兴办,时间晚,除东北之外,高中以及等同学历(民国中学生)的学生64万人,小学生674万人。

  算上东北的话,数字乐观了许多。东北过去不到10年里全面扫盲,强制义务教育。东北是一个移民区,人口构成与现在的中国普遍人口结构不太一样。难民比例大,青壮年比例大,单身比例大。这些年的稳定环境下,婴幼儿比例大。学龄儿童少年比例只有10%。

  内外蒙人口比例又是此时的游牧特色,地广人稀,逐水草而居。这些年修了些水库,并且采取了适合当地牧野以及生态发展的技术,定居人口多了些,却还是牧区特色。

  东北400万儿童少年都被强制接受教育,由于不少人是少年时被强制义务教育,小学生升中学比例勉强达到了30%。但儿童时期就接受义务教育的,升中学比例就达到了54%。

  有这么一个数字,是因为由于男女平等政策下,整个东北的产业工人数量已经达到了270万,农业工人260万。工人以及国营农场的子弟全都接受了强制义务教育,鼓励孩子们小学毕业后上中学。这些产业工人以及农业工人接受了扫盲后,很明显的注意到,初中生们的就业空间就是比小学生大,工资也高。既然有让自己孩子上初中的机会,自然顺水推舟。

  到1924年6月,民国的全部家底就这么多。勉强1000万小学生,200万初中生,90万高学生,不到14万大学生。全部这1304万的学生中,课时知识比例中语文大约占40,数学20%,体育10%,外语10%(全靠东北+京津+各地教会学堂),历史8%,地理5%、音乐+绘画3%,物理3%,化学1%,其他课程学时比例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许嘉介绍完,轮到工业部长庄嘉雄。庄嘉雄的介绍言简意赅,“当下有7个工业门类需要发展,科学原理是主席提供的,需要大量的技术人员与工程师完成这些门类的技术研发。”

  第一轮介绍结束之后,其他几人都大约明白了何锐这次会议的目的。在何锐看来,这些内容可以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整体促进效率。庄嘉雄心中还认为,何锐要进行人力资源的分配。当下的大学生以及工程师满足不了工业部所需的技术人员。

  何锐开口了,“经济工作不完全等同于工业建设,从各地的报告来看,今年粮食收成比较稳定。农村普遍破产的局面应该得到极大缓解。民无信不立,既然已经取信于民,接下来就该进入向农村提供输血的阶段。要向农村提供订单,拉动就业……”

  等何锐讲述完,宣传部长黄震问道:“主席,采取市场方式会不会效率太低?”

  何锐知道一定有人会有这样的疑问,毕竟东北当时就不是这么搞的,黄震的问题问的很好,“效率低的原因并非是市场,而是各地政府有没有能力提供劳动力就业机会。吴总理提出建立数字化管理方式,目的就是为了让各地的政府能够有的放矢。”

  所谓吴有平提出的统计模式是何锐提出思路,让吴有平与国务院那边制定出来的。这种管理模式在何锐的时空最早出现在1985年左右,是巨型计算机出现之后开始在G7国家开始使用。光收集数据是没用的,非得对数据进行大量分析才能得出一个相对科学的结果。中国则是在2004年后才掌握了这套技术,并且开始执行。

  根据何锐的判断,现在中国4亿8000万人口,居住地区也相对集中。采用人力计算虽然成本很高,成本依旧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毕竟中国的劳动力价格低,劳动力数量又足够。从创造需求的角度,这些岗位的确能够拉动需求,并且大大提升效率。

  从提前布局的角度,现阶段的积累对中国数学提出了海量的需求,也是大量数学专业人才成长的沃土。等计算机出现,哪怕是最原始的电子管计算机出现,那些积累起来的算法也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

  这些此时当然不用提出,何锐继续对市场经济做了解释,“市场的效率谈不上低,也谈不上高。市场只是交易的集合。与命令式经济相比,市场有着更巨大的覆盖范围。这就是市场看似高效的部分。与命令式经济相比,市场受到非常多理性与不理性因素的影响,这就是市场看似效率低的部分。市场与其他的任何存在一样,在简单片面的视角中都会被扭曲其本来面目。”

  宣传部长的任务是让没有参与政策制定的人们理解政策本意,既然何锐已经做出了一定的介绍,黄震就继续听着会议内容。

  其他内阁成员也一样等待着。用经济分析模式管理国家是从所未见的模式,大家都想听听何锐对于现有人力资源的分配。

  “每一个市都要有能够对数据进行分析的团队,县级部门最好能有,如果没有的话,也需要县政府县委有能力理解数据分析的内容。知道本县有多少购买力,再配合本县经济发展水平,就能确定产品生产的优先级。但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要能够引导经济发展,促进经济发展。这对于各个地方政府是很高的挑战。我认为应该最优先满足的是这部分人力需求,同志们怎么看?”


  (https://www.173xsv.cc/2335_2335258/110636260.html)


1秒记住一起上看小说:www.173xsv.cc。手机版阅读网址:m.173xs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