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招商引资(十)
“督军,三井家的预付款能按时到么?”吴有平问道。
“只用把三井看成一家普通的合作者。商业活动就是商业活动,按照约定的商业合同办事就好。三井家并不比别的商人更重要,或者比别的商人更不重要。”
吴有平心情轻松下来,就问了下一个问题,“督军,军服厂已经能够开始运行。部队同志表示,军服样式与民国军服不同。”
“样品出来了?”何锐露出笑意。四平军队的军服样式是何锐画出来的,但是何锐一直没空管此事。
这边赵天麟忍不住接过话来,“何兄,我已经写信给我的导师,请他帮忙邀请做美术设计的人前来组建美术系。不过论美术方面,还得看欧洲国家。这又是一笔支出。”
何锐笑道:“不妨事,这笔钱应该投。美学设计以及摄影、摄像是非常重要的工作,我们要建设这样的学校。”
这下连赵天麟都有些吃惊。但是看何锐态度坚定,赵天麟又看了看管钱的吴有平。此时吴有平却没有提出不同看法,而是继续问道:“督军,既然军服厂已经能够运行,给他们下多少订单?”
何锐笑道:“既然军服都做好了,何不让徐乘风他们穿出来看看?”
没多久,十几位各种军阶的青年官兵穿着军服出现在何锐面前。赵天麟也是第一次看到新军服,竟然愣住了。军服设计的时候就很特别,没想到穿出来的感觉更是不同。
大翻领,大纽扣,宽腰带。第一眼就感觉军人身材很好,第二眼则感觉军人们气质和北洋军完全不同。
看完了军服,赵天麟只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叹道:“这军服穿上去着实好看。”
何锐并没有评价,他仔细查看着军服,同时提出了改进要求,“后脖颈位置的领子再提高一些,领子前面位置要降低。要让喉结下方的梨状隐窝露出来。”
骑兵连长郑四郎不解的问道:“这不冷么?”
“冬天当然会冷。所以部队内衣配发衬衫,还要配发围巾。”
“没有风纪扣,不合适吧?”徐乘风对于小衣领不是很认同。
何锐摇摇头,“风纪要是靠风纪扣就能解决,北洋军的风纪就不会变现在这样。”
说着,何锐把程若凡拉出来,按照自己的看法,将军服硬调整到方才所说的样子。吴有平正在看,就听何锐命道:“有平,把衬衫脱下来,让程若凡穿上。还有,请裁缝师傅过来看着。”
不多久,程若凡就作为模特被众人围在中间。郑四郎左看右看,不禁笑道:“这么一穿,看着若凡聪明不少。”
程若凡听到这话,立刻怼回去,“放屁!我原来就不笨!”
赵天麟则赞道:“这么一穿,立刻就有了书卷气。”
“当然。”何锐也很满意。眼前的军服就是二战德国军服的抄袭版,不好看才奇怪。又向赵天麟借了围巾给程若凡围上,众人不禁感叹,程若凡已经有了文质彬彬的感觉。
这也是何锐所追求的。二战德国军服设计的时候重视对身体线条的塑造,尽力加入笔挺,冷漠,智慧的视觉效果。设计的内在元素产生出惊人的视觉效果,创造出军服历史上的经典。
当然,有人认为这样军服的作战效果就被牺牲了,何锐却认为,一条围巾比所有风纪扣更能保暖。见大差不差了,何锐问道:“师傅,冬季的棉大衣要能遮住小腿。为了方便行动,军服本就不厚,更需加长些,以强化挡风。这样一套军服需要多久时间?”
裁缝师傅估算了好一阵,才答道:“这身军服几个人赶紧,得干十天。要是正常做,得十五天。”
“好,就请师傅把制作这身军服的流程安排写出来给我们。”
等裁缝师傅离开,众人把衣服换回来,何锐才对吴有平命道:“咱们现在有两千人,部队会扩编到五千人。先把当下部队、警察的服装给做好,加起来也快三千套。”
吴有平答道:“督军。稍等。”说完,拿起笔就计算起来。没多久,吴有平算出来一个数字,“督军,军服厂现在有四百人。三千套衣服,需要四万五千天的工时,全部做完,需要112天半。四个月。督军,咱们是不是要多招收些人?”
何锐摇摇头,“我不准备在军服厂多招人。但是必须扩大人手,有平,你派人到村里,告诉村里人,村里面组织人参与生产,我们给钱。”
“村里面的人怎么懂做军服?”吴有平当即表示不同看法。
“他们不用学会完整的做出军服,每个村只要能够完成生产军服的一个环节,做一套军服也不过几十上百个环节。肯定有村子能够完成。”
吴有平想了一阵,依旧摇头,“光是组织他们,培训他们,就得花不少功夫。如果扩大军服厂的规模,好组织,好生产,还能控制产品质量。咱们也能省下许多力气。”
何锐没有立刻回答,而是让大家先坐下,这才说道:“报告中讲到一个情况,我们在农村推进的政策,佃户出身的民众都非常支持。中农反应就不热情,富农反应更是一般。至于地主么,他们不反对就不错了。为什么?”
回答的是统计局长许嘉,这位身材粗壮的青年用他好听的中低音说道:“每个人都有两面性,佃户从土改中单纯受益,而越是富裕的阶层,固然有受益,也受到一些损害。而且土改之后,土地禁止买卖,那些自耕农,富农,再不可能成为地主,他们觉得被咱们堵了上升通道。当然觉得吃亏了。”
何锐继续问道:“那么这些人为什么觉得上升通道受阻?”
许嘉稍一思索,答道:“这……咱们政策不允许他们成为地主。”
“我们换一个思路,现代国家建立在权利和义务基础之上。到现在为止,佃户、自耕农、富农、甚至是普通地主,都没能与政府之间建立起基于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既没有政府要建立这样的制度,更没有人对他们进行宣传。只要不出现大灾,政府单方面从农村获得农产品和税收。对于这些人而言,他们只能靠自己,才能获取阶层跃迁。从自耕农变富农,从富农变地主。然后培养子弟学习,考功名。成为权力阶层的成员。”
许嘉当时就明白过来,拿起笔记本就开始记录。
其他人也都明白的差不多,吴有平问道:“督军,与各村合作生产军服,就是为了给大家新路么?”
“先通过宣传教育,指出有参与工业生产的新道路。再通过向农村提供机会,让其中的一部分人加入到工业生产之中。军服生产只是其中之一,也许有些村子更擅长编织,饲养,育种,或者物流。没必要强加给某个村特别的内容,通过和合作引导判断,决定合作方向。这也是接下来要对村长和村民兵队长等干部们培训的内容之一。”
赵天麟非常认同何锐的看法,却还是有些担心,不禁问道:“效率呢?”
“不同层次就有不同层次的效率评价标准。从制衣厂的角度,那就是工作效率最高,合格率越高,残次品率越低,效率越高。从地方经济角度,把越多的人拉入到社会化生产,社会劳动参与率提升,整体效率就越高。如果三千套军服一个月就完工了,大家觉得效率是高还是不高呢?”
想到工作的难度,吴有平眉头不禁皱起,却坚定的答道:“督军,我会尽力推动此事。”
“推动的第一步是宣传和教育。当年商鞅在秦国搞改革,第一件事就是要取信于民。如果不能让群众知道咱们要做什么,怎么可能让群众支持咱们。我再举一个例子,三井家为什么要和我们合作?”
听到这里,大家立刻从畏难的情绪中解脱出来。三井康木与何锐经过几天游山玩水后,突然就与何锐合作的事实,让同志们觉得非常好奇。大家都不相信三井康木是一个浅薄的人。
“因为三井在对我观察了几个月后,又亲自过来,确定了我们的一个政策,政府和军队要为经济发展服务。正因为如此,三井才觉得有合作基础。”
钟义府有些不快,“督军,我们是为了国家和人民执行这样的政策。三井只是为了给他自己赚钱。”
“我们执行了更合理,更有利于发展生产力的政策,连资本家都会来寻求合作,人民群众也一定能够看清楚这点。而我们的工作是要按照人类认识事物的规律,先让人民群众知道有这么一回事,接着帮助更多群众有能力加入到发展生产力的行列中来。只要认清规律,按照规律办事,人民群众就没有不能合作的。”
吴有平感叹道:“光是考虑到这些工作量,就觉得非得强化干部培训不可!”
“没错。”何锐表示同意,“所以接下来徐乘风等军队干部也要轮换,去基层农村工作。”
说完,何锐对吴有平说道:“现在抓紧时间到天津、上海等地打听,欧洲那边对于军服、鞋袜、绑腿等要求。咱们能够自造的话最好,若是不能自造,尽可能找到能够提供这些产品的供货商。”
【作者题外话】:道歉声明。最近对书的脉络进行梳理,所以断更了三天,着实抱歉。
(https://www.173xsv.cc/2335_2335258/89690928.html)
1秒记住一起上看小说:www.173xsv.cc。手机版阅读网址:m.173xs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