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郭妃雪居然是知府的救命恩人
宁安长公主听到郭妃雪这么说,心里一下就敞亮了起来。
她是个阅历很广的人,听了郭妃雪小姑娘一开口就知道,这件事情成了,并且有很大的把握可以干。
只是小姑娘现在还有点对自己不太有信心的样子,这倒是让宁安长公主有些诧异和意外。
因为她见过郭妃雪好几次,郭妃雪这这小姑娘,听陈寒的意思是当初陈寒收她,主要有点连虎带吓的意思。
可没想到相处下来,陈寒真的被这小姑娘的单纯可爱给吸引,于是也就对她越发的好。
而这小姑娘在回过味来之后,就展现出了自己身为白莲教圣女的骄傲和自信。
毕竟她是个,没有被明朝世俗对女子约束的那一套束缚。
所以她的思维非常的自由,她的行为相当的豪迈。
并且骨子里边就有一种自信。
尤其是得知陈寒的身份和所做的那些事之后,更是与有荣焉。
表现的就更加的自由,并且有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在。
每一次都能与陈寒进行平等,并且没有任何自卑心态的交流,这让陈寒感觉到相当的放松。
陈寒原本就在现代社会成长起来的人,不习惯有人跟自己说话之时低着头,一副怯懦的样子。
可是明朝人的观念,又让那些人在得知了陈寒的身份之后,不可能跟陈寒平等的交流。
也唯有郭妃雪这个活泼可爱美丽动人机灵的小姑娘,敢跟陈寒撒娇,肆无忌惮的索取陈寒的爱,甚至不会跟其他人那样自卑。
因为郭妃雪从小到大都生活在江湖义气当中。
江湖人讲究的就是洒脱不羁,讲究的就是豪迈义气,对约束女子的那一套很看不惯,并且表现的对女子的包容性更强。
而且他们自信,潇洒不羁。
因为没有这方面的特质,不仅在江湖上被人看不起,还混不下去。
郭妃雪从小就是被她爹郭铁山灌输的这一套理论。
并且耳濡目染之下,所有人都是根据他爹的那一套。践行的。
在这种环境熏陶长大的郭妃雪,又怎会像一般的小女子那样娇柔造作,自卑而且怯懦呢。
甚至说句不好听的话,郭妃雪的心态要比绝大部分的男性都要自由,骄傲自信。
所以她在听到宁安长公主说,修这么一条官道能富国强民,她当然愿意答应下来。
江湖人讲究的就是要替底层百姓发声,要有江湖人的义气,如果见到弱小而不帮助,哪里算个江湖人。
只是她身上也有江湖人的谦逊,知道自己的名声,在江湖人当中还算有一点,在老百姓眼中还算有一点。
但是江湖人从来都不被官场上的那些人看得起,所以她担心即便自己出面,也可能没有那么多人愿意给面子。
到时候自己丢脸不要紧,给白莲教和宁安长公主丢人,那就有些说不过去了。
于是她说出了自己的担心。
宁安长公主很欣赏郭妃雪。
一开始只是欣赏她身上那股洒脱不羁的性格,现在却欣赏她谦逊为人的品质。
难怪陈寒对她疼爱有加。
可能陈寒对郭妃雪的疼爱,不仅因为郭妃雪美丽动人,年轻漂亮。
也不仅仅是她身上这股洒脱不羁的性格,更多的是郭妃雪为人知道谦逊。
而不像那些被宠出来的大家小姐身上,满身都是骄傲并且跋扈。
这让洒脱不羁跟谦逊有了完美的结合,这样的小女子谁能不爱?
说句良心话,换做是自己,身为男子也要对这样的女孩爱不释手。
所以宁安长公主对郭妃雪是越发的喜爱,不禁伸出双手握住了郭妃雪的手,缓缓说道:“妹妹说实话,姐姐现在终于知道为什么国公爷要那么喜欢你,又那么疼爱你。
因为你身上有着别的女人所不具备的洒脱,更有很多被宠溺的女孩身上所不具备的谦逊。
难怪那死鬼即便在我身边之时,也要夸你懂事可爱。
一开始姐姐我还真是对你又羡慕又嫉妒,可是现在听到你这么一说,我发现这些都不存在了。”
听到宁安长公主这么自己郭妃雪,也是掩饰不住的泛起一抹笑容。
其实郭妃雪一直都非常的羡慕宁安长公主。
因为宁安长公主身为公主还有那样的能耐,那样的手段,能够操控那么大的一个盘子。
听说那时候的驸马爷就是个吃软饭的,偌大的家业都是人家宁安长公主自己亲手打下来,并且亲手管理的。
甚至很多时候,更是比一般的男子还要厉害的多。
让很多京城的达官贵人都为宁安长公主是赞不绝口。
驸马爷过世之后,更听说京城有不少达官贵人想要迎娶这位寡妇。
一开始郭妃雪也觉得很不服气,可是听说了宁安长公主的那些事情之后,她又不得不服气,所以才要来这里计较一下。
没想到宁安长公主却对自己赞不绝口,这一下倒是让郭妃雪自己觉得有些个过意不去了。
握住了宁安长公主的手之后还不住的说道:“姐姐,其实小妹这次来江南,不仅是给你带来这些工匠,同时还有意要跟你计较一下。
要让你知道,我也不是个没有能耐的小女子。
可现在听姐姐这么一说才知道,原来是我这个人小肚鸡肠了,我实在是有愧于您对对我的这些赞赏啊。”
宁安长公主握住了郭妃雪的手之后说道:“这些可不是所谓的赞赏,而是真心实意。
你不要觉得好像只有江湖人士和普通百姓对你赞不绝口。
信不信姐姐现在就给你证明一下,即便是在那些官员的口中,你也是个当之无愧的侠女。”
听宁安长公主这么一说郭妃雪还真有些不太相信,毕竟自己只是个江湖儿女,从来就没有跟官府打过交道。
即便当年去募集那么多粮食给温州府的百姓,也是通过江湖人,没有通过官府官府。
当时听说了自己这种行为似乎还颇有微词。
原因当然也很简单,当时可能官府觉得这是官府的事,不关你一个江湖人的事。
你江湖人跑来,弄这么多粮食给老百姓赈灾,你是要收买人心吗?
你收买了人心,我们这些官府怎么办?
到时候就不好管理了。
你如果真有这种心,你把粮食给我们,我们当然会把这些粮食都分发给那些老百姓。
你不给我们,难道就是在怀疑我们会贪污当中的粮食吗?
当然这种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但官府不能这么明着说,要不然的话脸面放哪里去?。
所以郭妃雪一直没觉得这件事,在官府的眼中是个好事,也没有觉得在当地的上流人士当中有什么影响。
所以她没有觉得自己算是个什么名人。
宁安长公主把主意打到自己的身上,有可能是算盘珠子打错了,所以她才会那般的谦逊。
这不仅是她的品德很高尚,更多的是对自我有清晰的认知。
但是宁安长公主却要在郭妃雪面前替郭妃雪证明一下,她不仅在江湖人士那里有很高的威望,在官员这里也有很高的名声。
因为她在迎接郭妃雪到来之时,其实在宁波府也是进行了一番调查的,不可能凭空说谎。
于是在郭妃雪有些诧异的目光之下,宁安长公主一招手宁波知府为首的数十号官员,都来到了接官亭里。
这是一副什么样的场景呢?
如果是在普通人眼中,那当然是会让人跌掉眼镜。
毕竟在明朝女子的地位,还是没有男子那么高的。
可是现在在这凉亭里边,居然是宁安长公主和郭妃雪两个女子坐在石椅子上,椅子上还铺了软绵绵的毛毯。
而穿着紫色官袍的知府为首的这些个官员们,一个个却哈着腰,对着宁安长公主和郭妃雪表示非常的尊重。
宁安长公主是长公主也就说得过去,可郭妃雪明明就是个普通江湖女子。
现在只不过是传闻说,可能要嫁给国公爷当国公夫人,还没有成型的这件事,却让这些官员为此而非常的尊重。
这种现象也就只能发生在这里,其他女子要是看到了,都得震惊的下巴要脱臼。
宁波知府来了凉亭之后,宁安长公主就问道:“现在郭姑娘想问,她以为自己在江南只不过是在江湖人口中,在普通百姓口中有些个名望。
你们这些个当官的,其实对她之前做的那些事,有些不屑。
不知你们是如何衡量这件事,你们真心实意的说一说。”
其他人站前没有说话,为首的宁波知府,马上就对郭妃雪拱手抱拳:“圣女,你可认识在下,您回忆回忆。”
郭妃雪看着戴着乌纱帽,一身紫袍的宁波知府,之前要是在江湖上遇到,她还得要请礼。
毕竟人家是官老爷,你是江湖人。
所以他当然没有什么印象,于是礼貌性的摇摇头。
“这位大人您如何称呼?”
宁波知府赶紧摆摆手:“圣女,您可千万不要这么客气,说实话要不是您,在下现在还只不过是温州府的一名通判而已。
甚至在前几年就有可能被革职查办,说不定朝廷还会给在下判一个赈灾不利的罪名,流放到千里之外的岭南或者往北的辽东去。
到时候命在不在,那都是两说之事。
这么一看,圣女您可是在下的救命恩人。要不是您,在下哪能高升到宁波来当这个知府啊。”
在场的众人没有一个是傻瓜呀,很快就听出了这句话里到底是什么意思?
合着当年宁波知府,在温州府当通判,也就是副知府之时,就碰上了那一次大的洪灾。
可能当时还真就没能耐筹集到救灾的粮食,没办法让百姓得到安置。
这要是地方上出现了流民闹事之事,首先被隔职查办的肯定就是温州知府,接着就是他这个通判。
毕竟他们两个是温州府的主要官员,说不得就得被杀头啊。
郭妃雪那时刚好送来了粮食,解了他们的倒悬之危呀。
话已经说的这么清楚了,大家这才恍然大悟。
这是当年的当事人啊。
都在官场上为官,哪能不知道地方上最重要的是什么?
首先肯定是长治久安,百姓安居乐业。
要不然的话,地方上的官员在每三年的考核上就得被评一个差等。
到时候你别说想要升官了,可能你就得在原地再待个三年,要是再评为差等,就得被摘掉乌纱帽。
更不要说出现了大的洪灾,出现了要安置十几万受灾百姓这种大事。
一旦发生这种事,那就是塌天大祸。
这种事一旦发生了,你把百姓安置好了,那是你应该做的。
但凡出了纰漏,但凡有百姓到你的上级领导那去闹点事,那这个形象可就要大打折扣。
你别说升官了,你连累上级领导被更上级责罚了,那这辈子都甭想离开这个地方了,甚至有可能被上级给恨死。
然后就是被上级领导各种穿小鞋。
好的话你还能够囫囵混到退休,要是上级也被定格在了这个地方不能离开,那你算的是混到头了。
随便给你安个罪名,就能让你官场声扬戛然而断,甚至送掉性命。
所以可见当时,在温州府当通判的宁波知府有多着急。
而就在自己一筹莫展之际,忽然喜从天降。
白莲教江南分舵的圣女,居然从杭州府绍兴府募集到了十几船的粮食,浩浩荡荡的就送到了温州府。
老百姓们领到了救命粮,虽然都是在称颂白莲教江南分舵的好。
但这场大洪灾也就在领到了救命粮之后安然度过,并且没有一个老百姓被饿死。
有了这些粮之后,很快官府就帮助老百姓解决了住的问题。
温州府当时拿不出那么多赈灾的钱款,来解决老百姓吃住问题。
但吃的问题被白莲教解决之后,住的问题温州府还是能解决的。
于是老百姓在这场灾难当中,居然在当年就度过了。
并且在领到了救命粮之后,还有多余的粮食当做种子。
第二年的开春,本来这是最容易闹事的季节,却因为白莲教的帮忙安然无恙。
而且因为温州府跟白莲教配合的相当好,解决了老百姓们最关心的吃住问题。
虽然老百姓的感激不仅仅是对官府,更多的还是对白莲教。
但是中枢朝廷那边是不知道是白莲教办的,于是直接就对整个浙江全省进行了嘉奖。
毕竟闹了那么大的洪灾,居然没有在灾后饿死人,而且第二年也没有流民闹事,这是多么好的典型案例呀……
(本章完)
(https://www.173xsv.cc/2338_2338405/11110718.html)
1秒记住一起上看小说:www.173xsv.cc。手机版阅读网址:m.173xs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