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上看小说 > 鉴宝人生校对版 > 第九百二十章 交流会进行时

第九百二十章 交流会进行时


  事实果然如大家所料,那只鼻烟壶确实是真品无疑,这让大家纷纷感叹能够看到这么一件鼻烟壶珍品的同时,心里也松了一口气。~实在是他们被刚才那两样东西给搞怕了,如果又是件赝品或者高仿,他们的脸都不知道往哪搁了。

  在鼻烟壶主人得意的笑声之中,许老又把盖在下一个展台上的布给揭了开来,下面摆着的是一只竹雕笔筒。

  “这是一只竹雕留青山水楼阁笔筒。”许老微微一笑道:“此笔筒不但表现出了非常高超的雕刻技艺,而且落的还是‘希黄’的款识。”

  “什么?张希黄的竹雕?真的假的?”

  “张希黄的真品可非常稀少,不会看错了吧?”

  “老田,你这叫什么话,我难道就不能买到张希黄的真品了?”

  “哟,老宋,东西是你的啊!是你的我就放心了,就凭你那半吊子眼力,不用看我就知道,东西肯定不对……”

  和刚才的鼻烟壶一样,东西一出来,就引起了大家的关注,这全都因为张希黄是一位相当出名的竹雕大师。

  竹雕最初只是平面雕刻,将图文部分留下,其余部分刮掉,虽然竹皮留去分明,但所刻的纹饰,也只是进行阳文或阴文雕刻,只有花纹的变化,而没有雕刻技法的变化。

  到了明代,竹青雕刻技法更加完善、纯熟,雕刻时,雕刻大师们通过对竹皮的全留、多留、少留,可以雕刻出深、浅、浓、淡的变化。犹如在纸上作画,有水墨之分五色的韵味。

  其中。以明末竹刻家张希黄为代表,在唐代留青刻竹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他利用竹筠、竹肌质地色泽的差异,以竹的外皮(即青皮)刻图纹,将剔除青皮后的竹肌做底,首创出阳文浅浮雕的留青技法。

  这一时期,许多竹刻名家都兼精书画,他们从书画艺术中汲取养分,以充实竹刻艺术,无论题材、技法,都与书画艺术紧密结合。而以竹的青皮作为图纸的雕刻绘制法。与绘画的笔墨神韵更加贴近。

  张希黄作为青阳文的创始者,正是此道的佼佼者,其作品工细绝伦,曲尽画理。山水楼阁类唐代画家李昭道的画作;偶作小景,又似宋代画家赵令穰的画作,点缀人物生动有致。题句、署款的书法,以元代书画家赵孟俯为楷模。每件作品皆殚尽心思,穷其鬼斧,化为神工。

  张希黄传世的真迹作品。之所以珍贵,除了他的技艺特别高超之外,另外还有一个原因是稀少,现在据不完全统计。流传下来的真迹约计二十件,其中国内博物馆占七件,其余则流散在海外博物馆及私人收藏。

  因此。有些人才对现在出现的这一件张希黄的作品,觉得有些怀疑。当然。他们即使觉得不对,要证实自己的判断。也知道还得上手观察过后才能得出结论,于是,一时间,大家纷纷上台鉴赏起来。

  等楚琛走下台后,赵学义连忙问道:“小琛,这件东西怎么样?”

  楚琛笑着介绍道:“这只笔同以竹皮作画,作山水楼阁之景,山石环绕,巨石嶙峋,其间楼阁相邻,树植其间,刀法爽利精炖,神气俱佳,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我觉得应该是件佳作。”

  “哦!你的意思是说,东西是真品喽?”赵学义又问道。

  楚琛摇了摇头道:“这个还真不好说,我以前也没看到过张希黄作品的实物,有些方面也不太好确定,不过我总觉得,以技法来看,这只笔同好像达不到张希黄的水平,另外以材质的颜色来判断,好像并不到代。具体的,还是听听许老的意见吧!”

  赵学义等人点了点头,不过现在他们可是非常相信楚琛的判断,既然楚琛说东西有问题,那八成就不是真迹了。

  等大家全都回到各自的座位之后,许老环顾了一下四周,说道:“那么,老规矩,大家先谈一下各自的看法吧!”

  既然是交流会,那肯定不可能只是老前辈说,其他人就座在那听,因此,老前辈们会时不时的让大家发表各自的见解,以达到交流学习的目的。

  大家对这个环节也已经很熟悉了,接下来,就有人站起身来侃侃而谈,觉得东西是件真品。而当此人把见解说完,马上又有人说了相反的意见,于是现场立马就分成了正反两方,各自发表着支持己方的看法,一时间场面分为激烈。

  虽然楚琛拥有过目不忘的本领,而且还有一位非常权威的老师,但老话说的好,三人行必有我师,况且古玩鉴定非常讲究经验,就算楚琛和刘老再厉害,他们也不可能面面俱到,于是这场辩论会就成了楚琛查缺补漏的工具,一些独到的见解,也被他牢牢的记在心里。

  考虑到时间的关系,辩论的时间并不长,于是,等现场寂静下来,大家的目光都看向自己的时候,许老就开始发表他的看法。

  “大家应该知道,张希黄的雕刻技法奇妙、高超,即使在薄薄的竹皮上,他都能分出几个层次。而且,除了高超的技艺之外,他的竹刻作品也刻意追摹文人画意趣与界画纤巧细腻笔致,画面清雅、恬静,且讲究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

  许老拿起那只笔筒,开始讲解道:“张希黄作品中的山石与树木刻法明显地贯穿着绘画的笔墨特征,一丝不苟。他的作品,工笔与写意,几乎达到了完美的结合。对张希黄而言,竹即是绢纸,雕刀就是笔,而青筠则是其要传达的墨意,三者结合,艺臻至境。”

  “张希黄作品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其刻划之亭台楼阁,或依坡石临空而立,或背靠山石,以奇峰为屏。前者山石常用披麻皴写出,层峰重叠呈起伏逶迤之势;后者山岩则以折笔勾皴法勾勒,平顶矩形,棱蹭叠突,层层叠架成高峻奇峰。”

  “山石间常有夹叶树、蟹爪树、扇针松树等多种写法的树木映衬其中,而人物只作简约的点缀。画面尽显竹肌的留白处,上成无际蓝天,下成江河碧水,构图完美,独步一时,、。”

  说到这里,许老顿了顿,又接着说道:“那么,知道了张希黄竹雕的特点,咱们再来看看这件‘希黄’落款的笔筒,相信大家也看到了,这只笔筒的雕工是不用多说了,确实非常的精湛,但我觉得还达不到张希黄的水平。”

  “为什么这么说呢?大家请看,这笔筒上的山石虽然也用的是披麻皴的技法,但在火候上却要欠缺一些,另外,这此树木的表现也略微繁琐了一些,与张希黄的简约有些背道而驰的意思。还有……”

  许老把笔筒雕刻手法上的区别,跟大家介绍了一下,随后又说道:“留青一法乃取竹材之筠,刻纹为饰,剔除纹外之筠,留竹肌为地。竹筠之纹饰,约略高于竹肌。竹筠为竹材之肤表,色杏黄,年久则显蜜蜡黄。竹肌呈刷丝纹,愈久色愈深,渐近琥珀色。”

  “因此,如果这件作品是真迹,那么就应该竹肌红润,色若琥珀,但明显这只笔筒的材质,达不到这样的要求。综上所述,我觉得这只笔筒应该是清代中晚期的仿作,不过,虽是仿作,但雕刻技艺如此高超,也是分外难得。”

  “像这样的作品,我觉得很可能是当时名家的仿作,可惜的是,我在记忆当中没有找到相应的名家,不然这只笔筒还可以增色不少。”

  说到最后,许老有些遗憾的把笔筒摆回了原位,也不知道他是遗憾没有找到真正的作者,还是遗憾这不是张希黄的真迹,或许两者兼有吧。

  许老觉得遗憾,那些认为东西是真迹的人,也同样觉得非常遗憾。还有笔筒的主人更有些捶胸顿足的意思,哀叹自己怎么就打了眼。

  许老的讲解,让楚琛受益匪浅的同时,对于大家都信服许老的判断也非常羡慕。当然,这一方面,是由于许老讲的面面俱到,他们反驳不了,另一方面,许老常年积累下来的威望,也让大家对许老的判断没有一丝怀疑。

  要说,就凭楚琛现在的水平和他的强闻博记,做到许老刚才的表现也还是可以的,但就是因为他的声望太低,讲的再好,最后也难免没有人怀疑他的判断。

  当然,楚琛现在只是稍稍有些羡慕而已,他相信,长此以往,随着大家越来越了解他的鉴定水平,用不了多久,他的声望应该就会匹配他的实力。

  接下来,十数件宝物陆续登场,有犀角槎杯、宋代古玉、唐代青铜镜,以及名家字画、明清青花等等。

  这些器物之中,有真有假,其中真品全都是与会者参与斗宝的藏品,而几件赝品之中,除了许老他们故意拿出来的之外,另外也有与会者的藏品。当然,这几件赝品无一例外都是仿的很逼真,不然许老他们也不会拿出来让大家探讨了。(未完待续请搜索飄天文學,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ps:感谢“hypp1014”投的月票!

  “翻不起浪”的打赏!

  ...


  (https://www.173xsv.cc/282_282218/87468979.html)


1秒记住一起上看小说:www.173xsv.cc。手机版阅读网址:m.173xs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