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上看小说 > 大宋好官人章节目录 > 第九百一十章:魄力

第九百一十章:魄力


  王庆直觉张正书说得不对,但他又无法从根本上驳倒张正书,只能说道:“小官人,你说这般多有何用,只要官家、朝中相公不准,你便是有万般本事,也用不出来!”

  这倒是实话,为什么赵光义伐辽会失败?是兵力不及?还是粮草不济?

  都不是,是朝中派系斗争太厉害,导致前线有太多声音,以至于各打各的,最后自然只能失败了。

  甚至可以说,大宋战败的战事里,有一半多都是内讧引起的。这都要归功于宋朝的监军制度,以及对武将的深深不信任,如果宋朝皇帝魄力大些,怕是西夏早就被灭了。

  “那也难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张正书嘴上虽然这么说,却知道在宋朝太难。

  要知道,宋朝皇帝对武将的不信任到了什么地步?

  看看宋太宗赵光义就知道了,连对战的阵型都要给武将规定好了——“平戎万全阵”!这是一个什么大阵呢?厉害了,总共要十四万士卒才能布下的大阵,全阵由三个方阵组成,各由一名大将统领。每阵各五里,周长二十里,计七千两百步。三阵之间皆相隔一里,阵面总共宽达十七里。

  这样的大阵,就一个核心——以步制骑!

  但是,在行家的眼中,特别是“兵法精通”的张正书眼里,这简直是狗屎,一文不值。

  这么庞大的一个战阵,哪里有地方摆得下?更别说,指挥士卒的问题了。要知道,十四万人啊,一个战阵啊,任你本事再通天,也不可能如臂指使的。最要命的是,这样的战阵实在太过劳师动众,而且机动性极差。一旦脱节,那就进入对方的节奏了。如果是骑兵战术大家,肯定会把麾下骑兵分成几部分,一部分诱敌深入,致使脱节;一部分侧翼扰动,一部分背后迂回。反正,就是利用骑射,让你难受,最后拖垮你。

  所以,知道这“平戎万全阵”多么不实际了吧?

  也幸亏这样的“平戎万全阵”没有上过战场,不然的话肯定会被教训得满头是包的。

  在没有机械动力的年代,或者没有强力远程武器的年代,以骑制骑才是王道。

  哪怕是原始火器的时代,火器加骑兵会爆发出更强大的威力。实例可见明初朱元璋的兵马,拿破仑的兵马,那是所向披靡的,原本骑兵称王的蒙古人被打得只能远遁北漠。可见,骑兵确实是冷兵器之王,只要指挥得当,那就足够扭转战场形势。

  但很可惜,宋朝太过缺马了。

  即便张正书“先知先觉”办了牧场,引入了易生养、耐力十足的蒙古马,现在也没有多少起色。

  知晓内情的王庆笑了笑,没有和张正书继续争辩这个话题,只是交流一番在敌国内暗探事宜,就匆匆离去了。

  时间过得飞快,赵煦的病也彻底好转了,也再次亲自处理起政事。

  “西北……”

  赵煦最关切的,还是西北的战事。

  只是如今西北战事糜烂,超过五十万的军队在天都山、横山一带来回拉扯。每一刻,都有无数生命消失。

  不管是大宋还是西夏,都在拼命忍受着,以期望能最后取得胜利。

  这样的拉锯战,让大宋的钱粮迅速减少。

  即便是赵煦下令推广了两季稻的种植,开启了开发江南的计划,可即便如此还是跟不上消耗的速度。十几万大军人吃马嚼的,日积月累那就是一个恐怖的数字。再加上这么长的运输路途,即便是富饶的大宋,也是一个沉重的负担。赵煦突然想起张正书的话来,“水泥堡垒护粮道,可行?”

  越想,赵煦越是烦躁,突然高声喊道:“彭元量!”

  “小的在!”

  一旁老神在在的彭元量条件发射地应了一声。

  “那姓张的小子,最近在忙些甚么?”

  彭元量不敢怠慢,连忙说道:“回禀陛下,张大夫兢兢业业地在修筑新城……”

  “修筑新城?!”赵煦一愣,继续问道:“那修得如何了?”

  “陛下,张大夫此时在全力铺路。”彭元量不敢隐瞒,把张正书最近的动作都说了出来。

  赵煦更是愕然了:“铺路?!”

  “回禀陛下,张大夫曾说过,要想筑山城,路是重中之重。再者,想要财通,必须路通……”彭元量连忙贩卖起了张正书式的理论,让赵煦直皱眉头。

  “依你看,那水泥果真有大用?”

  彭元量笑道:“陛下,水泥比起糯米汁混石灰,更省钱,且更快凝结……”

  有这么一句就够了,赵煦已经心中有底了。

  “你说,若朕让那小子把水泥配方交出来,他会不会拒绝?”赵煦有点不确定,他内心是知道的,张正书这种人才一定要笼络,不能放走。如果再成了一个张元,恐怕大宋都要被张正书颠覆的!

  彭元量一愣,然后理所当然地说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张大夫又岂能违逆陛下圣意?”

  赵煦摇了摇头,说道:“此子不能以常理度之……也罢,让朕想想看……”

  也许是张正书鼓搞出来的东西又莫大的能量,让赵煦都觉得有点心惊胆战了。甚至赵煦有种错觉,一旦给张正书这么鼓搞下去,宋朝国力会以不可思议的速度膨胀开去。到那时候,大宋几无敌手。但是,赵煦更加担忧的是,他能不能把控住张正书。面对这么一个臣子,是所有皇帝都觉得棘手的问题。

  “若不然,叫李家村变成一个集镇?甚至……变成一个县?朕,可以给他更多的土地,让他心甘情愿把水泥配方交出来的……”

  赵煦终于想到了张正书最缺的是什么,那就是土地。

  而偏生,作为最大的地主,赵煦手中最多的就是土地。

  “既然他想鼓搞,就让他尽力去鼓搞罢,朕倒要看看,他能鼓搞出甚么来!”赵煦很有魄力,他觉得张正书的新玩意似乎能对新法产生互补的裨益,立即做出了这个决定。也许,也只有像赵煦这样的年轻帝王,无所畏惧的帝王,才会做出这样大胆的决定。当然了,这也和赵煦的认知有关,他无法想象,一旦科技进步到一个阶段,会对一个国家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毕竟宋朝的人,都被儒家禁锢了思想,已经看不清未来了。


  (https://www.173xsv.cc/2854_2854056/486163559.html)


1秒记住一起上看小说:www.173xsv.cc。手机版阅读网址:m.173xs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