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 返璞归真的战斗
“炮击效果不错,话说回来他们的防空阵地怎么没什么反应?”
等到自行电磁炮营开始对加里波尔的外围永固阵地发起效力射之后,安珀突然意识到这几轮炮击竟然没有遭到像样的拦截。
虽然说自行火炮的炮弹拦截起来比较麻烦,但对于一些‘刺猬化’的阵地来说,依靠大量高能激光或者荷电粒子炮去扫射,总能打中几发。
极端一点的,用重粒子炮的扩散射击模式,也是一个办法。
“他们的反炮兵雷达和侦查单位,估计都盯着前沿那两个旅吧,咱们这里的炮位八成是没预料到。”
奥恩斯看着前沿传回的画面,一边开口说道,作为武器的设计者他肯定也需要了解‘矛盾对抗’的问题。
“而且这次打的超重型弹其实也没那么好拦截,为了能砸穿永固工事的顶部装甲板,都是用的钨合金弹头,除非是多门重粒子炮一起进行扩散射击,否则基本上拦不住。”
“早期预警雷达侦测以5马赫以上的速度在大气层内飞行的炮弹,然后在不到两分钟的时间里,让防空雷达组精确锁定目标,并将信息分享至前线的HCP或者固定炮台,让他们完成扩散射击?”
安珀摇了摇头,然后说道:“至少以眼前这些帝国守军的训练水平来看,是做不到的.”
“是的,Boss,而且这只是一个自行电磁炮营24台E-2的攻击,如果是未来投入量产后,对于这种防御阵地的攻击都是以整个炮兵合成旅的火力来打击,到时候一般的防空系统我估计都会瘫痪。”
在奥恩斯说话间,加里波尔东南面的外围永固工事,已经硬生生的被砸出了一個口子,虽然在之后的效力射过程中帝国守军也借助仅有的防空武器展开拦截,不过收效甚微。
反而是在暴露了自身位置后,被前沿两个合成旅下面的155自行火炮和巡飞弹重点照顾了一番.——
安珀和奥恩斯以及霍格等人,对于E-2重型车载式自行电磁炮的定位,就是攻坚重锤。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样的定位和远古时期的‘大贝莎’、‘卡尔’、‘斯大林的重锤’这些耳熟能详的重炮非常接近——都是为了打击高强度的永固工事。
这也和这个时代的地面战争变得越来越‘返璞归真’的原因,有一定的关系。
在各种定向能武器普及到重型机械化部队,和以‘指向性磁场’为原理开发出来的偏转力场从太空里的战舰下方到地面作战部队后,一种新概念的‘甲弹对抗’出现了。
地面部队装备得最多的定向能武器就是高能激光、带电粒子束武器还有重粒子炮。
在未来还有发射等离子体的电浆炮——这玩意,安珀已经让装备研发中心在进行测试了,按尤金他们的说法,很快就能完成武器化。
高能激光这东西,在大气层内用起来比太空里要别扭很多,这种光速级别的武器原本是为了拥有在远距离实时打击敌人的能力。
在太空中确实能做到这一点,而且激光是靠光束聚焦点的高热来进行杀伤,偏转力场是没法进行防御的,一般是用舰船的外部积层装甲、热膨胀系数接近0的特殊涂层,还有工质水冷却层来硬抗。
但在地面上,常见的适宜人类居住的行星,在星球曲率半径、地形地貌上基本都是接近的,这也导致地面交战的目视距离,顶了天也就是几公里到十几公里内。
这个距离下,高能激光的优势被无限拉近,而且在大气层内激光还会受到各种各样的限制,尤其是碰到雨雾天气,那基本就不要想着用高能激光打远距离目标了。
所以地面部队装备的高能激光武器,基本都是用来防空的,在天气不错的时候打打有人机、无人机、巡飞弹、等一切天上飞的东西.
在天气不怎样的时候,也可以放平来打打近距离的‘软目标’。
而带电粒子束、重粒子炮和未来将普及的电浆炮,则逐步取代了各种身管火炮,成为了地面单位的重武器。
但这些武器,就是都能被偏转力场所防御的了,无非就是一个瞬时功率的比拼问题。
与此同时,带电粒子束这种近光速武器和重粒子炮这种二百分之一光速的武器,偶尔也能客串一下防空单位。
这也是为什么大气层内的战术空军地位越来越低的原因,基本沦为了防区外发射高超音速武器的‘移动军火库’。
古早时期那种揣着航弹支援地面部队,甚至是直接机炮舔地的情况也完全看不到了,毕竟不会有飞行员愿意顶着几乎没有攻击延迟的定向能武器来对地攻击.
在这种背景下,地面战争就变成了一种非常复古的对抗——在做好对空防御后,就专注于定向能武器和偏转力场、积层装甲之间的全新‘甲弹对抗’。
这还只是当下的情况,如果按照安珀所知的技术发展,‘要塞’这种古老的军事建筑也将重出江湖。
大量积层装甲以及复合装甲板构筑的要塞外墙,笼罩整个要塞的大型偏转力场阵列,刺猬一样的防空武器阵列,还有各种装备定向能武器的固定炮台、高超音速导弹发射井
这基本上就是阿特拉斯之前建设的前哨基地的升级版,或者说是安珀让这种未来会逐渐普及的‘要塞’提前出现了。
当星球表面的重要节点被要塞化之后,行星登陆战就变得更加棘手起来,就算进攻方成功将部队送到了地面,也要面对大量乌龟壳一样的要塞。
只要进攻方是想占领这颗星球,而不是想‘烧玻璃’或者‘种蘑菇’玩,那就得硬着头皮依靠常规力量来啃。
在安珀的记忆里,某些著名要塞甚至是能硬抗轨道打击的——不是那些从外太空丢下来的战术温压弹,而是战舰主炮的直射.
对付这些要塞的办法也非常的朴实无华,要不就是派出特种部队提前潜入进行破坏行动,或者是让内鬼直接去把偏转力场发生器关闭。
如果前两种方法都无法做到的话,那就只能依靠高密度的火力投送,让偏转力场发生器过载、失效了。
在这过程中,要塞守军肯定会进行反击,想办法端掉进攻方的远程攻击阵地,所以一种能够在足够远的距离上,进行高效火力投送的单位就很重要了。
高超音速武器依靠其特有的突防能力,确实能够杀进最后一段距离,但这类造价并不便宜的武器,更多是用来对付时间敏感目标,而不是用来打一个不会动的乌龟壳。
自行火炮可以保证火力的持续性,炮弹也挺便宜,但几十公里的攻击距离,让炮阵地并不会有多安全,不管是守军的反火炮、导弹攻击,还是一支HCP中队的快速突击,都会对自行火炮造成致命打击。
多管火箭炮系统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在无法使用战术核武器的环境下,都被证明是一种对抗要塞的极为有效的手段。
短时间的超高火力投射量,以及电浆战斗部,对于一些小型要塞来说,绝对是个棘手的敌人。
但多管火箭炮系统同样也有缺陷,一个是火力持续性不够,再装填周期过长,要是一轮齐射没有‘破防’的话,等再装填完成的时候,要塞的偏转力场其实也恢复得差不多了。
另一个缺陷就是成本相对高昂,而且弹药补给起来也相对困难,有时候火力指挥官不得不做出抉择,到底是对敌方重装集团打一轮火力覆盖,还是敲碎眼前的乌龟壳,抑或是对发来支援请求的部队提供火力支援?
但E-2重型车载自行电磁炮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算是一种较为经济的解决方案。
在同等技术加工水平下,电磁炮炮弹尤其是不带增程助推组件的炮弹,在成本上和远程火箭弹比可以说是天差地别。
安珀粗略的算了一下,一发射程180-200公里的300毫米远程火箭弹的造价,就抵得上将近20发能打180公里的电磁炮炮弹了。
而且面对要塞级偏转力场时,超重型弹这种有着较高动能的武器,对偏转力场来说显然比电浆战斗部的等离子火球更难对付。
后者还能依靠电场放放烟花,但前者就只能靠指向磁场去硬扭了。
更不要说,在安珀和奥恩斯的规划中,还有一种使用8轴特车搭载,发射500-1000公斤战斗部的超重型车载电磁炮。
以及可能考虑使用重力控制技术的悬浮列车搭载,发射1500-3000公斤战斗部的巨兽级列车电磁炮
大就是好,多就是美,既然未来的地面战场会因为‘矛盾之争’变得越来越极端化,那安珀也不介意在这基础上更极端一点。
君不见隔壁片场,不是也还有在星际时代玩一战骑兵死亡冲锋的嘛,所谓战术都是基于交战双方的科技水平、作战风格去制定的.
当然,远程火箭弹的齐射和对集结部队的杀伤效果,肯定是自行电磁炮比不上的,这也注定它们短时间很难被淘汰。
穷则战术穿插,达则给老子炸。
如果是对于一个大国来说,给部队装备远程火箭弹这件事,可能就是两眼一闭款一拨就完事了,但对于阿特拉斯来说则必须精打细算。
毕竟阿特拉斯本质上还是个企业,而企业的经营必须考虑成本、效费比等关键指标,放在战场上就是能用100块砸穿的目标,就绝不用110块的弹药去砸。
钱都是这么一分一分省下来的,安珀对此深有体会。
就在安珀和奥恩斯对E-2的后续投产事项进行讨论时,前沿的攻击部队在自行电磁炮营和旅属自行火炮营的掩护下,也开始了战术机动。
缪拉带领的HCP突击部队,凭借着改良后的‘圣盾’那杰出的机动性和防护能力,直接大胆的在前线拉起了‘枪线’,吸引了绝大部分的火力。
那些新型悬浮主战坦克,则完全不受战前被帝国守军人为破坏的地形限制,几乎如履平地一般推进到了永固工事的前方。
侥幸活下来的帝国守军,甚至来不及后撤到第二道防线,就亲眼看着这些从未见过主战坦克连破障弹都懒得使用,直接拉高了悬浮高度越过成片的反坦克拒马。
然后这些守军就被同轴电磁机枪和自动武器站的近防激光、链炮迅速收割,来不及调转朝向的固定式炮塔,也被这些悬浮式主战坦克的电磁重接炮给摧毁。
不过推进到第一道防线的重装部队并没有继续前进,而是开始借助阵地上的残骸掩护稳住了阵线,在等待后续部队跟进的同时,也随时准备应对帝国守军的反扑。
真正率先‘攻入’加里波尔城区的,是紧随其后从重装部队头上掠过的自杀式‘蜂群’,还有重型旅下属火力营发射的巡飞弹(2自行火炮连+1巡飞弹连)。
由于加里波尔外围布置的近防炮、短频激光等末端防御武器组,基本都是和永固工事布置在一起的,所以在自行电磁炮营的打击下基本上被扬了个干净。
而其他防线上的末端防御武器组,很显然没法支援到这个缺口,所以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这些密密麻麻的自杀式蜂群和巡飞弹,像水银泻地一般沿着街道向后面的防线冲去。
远在180公里外安珀,通过指挥终端看到这一幕后,脸上也不禁有些肉疼。
“这就纯粹是在用烧钱来减少伤亡啊”
(本章完)
(https://www.173xsv.cc/4102_4102365/11110737.html)
1秒记住一起上看小说:www.173xsv.cc。手机版阅读网址:m.173xs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