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章 第474 “拔钉子”作战!!!
这一次突击战,让葛小虎的身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伤口,但他们的任务却已圆满达成。
尽管如此,葛小虎依然坚决地拒绝退到后方休养。
这或许是源自他们老葛家骨子里那股特有的倔强与坚韧,也可能是身为燕赵儿女所天生具备的血性与不屈。
正是这样的性格,让葛小虎在战役打响的那一刻,毫不犹豫地冲在最前方,冲锋陷阵,面对枪林弹雨也毫不畏惧。
也正是有了成千上万如葛小虎这般,将生死置之度外,把保家卫国视为至高信仰的勇士们,我们才能够在这场对“白眼狼”的反击战中,取得最终的胜利。
当梁山烈士血迹斑斑,伤痕累累的遗体出现在葛小虎、钟兴国和他们的战友面前时,战争的残酷和惨烈深深地震撼着他们的心灵。
猛虎突击大队—大队长李延安沉痛地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要化悲痛为力量。”
经常深入敌后虎口拔牙的特种兵,面临着比一般兵种更加残酷的生与死,血与火的考验!
战场的残酷,加上特种部队作战的特殊性,也时常考验着特种部兵们的体力和意志。
为使部队保持战斗力,负责前线轮战的刘之野参谋长,下令京城卫戌区猛虎突击队采取了半年在边防前线战斗,半年回后方进行休整训练的策略。
就这样,在休整和战斗当中,葛小虎、钟兴国等人逐渐成长成为了一名优秀的特种兵。
这一年,在家门口的阵地争夺战当中,“白眼狼”又频繁失利,但仰仗着S老大的支持,依然气势汹汹,频繁挑起事端。
为了捍卫,ZJW在M山和L山的作战计划在这一年开始逐步实施。
代号为“305”的M山出击拔点作战计划正紧锣密鼓地进入最后的倒计时阶段,整个战场氛围愈发紧张而炽烈。
猛虎突击队的一个分队与133师侦察连的协同作战行动日益频繁,如同两把锋利的尖刀,在敌后不断穿梭,寻找着最佳的出击时机。
在前线指挥机关的刘之野参谋长,他对猛虎突击队寄予厚望。
多次下达命令,要求他们紧密配合前线各部的侦查兵,共同开展捕俘作战,以获取更多有价值的情报。
在这关键时刻,钟兴国凭借其出色的军事素质和过人的胆识,多次被选调到捕俘组,担任尖兵角色,冲锋在前,无畏无惧。
每一次出境捕俘的任务,对钟兴国来说都是一次身心的极限挑战。
但正是这些经历,让他深刻体会到了“祖国”二字的沉甸甸的分量。
每一次深入敌后,每一次与敌人斗智斗勇,都让他更加坚定了保卫祖国、守护和平的信念。
在这片硝烟弥漫的战场上,钟兴国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一名战士的忠诚与担当。
4月的一个雨夜,钟兴国所在的捕俘组摸黑向边境地区行动。
山路难走,加上要注意地雷和越南特工人员的偷袭,他们的体力消耗非常大。
虽说“白眼狼”地区接近于热带气候,但是二月份的边境阴雨绵绵,气温较低。
钟兴国的迷彩服下面套着一件毛衣,大雨已经让他的全身上下全部湿透,寒风已经让他瑟瑟发抖。
在途中休整的时候,钟兴国不得不和战友李二虎抱在一起相互取暖。
坚强的意志,让捕俘组成员最终战胜了困难,顺利回到……
4月25日,“305”M山出击拔点作战计划进入了最后准备阶段。
特种大队指战员们早已做好一切准备,只差一声令下,就向靠M山主峰823高地发起攻击!
在大队长李延安严肃地宣读了战场纪律之后,猛虎突击队的每一位将士都写下了“遗书”。
时年19岁的钟兴国又一次面临着生离死别,流血牺牲。
怀着既紧张又焦虑的心情,钟兴国给家人留下了一封催人泪下的“遗书”。
“亲爱的亲人们,这也许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写信了,我怀着激动惜别的心情给你们写信。
你们收到信后也许我已经不在人间了,到了没有苦恼,痛苦,是那样静谧的极乐世界,无声无息地长眠于地下……
这次靠M山出击作战是为了严惩“白眼狼”,打出军威,国威。
作为军人我能参加这次战斗是我的骄傲,自豪。
战争是残酷的,死与不死我不在乎,就算死了你们也应该为有我这样的一个儿子而感到高兴和自豪……
我的战友为了完成首长交给的任务,不幸踩响了敌军的地雷,在生死前面首先考虑到的是战友而不是自己,他们崇高的思想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千言万语也表达不了你们对我的养育之恩,下辈子才能报答你们的恩德。
此致
崇高的革命敬礼
你们的亲人钟兴国遗笔
1979年4月25日”
…………
4月28日凌晨5时30分左右,边境的出击拔点作战首先在L山打响。
凌晨6时左右,133师也向靠M山开始了火力准备,152加榴炮,122榴弹炮,各类火箭炮向敌军据点进行了猛烈的轰击。
靠M山前线的炮声震耳欲聋,敌军阵地前沿陷入一片火海。
离靠M山前沿二三十公里的地方都能看见,夏军的炮火映红了半边天。
在滇省L山方向发起总攻仅仅1小时54分之后,14军40师118团的进攻部队就犹如洪水一般,势不可挡地冲上了L山主峰。
此刻的L山主峰,早已被夏军牢牢地掌握在手中,他们严阵以待,准备迎接这场决定性的胜利。
与此同时,在桂省方向的靠M山前线,却出现了截然不同的景象。
133师突然接到了“战缓”的命令,这使得他们原本计划在这一天向靠茅山主峰823高地发起的猛烈攻击不得不暂时搁置。
而夏军则抓住了这个难得的喘息之机,在靠M山展开了大规模的炮击作战。
夏军的炮火犹如狂风暴雨,猛烈而精准地打击着敌军阵地。
在如此强大的炮火打击之下,敌军早已成为了惊弓之鸟,他们军心涣散,士气低落,只能频繁地袭扰夏军阵地,试图以此来挽回一些颜面。
然而,这一切都只是徒劳,夏军已经牢牢地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
“白眼狼”不甘心就这么被动地挨打,毫无还手之力。
他们的特工们始终保持着高度的活跃,不断对夏军阵地发起骚扰攻击,企图打乱其部署。
葛小虎深知,在夜幕的掩护下,任何一丝光亮都可能成为暴露火力点和位置的致命因素。
因此,他果断下令给手下的战士们,除非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否则绝对不能轻易开枪。
因为一旦枪声响起,不仅会暴露自己的位置,更可能引来敌军猛烈的炮火轰击,后果不堪设想。
上级赋予葛小虎等人的重要使命,是守卫在6号与7号高地结合部的一个临时观察哨里。
这里地势险要,视野极为开阔,不仅可以清晰地看到“白眼狼”的农田,还能远眺到他们的村庄,是监视敌情的绝佳位置。
为了防范白眼狼特工的突然偷袭,葛小虎精心布置了防线。
他将阵地前沿布置得密不透风,一颗颗手榴弹已经打开了保险盖,拉出了拉火环,静静地躺在那里,仿佛是一群等待出击的猛虎,随时准备给敌人致命一击。
在这样的严密防守下,“白眼狼”特工们的偷袭注定是会失败的。
当轮到钟兴国值守在观察哨的岗位上时,他敏锐地察觉到阵地前沿似乎有“白眼狼”特工队蠢蠢欲动的迹象。
在朦胧的夜色中,他依稀捕捉到了“白眼狼”特工手中手电筒发出的微弱光束,那光束在黑暗中闪烁,如同鬼魅一般。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敌军的迫击炮弹呼啸而来,伴随着划破夜空的尖锐啸声,数发炮弹狠狠地砸在了观察哨的前方,尘土飞扬,硝烟弥漫。
那一刻,钟兴国的心跳仿佛都停滞了,若是这几发炮弹再往后偏移些许,自己恐怕就要交代在这里了。
事后,每当钟兴国提及此事,总是感慨万千。
钟兴国庆幸自己命大,能够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捡回一条命,否则,他又怎能在这里安然地回忆往昔呢?
5月7日,葛小虎所在的侦察分队历经一番跋涉,途径北山与阮利,最终抵达金刚山480高地的34号界碑处。
他们在此仔细观察了班崩地区的地形地貌,随后又马不停蹄地前往444高地展开进一步的侦察工作。
在这片山岳丛林密布的区域执行渗透侦察任务,行动人员必须严格遵守队形要求,确保彼此间保持数米的距离。
特别是在分队行进的过程中,这样的安排显得尤为重要。
这是为了有效防范“白眼狼”特工可能发起的突然袭击,从而确保整个行动分队的安全无虞。
在茂密的山林间穿梭前行,那些看似蜿蜒曲折、毫不起眼的小路,往往暗藏着难以预料的危险与杀机。
当行动分队成功抵达444高地山顶之际,钟兴国身为尖兵,毅然走在一条仅容一人通过、蜿蜒曲折的山路上,为整个分队开辟前行的道路。
与他并肩作战的,还有他那情同手足的好兄弟、好战友李二虎。
行进间,钟兴国稳健地迈过一处茂密的草丛,突然间,他的眼前似乎闪过两道连环绊发雷的隐约轮廓。
他心中一惊,立刻警觉地向身后的战友们大声呼喊:“大家注意,有地雷!迅速拉开距离,就地卧倒!”
面对此种情况,钟兴国也非常紧张,但为了完成任务,同时也是为了李二虎和其他战友的安全,钟兴国老兵当即决定,拆除这两颗连环绊发雷。
自己最亲密的战友在前拆除地雷,李二虎的心里除了担忧还有焦虑。
无论是在训练场上还是在平时的生活当中,钟兴国都给予了他无微不至的关怀,使他从一名地方青年在艰苦的训练和磨练当中成长成为了一名优秀的特种兵。
拆除地雷对特种兵而言,无疑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他们面临着巨大的风险。
特别是边境地区的地雷,其密度之大、种类之多,堪称世界之最,这无疑增加了任务的艰巨性。
钟兴国遭遇的,正是一颗隐蔽而危险的绊发雷。
绊发雷的拉线往往细如发丝,稍有不慎,就可能触发雷管,引发灾难。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生死考验,他毫不犹豫地将手表和冲锋枪交给了战友。
这一举动,无疑是他已经做好最坏打算的悲壮宣言。
排雷工作,既是一门精细的技术活,也是对意志力的极大考验。
它要求排雷者拥有姑娘绣花般的细腻与耐心,同时也必须具备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轻轻地拨开草丛,钟兴国慢慢地找到了绊发雷的拉线,顺着拉线,他拨开更深的草丛,找到了固定桩。
这并不意味着危险就能马上解除了,在排除绊发雷的时候,需要稳住固定桩,一旦使固定桩偏离,就有可能拉开插销击发绊发雷。
与此同时,钟兴国一手扶住拉线,慢慢地摸向了作为绊发雷爆炸装置的白眼狼制仿S联F1手榴弹,拨开草丛,剥去周边的土壤,绊发雷露出了它狰狞的面孔。
钟兴国稳稳地握住了击发装置,小心翼翼地用剪刀剪向插销处的拉线。
随着“嘎嘣”一声清脆的响动,拉线应声而断,他紧绷的神经这才放松下来,长长地舒了口气。
紧接着,钟兴国熟练地将断掉的拉线缠绕在地雷上,确保它不再构成威胁。
随后,钟兴国又以同样的冷静与果敢,如法炮制地拆除了第二颗地雷。
至此,笼罩在他们头顶的死神阴影终于被彻底驱散了!
在排雷的生死瞬间,钟兴国展现出了非凡的冷静与智慧,他的英勇行为很快传遍了军营。
133师的侦察参谋谭不凡,这位被誉为“侦察英雄”的英模代表,在各地的巡讲活动中,深情讲述了钟兴国的事迹。
在一次巡讲间隙,一群敏锐的记者围住了谭不凡,从他口中挖掘出了钟兴国的感人故事。
记者们被深深打动,他们决定将这份英勇与无私传递给更多人。
于是,一篇题为“他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的文章在报纸上赫然登出。
文章以细腻的笔触,较为详尽地记录了钟兴国这位老兵在排雷现场排除连环绊发雷的惊心动魄过程。
每一个细节都彰显了他的英勇与果敢,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那份生死瞬间的紧张与震撼。
钟兴国的名字,也因此成为了无数人心中的英雄符号。
而在那紧张肃穆的前线指挥所内,参谋长刘之野的耳畔,再度回响起了“钟兴国”这个响亮的名字。
他细细回想,恍然惊觉,那个曾经青涩、带着书卷气的大学生新兵,历经风雨洗礼,已然蜕变。
部队党委给钟兴国记了二等功,火线入党提干。
不久后,钟兴国又被任命为葛小虎分队的尖兵组组长。
一天黄昏时分,葛小虎分队再次踏上了征途,他们沿着蜿蜒曲折的山间小路,坚定地朝着敌军的某个高地进发。
在这一行人中,走在最前端的依然是那位身手矫健的尖兵组组长——钟兴国。
他头戴一顶草绿色的钢盔,那钢盔在夕阳的余晖下闪烁着微光。他的眼神机警而锐利,时刻注视着前方,仿佛能洞察一切潜在的危机。
在钟兴国的引领下,整个队伍如同一条灵活的蛇,穿梭在山林之间。
他们时而弓着身子,小心翼翼地钻过茂密的灌木林;时而拉着藤条,像荡秋千一般轻盈地跃过一道道沟壑;时而又蹑手蹑脚,小心翼翼地挪动着步伐,生怕发出半点声响;时而又大步流星,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冲刺。
就这样,他们走过了大约十多公里的路程。
突然,钟兴国身形一顿,他迅速钻进了前方的竹林之中。
“有情况!”
紧接着,他向队伍发出了紧急信号,示意前方有敌情,让大家注意隐蔽。
钟兴国和战友们纷纷拔出匕首,准备随时应付突然情况。
他们屏住呼吸,注视着敌人的动向。
不料敌人果真向他们这里走来,而且离他们只有四、五米远了。
李二虎使劲拉了拉钟兴国的衣角,示意要干掉这几个敌军。
钟兴国手按了按李二虎的肩头,叫他暂不要动。
四个敌兵用手电简把竹林子边沿照了一遍,然后叽咕了一阵子,掉头走了。
钟兴国示意一眼李二虎跟上去,沿敌人走过的路线插上小旗,好让队伍避开敌人的地雷顺利前进。
他们就这么尾随着敌人一直向前走着。
不久,敌人突然在前面一个小村庄住了下来。
钟兴国摸进村里,发现了敌人的临时营房,回来向分队长葛小虎做了汇报。
原来,敌军为阻止夏军前进,特地派来了工兵营,专门从事埋地雷、炸公路、毁桥梁。
葛小虎命令支援组组长将这一情况标注在地图上,同时考虑着下一步的行动。
嗯,摸着小道走,地形不熟,山高林密坡陡,有不少的悬崖峭壁,还有敌人埋设的地雷,势必会减慢速度,多耗时间。
要是沿着公路走,多半会敌人遭遇纠缠。
钟兴国于是向葛小虎建议,大胆沿公路前进。
他说;“我们已经深入敌后二十多公里,敌人的防备自然没有边界严。
我们拉开距离,咱们分成两队,我随第一队开路,如果被敌人发现,我们掩护你们另选路线。”
葛小虎深思远虑了一下,便采纳了钟兴国的意见。
于是,他们一行人迅速踏上了公路,如同旋风一般,迅猛地朝着敌人的纵深地带席卷而去。
他们步履不停,一口气疾行了十里路程,竟奇迹般地没有遭遇任何敌人的阻拦。
正当葛小虎一行人距离那座至关重要的公路桥还有大约四百多米的时候,一个突如其来的情况令他们停下了脚步。
只见桥上敌军已经部署了守备力量。
不仅如此,他们还架设起了探照灯。
那探照灯的光芒如同巨大的眼睛,不断地在夜空中上下来回扫视……
(本章完)
(https://www.173xsv.cc/4141_4141829/11110663.html)
1秒记住一起上看小说:www.173xsv.cc。手机版阅读网址:m.173xs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