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上看小说 >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 第322章 送礼

第322章 送礼


王文龙找刘成要《国富论》的信写的很简炼,就是叙述了一下事情,也没有透露任何要求刘成把书籍解禁的意思。

    但刘成已经傻了,而就在收到信之后不久,刘成家中又来了客人——从宫中出来的采买太监,专门给他从宫中带来了书信。

    打开书信,刘成一眼又看到了王建阳的名字。

    刘成在宫中的靠山是郑贵妃跟前的大太监庞保,而庞保又是当初给万历皇帝献王文龙书籍的赵禄的干爹,刘成和赵禄是一条线上的,这信就是赵禄给他写的。

    赵禄的信中激动对刘成表示:最近万历皇帝对于王文龙的书籍十分感兴趣,此人就在江南,这是一桩大富贵,他只告诉刘大当一个人,让刘成赶快抓住,机不可失!

    看完两封信,刘成人都傻了。

    再抬起头来就听这胖太监嗓音颤抖的道:“快给静观先生准备礼物,我要去南京!”

    原本的王文龙一下就变成了静观先生。

    刘成抓着宫中出来的采买太监,仔细询问,这才知道这两个月宫中的人都发现,万历皇帝对于王文龙的书籍爱不释手,无论是学术著作还是小说,甚至还把王文龙的《连城诀》放在案头时时翻看。

    听了采买太监的描述刘成如堕冰窟。

    照这说来,万历皇帝不只是喜欢王文龙的书籍,甚至王文龙这个人都简在帝心了。

    他惹谁不好,要去惹这么个人?

    ……

    南京,鸡笼山下。

    王文龙、李国仙、沈宜修,一家人正在院子中种花看鱼。

    南京国子监在鸡笼山脚下有一大片建筑群,其中有好几间院落就是专门给监中官员居住的。

    南京国子监在国朝初年曾经有相当多的学官,建下的房屋也非常多,但如今的国子监学官人数大大减少,甚至大多数老师都长期请假,一下就空出了许多屋子。

    王文龙在南京没买房子,直接搬到鸡笼山下的国子监宿舍里居住,此地交通方便,环境优雅,唯一的问题就是房屋有些老。

    现在王文龙住的院子建筑年限至少超过一百年,但好在当年修建之时所用的建筑材料都是上佳,而且百多年间一直有人修缮维护,所以虽显老旧,但是房屋还是挺坚固。

    王文龙倒是无所谓,就怕这老房子自己两个老婆住不惯。

    却没想到沈宜修和李国仙在院子中转了两圈,沈宜修就激动说道:“这院子好生雅致,相公,咱们以后就住这里好么?”

    王文龙哭笑不得,心想自己这老婆真是个文艺少女。

    眼前院子虽然还没塌,但是当年的粉白院墙上,墙根已经爬了一尺多高的绿色青苔,院中的枇杷树遮天蔽日,地上的踏脚石都已经被磨的光滑。

    不过这年头的文人就喜欢这个调调,清代文人写的好,“墙新树小画不古,一看就是内务府”,弄一座四面大白、屋瓦崭新的屋子沈宜修还看不上呢。

    沈宜修喜欢,李国仙知情达理也不会反对,于是王文龙一家就搬到国子监宿舍居住。

    在这小院里住了两天,王文龙倒也品出些古宅的好来。

    住进来的头天下午他在院中闲逛,居然发现荒草之中有一个石盆,拖出来,拿些枯草擦干净,就发现那是一个石鱼盆,盆子上的石刻风格粗犷大气,王文龙找来懂行的叶昼则一问,叶昼则说这雕刻风格应该是国朝初年的,甚至有可能是前元的。

    王文龙瞬间惊讶,这古宅也太老了,院子里踢一踢都能发现文物。

    沈宜修和李国仙得知此事也都跑来看盆子,都觉得新奇。

    今天一家人去市集上买了些花草,又买了几条小金鱼,将那盆子擦洗干净,把鱼放了进去。

    就在王文龙一家以及叶昼则商量着要把这盆摆在哪里才有利于风水之时,仆人跑进来说:“老爷,苏州的刘公公拿帖子来见,人已经到门口了。”

    叶昼则笑着说道:“这刘成来的倒是快,多半是动了官船。建阳,见他么?”

    “又不是小姑娘,怕见人么?”王文龙对仆人道:“把人请到正厅,我马上就来。”

    王文龙走入正厅,就见刘成在客座上端正坐着,手边还放了许多礼物。

    他姿势标准的跟上班似的,且只坐了半个屁股,一见王文龙进屋,就如同座上有弹簧般的直接弹起。

    “哎呀!建阳公,前两日你回苏州也不曾走动,今日没先投帖就上门,是我不周到了。”

    看着刘成满脸带笑的模样,王文龙点点头道:“公公诸事繁忙,我便没去叨扰。”

    “哎,”刘成自来熟的说道,“我一向尊敬建阳公这样的名士,是我要来见建阳公的才是。”

    王文龙道:“公公可带了《国富论》来?”

    刘成站起身将书函递过去道:“带了带了。”

    王文龙接过书函正要打开,刘成连忙先打开自己手边一个木匣说:“我近日从歙州访来的一些文房,宝剑赠英雄,正好给建阳公这样的名士使用。”

    一旁的叶昼则看他这殷勤的样子忍不住笑。

    刘成从匣中拿出一方砚台递到王文龙面前:“这是柯钟石的歙砚,我是个蠢人也不知真假,听说是好的便拿来了,还请建阳先生看看。”

    柯寿孙,号钟石,元末明初最有名的制砚家之一,所刻石砚意境神藏,被时人称为集宋元古画、秦汉刀法之神髓,从明代初年就被文人所珍视。

    王文龙道:“我对古砚也不甚熟悉。”

    倒是叶昼则走上前来,仔细看了看,点头道:“这刀法意境,的确有柯钟石‘枕石斋’的水准。”

    王文龙在这方面的审美水平也就一般,但他看着叶昼则拿起那古砚呵了一口气,瞬间便在砚池之中留下一片水雾,这可是夏天,瓷砖都没有这个效果,接着叶昼则又拿手指在自己呵气的地方一划,水渍瞬间润开,王文龙也明白啥叫名砚了。

    这砚台如此细腻,就可以保证沾墨不损笔毫,而且导热不强,冬天时砚台中的墨汁也不容易结冰。

    漂亮、好用,招人喜欢。

    见王文龙对这砚台露出欣赏神色,刘成连忙又打开旁边一个木匣道:“我还有一沓金粟山藏经纸。”

    听到这名头王文龙不禁一惊:“金粟笺?”

    叶昼则也一改无所谓神色,上来察看。

    就见匣子之中静静躺着一沓六十厘米见方的大开黄纸,正面抄着经文,还有“金粟山藏经纸”的小红印。

    王文龙也忍不住小心翼翼的拿起一张纸查看,他发现这纸十分细腻,且很厚,正面写字并不会透到背面,拿在手中有挺拓之感,纸面崭新光洁,完全想象不到这是六百多年前的纸张。

    金粟山藏经纸是北宋时金粟寺专门制造来抄写《大藏经》的纸张,制造工艺已经不传,只知大抵是先用蜡泡过,还经过重压的工序,并且用药水浸染发黄。

    这纸厚且重,但是又精细滑腻,更关键是久存不朽,放了几百年纸不烂不碎,且上面的字迹颜色都不带变的,从宋代就被人奉为写书法的上品。

    最开始寺庙废弃的时候这些藏经纸还被当地百姓拿回去糊墙,但被发现好处之后就开始有人珍藏甚至偷盗,到六百年后金粟山藏经纸早就已经贵胜黄金。

    祝枝山、董其昌都寻访过几张金粟笺,苦思冥想创作之后,小心翼翼的将自己的作品写于其上。

    明代时这纸还能看见,前世到清代这纸存世更少,乾隆皇帝想拿这玩意写诗都要裁成小张计划着用,留下的纸头也充分利用,专门拿细毛笔在上面用小字写满诗文。

    别看眼前这只是一沓纸,没个几百两银子下不来,更重要是有价无市,拿几百两想要找这几张纸都没处买去。

    这刘成还真挺下本。

    (本章完)


  (https://www.173xsv.cc/4211_4211104/11110815.html)


1秒记住一起上看小说:www.173xsv.cc。手机版阅读网址:m.173xs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