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上看小说 > 明末榆林小衙内 > 第71章 军粮之王

第71章 军粮之王


“一个大老爷们,说话不能痛快点?就问你一点屁事,搞得跟过堂一样。”虎妞不耐烦了。

  “有,我起名叫、叫狼尾谷。”

  “差一点的年景和旱地,能收个一两百斤左右。条件最好的,能收三百多斤。”

  “从种到收不到九十天,乡亲们也称为三月熟。”

  “可你为什么要起名狼尾谷呢?”

  “这种谷子最大的特点,就是针芒细长,野猪和鸟雀吃起来扎嘴,所以损耗少一点,对比其他品种,能多收二斗左右。”

  小衙内不知道是,我党领导的陕甘宁边区,就是采纳并大力推广“狼尾谷”,才有了“小米加步枪”的,中国式革命英雄浪漫主义。

  “狼尾谷耐旱到什么程度?”

  “在它的生长周期内,只要有一两场透雨,就能保证基本收成。”

  小衙内兴奋的原地转圈,因为小米是古代社会的“军粮之王”,不但特别耐储藏,还是唯一一种,包含所有人体需要营养元素的粮食谷物。

  单从营养学角度分析,理论上一个人一辈子,只靠小米和饮用水,就可以长期生存下来。在这方面,水稻、小麦大麦、玉米、土豆、红薯,统统不是小米的对手。

  耐储藏更是甩其他粮食谷物的几条街,现代考古发掘的隋朝粮仓遗址,里面保存上千年的谷子,竟然能遇水发芽。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古代没有冰箱、没有冷藏车、没有罐头,军粮保存就是大问题。

  以土豆为例,气温低会冻坏;气温高,不碰水都能发芽;被太阳暴晒会变绿有毒。

  在现代社会种过十年土豆的他,一直都没想明白,近代欧洲是怎么把土豆当成军粮的?

  不同于其他穿越者,小衙内没打算把玉米、土豆和红薯,当成救荒三大神器。

  穿越到明朝前,他亲眼目睹过土豆品种退化。就是马铃薯开花后,没有正常在地面下生长块茎,而是在残花上面,结出绿色的小果子,导致大面积绝收。

  明朝时南方地区已经有了玉米,当时叫“玉麦”。但陕西地区真正推广、普及高产抗旱,适合西北地区的玉米品种,已经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事情了。

  至于明末徐光启老爷子的红薯,有没有其实都无所谓。因为类似的,传统高产薯芋类农作物,在中国广大农村,一抓一大把,根本就不稀罕。

  徐老爷子在明末北方,大力推广红薯种植,却收效甚微。根本原因是知识分子脱离人民群众。

  当过农民的小衙内,认为在明末小冰河时期,还是种植中国本土原生农作物最靠谱。

  一方面种源丰富,不担心被卡脖子;另一方面农民或多或少,都有相关的种植经历。

  最重要的是,农民对传统本土农作物,可能产生的病害、虫害和水旱灾害,多少有些应对经验。

  同时对自己熟悉的农产品预期收益,是有上限和下限的心理评估和思想准备。

  总之,小衙内绝对不会在明末这个关键时间窗口,为新品种农作物,充当实验小白鼠。

  “你能不能确保品种不退化的同时,还能逐步改良,提高产量?”

  “可以,但我没有那么多的田地和银钱。这个要、要反复杂交育种,费钱、费时间、费精力。”

  谷子地一边偷看小衙内的脸色,一边小心翼翼的答话。

  “好!我用土地、佃农和银子入股,咱们成立谷子良种公司。”

  “你不用掏地租,连本金都不用出,只要把所有良种给我就可以了。”

  小衙内口吐白沫,却发现谷子地在偷瞄虎妞。

  “婆姨,我的话听到没有?”

  “姓谷的,你遇到活菩萨了。要是敢藏着掖着耍心眼,老娘打断你的狗腿。”

  虎妞很懂得一唱一和。

  “贤婿啊,这位是杨大头杨经纪,是咱十里八乡最有名的牲畜交易商。”

  “你收购交易牲畜的时候,是怎么预防瘟病的?”

  小衙内不装什么平易近人了,干脆开门见山。

  “额,额平时就让养殖户根据自己的农余、地余有多少,适度适量养殖,少养精养,注意干净卫生,多晒太阳。当然还有兽医治疗。”

  “那些收购的牲畜,其实从配种怀孕开始,我隔些日子就找借口过去瞅瞅,心里早就有谱了,所以几乎没有瘟病。”

  身材高大的杨大头,脑袋上裹着陕北农民常见的白毛巾,汗水还是流淌下来。

  “有没有猪圈羊圈脏乱臭的情况?”

  小衙内想起现代社会,有些人为了骗取政府补贴,临时大规模饲养,搞得牲口圈污水横流、臭气熏天。

  “这种情况很少见,粪便都发酵还田了,根本不够用。个别二流子好吃懒做,我都是绕着他们走。”

  “这种人的牲口,就是白送给我,我都不敢要。万一染上瘟病,其他牲畜也全完了。这个便宜,额不占。”

  “你有没有生长快,出肉多的优良品种?”小衙内背着手,不停的转圈走路,根本不看杨大头。

  “这个,这个,好像没有。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养牲畜好像也是一个道理。”

  “咱老品种虽然长的慢,但好养活不挑食,还抗冻抗病。”

  “就拿咱这的黑头羊来说,三九四九冻死狗的恶劣天气,只要晚上给它们找个避风的土洞子,就能平安过冬。”

  “南直隶最着名的湖羊,在陕北这地界,是活不了多久的。”

  “咱这里的黑头羊生长慢,是因为很多养分都用来长毛,还有尾巴上的一大坨脂肪。”

  “黑头羊过冬就指望这两样,尤其是羊尾巴油,那是美味哩,能卖个好价钱,算下来不亏钱。”

  杨大头说话声音越来越小,眼睛只盯着自己的棉布鞋。

  “好,我出银子,咱们搞个畜禽养殖推广站。你带着帮手,在各个村子利用农闲时节,给农户们讲解养殖技术。”

  “很多穷苦百姓养不起牛羊,就推荐他们养殖兔子和鸡鸭鹅。这方面的土专家,你自己网罗一些,我们也想办法找几个。”


  (https://www.173xsv.cc/4295_4295073/11111071.html)


1秒记住一起上看小说:www.173xsv.cc。手机版阅读网址:m.173xs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