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上看小说 > 明末榆林小衙内 > 第63章 大明重装突骑九

第63章 大明重装突骑九


这名枪骑兵,现在握持枪杆中部,利用过船钉枪4.8米的长度优势,还有尖锐锋利的尾鐏,左右逢源的刺击,两侧的鞑子。

  他的样子,有点像手持平衡杆,在钢丝上行走的杂技演员。

  有时候忙不赢,枪骑兵就使用传统武术“左右点棍”的技巧,轮流劈打、骚扰两侧的敌人或者战马。

  左右点棍是利用“跷跷板”的原理,既节省体力,又能最快的兼顾左右,真不是舞台表演艺术。

  这也是小衙内,不推荐使用长约2.9米线枪的原因。戚将军兵书中,隆重介绍的这款骑枪,确实更灵活精悍。

  但兄弟们水平一般啊,面对复杂战况时,还是不需要换执左右手,长达4.8米的过船钉枪,能及时击刺或者拍击。

  因为转棍有时间差,对熟练度有很高要求。手忙脚乱中,手腕还容易受伤,严重拖累后面的技战术发挥。

  小衙内少年习武时,尤其是练习,有一定重量的实战冷兵器,就曾经多次手腕受伤,导致拿勺子都困难。

  另外,中国汉末到南北朝期间,如三国着名武将公孙瓒,就曾经使用过双头骑矛。史书上称为“两刃矛”或“两刃槊”,作用是方便骑兵,在缠斗混战中,及时击杀两侧和后方敌人。

  只不过枪杆末端的尾鐏,作为长枪的副枪头,逐步取代了两刃矛。

  突然面对左右两侧的鞑子,使用龙牙枪的重装骑兵,已经忘了换执左右手。拦拿扎这种长枪兵的中高级技术,更是抛之脑后。

  他现在只会使用,明军长枪兵最基础的三板斧技术:一劈、二掀、三刺。

  只见龙牙枪从右到左,在马背上方划出一个半圆形,利用龙牙枪主副两个枪头,形成的较大横截面,狠狠劈砸到左手边的鞑子马屁股上。

  龙牙枪借助反作用力抬起时,故意往左后方歪一点戳击,竟然刺瞎后面鞑子战马的右眼。慌乱的马儿驮着他的主人,左拐冲进冰冻的无定河冰面。

  这名枪骑兵迅速用滑把技术,抽回枪杆,再向左边45度角倾斜身体,双手合力推动枪杆,给一个正在狂奔的鞑子,放血减压疏通经脉。

  一度混乱的重装突骑,逐步稳定下来。他们纷纷效仿同伴,要么用尾鐏、刀钻打击左面敌人;要么就是握紧兵器尾部,在自己左右两侧,反复做半圆形劈砸。

  不管有多高深莫测的武艺,在混乱不堪的战场上,可能最终都变成了本能。

  使用卜字戟的明军,好像已经忘记了刺击,凭借二十多年的种地经验,把侧枝横刃当成刨地的锄头,拼命下啄割拽敌人。

  狗屁的技战术!关键时刻,还是咱祖传的刨地大法最管用。面对川流不息的鞑子,一锄头下去,顺带回拉几十厘米,高举再刨下去。

  每一次刨击几乎都不会走空:不是给裸奔的战马做个痔疮手术,就是啄到鞑子的皮袄,把他拉拽下来。

  这动作既简单又省力,使的还顺手。想当年,老子能一口气锄五亩地,还能跟绣花一样,刨的漂漂亮亮。

  小衙内说过,千招会不如一招熟。老子从小就锄地,至少挥过上百万次,就数这一招练得炉火纯青。

  戳击费劲不说,还晃的老子头昏眼花。面对来去如风的骑兵,经常还捅不到人。不过卜字戟是个好东西,它就是老子的金箍棒。

  按照战前的计划和安排,重装突骑就是现代的特种兵小队,所有人必须依托不同武器相互配合。

  棹刀骑兵和牛成虎的兵器势大力沉,承担重伤、甚至毙敌的任务;铁连枷杀伤力有限,专职破坏和骚扰。

  小衙内刻意安排在第五位的眉尖刀手、第六位的龙须叉兵非常关键。

  他俩按照战前的训练,遇到现在这种突发情况时,利用自己兵器性能均衡的优势,一左一右,分头专心对付一侧及后方的鞑子。因为小衙内最害怕被敌人拦腰斩断。

  排在队尾的月刀兵,是心理素质最好的老兵。他现在几乎只用一招,即《武备志》中的“苍龙摆尾式”:高举偃月刀,不停的向左右两侧斜下劈砍。

  月刀兵原本也想用十公斤左右的重刀,是小衙内担心他体力不支,才换成六公斤的。最后的苍龙摆尾式,不求杀敌,只为自保。因为十名重装突骑成员,都已经到了体力和精神的极限。

  “砰、砰、砰……”,十杆九头鸟相继开火。一百粒大小弹丸,把鞑子后卫部队拦腰斩断,引发一片哀嚎嘶鸣。

  几颗大号披铅铁芯的独子弹丸,竟然带着撕扯下的鲜血和肉丝,钻进对面的山体坡崖中。

  这是杜老根趁着敌人大逃亡,集中全部手下,把大鸟铳捆绑在战马身上。他们不断的换马奔驰,勉强追赶过来。

  尾随十人小队的尤七八等人,追上前面的轻骑兵,让开位置。方便杜老根他们集火侧击,死死咬住月刀兵屁股的鞑子。

  小衙内十人专心杀敌,其实根本没意识到,自己的具装重甲,马速根本就不快。

  而阿赛台吉和李似虎,先被烂骨火油神炮和投石棍等,组成的立体打击,折腾欲仙欲死。

  随后又被虎大威隔河对射+艾将军带兵追击+右侧山谷的袭扰,不知不觉中,疾驰飞奔三四公里。就连备用马的体力,都快消耗殆尽。

  现在又被小衙内十人,横插进来,搅动的阵脚大乱。鞑子战马奔跑的速度,不断下降。才被杜老根带领的火绳枪骑兵,追赶而来。

  唢呐名曲《金蛇狂舞》,突然取代战鼓,在河谷中爆响起来。这是大凤二凤,通知十人小队撤退的信号。

  考虑到鞑子和贱奴,熟知明军的旗鼓号令,尤其是“鸣金收兵”,几乎是中原军队,沿用上千年不变的老传统。

  为防止鞑子反戈一击,小衙内战前调整、变换所有的指挥号令,就当为今后与贱奴作战,提前练手练兵了。

  前方约二三十米的无定河上,再次出现一条,联通东西两岸的黄土通道。


  (https://www.173xsv.cc/4295_4295073/11111079.html)


1秒记住一起上看小说:www.173xsv.cc。手机版阅读网址:m.173xs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