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上看小说 > 大魏风华 > 第四百二十七章 倭国现状

第四百二十七章 倭国现状


  “源义满于五年前囚禁天皇,被封为征夷大将军,最信任的有七个人,三管领四职,共七个大名,其中五人对大魏颇有敌意,与源义满共进退,有两人倒是没表明态度,也许能争取争取。”

“源义满有两个儿子,长子二十有七,次子十五,看起来是长子会继承他的一切权力,但源义满又有些宠爱幼子...也许能稍加挑拨,让其家宅不安,鸡犬不宁,最好是能掀起一场夺嫡之争...”

冬日的海面上,一艘小船顺流飘荡,温暖的船舱内,徐缙一边烤着火,一边拿着关于倭国的情报皱眉思索,不时在一旁的宣纸上落下几笔。

他出海已经有两天了,那天在码头和顾怀商议完后,他不带一兵一卒,只带了一个懂倭话的老仆就匆匆出海,从钱塘到倭国的海路已经有无数商船走过,除了迎头撞上袭来的倭寇外没什么风险,再走上几天,他就能进入倭国了。

可进入倭国之后呢?这一行实在有些冒险,堪称九死一生,无论是被倭寇堵在海上,还是被倭人发现魏人的身份,再或者是要联络的那些诸侯脑筋一转把他当成投名状送给源义满...

但徐缙自从绝了科举的心思后,就已经不怕死了,老夫老母过世,又无妻室子嗣,唯一还值得留恋的就是那栋老宅,他只在意自己能不能死得史书留名,成为那位靖北侯故事里一个绕不开的配角。

他要把倭国玩弄于股掌之间。

船又走了五天,在倭国的一处角落港湾里靠岸,大魏前些日子派入倭国的谍子已经在岸边守候,见到这个单薄的书生后,他拿出了一叠情报,一包倭国的钱财,然后就转身消失在了密林里。

徐缙打开了情报,看了起来。

事实证明这些谍子在倭国打探得还不错,或者说是倭国举国为寇后没有刻意防备零星的魏人,所以才让他们用金银开路,获得了很多倭国内的情况。

如今的倭国由源氏幕府代天皇统治,但内部仍有二十多个不听调不听宣的诸侯,小的诸侯控制的也不过就大魏的一县之地,最大的也不过一个临安,几千人拿着原始的武器在战场上冲杀,就敢号称战国时代,实在是让徐缙看得有些啼笑皆非。

毕竟整个倭国还没两浙大,把这里的战争放到大魏也就是两县青壮的斗殴,而在倭人的嘴里却成了名将辈出刀光剑影,透着英雄气概的时代。

在源氏幕府,除了源义满外还有三个庶家,细川、山下、田山三氏,轮流担任着幕府征夷大将军的辅佐人,类似于处理内政后勤的文官,号称三管领;在三人之下还有赤色、山名、京外、门松四家,轮流担任侍所头人,也就是四职,主要负责军事。

这就是倭国最核心的公家和武家,这七人七氏都是源义满亲手提携起来的,都堪称忠心耿耿,唯独在举国为寇袭掠大魏沿海这件事上有了分歧,赤色、门松两家认为应该以一统国内为重,而其他人都觉得去抢一把大魏才是转移内部矛盾的好法子。

说来也巧,这两人偏偏还是最支持源义满长子的人,而其他五人都以源义满心意为重,更偏向于源义满幼子。

源本持是源义满的长子,他出生时源义满还没有当和尚,从小因为源义满出征在外的原因,父子很少相聚,感情自然也淡,在源义满夺取倭国最高权力不得不出家避开锋芒时,他把源本持立为了继承人。

按道理来说源本持应该就这么慢慢接过征夷大将军的权力才对,可偏偏源义满当了和尚也不安分,在佛寺里养了个喜爱的女子,一来二去又生了个儿子,取名源本义,而源义满也非常宠爱这个幼子,甚至连去见天皇也会带上他,话里话外都是要把未来的江山交给源本义的意思。

这下源本持就尴尬了,幕府里原本对他恭恭敬敬的人们察觉了源义满的心意,纷纷转投向还未成年的源本义,迄今为止源义满也始终不肯放权给他的大儿子,源本持一直就在京都做一个有名无实的幕府将军,甚至引起了许多流言,说源义满废黜他不过也就是时间问题,源氏幕府的主人只会是那个源义满养在身边的幼子。

由此可见源义满是不怎么读史书的,但凡他知道大魏历史上那些惨烈的例子,都不可能产生把一个养在佛寺的幼子扶上位的想法。

此时的源氏幕府政权,看似达到了某种平衡,实际上早已是积满了压力的火药桶,人们常说太阳底下无新鲜事,总能在汉民族的史书上找到例子,比如如今的倭国就类似汉末,而源义满就是那个能废立天子的董卓,如果没有占据京都的地利,胜于其他诸侯的兵力、土地,估计很快就会有人跳出来替天皇讨伐他,喊一声“天下人苦源氏久矣”了。

碰巧的是,徐缙是个读书人,读过很多史书;而更碰巧的是,他对这一段历史尤其熟。

看完情报的徐缙心中已经有了打算,他拿起情报的最后一页,上面写着倭国诸侯于京都会盟,共同聚兵袭掠大魏,如今仍有部分诸侯留在京都没有离开的消息,眉头微挑。

看来还是得去那个地方走上一遭啊。

父子相忌,诸侯离心,还有什么比这更好的舞台么?

人心,永远是玩弄起来最有趣的东西。


  (https://www.173xsv.cc/4318_4318803/50965637.html)


1秒记住一起上看小说:www.173xsv.cc。手机版阅读网址:m.173xs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