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8章 精卫填海有奥秘
原来,龙太子发现了女娃的船,张牙舞爪地对精卫说:“那天,在陆地上让你捡了便宜,今天你还敢跑到我家门前,赶快磕头认罪,不然,我让你葬身大海。”
女娃倔强地说:“我没有罪,凭什么磕头。”
龙太子一听,立即掀起更凶的狂风恶浪,女娃性格顽强,凭着高超技艺,劈波斩浪,与龙王的儿子周旋。她以为龙王的儿子虽然会惩罚她一下,还不至于将自己置于死地。没有想到,海涛更加汹涌磅礴,又饿又渴的女娃,终于筋疲力尽。小舟被巨浪的牙齿咬成了碎片,女娃被大海的旋涡拖向死亡的深渊。
女孩真诚的呼叫十分凄惨:“老天啊,真的容忍恶龙兴风作浪吗?真的要我毁灭于大海吗?真的要让我与慈祥的父亲永别吗?”
星星们听了,难过地闭上了眼睛,它们不忍目睹惨剧。天地大海一片黑暗,好比给女娃披上了巨大的黑纱。
刘傻子教授的眼眶红了,考古教授张洪德的眼眶里热泪滚动,许小玲哭出了声,黄梅、杨扬的眼眶里眼泪在打转。
刘傻子继续给大家讲述——
几天过后,女娃的不死冤魂化成一只小鸟,从海域破浪而出,花头颅、白嘴壳、红脚爪,样子有点儿像鸟鸦,它发出的声音像‘精卫。’人们喊她精卫鸟,称她是女娃不屈灵魂的化身。精卫鸟是不屈精神的化身,栖身于布满拓木林的发鸠山上,它天天从发鸠山衔了小石子,或者小树枝,展翅高飞,直至东海,把石子或树枝投下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管是赤日炎炎,还是狂风呼啸,不死鸟精卫回翔在波涛汹涌、洁瀚无垠的大海上空,投下颗颗碎石、根根断枝。
恼怒的东海龙王掀起百丈浪涛:“你为什么要往东海扔石头树枝?”精卫鸟发出啼鸣:“因为你的儿子无情夺走了我年轻的生命,现在我要填平东海。”
东海用轰隆隆的大笑声来掩饰自己的窘态:“你真是一只小傻鸟!你难道不知道,你就是填一千年,一万年,也填不平东海呀!”
不死乌精卫悲啸着:“我要一千万年、一万万年地填下去。”精卫鸟说完,从大海到发鸠山再到东海,循环往复,衔石投石,永无休止。它不间断地叫着“精卫、精卫”的口号,所向披靡地冲刺,它发誓以锲而不舍的精神,填平浩浩荡荡的东海。
精卫填海具有的美学价值。小小的精卫鸟,居然敢于去跟浩瀚无边的大海作对,而且前仆后继,不肯罢休,这种敢于向恶势力抗争的精神,实在令人钦佩。
炎帝来到大海边,他对着苍天呼喊:“精卫鸣兮,天地动容!山木翠兮,人为鱼虫!娇女不能言兮,父至悲痛!海何以不平兮,波涛汹涌!愿子孙后代兮,勿入海中!愿吾民族兮,永以大陆为荣!”
人们也赞扬精卫,钦佩精卫,同情精卫,有的叫它“冤禽”,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是有冤案的鸟。有的叫它“誓鸟”,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是立下誓言的鸟。有的叫它“志鸟”,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是有雄心壮志的鸟。因为它是炎帝的女儿,又叫它“帝女雀”,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是帝王女儿化身的小鸟。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它,还在东海边上立个石碑,刻上“精卫誓水处。”
张洪德教授说:“《精卫填海》的神话,千百年来,引得人们赞颂不已。精卫填海是中华民族一则悲壮的神话,有一种震撼人心的美感,精卫鸟以渺小的身体,敢于对无比强大的大海发起攻击,其悲剧感构建为悲剧美。一只渺小的生物,显示出人性的单纯、人性的坚强,显示出人性对于死神的仇恨,以及对生命的热爱。故事虽然短小,但是,包含的意义对于发展中的人类却十分重大。”
田幻想十分感慨地说:“晋代大诗人陶渊明十分喜欢《山海经》,曾赋诗十三首赞美《山海经》。当他读了《精卫填海》的故事后,心灵为精卫不屈不挠的精神所震撼,字里行间,激情满腔地赞叹:‘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杨扬说:“孔子在《论语.子路》里有‘知其不可而为之’,孔子相信,精卫已升华为中华民族不屈的象征。诸葛亮大概也受了精卫的影响,在《后出师表》中发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豪言壮语。”
黄梅插了一句:“鲁迅先生的《希望》一文‘用这希望的盾,抗拒那空虚中的暗夜的袭来,虽然盾后面也依然是空虚中的暗夜’,反映中华民族无数志士为理想而在无望之中前仆后继、死不旋踵,他们都是精卫精神的继承者和体现者。马克思对神话做过很精彩的阐释:‘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因而,随着这些自然力的实际被支配,神话也就消失了。’”
张洪德说:“神话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来表现美感。古代人们经过长远的时间,糅合了丰富的想象力,也许原先只是东海边上所常见的海鸟口衔树枝的景象,附丽在女娃淹死大海的传说之上。在人类遭受的灾难中,死亡是一种冷酷的事实。无穷无尽的时间与空间中,而人被局限在狭小的世界之中。而人类又要借助神话来超越时间、空间,张扬精卫不屈的呼唤。它使人类感受悲剧的同时,深深感受伟大的生命是永远无止境的,只要坚持一种意志,坚持一个誓愿。敢于坚持,就是生命的本质。”
黄梅说:“精卫这种对命运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虽然屡遭坎坷,但最终能够顽强生存,不断发展,与精卫、愚公的这种顽强奋斗精神,是分不开的!虽然,东海确实巨大无比,精卫鸟是无能为力的,但是,精卫鸟填海的决心非常撼动人心。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强调天人合一的观念,这是人类最早的生态意识。在强大的大自然面前,人类所具有的力量十分渺小,人类要改造大自然,又要保护大自然,要战胜大自然,还得顺应大自然。”
刘傻子教授说:“今天,在人们眼里,或许精卫鸟是荒谬的角色,做的徒劳无益的傻事,甚至是破坏生态环境的傻事。但是,我们可以想象,一只逆风飞翔的海鸟,衔着小石子与树枝,投入波涛汹涌的大海中,一阵猛浪,树枝被大浪卷走,而海鸟继续挣扎奋飞。这个画面实际上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与大自然和社会抗争的画面,这是悲剧美给我们带来的启示,这是悲剧美给我们带来的浪漫主义的想象。《精卫填海》用死来反映崇高的理想追求,让人们对精卫鸟的不凡举动产生由衷的敬仰。反映的悲剧美、崇高美、真善美,影响人类发展的意义,是不可忽略的。”
逢莱山,即蓬莱山。相传,很早以前,渤海中有三座神山,其上物色皆白,黄金白银为宫阙,珠钎之树皆丛生,华实皆有滋味,吃了能长生不者。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求大秦江山永固、个人长生不老,使慕名来到这里寻找神山,求长生不死药。他站在海边,眺望大海,只见海天尽头,一片红光浮动,便问随驾的方士那是什么,方士回答:“那就是仙岛。”
秦始皇大喜,又问仙岛叫什么名。方士一时无法应答,忽见海中有水草漂浮,灵机一动,使以草名“蓬莱”做了回答。“蓬莱”者,“蓬草蒿莱”也。据说,蓬莱这个神山名就是这样来的。
实际上,早在秦始皇之前,“蓬莱”作为海上神山的名字就已经传开了。成书于战国时代的《山海经。海内北经》中就有“蓬莱山在海中”之句;《列子。汤问》亦有“渤海之东有五山焉,一曰岱兴,二曰员峤,三曰方壶,四日瀛洲,五曰蓬莱”的记载。可见,秦始皇并不享有神山“蓬莱”的发明权。
刘傻子教授、张洪德教授,带着大家来到蓬莱。刘傻子教授说,“蓬莱”作为地名(而不是神山名),最早有文字可考的见于唐代杜佑的《通典》:“汉武帝于此望海中蓬莱山,因筑城以为名。”
张洪德教授教授说,汉武帝确曾于元光二年东巡至蓬莱,说他望神山不遇,筑一座小城命名为“蓬莱”,聊以自慰,这说法似乎可信:一、至今未见汉代以前的典籍中有“蓬莱”作为地名出现的;二、据清代《蓬莱县志》载,蓬莱旧城鼓楼的前身,为古城东门,名“望仙”,为汉武帝登临望海处。
刘傻子教授说,蓬莱山又名“九仙山”,位于尤溪坂面乡山面村,距县城3 5公里,海拔1288米,峰顶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是尤溪最高的山峰之一。岩凿百栏曲径峰回,峰顶立有观音佛祖像,建于唐贞观年间。蓬莱山不仅是尤溪建县前最早开发的名胜景点和宗教信士活动场所,而且是三明市最优美的旅游自然景区之一。
黄梅说,蓬莱山景区内,山峦奇特,山势雄壮,峰峦峭拔,怪石嵯峨,流泉飞瀑,鬼斧神工,茂林修竹,古木参天,奇花异草,山明水秀。山上有金鲫池、石棋盘、黑白二石子、炼丹灶、白鹤洞等胜景。同时,洞窟幽深,岩壑雄峙,峡谷险绝,山泉潺潺,苍松翠柏,山光水色,景致宜人。相传山巅有仙人来往,并可闻鼓乐声。
(https://www.173xsv.cc/4343_4343456/51118477.html)
1秒记住一起上看小说:www.173xsv.cc。手机版阅读网址:m.173xs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