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赵太后的阴谋
沈知瑶晋位才人后,其实是可以再添一名宫女和一名太监的,可她一时间没有可靠的人选,也不敢盲目用人,便一直命秋月她们物色着,并不着急。
不过,她可以提升一名宫女的职级了,沈知瑶自然将一等宫女的位置给了从娘家带来的秋月,空下来的二等宫女位,给了一直伺候得比较尽心的秋灵,晋级的两位宫女自然感恩戴德,更加忠心了。
八月下旬,正值处暑,郢国太子殿下,及几位文官使臣和一位将军,一同进了召国的首都:大都。
这个月份的召国,天气依旧炎热,阳光如金色的绸带洒落在大地上,郢国使臣带着丰厚的,具有郢国特色的珍贵贡品,队伍甚为浩荡。
沈黎大将军身披重甲,腰别长剑,跨马亲率三万召国精兵护送郢国使臣队伍。
自二女儿沈知瑶入宫后,他已有一年多未进大都了,每每想起女儿被送入宫时那凄楚不甘的背影,他都心痛不已。
沈黎跨坐在马背上,眼神坚定又深邃,英武的身躯如山岳般稳重,给人一种极强的安全感,他今年41岁,正值当打之年。
皇帝下旨,命他亲自护送郢国使臣队伍进大都,并指定在他离开期间,边塞驻守大军由提督祝城接管,这令沈黎不得不怀疑皇帝此次召他回大都的真实目的,心中也不禁涌起了一股不安的情绪。
一路上,沈黎都在推算各种可能性,也在思考如果皇帝真的对他失去信任感,他的应对之策。
同时,他还认真反思了在边塞统兵期间的所有作为,是否有做得不到位,会引起皇帝不满的地方。
他甚至连事先打听过的沈知瑶在宫中的作为都认真复盘了一遍,自觉应无纰漏。
他不禁在心中告诫自己,此次见到皇上后,言行举止都要格外谨慎小心才是。
队伍进了大都,第一时间便入宫参拜皇帝和皇后。
朝堂之上,薄幕熙端坐于龙椅上,皇后坐于下首的凤位之上,皇室宗亲、大臣们各列其位,除郢国太子殿下行外交礼仪外,其余使臣均行跪拜大礼。
按召国法制,沈黎这般级别的大将军入殿特许佩戴随身武器,可身着重甲的沈黎入殿前,非常守规矩地摘掉了随身佩剑,以示对召国皇帝的绝对尊重和服从。
沈黎入殿后,认真行了三拜九叩之大礼:“臣沈黎叩见吾皇,叩见皇后娘娘,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皇后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薄幕熙对沈黎格外热情,温声道:“沈将军平身!沈将军长年驻守边关,扞卫召国边塞,朕常思念将军,有心让将军回大都与家人团聚,怎奈边塞万不能缺了沈将军镇守,朕当好好弥补将军才是!”
沈黎起身后,不禁热泪盈眶,颤声道:“臣感恩皇上惦记,臣甘愿为吾皇驻守边疆!”
“临恩,快给郢国太子和沈将军赐座!”薄幕熙笑道。
郢国太子宗政修杰坐下后,眼中闪烁着由衷的敬意,笑道:“外臣首次参见皇帝陛下,皇上与皇后娘娘的风采却更胜于传言。”
皇后莞尔一笑,道:“召国与郢国世代交好,如今太子殿下不远万里来到大都,定不可过于拘束。”
薄幕熙笑道:“皇后所言极是,在召国也当如在郢国一般,朕早就命人准备好了宴席,今日定当一醉方休!”
郢国太子及使臣们忙起身叩谢皇恩。
在这个朝中众臣觥筹交错的日子,赵太后的仁寿宫中却暗流涌动。
“皇上那边,可有动静了?”赵太后捻动着佛珠问。
“回太后娘娘,皇上应该已经对沈将军起了疑心,前几日,您安排好的几位大臣,分别向皇上反映了一些沈将军和瑞郡王之间‘暗通款曲’之事,皇上应该都听进去了。”王嬷嬷躬身答道。
“嗯,哀家前几日召见的几位重臣,可起到作用了?”太后闭目问。
“奴婢找朝中眼线打听过了,这几日,朝中的舆论已逐渐变了方向,有些大臣们已经开始对沈将军心生不满,议论声也逐渐多起来了。”王嬷嬷笑道。
“好,目的既已达到,吩咐下去,仁寿宫的人,包括赵家的人,这几日都不得妄自行动,安静下来看戏便是。”赵太后冷笑道,事态的发展,都在她的运筹之中。
这是赵太后早在一个月前便精心策划的一场阴谋,她命亲信伪造了一系列能够以假乱真的沈黎和瑞郡王之间的书信往来,内容涵盖了两人对皇帝独权专制的不满,以及边塞军队的部署动向,这些书信都是仿造沈黎和瑞郡王的笔迹写的,足可以假乱真。
为确保皇帝能够“恰巧”截获这些书信,赵太后又精心布置了一系列“巧合”,果然,皇帝轻易便截获了这些书信。
在薄幕熙的心中种下怀疑的种子后,赵太后又不失时机地通过一些“忠臣”,在皇帝耳边吹风,透露更多关于沈黎和瑞郡王之间的“暧昧”细节,进一步加深皇帝对沈黎的猜忌和不满。
赵太后甚至召集了个别朝中较有影响力的“重臣”,话里话外都在暗示沈黎的忠诚问题,通过他们在朝中造势。
赵太后早年经历过一系列残酷的宫闱斗争,早已被锤炼得强大又残忍,之前授意手下人对沈知瑶投毒,只不过麻痹某些人的小手段而已。
赵太后不出手则罢,若出手,便追求一剑封喉之效果。
赵太后如今,早已不是年轻时那个关心他人生死和感受的赵盈清了,她如今只关注自己的利益和目标,家族的势力和扩张和权力垄断已经成为她生活的重要追求之一,为达到目的,她可以不惜一切代价。
任何人,都只不过是赵太后在权力斗争中的一枚棋子而已,若听话便留着,不听话,便随时可弃。
即使她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一系列动作,都为自己与亲生儿子之间的关系埋下了较深的隔阂和隐患,她也在所不惜。
而对于那个不知好歹,胆敢忤逆自己的沈才人,以及她背后的沈家,赵太后就要他们的余生都在孤独和悔恨中度过,在生不如死的痛苦中终日反思自己的错误,达到以儆效尤之效!
(https://www.173xsv.cc/4444_4444460/11111107.html)
1秒记住一起上看小说:www.173xsv.cc。手机版阅读网址:m.173xs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