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朝会敲打 京营戎政
“臣以为,兵卒的训练要优于天性,战阵讲求万众一心,组织指挥才是重中之重。大明军士不能战,在于军饷不足、整训不足、军械不足、士气不足。”萧震说道。
天启闻言也是一阵沉默,这些他都知道,但还是回到了钱的问题。于是说道:“此非一日之功,从长计议吧,此番近卫营入京,可充实西苑防务,协助呼伦练兵。”
成国公朱纯臣却说道:“陛下三思!这些蛮夷野人,不能在西苑拱卫圣驾,万一有不臣之心,悔之莫及。”
朱纯臣一说完,好几个勋贵都纷附和,这是没办法的事,虽然早些年有朵颜三卫这样的半雇佣性质的外族军队,但现在大明和女真打的火热,谁也不敢将这显露实力的一营人马放在皇帝身边。
天启还是让必可塔上前,一番温言抚慰,赏赐了一些金银,又加了个显武将军的头衔,便让萧震带到北城的大校场安置,近卫一营的另外三百猎兵也没留下,一起到大校场安置。
这倒出乎了萧震的预料,估计是勋贵们开始接受天启的拉拢后,对萧震有了天然的排斥。毕竟国朝勋贵,除了外戚,都是武勋,萧震这么一个会练兵能打仗的文官插进来,那大家还玩个鸟,没得说,这厮想动爷们的传家饭碗,只有弄他!
而且天启作为皇帝无论怎么信任萧震,都不可能让自己的护卫全部换成萧震的手下,这是帝王的本能。
到校场安置好近卫营的人马后,小钟一路跟了过来,并告知萧震刑讯没有结果,活着的那个杀手熬不过也死了。
对这些萧震也不意外,只是叮嘱小钟再给京师驻点调一批好手,专门盯住魏忠贤和他的心腹党羽。
没几日,朝会上天启下了几道旨意,一个是拔骆养性为锦衣卫指挥佥事,虽然朝会上的锦衣卫指挥使田尔耕拼命地看向御阶下的九千岁,但魏忠贤却眼观鼻的不发一言。
第二个旨意英国公张维贤任总督京营戎政,对三大营进行整训,裁汰老弱,精兵强军。
第三道旨意是太子少师、兵部尚书兼右都御使领海军大臣萧震,留京师整备京营,任协理京营戎政,助英国公整军。
这次天启是第一次带的刘若愚上殿参加朝会,魏忠贤只是瞥了一眼刘若愚,但心里却是惊涛骇浪一般,生怕下一份圣旨就是要拿下他,所以按捺住心中的惊骇和愤怒,稳稳的站在御阶上,微微眯眼看着朝臣的反应。
底下文武两班的官员也是不住地偷瞥御座一侧的刘若愚,因为自打魏公公起来之后,一直到被奉为“九千岁”,朝会上天启皇帝身边传旨、递奏章都是魏忠贤安排的内书堂小宦官,魏忠贤因为不识字,只是在御阶中间一侧站着,遇到大事要么提前商量好了处置方式,要么就推迟再议,等散朝后再拿意见,次日宣布。
可今天一连三份圣旨都是刘若愚上前宣读,天启当场就问了内阁和魏忠贤,因为事发突然,又不见魏忠贤不反对,算是内阁、司礼监通过了,天启当场用印下发,算是板上钉钉了。
诡异的气氛在朝堂蔓延,内阁的黄立极跟施凤来对视一眼后便老神在在的闭嘴不语。崔呈秀倒是急的冷汗直冒,频频的看向魏忠贤,可却没收到一点回应。
最后快散朝的时候,天启走到御座前站定,看着文武两班,淡淡的道:“大明国祚绵长,众卿家当勤政清明,尽心国事,凡有事可报朕之顾命元臣商议,遇大事再奏与朕知不迟!”
留下面面相觑的众臣子,天启带着刘若愚走了,魏忠贤则是一言不发的站在御阶之上。
顾命元臣是一枚印鉴,天启当初赏赐给魏忠贤的,也是魏忠贤平常处理政务使用的印鉴,相当于权力来自皇帝的凭证。
今天天启散朝时的这一句话,看似是在维持魏忠贤的权威,但能上朝会位列两班的臣子,哪一个不是人精,更何况后边还有一句,这几乎是赤裸裸的宣布大事必须上报皇帝。
插手锦衣卫人事任命,亲信武勋掌京营,亲信文官协理,皇帝这是要重新亲政的架势啊?朝会后京师地面各种消息流传。
骆养性此时跪在平台的玉案前,几乎是痛哭流涕,天启看着这个三十出头的臣子,安抚道:“你父亲算是擎天保驾的国之柱石,如今朕算是将你简拔,望你能有乃父之风,勤敬王事,好好地替朕把锦衣卫拿在手里。”
“臣必勤于王事,不负陛下重托,不坠家父之名!”骆养性叩首答道。
“好生办差,若有事你可往西苑递奏疏,朕给你一月之期,不求你掌控卫事,但起码要使锦衣卫的消息侦缉畅通无阻,你明白了吗?”天启吩咐道。
骆养性也不是傻鸟,虽然他原来只是个百户,但他父亲毕竟掌控锦衣卫多年,耳濡目染的这些都算是熟门熟路的,于是再次叩首道:“臣领命,锦衣卫上下只能是陛下的锦衣亲军!”
得到满意答复的天启便让刘若愚送了骆养性出去,有些事情还是要身边的大太监出面才好安排。
萧震有些开始摸不着脉门,协理京营戎政?天启这是唱的哪出?难道英国公张维贤没把京营的实际情况跟皇帝说过吗?用萧震的眼光看,京营可不是那么好弄得,一票武勋趴在上面吸血、安排自家子弟出任武官,指挥军士整日的杂役劳作,毫无训练可言。
其实不是天启年才这样的,明朝自打开始,京营就处于一路下滑的状态,除了朱棣设三大营,一直带着北征,里边的神机营确实打出了名声。
到了英宗土木堡时,京营野战精锐几乎全部完犊子,剩下的于少保一看也不大靠谱,所以抽调三大营的青壮和老兵组建了团营,最终整编为十个团营,兵力达十五万人,比起永乐时的京营七十二卫的三十多万兵力,少了一半,但起码能用了。
后来谦哥挂了,团营这东西就反复的撤销和重建,虽然后来成了十二团营,看似是扩编了,但武宗皇帝上台时十二团营兵马仅剩六万可以作战,是可以作战。
武宗算大明中期数得着的军事技能点满的皇帝,打刘六刘七起义军,还得从辽东、宣大、延绥边镇调集精锐补充京营,才算是压下了马匪起义,等武宗掉水里死了之后,京营满打满算不到十四万,选出来能打仗的两万来人。
(https://www.173xsv.cc/4535_4535818/10864393.html)
1秒记住一起上看小说:www.173xsv.cc。手机版阅读网址:m.173xs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