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2 蓟城流言
田单的声音十分低沉,显然已经对此忧虑了许久。
随后,田单又针对‘军心低迷’之事详细阐述了一番,言语间对城外的那位燕军统帅乐毅不乏钦佩——
在组织了对【即墨】的几次大规模攻势无果之后,燕国人一改策略,再也没有对即墨发动任何进攻,甚至就连斥候探子也不再尝试向城中渗透了……乐毅开始采取坚定的‘怀柔策略’。
若是燕国一直猛烈攻城,那么齐人自然团结。
但是燕人不但不再攻城,反而还对齐人抚慰有加——城中的齐民死守不出,导致城外的土地荒芜了,燕军甚至无偿帮助齐国人屯垦。
这一切,都在即墨齐人的眼皮子底下进行。
燕国的攻心之策明显起到了成效——即墨的反抗意志大大下跌,以致没人愿意再战。
若非‘齐王田地’这面最后的虎皮大旗就张挂在即墨,再加上田单这个主将与士卒同吃住、严于律己……恐怕即墨人早就投了。
田单最后深吸一口气,颇有些悲怆道:“总而言之,我军战心已颓。”
“保持现状、继续死守不出,或许还能顽抗下去……但若是让他们主动出城与兵精将悍又一直怀柔的燕人决战,恐怕难以做到。”
“乐毅的攻心之策奏效了——即墨人,早就不想打仗了!”
熊午良点了点头。
难怪这个田单对自己的说辞如此抵触、甚至公开表述‘打不过’。
就说着城内有人口三万多人,竟然成军两万——这两万‘齐军’的质量可想而知。
想必只要是能拿得动剑、拉得开弓的人,无论男女老少,统统被田单编入了‘民兵’阵列。
这样的‘军队’,用来守城还勉强能顶个人数——若是出城作战,绝对一触即溃。
本来人员素质就极其低下,结果战斗意志又几乎没有……凭什么赢啊?能保证即墨城现在还不哗变,已经说明田单的组织能力和个人魅力相当流弊了有木有。
就连一向老奸巨猾的召滑都皱起了眉毛,犯了难。
田地、召滑、田单、芍虎一齐看向了熊午良……田单撇了撇嘴,心道这下你该知道有多难了吧?
结果熊午良却嗬嗬一笑,智珠在握。
“本侯自有办法。”
什么办法?照真实历史上田单的策略剽窃……阿不!抄作业呗!
……
燕国,蓟城。
蓟城是老燕国的王都,有着悠久的历史——自从燕国的某位先祖攻灭‘蓟国’之后,便将王都迁徙于此。
之后,燕国的都城又因为战乱、内乱等缘故几经更替,最终兜兜转转还是回到了蓟城。
除了‘天命’这个虚无缥缈的原因之外,也在于【蓟城】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从先秦时期到后世,蓟城一直是各个朝代经济、交通、军事的重要枢纽。
蓟城的名称也在几千年的中华历史上几经更易,先后称为‘蓟城’、‘燕都’、‘燕京’、‘大都’、‘北平’、‘顺天府’等。
在后世,古蓟城的位置大概是北京城西南部宣武门至和平门一带。
而在此时此刻,蓟城正陷入一阵离奇的骚动之中——
“听说……那个消息了吗?”
“不可多言,不可多言啊!小心招惹祸端!”
“昌国君居然……难怪小小一座即墨城,居然打了两年之久……”
“嘘……竖子休要再言,小心招祸于你我!”
隐蔽的街头巷尾处,正有人在暗中注视着一切……见流言已经如野火一般传播开来,不易察觉地笑了笑。
散布流言的,正是青羽卫的探子们。
蓟城的王宫之中,已经陷入了一片骚乱——监国的太子姬乐资慌了手脚,逮着几个主政大臣连珠炮一般询问:“这可如何是好?”
“这可如何是好?”
燕国大臣们面面相觑,一时间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有消息说,昌国君乐毅挟兵自重,有意在齐地称王!
嘶……
听起来很离谱,但确实切中了燕国大臣们的疑虑和痛点。事实上,燕国有很多大臣对乐毅都报以不满的态度——现在的齐国仅剩下一座孤城即墨,二十万大军围了两年,居然打不下来?
当初的亚卿乐毅领兵二十万横扫齐国全境,如摧枯拉朽一般……如今却在一座小小的滨城面前久攻不克?
就算用人命蚁附攻城,也早该拿下了才是!
乐毅的官方说法是要怀柔,以收民心……但是很多大臣都对乐毅颇有微词。
现在吓人的解释来了——乐毅之所以迟迟没有破城,是想拥兵自重!从而在齐地称王!
焯!
有一说一,这不是不可能……乐毅当初在燕国主政变法,麾下的二十万燕军皆是这位亚卿一手操练成军。接下来攻灭齐国的壮举,更是让乐毅在这二十万燕军心中威望极高。
得士卒之心、有盖世之功……偏偏又可疑地对齐国控制下的最后一座小城围而不打。
太踏马吓人辣!
……
终于有燕国大臣发言了:“此事既然传出,就算是空穴来风,也不得不防。”
“只是兹体事大,以臣之见,应当速派使者传信于大王,请大王亲自决断!”
太子姬乐资连连点头:“是也,是也……大军征战在外,不可妄动主将……快!快派使者去云梦泽请示大王!”
突然,又有大聪明大臣出列拱手道:“太子明鉴——此事早不来晚不来,偏偏在大王离国会盟之际闹出来了……莫非是昌国君逮住了时机,就要趁着大王离国之际起事?”
这话一说,姬乐资更懵逼了!
朝中众臣更是倒吸一口凉气——若真是如此,那么派使者去云梦泽寻大王请示,怕是来不及了!
“为今之见,务求有备无患——以臣之见,应当立刻召昌国君回蓟城,当面阐明心迹……”
“若昌国君奉命回国,太子即可放心;若彼抗命不来,则必有二心!”大聪明大臣如是说道。
本没有多少处事经验的太子早已慌了手脚,闻言只顾连连点头——
“此言大善……就依你所言……”
……
————
(衣见注:今日第三更。本章中的燕国太子即为后世的‘燕惠王’,史书上没记载这位燕惠王的名字,老衣翻遍了网上的资料、又查了知网……实在没查到这厮的真名。万般无奈之下,只能采取《东周列国志》的说法,名为‘姬乐资’)
(但请读者注意——东周列国志说燕惠王名乐资,但是‘乐资’其实是史记注释者之名——此说法考证为误)
(https://www.173xsv.cc/4570_4570396/51825368.html)
1秒记住一起上看小说:www.173xsv.cc。手机版阅读网址:m.173xs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