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迁都杭州
温景安一行人于乾隆七年三月十一日抵达上海,到了上海,温景安对沈凌汐说道:“凌汐,我们以前生活在现代的时候上海那么大一个城市,全国的经济中心,如今我们生活在古代大齐王朝,这上海确是一个小城。”
沈凌汐望着眼前繁华的街市,虽然不及记忆中的现代都市那般宏伟,却也有着独特的韵味。“陛下,时代变迁,每个时期都有它独特的风貌。我们当适应这里的节奏,寻找复兴大齐的道路。”她温柔地回应道。温景安点头,目光扫过熙熙攘攘的人群,沉思片刻后说:“凌汐,你说得对。我们需在这小城中寻找机会,或许这里藏着复兴的关键。”沈凌汐微微一笑,提议:“我们可以从商业着手,上海自古便是商贸重镇,若能振兴经济,必能吸引四方英才。”温景安赞同她的见解:“好,就从这里开始,一步步来,让大齐重现辉煌。”
三月十二日,镇国大将军戚华和江州义军首领陆铭在江州被魏军击败,败退南下,来到上海,两人对皇帝和皇后说道:
“陛下,娘娘,江州战事不利,魏军势大,我们不得不暂时撤退至此。”戚华面色凝重,跪在地上禀告。
沈凌汐看着这位忠诚的大将军,安慰道:“戚将军,胜负乃兵家常事,我们在这里整顿兵马,再图后计。”
温景安也鼓励道:“没错,戚将军,陆兄,你们辛苦了。现在最重要的是休养生息,筹划未来。”
戚华和陆铭对望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不屈的斗志。
“陛下,娘娘,我等愿意听候吩咐。”两人异口同声道。
温景安沉吟片刻,说道:“戚将军,陆兄,上海虽小,却是商贸要地,我们可借此地利,筹集粮草,招募新兵。”
沈凌汐点头补充:“我们还需联合江南各路英雄,共同抗魏。”
戚华和陆铭点头称是,纷纷表示愿为复兴大齐鞠躬尽瘁。
三月十三日,温景安对沈凌汐说:“我们应该继续南下杭州,让戚将军和陆铭在上海筹集粮草,招兵买马。”
沈凌汐微微颔首,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陛下英明,杭州乃江南富庶之地,民心向背对我们至关重要。在那里,我们或许能找到更多的支持者。”温景安点头同意,“正是如此,杭州不仅是经济重镇,更是文化荟萃之处,人心向背将直接影响我们的复兴大计。”
“陛下,娘娘,”戚华插话,“我等定不负所托,上海之事,交给我们吧。”陆铭也附和道:“是的,陛下,娘娘,我们将在此地竭尽全力,为您的南下打下坚实的基础。”温景安感激地看着两位将领,“朕知道你们的能力,一切就拜托了。”沈凌汐则细心嘱咐:“务必小心,魏军可能随时会追至,做好防备。”
戚华和陆铭领命而去,开始了繁忙的筹备工作。温景安和沈凌汐则带领亲信和一众嫔妃,由萧峰护驾,悄然南下杭州。
三月十四日,在路途中淑妃宋雨萱突然呕吐,温景安和沈凌汐让随行军医检查,经过一番细致的诊察,军医脸上露出了惊喜的表情,“恭喜陛下,恭喜娘娘,淑妃这是有了身孕。”温景安和沈凌汐闻言,脸上洋溢出喜悦之情,“这是天大的喜讯!”
沈凌汐温柔地看着宋雨萱,“雨萱,你要好好保重身体,为我大齐添丁增口。”淑妃宋雨萱羞涩地点头,眼中满是幸福的泪水。温景安对众人说:“此行虽艰,但有了这个孩子,我大齐的未来更有希望。”沈凌汐则叮嘱道:“路上要加倍小心,不能有任何闪失。”一行人在欢声笑语中继续前行,心中的疲惫似乎也因此消散了不少。他们知道,每一个生命都是宝贵的,尤其是这个即将诞生的孩子,代表着大齐的未来和希望。
三月十五日,到达嘉兴城,一行人在嘉兴休息片刻,温景安对宋雨萱说:“雨萱,你如今怀着两个月身孕,我们还在南下杭州的路上,要是杭州失陷的话,我们还要继续南下福州,你这一路上能吃的消吗?”
宋雨萱说道:
“臣妾能够坚持,为了大齐的未来,为了腹中的孩子,臣妾无所畏惧。”宋雨萱坚定地说。
温景安感动地握住她的手,“雨萱,你真是朕的贤内助。但也要注意身体,莫要过于劳累。”
沈凌汐在一旁点头道:“陛下放心,臣妾会照顾好雨萱妹妹的。”
随后,队伍继续朝南前进。沿途的百姓们得知淑妃有孕,纷纷献上祝福,这让整个行程充满了喜悦的氛围。
三月十六日,南下路途中,温景安问道沈凌汐:“凌汐,我们的皇子宇轩还好吗?他才两岁半,南下路途苦了他了!”
沈凌汐说道:
“宇轩他很懂事,一路上也不哭不闹。”沈凌汐微笑着回答,“只是臣妾担心他会不会受到旅途劳累的影响。”
温景安轻轻拍了拍沈凌汐的手,安慰道:“不用担心,孩子的适应能力很强。而且有你这样悉心照料,他一定会平安无事的。”
这时,马车突然停了下来。前方传来侍卫的声音:“陛下,前面有一群难民挡住了去路。”
温景安下车查看情况,只见一群衣衫褴褛的人们围在车前。
其中一位老者哀求道:“陛下,求求您救救我们吧!魏国入侵,我们的家园被毁,无家可归啊……”
温景安心头一沉,他转身对众人说道:“为难民们分发一些食物和衣物。”
沈凌汐连忙安排随行人员照做,难民们感恩戴德。
温景安看着这一幕,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让大齐恢复往日的繁荣,让百姓们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三月十七日,前线传来消息,魏军攻打上海,戚华和陆铭坚决抵抗,温景安对沈凌汐说道:“凌汐,你说他们可以守住上海吗?让我们安然到达杭州。”
沈凌汐说道:“陛下,戚将军和陆兄皆是勇猛善战之辈,加上上海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我相信他们定能坚守阵地,为我们争取宝贵的时间。”沈凌汐的眼神中透露出对两位将领的信任。温景安紧锁的眉头稍有舒展,他点了点头,“那就依你所说,我们加快脚步,尽快抵达杭州,集结兵力,以便日后北上支援上海。”沈凌汐随即吩咐身边的侍卫,“传令下去,全军加速前进,一刻也不能耽搁。”
三月十八日,正当温景安和沈凌汐率领军队疾速南下之时,一名信使快马加鞭赶来,脸上带着疲惫却难掩兴奋之情,“陛下,娘娘,好消息!上海之战,戚将军和陆兄大获全胜,魏军败退,上海依旧固若金汤。”温景安闻言,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好!好!戚华、陆铭果然不负朕望,上海无忧,我们的计划可以继续进行。”沈凌汐接过信使手中的战报,细读之后,眼中闪过一丝精光,“此战大振军心,亦显我大齐军威,定能吸引更多英雄豪杰前来投效。”信使又道:“不仅如此,上海之战后,不少百姓自发组织起来,协助守城,民心所向,皆盼大齐复兴。”
温景安听后,心中大悦,“这才是我大齐的根本,有民如此,何愁国家不兴?”沈凌汐点头赞许,“确实,民心可用,待我们到了杭州,更要以此激励士气,团结一切力量。”信使离去后,温景安对沈凌汐说:“凌汐,你看,这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我们的策略是对的。”沈凌汐柔声道:“是的,陛下,只要我们坚持,大齐的明天定会光明。”随着队伍继续南下,温景安和沈凌汐的心情越发振奋,他们知道,每一步都在为大齐的未来铺路。
三月十九日,抵达湖州城,湖州城内的百姓听说皇帝和皇后驾到,纷纷涌上街头,欢呼迎接。温景安和沈凌汐下马步行,亲切地与民众交谈,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沈凌汐轻声对温景安说:“看这些百姓的面容,可知他们对大齐仍有深厚的感情。”温景安点头,感慨道:“是啊,凌汐,这就是我们的根基。只要民心未失,大齐就有复兴的可能。”在湖州短暂的停留中,温景安和沈凌汐不仅赢得了民心,还得到了当地士绅的支持。他们承诺将在物资和人力上给予帮助,这对温景安来说无疑是一剂强心针。
三月二十日,队伍离开湖州,继续南下。沈凌汐在马车上对温景安说:“陛下,湖州之行让我更加坚信,只要我们真心为民,民必拥戴。”温景安握住她的手,眼中充满感激:“凌汐,有你辅佐,朕心中甚慰。”随着旅程的推进,温景安和沈凌汐的声望日益升高,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他们的行列,共同期待着大齐的复兴。
三月二十一日,抵达德清,德清是杭州的门户,离开德清,就是杭州城,沈凌汐对温景安说道:陛下,德清乃是通往杭州的重要关口,我们必须确保此地的稳固。一旦进入杭州,我们将面对更为复杂的局面,不仅要应对可能的敌军威胁,还要处理内部的政治事务和民生问题。”沈凌汐的语气中透露出一丝忧虑。温景安深知沈凌汐所言非虚,他沉思片刻后说道:“凌汐,你说得不错。我们需要在德清做好充分的准备,确保后方无虞。同时,我们也要加强情报收集,密切关注魏军的动向,以及江南各路势力的态度。”
沈凌汐又说道:“陛下,左相,右相正在杭州预备接应陛下,到时候我们就能在杭州重建朝廷。”
温景安说道:“凌汐,你的意思是,左相和右相已经在杭州有所准备,等待我们的到来?” 温景安的眼中闪过一丝欣慰,他知道这意味着他们在杭州至少有一定的基础和支持。沈凌汐点头肯定:“正是,陛下。左相和右相一直忠诚于大齐,他们必定已经暗中联络了许多忠良之士,为我们打下了基础。”
沈凌汐继续说道:“陛下,那我们就尽快前往杭州吧!”她的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期待,仿佛已经看到了大齐复兴的曙光。温景安握住沈凌汐的手,眼中同样燃起了希望的火焰:“凌汐,我们不能辜负了左相和右相的努力,更不能辜负了大齐的子民。明日一早,我们就启程,直奔杭州。”次日清晨,阳光透过薄雾洒在德清城上,给这座古城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温景安和沈凌汐早早起床,整装待发。在他们的带领下,队伍再次踏上征程,向着杭州进发。一路上,他们穿过了蜿蜒的小径,跨过了清澈的溪流,越过了翠绿的山丘。每到一处,都能感受到百姓们的热情和支持,这让他们的步伐更加坚定。
三月二十三日,抵达杭州城外,远远望去,城墙巍峨,护城河波光粼粼,城门前的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似乎在欢迎他们的到来。沈凌汐轻声说道:“陛下,看这杭州城,不愧是江南的明珠,民心所向,必将是我们复兴大齐的重要基石。”
而左相李逸风和右相赵文卓还有杭州知府李大临等一众文武百官在城门口迎接陛下和皇后的到来,他们的脸上洋溢着敬意与期待。温景安和沈凌汐走下马车,目光坚定地望向这座即将成为他们复兴基地的城市。李逸风上前一步,恭敬地说道:“陛下,娘娘,杭州已在掌控之中,百姓们翘首以待,渴望着您的领导。”温景安点了点头,他的声音中充满了力量:“李逸风,赵文卓,你们做得很好。现在,我们需要迅速行动,巩固我们的地位,同时,我要听听你们对于如何治理杭州的建议。”沈凌汐也关切地询问:“百姓们的生活如何?我们该如何让他们感受到大齐的温暖和关怀?”
李逸风答道:“陛下,娘娘,杭州百姓尚安,但需稳定物价,保障粮食供应,以稳民心。”赵文卓补充道:“且需修葺城墙,加强防御,以防魏军南侵。”温景安满意地点头:“很好,就按你们的计划行事。同时,我们要广纳贤才,增强朝廷的力量。”沈凌汐环顾四周,神情认真:“我们还需关注教育与文化,提升杭州的文化影响力,使之成为大齐复兴的精神支柱。”温景安赞同地点头:“凌汐说得极是,文化的繁荣也是国家强盛之基。”
李大临在这时候说道:"陛下,娘娘,杭州的学子众多,学问渊博,我们可举办科举,选拔人才,同时也彰显大齐对文化的重视。”温景安和沈凌汐对视一眼,均表示赞同。温景安说道:“李大临,你的提议甚好,科举既能选拔人才,又能展现我大齐重视文治。此事就交给你和李逸风、赵文卓一同筹办。”随着温景安和沈凌汐的到来,杭州城内气氛焕然一新,百姓们的脸上洋溢着对未来的希望。他们知道,自己的皇帝和皇后不仅关心军事防御,更关心民生福祉,这种关怀让每个人都感到温暖。沈凌汐环视着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心中充满了信心:“陛下,我们不仅要让杭州成为大齐的经济重镇,还要让它成为文化之都,让天下英才汇聚于此。”
温景安握紧了沈凌汐的手,眼神坚毅:“凌汐,你的想法正合我意。我们不仅要重建物质文明,更要重塑大齐的精神文明。从今日起,我们将着手实施这些计划,让杭州成为大齐复兴的典范。”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温景安和沈凌汐忙于政务,一边巩固城防,一边安抚民心,同时着手恢复经济与文化。他们亲自参与科举考试的筹备,选拔了一批批有志之士,为大齐注入了新鲜血液。杭州的百姓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他们的热情和勤劳成为了大齐复兴的强大动力。
(https://www.173xsv.cc/4572_4572766/11111002.html)
1秒记住一起上看小说:www.173xsv.cc。手机版阅读网址:m.173xs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