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曹丕废帝
第二天,官员们再次聚集在宏伟的殿堂中,命令宦官进宫请见献帝。
献帝心中忧虑恐惧,不敢露面。
曹后问道:“群臣请求陛下举行朝会,陛下为何推辞?”
献帝含泪回答:“你的兄长意图篡位,指使百官逼迫我,所以我不愿出去。”
曹后怒气冲冲地说:“我兄长怎会做出这种大逆不道的事!”
话音未落,只见曹洪和曹休带剑闯入,请求献帝出殿。
曹后痛斥他们:“你们这些乱臣贼子,贪图荣华富贵,共同策划叛乱!我父亲功高震主,威名远播,尚且不敢觊觎帝位。现在我兄长继位不久,就急于篡夺汉室,天意绝不会保佑你们!”
说完,悲痛欲绝地返回宫中。在场的侍从们,无不感慨万分,泪水涟涟。
曹洪和曹休坚持要求献帝出殿。
献帝无奈之下,只得更衣后前往前殿。
华歆上奏说:“陛下应听从我们昨天的建议,以避免大祸。”
献帝痛哭流涕地说:“你们都长久享受汉朝的俸禄,其中还有许多是汉朝功臣的后代,怎能忍心做这种不忠之事?”
华歆说:“如果陛下不接受大家的意见,恐怕不久将有灾难降临,这不是我们不忠于陛下。”
献帝问:“谁敢谋害我?”
华歆严厉地说:“天下人都知道陛下没有为君之福,导致四方大乱。若非魏王在朝,想谋害陛下的人岂止一个?陛下还不感激图报,难道想让天下人共讨之吗?”
献帝震惊,愤然起身。王朗用目光示意华歆。
华歆迈步上前,抓住龙袍,脸色一变说:“答应与否,请尽快表态!”
献帝颤抖着无法言语。
曹洪和曹休拔剑高呼:“符宝郎何在?”
祖弼应声而出:“符宝郎在此。”
曹洪索要玉玺,祖弼斥责道:“玉玺乃天子之物,岂能随意索取!”
曹洪下令将祖弼推出斩首,祖弼怒骂至死。
后人有诗赞颂他:
奸佞当权汉室衰,假托禅让模仿尧舜。
满朝百官皆尊魏,唯有忠臣符宝郎。
皇帝浑身战栗,目光所及,只见台阶下铠甲闪耀,戈矛林立,数百人的队伍,尽是魏国的士兵。
皇帝带着泪水对群臣说道:“我愿意将帝位禅让给魏王,祈求留下一线生机,以终我的余生。”
贾诩回答说:“魏王定不会辜负陛下。陛下应当立即下达诏令,以安定人心。”
于是皇帝命令陈群起草让位的诏书,命华歆携带诏书和国玺,引领百官前往魏王宫进献。
曹丕喜不自胜,宣读诏书说:
我在位三十二年,经历了天下的大动荡,幸得祖宗神灵庇佑,危难中得以存活。
然而现在仰望天象,俯视民心,汉朝的命运已然终结,时运已转至曹氏。
因此前有先王树立了神武的功绩,如今又有魏王彰显明德,顺应了这一时代。历史规律清晰可见,确实可信。
大道之行,以天下为公。唐尧没有偏爱自己的儿子,名声流传无穷,我私下里非常仰慕。
今日我愿追随尧帝的典范,将皇位禅让给丞相魏王。魏王请不要推辞!
曹丕听完后,准备接受诏书。司马懿劝谏说:
“不可。尽管诏书和国玺已经到来,殿下应当暂且上表谦虚地推辞,以消除天下人的非议。”
曹丕听从了他的建议,命令王朗撰写表文,自称德行浅薄,请求另寻贤能之人,继承帝位。
皇帝看了表文,心中既惊讶又疑惑,对群臣说:
“魏王如此谦逊,我们该如何应对?”
华歆说:“过去魏武王接受王位时,三次推辞而朝廷不允许,最终才接受。现在陛下可以再次下诏,魏王自然会同意。”
皇帝别无选择,又命令桓阶起草诏书,派高庙使者张音持节捧玺前往魏王宫。
曹丕打开阅读,诏书说:
魏王,你上书谦让。我私下认为汉家道统衰微,历时已久;
幸亏有魏武王曹操以德行应天命,振奋神武之力,铲除凶暴,安定华夏。如今王曹丕继承前业,
至高德行光辉照耀,声威教化遍及四海,仁爱之风遍布八方。天命历数,现在落在你的身上。
昔日虞舜立下大功二十件,而放勋便将天下禅让给他;大禹有治水的功绩,而重华便将帝位禅让给他。
汉室承继尧的运数,有传承圣人的义务,加之顺应神灵,继承天命。特派御史大夫张音,持节捧皇帝玺绶,魏王请接受吧。
曹丕接到诏书后心悦诚服,对贾诩说道:
“虽然已有两道诏书,但我仍然担心未来的历史会给我冠上篡位的污名。”
贾诩回应说:“解决这一问题并不困难。您可以让张音带着玉玺返回,并指示华歆让汉帝建造一座名为‘受禅台’的高台。
在选定的吉日良辰,召集所有官员到台下集合,由皇帝亲自奉上玉玺,将天下禅让给您,如此便可以消除所有人的疑虑,终结所有的非议。”
曹丕听后非常高兴,立即命令张音带着玉玺返回,并再次上表谦虚辞让。
张音回到献帝那里报告,帝询问群臣:
“魏王再次辞让,这是什么意思?”
华歆奏答道:“陛下应当建造一座名为‘受禅台’的高台。在公卿和百姓面前明确表示禅位,这样陛下的子孙后代,都将受到魏的恩惠。”
献帝听从了这一建议,于是派遣太常院官在繁阳选地,建起了三层高台,选择在十月庚午日寅时进行禅让。
到了预定的日子,帝邀请魏王曹丕上台接受禅让,台下聚集了四百多名各级官员,以及三十多万御林军和虎贲禁军。
帝亲自捧着玉玺献给曹丕,曹丕接受了。台下的群臣跪着聆听册命说:
“魏王啊!古时唐尧将帝位禅让给虞舜,虞舜又将帝位传给了禹,天命不是永恒的,只归于有德之人。汉室的道统衰微,社会秩序丧失,灾难波及到我身上,大乱愈发严重,群凶横行逆施,国家颠覆。
幸亏武王神勇,从四方拯救了这场灾难,清理了华夏,保护了我们的宗庙。难道是我一个人得到了安宁,使得九州各地都受到了恩赐。如今您继承了前人的事业,发扬了您的德行,恢复了文武的伟业,彰显了您父亲的辉煌业绩。
皇天的吉祥征兆降临,人和神明都有预示,您的光芒闪耀,天赐的使命落在了您身上。大家都说:您的度量与虞舜相称,遵循我们唐的典章,恭敬地让出您的位子。天命的历数现在落在了您的身上,请您敬顺大礼,严肃地接受天命,以肃穆的态度统领万国!”
曹丕接受了群臣的朝贺,正式登上皇位,标志着延康元年结束,新的黄初元年开启,大魏王朝由此诞生。
他随即颁布赦令,宽恕天下百姓。
对于他的父亲曹操,曹丕给予了他最高的荣誉,尊称其为太祖武皇帝。
此时,华歆向曹丕进言,提醒他汉朝已不复存在,前汉献帝应退位让贤,回归藩王的身份。
曹丕听从建议,册封献帝为山阳公,并命令他立即离京。
华歆手持宝剑,语气严厉地对献帝说:
“一朝天子一朝臣,这是自古以来的规矩。如今陛下仁慈,不忍加害于你,封你为山阳公。你今日必须离开,除非宣召,否则不得再入朝堂。”
献帝含泪拜别,骑马而去。
台下的军民无不为之动容,深感世事无常。
曹丕对群臣说:“如今我效仿舜禹禅让之事,你们可知其深意?”
群臣纷纷高呼万岁,以示效忠。
后来的人们站在受禅台上,望着这片曾经风云变幻的土地,不禁感慨万千,有诗云:
“两汉江山经营难,一朝失却心不甘。黄初欲效唐虞事,司马将来亦相仿。”
百官提议曹丕举行谢天地的仪式,以祈求国家昌盛。
然而,就在曹丕下跪行礼之际,突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几乎遮蔽了视线。
台上的烛火也被这突如其来的怪风吹灭,曹丕惊恐地摔倒在台上。
百官急忙上前搀扶,过了许久,曹丕才苏醒过来。
侍臣们将他送回宫中休养,数日后,曹丕的病情才稍有好转,能够再次上朝接受群臣的朝贺。
为了奖赏群臣的辅佐之功,曹丕对百官进行了封赏,华歆被封为司徒,王朗被封为司空。
然而,曹丕仍觉许昌宫室多妖邪之气,于是决定迁都洛阳,并在那里大兴土木,建造新的宫殿。
早已有人抵达成都,传递消息称曹丕自封为大魏皇帝,并在洛阳建造了宫殿;同时有传言指出,汉帝已经遇害。
得知此事的汉中王悲痛欲绝,终日哭泣。
他命令所有官员服丧,遥望北方举行祭祀,追尊谥号为“孝愍皇帝”。
刘备因此深感忧虑,终至疾病缠身,无法处理政事,将政务全权委托给了诸葛亮。
诸葛亮与太傅许靖、光禄大夫谯周商讨后,认为国家不可一日无君,提议推举汉中王为帝。
谯周说:“近日有吉祥之风和庆贺之云出现,成都西北角有黄气数十丈高,直冲云霄,且帝王之星出现在毕、胃、昴等星宿之间,
光芒四射如同明月。这正是汉中王应当即位为帝的征兆,以继续汉朝的统治,还有什么可犹豫的呢?”
于是,诸葛亮与许靖率领各级官员上呈奏章,请求汉中王即皇帝位。
汉中王看过奏章后,震惊地说:“你们这是想让孤成为不忠不义之人吗?”
诸葛亮回奏道:“并非如此。曹丕篡夺汉位自立为帝,而大王您是汉室的正统后裔,理应继承大统,延续汉室的祭祀。”
汉中王听后脸色大变,愤怒地说:“孤岂能行逆贼之所为!”
说完拂袖而起,退入后宫。众官员纷纷散去。
三天后,诸葛亮再次带领众官员入朝,请求汉中王出面,众人都跪拜在他面前。
许靖上奏说:“如今汉天子已被曹丕所害,大王若不即帝位,发兵讨伐逆贼,便不能算作忠义之举。现在天下人都希望大王能够成为君主,为孝愍皇帝报仇雪恨,如果不听从我们的意见,就会失去民心。”
汉中王说:“孤虽然是景帝的后代,但并未有恩泽施于民。如果现在自立为帝,岂不是与篡位无异?”
诸葛亮多次苦劝,但汉中王坚决不从。
诸葛亮于是设下一计,对众官员说:“就这么办。”
之后,诸葛亮便假托生病,不再出面。
当汉中王得知孔明病情严重时,他亲自前往孔明的府邸,直接走到床边询问:
“军师,你患的是什么病?”
孔明回答说:“我心如火烧,生命即将终结。”
汉中王又问:“军师,你为何感到忧虑?”
尽管汉中王连续提问,孔明只是以病情严重为由,闭目不答。
经过汉中王的再三追问,孔明叹息地说:
“自从我离开草庐,有幸遇见您,一直相伴至今,您总是信任并采纳我的建议。如今,您拥有两川之地,这证明了我过去的预言是正确的。
现在,曹丕篡位,汉朝的统治岌岌可危,官员们都希望您能登基为帝,消灭魏国,振兴刘家,共同追求荣耀。然而,您坚决拒绝,这让官员们心生怨气,恐怕不久他们将离您而去。
如果官员们都离开了,面对吴国和魏国的进攻,两川将难以保全,我怎能不为此担忧呢?”
汉中王回答:“我不是在推脱,只是担心世人的非议。”
孔明说:“圣人曾言:‘名不正则言不顺。’现在您的名声正当,言行合理,有何可被非议的?难道你没听过:‘天赐良机不取,反受其害’吗?”
汉中王说:“等军师病愈后,再行动也不迟。”
听到这话,孔明突然从床上站起来,击打屏风,外面的文武官员纷纷进入,跪拜在地上说:
“既然大王已经同意,那就请选择一个吉日举行大典。”
汉中王环视四周,看到的人包括太傅许靖、安汉将军糜竺、青衣侯向举、阳泉侯刘豹、别驾赵祚、治中杨洪、议曹杜琼、从事张爽、太常卿赖恭、光禄卿黄权、祭酒何宗、学士尹默、司业谯周、大司马殷纯、偏将军张裔、少府王谋、昭文博士伊籍、从事郎秦宓等人。
(https://www.173xsv.cc/4605_4605369/11110985.html)
1秒记住一起上看小说:www.173xsv.cc。手机版阅读网址:m.173xs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