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甚得吾心
原武,联军大营。
“诸君,据探子来报,徐荣将三河锐士,分别屯于熬仓、陇城、管城三地,作为荥阳前翼;又命吕布驻军中牟,构成鸿沟防线。诸君以为,当如何破之?”
联军中军大帐内,蔡邕聚集十一路诸侯,商讨如何应对徐荣打造的鸿沟防线。(如今,张邈留守陈留,除掉攻京南的袁术五镇诸侯,跟随蔡邕西进的,是十一路诸侯,加上蔡邕自己共十二路。)
鸿沟,宽约两里,深百米,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沟通黄河与淮河的人工运河,开掘于战国时期。
当时,为了战争的需要,在魏惠王十年(即公元前361年)动工开挖鸿沟,经过二十多年时间,鸿沟终于把黄河与淮河之间的济、濮、汴、睢、颍、涡、汝、泗、菏等主要河道连接起来,构成庞大的鸿沟水系。
始皇帝一统天下后,因为鸿沟水系的便利,将南方的大批粮食,通过鸿沟运往北方,在鸿沟与黄河分流处,兴建了闻名天下的熬仓。
秦朝灭亡后,楚汉相争五年,最后签下鸿沟协议,鸿沟便一度成为楚汉的分界,也是象棋中楚河汉界的由来。
高帝刘邦夺得天下后,鸿沟恢复原本的使命,汇聚南方钱粮。
一直以来,鸿沟的作用无可替代,是大汉帝国最重要的漕运线。
眼下,鸿沟却成为董卓防备关东联军的前沿阵地。
而在正史上,徐荣虽奉命前往荥阳抵御关东联军,但徐荣却没有打造鸿沟防线的实力。
因为历史上皇甫嵩并没有从三辅起兵东进,这就导致董卓在应对关东诸侯讨伐时,没有得到皇甫嵩麾下的三万精锐。
而今,因赵云的出现,完全搅乱了历史,使得董卓提前得到皇甫嵩手中的三河精锐。
这也使得,董卓有了与关东诸侯一战的实力。
显然,这无疑加大了诸侯讨董的难度。
当然,在座诸侯并不知道这些。
而赵云却深知,他身为穿越者先知先觉的优势,将不复存在。
那么,未来的每一步都充满了未知…..
所以,赵云从参与会盟,就非常低调,他不像袁术那么爱出风头。
当蔡邕问起如何破鸿沟防线,赵云依旧闷声不响,他想听听其他诸侯的对策。
帐中变得一静,每个诸侯都一副思索的模样;不过,他们到底在想什么,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少顷,曹操眉头舒展,望了一眼帐中诸侯,见大家都不吭声,当先道:“欲进荥阳,当先破中牟!”
中牟位于河南尹正东端,在管城以东八十余里,东邻陈留郡浚仪县,北与阳武县以鸿沟为界。(鸿沟是西北一东南流向,熬仓、陇城、管城三地在鸿沟以西,而流经中牟,鸿沟又向东流,所以中牟就变成了鸿沟以南)
因中牟紧邻陈留郡,诸侯联军想要进攻荥阳,就必须拔掉紧挨陈留这颗钉子,不然后背就完全暴露在驻军中牟的吕布面前。
蔡邕以前虽然没有领兵打过仗,但身为大儒的他,兵书还是读过的。若他直接挥军进攻荥阳,那在原武正南方向的中牟,就相当于在联军背后,对于粮道和后方,都是巨大的威胁!
那么,不破中牟,岂敢西进?
“孟德可有破敌之策?”
先破中牟,既然是曹操提出的,蔡邕当然要问曹操。
“启禀盟主,我军兵势浩大,应兵分两路,一路西进鸿沟东岸与荥阳贼军对峙。”
“而另外一路南下中牟,先破吕布!”
曹操的意思很简单,我方兵力雄厚,一路西进鸿沟东岸,拖住荥阳兵马,使其不敢支援中牟;另一路向南进攻中牟,先拔掉这颗钉子。
曹操这应对之策,简单干脆,蔡邕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扫了帐中众诸侯一眼,道:“诸君,可有不同对策?”
众诸侯都是人精,曹操这对策是不错,但他们都愿意在鸿沟东岸与敌对峙,而不是去中牟攻城,须知攻坚伤亡必定惨重,谁不想保存实力?
“诸君既无异议,便依孟德之策,兵分两路,一路西进鸿沟,一路南攻中牟!”
蔡邕不是傻子,他哪里不知道众诸侯的心思,心中很是不满,一个个喊着匡扶正义,为国尽忠,可一到关键时刻,就缄默不语。
一听蔡邕采纳曹操的对策,众诸侯神情各异,不知道他们在想什么。
“吕布乃赵州牧手下败将,吾意任赵州牧为南路主将,诸君意下如何?”
吕布驻军中牟,蔡邕马上想到去年在河内,弄得吕布损兵折将的赵云,他认为没有比赵云更适合对付吕布的人。
赵云闻言,有些无奈,这老丈人也太坑了吧,让我去攻坚。
赵云被第一个点将去攻中牟,其他诸侯自然没意见;特别是韩馥,还一脸舒爽的样子,估计巴不得赵云的人马,在中牟死光光。
众诸侯没意见,蔡邕期许的目光投向赵云,道:“赵州牧,南路就交给你了,何时破中牟,便是吾等兵进荥阳之时!”
“谨遵盟主令!”
赵云抱拳应道。不说蔡邕是盟主,光老丈人这身份,他就必须给面子。
“赵州牧骁勇善战,必获首胜!”
蔡邕对自己女婿,还是非常自信的;但是赵云只有一万兵力,想要攻下两万并州军驻守的中牟城,兵力自然远远不够,这就需要其他诸侯协同。
蔡邕目光从帐中其他诸侯脸上扫过,除了曹操,个个都神情闪躲,让蔡邕气愤不已。
既然你们不请战,那我就点你们的将,高声道:“冀州牧韩馥、兖州刺史刘岱、豫州刺史孔伷,汝三镇,协同赵州牧南取中牟!”
之前一脸舒爽的韩馥,瞬间像死了老父老母一样难受,哭丧着脸。
刘岱、孔伷沉着脸,让他们受出身贫寒的赵云节制,令他们有些不爽。
三人不应命,蔡邕心头有火,愠怒道:“三位使君这是?”
曹操一见,当即怒了,大声道:“吾等共襄大义,报效社稷,盟誓之言,犹在耳际!”
曹操再次提醒大家,你们都是发了毒誓的。
韩馥眼睛瞟向袁绍,只见袁绍端坐席上,目不斜视;本来他想看看袁绍的意思,结果瞟了个寂寞。
“谨遵盟主令!”
刘岱、孔伷心头虽然不愿,可想到毒誓在前,也只能认了。
刘岱、孔伷应命,韩馥见其他人都看向他,唯独袁绍不看他,他也拿不准袁绍的意思,只得抱拳道:“谨遵盟主令!”
“望四位使君,旗开得胜!”蔡邕一脸恳切道。
使君一称,是对刺史或州牧的尊称。
…………………………
议事结束后,各诸侯回到己方大营。
赵云回到自己中军大帐,连忙命人把贾诩传来。
没一会儿,贾诩进入大帐,对赵云躬身施礼,赵云连忙摆手道:“果如先生所言,曹孟德提出兵分两路的对策,岳翁命我为南路主将!”
在今日下午,得到吕布驻进中牟的消息时,随同赵云身边的贾诩,就笑着告诉赵云,他们要去中牟了。
“吕布去年被州牧玩弄于股掌,在伯喈兄心中,南取中牟,没有比州牧更适合的人!”
贾诩拱手笑道。他与蔡邕是好友,对蔡邕的性格极为了解,蔡邕会这么安排,他早已猜到。
“那先生猜一下,是哪几路诸侯与我南攻中牟?”
赵云笑问道。得到吕布在中牟的消息,赵云也意识到,蔡邕很可能派他南下,以贾诩的聪明,能猜到这点,他并不意外。
贾诩笑了笑,道:“应是韩馥、刘岱、孔伷三镇!”
这就让赵云惊讶了,他才刚刚回营,贾诩不可能提前知道众诸侯商议的内容,现在贾诩猜得丝毫不差,当真让他难以置信?
不动声色道:“先生为何如此笃定?”
“袁绍名望在外,州牧为南路主将,袁绍必不为副,袁遗乃袁绍从兄,兄弟俩交厚,亦不适合南路;曹操与伯喈兄管鲍之交,州牧去了南路,必留曹操辅之,曹操留下,鲍信必然追随。”
“而桥瑁、孔融,一人妒心甚重,一人虚谈之辈,且兵力薄弱;同时,公孙瓒对州牧敌意颇重,麾下又皆是骑军,不利攻坚!”贾诩细细分析。
最后下结论道:“故而,能随同州牧南攻中牟的,只能是韩馥、刘岱、孔伷三镇,此三人兵多将广,可下中牟!”
贾诩这番分析,可谓是剖析毫厘,擘肌分理;袁绍出身高,名望重,让袁绍受赵云节制,自然会引起袁绍强烈不满,袁遗同样出身高,与袁绍同为一体,也不适合跟随赵云南攻中牟。
而赵云和曹操是蔡邕最信赖的左膀右臂,如今派赵云去了南路,蔡邕肯定要留下曹操辅助自己,鲍信与曹操亲近,蔡邕当然要留下鲍信。
桥瑁原本是兖州刺史,因丢了刺史位,一直耿耿于怀,赵云这么年轻就是幽州牧,让他妒嫉的要命,且桥瑁兵力也不足。
至于孔融,满口仁义道德,一心君子之战,兵力又薄弱,还是个自我感觉良好的人,无法对赵云形成助力。
最后的公孙瓒,因赵云是他顶头上司,敌意甚重,而且公孙瓒麾下三千人都是骑兵,攻城无望。
蔡邕的这番安排,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可见蔡邕有识人之明。
但赵云还有一个疑问,对贾诩道:“韩馥与我当日结下梁子,岳翁难道不担心我与韩馥难以齐心取中牟?”
“伯喈兄对州牧寄以厚望,他相信州牧!”贾诩拱手一礼。
贾诩说得对,蔡邕将冀州军、兖州军、豫州军三军授予他节制,是对他怀有极大的信心,希望他尽快攻取中牟,兵进荥阳。
而十八镇诸侯之中,毫无私心的,当属蔡邕。
赵云不由得肃然起敬,对贾诩道:“那先生说说,该如何取了中牟!”
贾诩目光一寒,道:“州牧为南路主将,当行将威!”
赵云枭目一亮,大笑道:“先生所言,甚得吾心!”
(https://www.173xsv.cc/4618_4618788/11110898.html)
1秒记住一起上看小说:www.173xsv.cc。手机版阅读网址:m.173xs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