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上看小说 > 明末求生记小说全文阅读 > 第六十一章 襄阳与南京二

第六十一章 襄阳与南京二


          第六十一章    襄阳与南京二  

          张轩还没有到襄阳,关于襄阳的各种消息就传到了张轩耳朵之中。

          襄阳一直是张轩关注的重点。

          所以对襄阳战事之中发生的变故,张轩并不意外。

          如果不是襄阳阵势一直处于激烈的交战之中,张轩未必不愿意与郑成功联手一次。正是济尔哈朗锋芒在背,张轩不愿意冒两面受敌的风险。

          不过,张轩看的很明白,双方看似激烈交战,但是济尔哈朗将战事局限于樊城一地了。

          樊城重要吗?当然重要。但是以济尔哈朗手中的兵力,未必不能将战事铺得更开一点,比如在汉江上游,或者下游寻求突破,或者如清军的拿手好戏,绕城而过,自己突击后方。

          襄阳城固然是天下险城,但毕竟不是一道城墙,可以做到滴水不漏。只是清军绕过容易,但是将来退回来就不好办了。  

          所以襄阳战事虽然惨烈,但是就规模上来说,一直在蓄势待发的状态。就好像楼上砸下一个靴子,而第二个靴子什么时候落下来,却就看情况了。襄阳战事,看似平稳,但实际上非常不稳定。

          一旦出了败一场,江汉就被清军洞开了。

          张轩心中默默估算眼前局面。他首先想到的就是时间。

          他将武昌的兵力都带过来了,可以说在长江之上,安庆高一功部之外,几乎再也没有夏军的一兵一卒了。

          这样的情况,在张轩看来是非常危险的。

          如果不是郑成功与清军交战,他还不敢做到如此决绝。

          不过,既然已经做下来了,而今就容不得一丝犹豫。襄阳一战不能焦灼下去,不能拖延下去。不管清军的那个郑亲王是心中怎么想的。张轩都要压上全部军力,以力胜人,与清军好好打一仗,最少要重创清军。

          张轩立即下令说道:“各部人马全部出击,在渡过汉江,全线出击。我亲自带领本部在樊城之南登陆。罗岱,全军骑兵都寄予你之手,清军粮草所寄,就在南阳,我命你突击南阳。”

          罗岱面色铁青说道:“末将明白。”

          他之所以这个表情,却是罗玉龙之败后,他受到的打击最大。

          罗岱看似没心没肺,但是心底精明的很。

          他虽然作战勇猛,但是每每擅自行动,总是做出出乎意料之事。看上去各级将领是因为爱才之心,才不加以重惩,但还有一原因,就是他姓罗。不看僧面看佛面。

          而罗玉龙之死,大夏大位转移已经成为必然了

  ,且不提他与罗氏父子之间的感情。单单这种利益上的差矣,就让他沉闷低调了好多天了。

          更不要这一战,并不那么好打的。

          张轩想骑兵出击威胁敌军后路,但是夏军全部骑兵集结起来,也不过两三万,不可能再多了,而清军的骑兵远远不止这个数,在后方的粮草重地,自然也会有重兵把守。

          这一件苦差事。

          他的脸色自然不好看。

          不过,这倒不是张轩有意为难他,而是对于夏军之中的骑兵将领,张轩与罗岱合作最多了。也是最为信任他了。这样关键的事情,不放在他信任的手里面,张轩又怎么能放心啊。

          随着张轩一声令下,他还没有到达襄阳,襄阳的战事的烈度就提高了不止一个台阶。

          特别是一部分夏军从汉江上游渡江,还有枣阳的夏军也有蠢蠢欲动的趋势,实际动静没有多少,不过声势浩大之极。

          樊城。

          从武兴元年开始修建,三年来断断续续的修建的城池,第一次大战,就失陷在清军手中。

          不过,这不能完全怪樊城守军。

          一来是,清军竭力进攻,樊城数千守军不能抵挡。二来却是樊城选址也有一点问题。

          樊城与襄阳城隔着汉江相对。就地势来说,襄阳城背靠岘山,要高过樊城。而襄阳城的重要性要比樊城重要多了,就是所谓的宁决于北,不决于南。宁可樊城被淹,决计不能让襄阳有事。

          汉水既是便利,也是祸端。

          故而樊城选址的时候,为了避开洪水,就剧烈汉水离开一点距离。

          结果而今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汉江水位降低,空出一大片河滩了。双方相加,从汉水登岸,到达樊城,就有一两里的空档。

          正是这一段距离,给了清军可乘之机。

          在大军交战之中,这一两里之地,也成为让人可望而不可及的,绝域天险。

          才有樊城士卒在清军猛攻之下,不敌败落。

          但是现在的局面对郑亲王济尔哈朗来说,并不是太好的。

          郑亲王之所以这么长时间不发力攻襄阳,一是感受到夏军的难缠,另外也就分夏军之势的意图在。

          他在襄阳依靠西北转运,一时间粮食不缺,再加上南阳在夏军的经营下,也恢复了几分元气。支撑大军一时还是可以的。所以他不着急。

          如果可以,他甚至想将这一战拖延下去。拖得时间越长,对他越有利。

          而今依然如此。

          郑成功气势汹汹的北伐,这一件事情,郑亲王自然不会不知道。虽然多铎表示对此信心十足,但是不管是多尔衮,还是济尔哈朗对此都有一点点的担心。

          故而他更是想将这一战拖延下去。

          毕竟战事只要拖延下去,就牵制住张轩的兵力,否则南京多铎那边就危险了。

          故而郑亲王济尔哈朗面对夏军全面攻势,反而沉下气来,就以汉江之北的樊城为中心,按营扎寨,专心驻守。一副不动如山的样子。

          不过,樊城之边战事,还没有开始。

          夏军的骑兵与蒙古骑兵就已经撞在一起了。

          说实话,当初的曹营进入江南之后,迅速的步兵化,从之前的骑兵为主,变成而今,步卒,水师为主的结构,而当初称雄天下,号称善战的曹营精骑,处于一个每况日下的局面。

          大部分军官被抽调出来升官。还有战马的补充从来是问题。

          即便是大夏对他们精心维护,但是战斗力,随着将士与战马的问题,一点点的衰落下来了。

          这也是一种地利,在江南养一个骑兵,与在北方草原之上扬一个骑兵,在成本之上,简直是天壤之别。

          在南方,一人一马,饷银装备,几十两下不来,更多的时候,是有钱,但是没有马。但是在草原之上,就不一样了,发二两银子,就有人跟你走,而且是自备马匹的。

          随着他们或许没有经过训练。但是骑术什么骨子里就有,就好像是天性一样,只要稍稍操练一番,就足够了。

          不像从南方选出一个骑术精湛的人,简直是不可能的。

          倒不是南方就没有人骑马了,而是家里能养一匹马的百姓,一般来说,是不会沦落到去当兵的。

          好女不打铁,好男不当兵,这是社会风气,即便是张轩有意想要更改也不大容易。

          不过,罗岱这一次交站幸好碰见的是蒙古骑兵。事情就好办多了。

          虽然在很多人印象之中,蒙古骑兵是相当厉害的,但是很抱歉,在当时或许有好几支厉害的骑兵,但是其中定然不包括蒙古骑兵。

          蒙古人在与大明漫长的对峙之中,是一个相互影响的局面,大明九边边军,不能说多好,但是大部分时候,这些边军都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对抗蒙古人,不让他们入关。  

          由此可见,蒙古骑兵的实力,也早已衰落不成样子了。

          同理,如果蒙古骑兵还有传说中的实力。林丹汗,也不至于被清军赶到青海,有家不能归,郁郁而终。


  (https://www.173xsv.cc/4826_4826276/64053736.html)


1秒记住一起上看小说:www.173xsv.cc。手机版阅读网址:m.173xs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