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上看小说 > 明末求生记小说免费阅读全文 > 第四十七章 顺治纳妃

第四十七章 顺治纳妃


                                  第四十七章        顺治纳妃

          正如之前所言,这么大规模的川盐出川,根本是瞒不过人的。

          这边第二批食盐还没有到达重庆,两处奏报就已经飞报北京。一处是扬州,一处是洛阳。甚至扬州的奏疏来的还快上一些。洪承畴说得是南朝在长江之中的巡查忽然收紧,盐商损失惨重,汪氏族长汪文德被扣押。

          多尔衮对这个汪文德还是有些印象的。

          多铎的奏报之中说过,打到扬州之中,这个汪文德曾出家产资助大军,至于是几十万两了,多尔衮一时间想不出起来,他的脑袋似乎一想到关于多铎的事情,都会偏离重点。

          他索性不去想了,不过一奴才而已。

          虽然向江南出购食盐。几乎是清廷的官方行为了。但是有些事情,清廷还是不好出面,自然要一个人操持,汪文德这个人选就出现在清廷的眼中。不过,正如多尔衮所想。

          这人损失了也就损失了。在多尔衮心中并没有什么分量。

          多尔衮再看了洛阳的奏疏。

          其实洛阳的奏疏是转呈的。乃是清廷埋伏在湖北的细作,将川盐大规模出川的事情,传给了清廷,从洛阳转呈上来。

          “吴三桂。”多尔衮手中掂量着两封奏疏,用手指轻轻的敲着。心中暗道:“你挑的倒是好时候。”

          什么好时候?

          正是顺治纳妃的好时候。

          之前商议过了,为了拉拢汉臣,顺治纳两个妃子,一个是孔四贞,一个是左氏。

          孔四贞就不用说了,之前说过了,乃是孔有德的女儿,而左氏正是出自西北将门之中。爷爷乃是明代名将左光先,父亲乃是从孙传庭出征的左勷。不过,左光先先投李自成,后与白广恩等人一起投降了清廷。

          这些人在清廷眼中都是要被压制了。故而都被收拢在京师挂一个闲职而已,还收入汉军旗之中。

          这些老将打了一辈子仗,而今这种近乎阶下囚的局面,很多人都心情郁郁,乃至于一病不起,其中就有左光先,在顺治五年的时候,左光先就一命归西了。

          甚至从某种程度上,左光先死了。清廷才选中了左氏。

          原因很简单,左光先与其他人不同。左光先乃是榆林将门出身,在西北将门之中,广有声威。当然了左家在西北将门之中,并非第一流之门户,第一流门户是谁?是尤家。

          只是尤家抗衡李自成榆林血战,全家殉国了,连一个遗孤都没有了。

          如果用左光先还在,清廷选了左氏,未免让左光先权力大增,而今左光先死了,他儿子一辈,少有能战之辈,既可以达到拉拢西北将门的意图,又不至于让左家坐大。

          仅仅看人选,就可以看出来皇太后也是费尽思量了。

          这种情况之下,多尔衮又怎么会对吴三桂下手?且不说吴三桂可以能有的异动,单单说吴三桂的身份,他可是汉将在朝廷之中的一面旗帜,这边一边拉拢汉将,一边将吴三桂处置了。

          难免让一些人心中犯嘀咕。

          政治上的很多东西,都是不讲证据的。

          纵然是吴三桂再怎么犯事,这一段时间也只能按下不表了。等秋后算账的一天。

          多尔衮将吴三桂的事情放在一边,命人找来汤若望,问道:“荷兰人怎么说?”

          这一次南征之败,多尔衮总结了很多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水师的问题的,在南方打仗没有水师,还真不行。故而,多尔衮一心一意要加强清廷的水师,并传令让洪承畴筹备大清的长江水师。

          但是事情并不顺利。

          因为在长江之上,夏朝水师强横之极,可以说但凡有一艘船挂清廷的旗帜,就立即击沉。

          多尔衮本想让吴三桂在四川之中筹集水师。但是看了这情报,只好先放一放了。另外一个备用方案就被多尔衮翻了出来,这个方案不是别的,就是联系荷兰人,请荷兰人为大清训练水师。

          这个建议还是汤若望提出来的。

          汤若望投靠清廷之后,一心一意想出头好传教。为清廷解决了不少困难。比如是北京炮厂的一些问题。黄澍是一个干吏。但是毕竟不是技术官僚,仅仅凭借当初听过一耳朵,在大规模生产火炮之上,感觉困难重重。遍请北京能工巧匠。

          汤若望就在其中。

          汤若望还真有几把刷子。为黄澍解决了不少问题。并重建遵义铁厂,为北京炮厂供应钢铁。被黄澍推荐,又在天文历法之上有所建树,被清廷高层所知晓。

          就是他知道多尔衮想建立大清水师的想法之后,毛遂自荐,推荐联合荷兰人建立大清水师。而且他的建议不仅仅与此,还建议以开放贸易为诱饵,引诱荷兰人北上。

          这就再说一下荷兰人与郑氏之间的关系了。

          荷兰人与郑氏是重要的合作伙伴。也是竞争对手。不过,在郑芝龙投靠大夏之后,以官方的名义近乎垄断东南海上,有大夏的支撑之下,郑芝龙在大夏朝廷之中安安分分的,但是在海上却一点也不安分。

          虽然没有与西洋人兵戎相见,但是在竞争之上,一点也不手软,最少荷兰人最重要的一条商道,就是被郑氏给截断的。

          甚至荷兰人航线最北端被限制在台湾了。

          与日本贸易必须经过郑氏转一道手。其中利益损失大了去了。

          甚至荷兰人还知道,郑氏之中有一种呼声,那就是荷兰人只需在巴达维亚等着收货就行了,其他事情郑氏都可以代劳了。但是这种代劳岂是荷兰人愿意的。

          故而荷兰人对郑氏的不满,不是一日两日了。之所以引而不发,却是两个重要原因。

          一个荷兰人离不开郑氏,盖因郑氏几乎垄断了南中国货物。即便澳门开港,但是郑氏在广东也并非没有影响力的。而且随着郑氏在夏朝的地位稳固,郑氏货源大增,给他们带来更大的利益。让他们忍了下来。

          另一个却是郑芝龙了。

          郑芝龙的名字,在海上可是大名鼎鼎的海上蛟龙,而今郑氏的实力是最强大的地步。他们觉得打起来,未必有胜算。

          但是短短一两年之间,什么都变了。

          郑芝龙居然死了,让很多荷兰人都不敢相信,那个男人就这样不明不白的死了。郑芝龙一死很多人都蠢蠢欲动起来。但是仅仅是蠢蠢欲动而已,毕竟郑芝龙死了,郑家的实力还在。

          但是郑军又有了南京之败。

          以荷兰人为首的西方人觉得郑氏的实力需要重新衡量,乃至于郑芝龙到底是虎父犬子,还是虎父无犬子,还需要细细观察。

          如果不是郑氏因为实力受损,还有内部争斗的原因。开始收缩了一些势力范围。荷兰围攻郑氏的战争早就开始了。

          不过,荷兰人也是有一个疑虑的。对围剿郑氏,他们不在乎,他们唯一忌惮的是夏朝的实力。夏清之间的战争,荷兰人并非不知道,这动则几个方向,战场投入数十万大战。动用数千门大炮,不计其数的火枪。让荷兰人对清朝与夏朝都有了一分敬畏。

          西方人都是最重实力的。

          有实力自然会尊重你。

          因为忌惮夏朝,故而这一场战争一直在酝酿,而没有实行。汤若望虽然身在北京,但是他的圈子里面对各方的消息还是很灵通的,他看到两方的顾虑,心中立即嗅到了机会。

          于是他抓住机会,将这一件事情捅到了多尔衮的面前,多尔衮当即立断,与荷兰人联系。  

          多尔衮不在乎荷兰人能不能赢,他只是想让张轩后院起火。反正是惠而不费的事情。


  (https://www.173xsv.cc/4826_4826279/63482817.html)


1秒记住一起上看小说:www.173xsv.cc。手机版阅读网址:m.173xs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