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上看小说 > 明末求生记大结局 > 第二十五章 北京风云

第二十五章 北京风云


第二十五章    北京风云

        多尔衮之死,在南京都能掀起轩然大波。在北京更是让不知道让多少人乱了阵脚。

        阿济格丢下了正在辽东的军队,甚至将多尔衮的灵柩都丢在后面。

        仅仅带着儿子以及亲卫,在消息还没有传到北京之前。就先行一步来到北京。

        召集河洛会等人,这些人都多尔衮与多铎的嫡系人马。而今多尔衮与多铎一去,他们都没有了主心骨。

        这个时代的清廷,还是秉承的宗王政治的,不是宗室亲王在政事上的话语权不强。

        阿济格为人处事,并不能让他们所有人信服,但是两白旗集团更担心,两黄旗集团的反扑。

        要知道当初如果没有代善的话,两黄旗与两白旗早就兵戎相见了。

        他们迫切需要一个能镇得住场子的人。

        虽然阿济格有这样那样的缺陷,但是问题是阿济格不管怎么说,也是老奴的儿子。是大清的亲王。

        两者之间,迫于情况两白旗一帮人空前团结,一封推举阿济格担任摄政王的奏疏飞入大内。

        紧跟着的是,京师附近当然由多尔衮控制的军队,一下子处于戒严状态了。

        这份奏疏放在了顺治的面前。

        顺治控制不住自己,勃然大怒道:“此辈敢尔。”随即手一挥,将桌子上的所有东西,都稀里哗啦的砸在地面之上。

        而今的顺治,已经不是当初的小儿了。正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年纪,即便是多尔衮在的时候,他心中就一直盘算着如何除掉多尔衮,甚至为了多尔衮与皇太后之间的一些传闻,恨得咬牙切骨。

        只是多尔衮的震慑力足够,顺治的一切想法,都是只能闷在心里。

        多尔衮身死。最高兴的就是顺治。

        听说多尔衮在大胜之余,见郑成功逃脱。有人说是心疾发做,有人说是多尔衮用了一对双胞胎,用力过度去的,有人说多尔衮是卸甲风,就是大战之余,猛地脱了铠甲,会让人急病。

        听闻前朝常遇春就是得此症而去的。

        不管怎么说,多尔衮一死。顺治觉得他亲政的阻力就为之一空。

        万万没有想到,在这个时候,阿济格却出头,还继续当摄政王。真拿他当三岁小孩。此刻顺治脱口而出,说道:“必杀此辈。”

        “咳咳。”却听见一个声音从后面传来。却是皇太后的声音。

        此刻皇太后与顺治,还有郑王,礼亲王杰书,四个人。

        皇太后觉得顺治还是有些沉不住气,问道:“郑王,你是宗室老臣了,阿济格的想法,你觉得怎么样?”

        郑王济尔哈朗这几年明显的显老了。

        看似郑王这几年没有什么作为,但是在京师与多尔衮互相牵制的,就是他。

        不知道耗费了多少精力,更不要说。济尔哈朗年轻的时候,也是冲锋陷阵的猛将。

        自古名将如美人,不许人间见白头。这一句话,或许有一些绝对,但是军伍之中的条件太差了,很多将军,在年轻的时候仗着身体好底子厚,咬牙拼命,但是到了晚年就老得特别快,寿数不高,也是事实。

        而郑亲王虽然没有说,但也老病缠身了。

        对于多尔衮之死,郑亲王反而没有那么高兴。

        顺治只想着亲政,但是郑亲王却要想更多。

        毕竟而今清廷的局面。

        其实在安庆之战后,郑亲王在对多尔衮方面,并没有怎么出手,甚至在很多事情上都做出过配合,比如说多尔衮悄然出京,没有郑亲王的默许,以及配合是不可能的。

        这就是因为清廷在面对南朝咄咄逼人攻势上。已经落于下风之中。

        郑亲王不想因为内斗,而影响大局。更明确的说一点,就是而今没有一个人能够代替多尔衮的地位,包括顺治。

        顺治即便亲政了,能如多尔衮一样成熟的把持政事,并震慑汉军将领,让他们不敢妄动吗?

        郑亲王并不看好。

        谁等知道掌握至高权力的好处,但是是否能承担权力背后的重担,却是未必。

        “陛下,太后。”郑亲王说道:“英王掌控两白旗,及摄政王余部,此辈党从摄政王,唯恐为陛下追究,方才依附英王,如果穷追之,则必生乱世,这些都是我大清的好男儿,不该折损在内乱之中。”

        郑亲王的话中,还有一个意思。  

        凡是能将手深入决策中枢,被顺治嫉恨的,都是八旗出身。因为不是八旗老姓定多是一个小喽啰,不可能与多尔衮牵扯这么深。而今八旗支撑大清将士,已经有些不足了。

        如果再折损这么多精英,且不说影响如何,实在是损失不起。

        “王叔的意思,是让英王如多尔衮一般吗?”顺治语中带气,说道:“朕就在宫中,任他愚弄不成?”

        郑亲王说道:“奴才不是这个意思,不过,陛下也是知道英王是什么样人的,此人刚愎自任,对下面的奴才,从来不体恤,否则也不会有多尔衮任事。英王即便是接了两白旗的担子,他也承担不起。”

        “陛下想与起虚以委蛇,待局势稍稍安定一下,施恩于两白旗上下,两白旗上下岂能不感恩戴德,以报陛下?”

        “到时候外派英王将兵即可。”

        郑亲王的意思,是在最大可能保全清军元气的同时,解决了阿济格。

        只是顺治对这个处理意见并不满意,他目光扫过杰书,却见杰书,眼观鼻,鼻观口,口问心,一副木雕的样子,心中暗道:“废物。”

        顺治想要一股作气,将阿济格与多尔衮余党给清理了。

        说起来,整个大清朝还是顺治占优势了。

        首先,在多尔衮的主持之下,汉军特别是西北绿营的力量大大增加,顺治宫中可有不少汉人女子,就是与这些将门联姻,可以说西北方面,河南方面,扬州方面的清军。在多尔衮不在的情况下,他们都愿意投向皇帝的。

        毕竟在很多汉人心中,顺治毕竟是皇帝,执掌大权,名正言顺。

        汉人之中皇帝的概念,与满人眼中的皇帝概念,是不同的。

        在很多满人贵族眼中,皇帝先是两黄旗之主,再是八旗共主,再是皇帝。

        只是多尔衮自然知道这些汉人不可靠,所以,在北京附近不管各地战事多紧急,也有两白旗的军队驻扎,皇宫附近自然也有两黄旗的军队,双方相互平衡,总体的来说,多尔衮掌控着京师的军权。

        不过,多尔衮真要做些什么,恐怕京师也要一场大火并。

        这才阿济格上书的政治基础。

        但是阿济格毕竟是阿济格,他不是多尔衮。

        顺治手中,已经有不少将领投过来的效忠书了。如果立即发难的话,未必不能将阿济格一举拿下来,只是顺治却知道,在这一件事情上,真正能拍板的不是他,而是皇太后。

        而皇太后定然听郑亲王的。

        果然听太后说道:“郑亲王意思上。”

        “准英王之奏,给多尔衮死后荫封。”郑亲王说道。

        “好。”太后说道:“就让英王接任摄政王,总领天下政事,并追封睿亲王为义皇帝。”

        “什么?”顺治再也忍不住了,站起身来,说道:“既然母后如此说了,孩儿只能遵命了。”随即一甩衣袖径直走了。将这几个都晾在大殿之中。

        顺治恨极了多尔衮,恨不得将多尔衮碎尸万段,决计不愿意为多尔衮加一丝追封,他知道,他即便是不同意,也拗不过太后。才闹出这样一出。

        一时间,郑亲王济尔哈朗与礼亲王杰书不知道该做什么表情了。

        “不用管他。”太后淡淡的说道:“继续。”


  (https://www.173xsv.cc/4826_4826283/62669729.html)


1秒记住一起上看小说:www.173xsv.cc。手机版阅读网址:m.173xs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