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上看小说 > 明末最强钉子户 > 第585章 锦州危急

第585章 锦州危急


清脆的骨裂之音,与撕心裂肺的哀号,自麻袋而出,仿若地狱交响。

不堪重负的膀胱释放出的恶臭,与喷涌而出的鲜血,瞬间将麻袋染成一片血红。

甚至浸透大地,泥泞中泛起一片黑红。

麻袋中里的,正是之前叫嚣最甚的蒙古鞑子。

此刻却五花大绑,四肢朝天,只能无助地蜷缩挣扎。

张入稳的坐骑,铁蹄落下,正中其胸,无数骨骸应声断裂。

多根肋骨穿破麻袋,露出红白交错的骨茬,犹如破土而出的利刃。

袋中蒙古鞑子痛不欲生,仅能拼命扭动。

从外界观之,虽无法得见其面容,但其挣扎之态,诡异至极。

张入稳再次策马,铁蹄猛下,袋内似有热血爆散,整片麻袋如受重击,血雾向上飙射。

瞬息之间,麻袋成了血肉交融的容器。

袋中蒙古勇士虽未即刻殒命,其身体却已扭曲成不可思议之状。

张入稳狂笑声中,策马乱踏。

旁观者耳中,惨叫声如裂帛不绝。

百名勤国营骑士随之而出,驾驭坐骑,对准那些麻袋,乱踏而下。

骨裂声中,蒙古鞑子们在惨叫中被践踏成血肉模糊。

这片土地,仿佛变作了一汪血肉泥潭。

暗红的鲜血流淌满地,构成一幅人间炼狱的画卷。

在军阵之内,不论是饱经战阵的士兵还是初涉烽火的屯民,皆目露快意。

而观战的商贾们则面如土色,眼前的景象太过惊心动魄。

那些未遭麻袋之厄的蒙古鞑子,此刻也已魂飞魄散。

失禁的痕迹昭然若揭。

他们蜷缩于地,只求速死。

确认所有蒙古鞑子皆化为肉泥,张入稳才领着麾下一众骑士凯旋而归。

这些骑士无不高声欢呼,大呼过瘾。

纷纷表示今后擒获蒙古人,定要如法炮制。

待时至,余下蒙古鞑子亦被一刀了断,祭旗仪式圆满落幕。

陈赞画自始至终面不改色,此时抚须而道:“祭旗仪式大吉,将士们痛饮敌寇之血,此战我军定能大获全胜!”

张大春与沈其士闻言,均深以为然,点头称是。

祖柏遥望北方,目光如炬。

随后,他目光扫过台下整装待发的雄军,高举利剑,一声令下:“万胜!”

“万胜!万胜!万胜!”

万众一心的呼声震耳欲聋。

青牙军甲级军与勤国营骑士策马当先,如同奔腾的红色潮水,向着北方进发。

铁蹄所至,地动山摇,其势如破竹,威震四方。

……

崇祯三年,八月初一。

锦州,时近上午。

锦州,这座古城坐落于小凌河的北岸,其历史可追溯至明洪武二十四年。

那时,指挥使曹凤对旧县城进行了翻新,加固了城墙,内土外砖,周长五里。

至明成化十二年,都指挥王锴进一步扩大城防。

周长增至六里有余,城墙四角增设瞭望台。

明弘治十七年,参将胡忠再次扩建。

锦州城形如盘子,圆润而坚固,因此又得名“盘城”。

经过多次扩建,锦州城的周长达到了七里半,护城河环绕,城墙高达十米。

南城墙外,另有一段小城墙作为额外防护。

城的四面,二层重楼式城楼雄峙,而东、西、北三面,皆有小城相连,构成坚固的防御体系。

自弘治年完善以来,直至明末,锦州城布局基本未变。

然而,由于明清两军的连年征战。

锦州作为前线要塞,饱受战火摧残,城墙屡遭破坏,又屡次修复,满是战争的痕迹。

今日,战火再次降临,清军的阵列密密麻麻,遍布东、西、北三面。

炮火连天,炮弹呼啸着砸向城墙。

铁弹飞溅,城砖破碎,轰鸣声不断。

在清军的猛烈炮击下,那些身着短身罩甲的锦州守军,无不惊慌失措。

或躲避或呐喊,城墙上一片混乱。

城墙上的明军炮手竭力回击,但锦州城虽炮台林立,红夷大炮仅七门,佛郎机大将军炮也不足二十。

面对清军的远程重炮,显得力不从心。

清军的炮火如潮水般连绵不绝,城头已无立足之地,守军只得撤下城墙,躲入藏兵洞寻求庇护。

清军的炮击终于停歇,守军正欲喘息。

号角声再次响起,只见清军大阵中呐喊震天,无数盾车被推出,层层叠叠。

每一层后都紧跟着弓箭手,部分盾车设计近似明军土车,用以抵御明军火炮。

盾车与弓箭手之后,是运载泥土麻筐的小车,用以填平沟堑。

最后是蓄势待发的骑兵大军。

清军的阵容浩瀚如海,战旗在阳光下闪耀。

城头的守军不禁倒吸一口冷气,许多人面如土色。

“建虏莫非疯了?”

在锦州城西南角,有一座十三层的辽塔。

站在塔上,视野开阔,四周动静尽收眼底。

往昔战事中,城内守将常居塔上,以此为据点,指挥调度。

此时,塔内的高层上聚集了一群大明将官,个个顶盔披甲。

为首的是年逾六旬的守城主将守达筑。

说话的是守达毕,守大筑的弟弟。

这是一位身姿雄壮、须发贲张的猛士,手中挥舞着硕大的狼牙棒。

即便年逾五十,他在战场上依旧勇猛无双,曾孤身挑战建虏,因此赢得了“守二疯子”的绰号。

此刻,他面对如潮水般涌来的清军,也不免瞠目结舌,大声呼喊:“自昨日始,他们便一波接一波地猛攻,这……莫非真要一举攻克锦州城?”

尽管锦州已被围困数月,清军数十次的攻城尝试,手段层出不穷——

用炮火轰击,用火药爆破,挖掘地道,如蚁附墙般攀爬。

但很多时候,可以看出他们的决心并不坚定。

只要守军拼死抵抗,让他们无利可图,他们便会退避三舍。

然而,自两日前起,城外的清兵似乎换了一副面孔。

攻势不仅更加坚决和猛烈,还源源不断调来了援军。

原本只有满洲镶红旗与正红旗的兵马围困。

如今其他建虏各旗的兵马也陆续抵达。

城外的火炮数量激增。

甚至皇太极的标志性黄龙大伞也多次出现于阵前。

这一切让守军心头涌起不祥的预感。

“这些贼子在施展围点打援的计谋,意图加速援军的到来。”

守达筑沉声说道,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坚定。

他手握佩剑,稳如磐石,对清军的强势攻势毫不畏惧。

他沉稳地发布指令,精准地调度着每一处防线的加固与兵力的增援。

运筹帷幄,胸有成竹。

锦州的东、北、西三面,由三座关城拱卫。

它们如同坚不可摧的屏障,为内城提供了坚实的保护。

尽管清军屡次发起进攻,却始终被阻挡在外城,无法撼动内城的稳固。

尤其西与南两面,依傍着河水与山丘的地势。

清军的攻城难度倍增,这使得锦州得以在这波攻势下坚守。

守达筑的目光时而凝视着城池的四围。

眼中映入的是清军如潮水般的攻势,以及环城而立的密集营寨,尤其在东、北、西三面更为密集。

锦州南侧临近小凌河。

由于地势限制,清军未在此扎营,也未列阵,仅有游骑驰骋。

但在小凌河南岸,亦有零星营寨,这显然是清军故意留下的通道,以引诱明军援兵。

实际上,高塔虽为指挥重地,却也成了清军炮火集中的目标。

不久前,一枚炮弹就摧毁了塔顶,部下多次劝说守将撤离,均被守达筑坚定拒绝。

守达筑看了周边许久,突然感慨道:“时势造英雄,温越这次动作太大了,把建虏给逼急了。”

守达毕闻言,急躁道:“把建虏给逼急了?大哥,是我们陷入了绝境!

“温越的厉害暂且不论,以清军这般猛烈的攻势,锦州能支撑多久,实难预料。

“若援军再不至,我们就彻底完了。”

守达筑瞥了一眼弟弟,守达毕顿时噤声。

尽管他作战勇猛,自幼却对这位兄长敬若神明。

在兄长的威严下,仅是一眼,守达毕便收敛了言语,重归沉默。

守达筑心底轻叹,暗忖这个兄弟勇猛有余,却在谋略大局上略显不足。他缓缓道:“黄土岭的捷报,我们早已知晓。

“平虏伯以雷霆之势大胜,斩获敌首近两千,更一炮击毙了阿济格那嚣张的家伙。

“而且援军未中皇太极之计,未堕其圈套。

“故而皇太极将主要攻势转向锦州,催促援军。

“而抵达锦州的最快路径,是从松山堡西面穿越。

“若选择此路,势必得面对峰路山的清军,以防止他们侧翼突袭或截断后方补给……

“只是峰路山的艰难,令人望而生畏。

“攻下此山,不知将付出多少生命的代价。”

守达毕愤然道:“峰路山确实难攻,但清军如此猛烈的攻势,锦州又能坚持多久?

“若援军再不至,城池危在旦夕。”

守达筑沉默了片刻,最终沉重地说道:“是啊,如此狠攻,锦州的防线的确难以长久支撑。”

锦州已遭围困数月,城中守军疲惫不堪。

尽管粮草充足,但柴薪短缺,连最基本的饮食都成问题,士气大受影响。

他问道:“锦州的战况,信使是否已送至松山堡的王监军处?”

一名亲信将领回道:“一切顺利,沿途清军拦截稀少。

“前日,信使分多路夜出城池,当夜便抵达王监军的行辕。”

守达筑沉声道:“这是清军有意为之。”

他接着问:“王监军那边有何反应?”

那亲信答道:“援军中各总兵意见分歧,王监军亦难做定夺,援军何时到来,仍是未知数。”

说到这,他紧咬牙关,突然间满腔怒火:“有几位将军意图救援,却被那温越都喊下了。

“如今,松山的几位总兵——付崇英、曹变蛟、王宸霆,甚至监军张霖若,全都倒向了他那边。

“洪都督虽有心救援,但军力有限,刘继虎和左显光立场摇摆,汤通、牛苛二人更是贪生怕死……

“温越究竟想干什么?难道他想眼睁睁看着锦州陷落,对我们的危亡置之不理吗?”

“就是就是。”

亲信将领的话一出,其他众将纷纷议论纷纷,言语间无不流露出对温越的抱怨。

起初,温越在松山时,坚决阻止众人立即救援的提议,主张先攻黄土岭。

得到消息的他们并未多言。

毕竟,利用战车压制清军,避免轻率作战稳妥的策略。

清军强大,他们同样明白,鲁莽行动可能导致全军覆没。

而黄土岭大捷的消息传至锦州时,城中军民欢腾,对温越赞誉有加,青牙军和平虏伯的威名一时无两。

可是,随后清军再次发起猛攻,此次攻势更为坚决,锦州守军难以招架。

又得知温越阻挠救援的消息后。

众将对他的怨恨顿时爆发。

听到下属的抱怨,守达筑森冷的目光扫过众将,突然一声厉喝:“闭嘴,安静!”

守达筑在军中的威信无人能及。

他这一声呵斥,身边众将皆是一震,不约而同地噤声,面露不安地望向他。

“战事凶险,一着不慎,恐将重蹈天启二年大凌河之覆辙。”

守达筑沉声道:“平虏伯与各总兵深谋远虑,岂能不谨慎?

“他们久经沙场,自有一番考量。

“援军并非不来,只是稍有延宕。”

他目光如炬,扫过众人,“尤其是平虏伯,其忠勇无双,先取杜度首,再斩阿济格。

“如此勇猛,大明又有几人可及?

“尔等在背后妄议,若传至平虏伯耳中,岂不是破坏了我等与青牙军的关系?”

守达筑能在边疆稳坐钓鱼台数十年,关键在于他深谙人情世故,知道何人可忤,何人需敬。

他对温越此行抱持友好,不愿结怨。

特别是黄土岭大捷的消息传来,更坚定了他交好温越的决心。

在守达筑的威严震慑下。

众将唯唯诺诺,不敢多言,只能侧耳倾听。

黄土岭大捷的消息,传到锦州这边,听到他的耳朵里。

他们心中不免各各都是波澜起伏。

他们多是作战多年的老将,知晓与清军交战的艰难,斩敌首已是不易,更别提取亲王、郡王之命。


  (https://www.173xsv.cc/4834_4834391/11110557.html)


1秒记住一起上看小说:www.173xsv.cc。手机版阅读网址:m.173xs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