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帝崩


第277章  帝崩

        汉十二年。

        英布终究还是没能扛住心里的那根弦,选择了谋反,他不愿意去王位,又不了解刘邦的为人,看不清天下的局势,自信于自己的武力,无数因素之下,他选择了悍然起兵。

        长安城,长乐宫。

        加急传来的战报并没有让这座帝国的中枢有半分紧张的感觉,宫殿的主人甚至只想笑。

        英布的确是一员悍将,但也仅仅是一员悍将,就算他身体不好,但大将军韩信还在,英布翻不了天。

        就像是一只蚂蚁在耀武扬威,张牙舞爪,对一个人说,我将会杀死你,谁会在意呢?

        刘邦最终还是决定要自己亲自挂帅出征,这世上已经存在了一个洛陵,不应该再多出一个大将军韩信了。

        大汉是刘氏的江山,应该由刘氏的皇帝去平定它,而不是始终假以外力。

        在决定挂帅出征时,他向群臣说道:“英布受到了朕的恩惠啊,却不知道感恩,他裹挟了大汉的臣民,不遵守忠诚的品德,竟想要谋逆,这样的事情有第一次,第二次,不能再有第三次了。

        朕是大汉的皇帝,诸夏的天子,遵奉上天的旨意,执行上天的惩罚,现在是不得不讨伐他的时候了。”

        洛亦有些担心的说道:“陛下,您的身体……请让亦陪您南征吧。”

        刘邦稍微咳嗽了两声,轻声笑道:“好,那子玉就陪着朕南征吧,有你为朕查缺补漏,英布怎么可能不失败呢?”

        说着又转身望向随着他建立大汉的将军们,“拿起你们的武器,看看是否还锋利,骑上伱们的战马,看看是否还勇武,随着朕一起出征,要奋发努力啊,朕会给你们奖赏。”

        所有人都感受到了刘邦的衰老和虚弱,就像是山上的猛虎,渐渐褪去了自己的爪牙,但依旧不是任何人所能够欺侮的。

        “我们忠诚您,跟随着您去平定英布的叛乱。”

        刘邦从长安城带了三万人前往淮南,又让他的兄长,楚王率领着军队作为辅兵,配合着中央作战,号称五十万。

        大军行进之中,刘邦对洛亦说道:“子玉你知道,朕的身体恐怕也就是这一两年的事情了。

        平定英布之后,大汉朝幾内就没有异姓王了,想必天下足以安稳。

        太子有那么多人的辅佐,吕雉……”

        说到自己的发妻,刘邦沉吟了一下才说道:“吕雉是有能力的,有她在,天下不会乱,至于功臣,一定会斗起来。

        我所担心的,只有如意。”

        洛亦心中微叹,无论是谁,老了之后都会有些不一样,大多数君主都会在年老之后变得昏庸。

        还有一些君主妄图求取长生,做出很多啼笑皆非的事情。

        刘邦这个人很是洒脱,在这方面倒是没有纠结,但是他将自己的感情寄托在了刘如意身上,甚至还动过废太子的念头。

        最终被姬姜联盟庞大的实力,和功臣集团的不支持打压了下去,他现在只想保住刘如意的命,让他富贵荣华的过完一生。

        “陛下,您请说,臣在这里听着。”

        洛亦作出洗耳恭听状,刘邦沉吟道:“你是朕信任的人,赵国富裕,位居中原,朕想要封如意为赵王,不知可不可行?”

        洛亦脸色没有丝毫的变化,淡淡道:“您知道,这是不行的,赵国太过重要,担负着北方防线的重任,权力很大,封给皇子就像是让小孩子怀中抱着黄金经过纷闹的集市,这不是您对他的爱护,而是损害。”

        赵王的重要性之大是难以想象的,刘如意他把握不住,待在那个位置上,只能是一块待宰的肥肉。

        刘邦喟然叹道:“子玉,朕拥有四海,但是想要封给自己儿子一块富裕的封地都做不到,这是很失败的。”

        洛亦这次反而拱了拱手道:“臣认为这正是陛下的英明之处,您不是不能封皇子为赵王,但是您具有长远的眼光,所以不那么做而已。”

        刘邦稍微释怀了一点,又问道:“若是封为韩王呢?”

        洛亦沉吟思索了一下,韩国不强,从立国开始就一直都是边缘性的诸侯国,现在封给刘如意,也不会引起皇后过高的警惕,他再次思索了一遍有关于韩国的得失,确认韩王对长安没有威胁,这才点点头道:“韩王可以。”

        刘邦又说到:“子玉,我想让你担任韩国相。”

        洛亦早就料到了这件事,刘邦不是为了真的让洛亦辅佐刘如意,而是想要让洛亦保住刘如意的命,刘邦身边众人之中,有能力又愿意做这件事儿的人并不多。

        尤其是因为洛新的关系,吕雉对待洛亦还是很亲善的,如果洛亦做了韩国相,吕雉大概率不会对失去威胁的刘如意动手。

        君臣二人没再说话,一切尽在不言中,没有丝毫波折的得到了洛亦的同意,刘邦一下子干劲十足起来。

        纵观刘邦平定异姓王的过程,速度都极快,尤其是当初平定燕王,仅仅三个月就拿下了燕国全境。

        大多数人都认为这是因为燕王本就不是雄主,又不擅长军事,所以速败很正常。

        淮南王英布不一样,不论是灭秦,还是大战项羽,他都是立下了极多功劳的。

        整个刘邦集团之中,能稳稳拿捏他的统帅,只有刘邦和韩信,其他人诸如樊哙等人,都不是一样级别的。

        然后局势的发展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英布失败的速度之快,甚至比起燕王还要不如,仅仅是战场之上一场正常的失败,整个淮南国竟然都一触即溃。

        英布想要聚拢士卒,但却失败了,直到他被俘虏,还是不敢置信。

        见到刘邦之后,面对刘邦的喝问,英布却傲然道:“陛下,臣的确是造反了,但这难道是臣的过错吗?

        您是卓绝的统帅,臣自忖不是您的对手,长安城中还有淮阴侯韩信,更是远远胜过臣。

        臣听闻可以赚到百金的人,不能去买千金的宝马。

        熟读诗书的人不可以去做胥吏。

        臣不是天下最强的统帅,难道敢于造反吗?

        您难道不能体察臣的心思吗?”

        话中的意思很明显,我知道我不是你的对手,但是却不得不造反。

        这就是指责刘邦,都是你非要逼我,这不是我的过错。

        洛亦摇摇头,英布的政治头脑简直和项羽一个水平,天下大势,浩浩汤汤,他这样的人只能被碾压而过。

        刘邦倒是没生气,饶有趣味的问道:“英布,听你话中的意思是,你认为自己虽然造反,但是过错却不在于你,那你说说看,到底是谁的错呢?”

        英布刚想说出就是刘邦,然后就见到了刘邦眼底的寒光,立即住了嘴,他想起了燕王的旧事,今天自己若是再指责刘邦,恐怕就连燕王的待遇也得不到了。

        见到英布讪讪的不说话,刘邦这才满意的笑道:“看来淮南王还是知道自己的过错。

        有了过错如果不惩罚,那么功绩就无法得到彰显,造反者死,英布,你认同吗?”

        造反者死!

        这是铁律。

        这是非常合理的,毕竟一旦造反成功所得到的利益是巨大的,那么失败的惩罚同样是酷烈的,这就是公平。

        英布忍不住抖了一下,虽然造反的时候就想好了今天的事情,但是真正面对死亡,他还是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淡定,声音忍不住颤抖起来,“认……认同。”

        刘邦抽出随身的利剑,轻轻比划着,轻描淡写的说道:“你的家眷朕都不会杀,和燕王的家眷一样,通通送到岭南去,若是依照律法,淮南国中恐怕有数千人都要因为你而死了。

        这些人全部前往岭南,建立一个城镇,朕很期待,这些前往岭南的罪民有回到中原的那一天。”

        英布叩谢刘邦恩典,然后被拖下去,刘邦叹息道:“何必呢,若是他学长沙王,是不会有今日的,大汉的社稷稳如泰山,朕不担心他做什么。”

        洛亦知道刘邦说的是实话,刘邦只是想要铲除异姓王,但是有吕雉和韩信在,他只是想要除国而已,并不担心这些异姓王本身的能力会威胁汉王朝的存在。

        汉军开始返回,开始速度还比较慢,但是很快就开始飞速的赶路,因为刘邦突然病重,必须立刻回到长安城安排后续的事宜。

        不论是刘如意的封王,还是刘盈的继位,以及他驾崩之后的权位分配都要他亲自决定。

        在这种强大的求生欲望之下,刘邦一直撑着一口气,赶回了长安城,这时皇帝病重的消息已经传了出去,整座长安城瞬间掀起了一阵阵的暗涌。

        回到长安城短短七日,刘邦就再也撑不住身体,匆匆将最后的一些事情做完,赶走了妄图给他治病的医师,在哈哈大笑之中与世长辞。

        汉十三年的开头,一位从布衣提剑而起的帝王就这样与世长辞,留下了一个统一的帝国。

        ————

        高祖起于布衣,提三尺之剑,诛灭暴秦,以立社稷,挥剑东出,三载之间,败楚于郢,遂海内为一。

        四年之中,即成帝业,三皇以来,纵五帝三王,未有若此易者,此非受命于天,焉能若此?——《史记·高祖本纪》

        最后的文言文我再改改


  (https://www.173xsv.cc/4895_4895159/117979168.html)


1秒记住一起上看小说:www.173xsv.cc。手机版阅读网址:m.173xs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