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0章 崩溃
这世上并没有那么多傻子。
但利益让人甘愿成为傻子。
什么是好的,很多人明白,但装作不明白。
什么是坏的,做那些事的人最清楚,但一定要颠倒黑白,冠冕堂皇的把坏的说成是好的。
反对洛长青的人,并不是一个有意识的团体。
如果他们真的串联起来,真的结合到一起,那可真是无法战胜了。
但事实是不可能,同一个阶层中,互相之间是你死我活的关系,总有人不介意用某些人的死,来让自己变得更加富贵。
自古以来大多数的君王总是会让朝廷上分成两派或者更多的派别。
有些人将这个称之为帝王心术,并将其奉为圭臬,认为是治国的不二法门。
每当看着臣子在帝王心术下,不得不按照既定的路线去走时,心中总会升起一些洋洋得意的心思,看着自己将人心玩弄于股掌之间,从内心深处生出一种智商上的优越。
但这实际上是一种错觉,自从科举兴盛以来,从底层爬起来的大臣,哪一个不是身经百战,君王会的帝王心术,他们又怎么可能不会,之所以不得不硬着头皮走下去,只不过是形势比人强,身为臣子想要战胜君王,本就太难。
洛长青敢于悍然发动这一场从上而下的改革,就是打定主意,认为在大唐内部不可能出现团结起来反对自己的声音。
在过去,每次都是如此,他总能从中找出破绽,然后将反对最凶的人打下去,进而通过打倒一部分人,向大唐释放一部分的活力。
但这一次他有些失策了。
失策的点并不是因为他的做法有什么大问题,而是因为他有些忽略了外部环境的变化。
从他升任帝国首席宰相之后,他所见到最多的就是数据,从下面呈递上来的数据,在过去洛氏一直都是这样做的。
如果是在过去的时代中,社会的变化几乎是不存在的,整个世界几乎是静态的,通过数据以及过去的经验,就能够判断帝国内部的思潮变化,以及百姓的生存状态。
但现在不同了,帝国的土地是如此的广袤,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思想每时每刻都在碰撞和交流,互相交流和影响。
帝国内部的变化也是如此的快速,如果不能时时刻刻的去了解,很容易就会失去对基层的认知。
比如在帝国内部,江南行省、岭南行省和安南行省等地的交流,是远比帝国想象中更多的。
越交流越保守。
帝国的长江以南,安南以北广袤的土地上,存在着大量的土地贵族和官绅。
其中江南地区以官绅为主,全帝国最大的织造厂就在江南,想必北方更温暖的气候让江南的发展很快。
在江南更向南的地区,其他的南方地区,土地贵族的存在形势就非常落后。
而且是有意识的落后。
在这里有相当多拥有王公爵位的土地贵族,他们见到了安南行省的景象,然后深深恐惧,进而反对变化。
一个贵族,如果没有了仆人和农奴,也没有了政治经济上的特权,在和商人的交流中要遵循规矩,要正常的付给做工的人金钱,没有大批依附于王府和国公府生存的人,那这个贵族和普通商人还有什么区别?
一个单纯的爵位吗?
在诸夏这片土地上,爵位不能说没有用吧,毕竟是贵族的象征,但没有权力的加持,单纯的爵位并不被人放在眼里。
洛长青开释贱籍的举动,几乎在一瞬间就让许多人嗅到了不好的味道。
生产力和生产方式是相互促进的。
在新的生产方式出现之后,就会倒逼法律等方面,去适应新的生产方式。
在江南行省中,女性的地位就远比南方其他行省高,这不是因为江南行省的人道德水平高,而仅仅是因为江南行省的纺织业发达,许多女性都参与了劳动,有了生存的能力。
在安南行省和岭北行省中,这种趋势就更是远远超过了中原的想象。
因为当年的战争让这两个地区的青年男性伤亡惨重,于是在蒸汽机出现之后,不得不让女性进入工厂。
在大部分体力方面女性当然是不如男性的,但有时候能用就行,大唐风气本就开放,经过女主天下后,女性地位又高,可以说是顺理成章的就让女性参与到了工作之中。
可以说大唐已经做好了社会工业化基本上大部分的前置准备。
但任何一个国家中,都有大量的保守派存在,之前洛氏所推行的女子科举等,像是上层的玩具,像是帝国的花瓣点缀,从本质上并没有动摇宗法的核心。
但等到工业化来临,保守的人发现,原来法律已经变化,搭配上女性做工,宗法制真的遭到了破坏,于是在大唐中就出现了一种奇景。
大唐在前进,但是内部的割裂却越来越严重,洛氏自然是拥抱变化的,对于洛氏而言,可以转型成任何阶层。
洛氏依靠知识存在于这个世界上,无论这个世界变成什么样子,知识总是需要的,知识就是力量,洛氏总是那个有力量的家族。
但其他人不是,有相当大一批家族,依托于宗法制度来彰显力量,于是他们越来越保守,在前些年,什么有不少人,上书天子要求禁绝一些不利的言论。
这些言论从帝国中一些比较进步的地区开始发源,背后则是一些新兴的阶层,这些人主张要废除原先的自然经济土地制度,将百姓从土地的束缚中释放出来,让他们进入工厂,进而建造更大的工厂。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呼声,主要是因为很多中原的新兴阶层已经在和安南等行省的竞争中,感受到了压力,安南的人力成本太低了,各方面的环境也更好。
而在中原经营,首先就要面对人力不足的问题。
没错,明明帝国人口这么多,但是却人力不足,因为大部分的人口都束缚在土地上,无法参与到工业的生产中来。
其次就是要面对强势的官府以及无处不在的贵族,尤其是贵族的竞争,他们一个个的都是只出不进的存在。
明明自己是个废物,但是却阻碍着更先进的人,不能向前,让人感觉无比的恼火,又没有办法。
在大唐。
贵族们拥有决定性的力量。
在这个时候,洛长青出现了,在这道诏令出现的时候,大部分人都有一种同样的感慨,果然是洛氏。
这件事由洛氏干出来,完全没有人意外。
大概也只有洛氏能这么快的说服天子,去做这件事了。
新兴阶层当然高声欢呼,认为这是一个崭新的开始,这是大唐改变的开始。
而旧贵族则如丧考妣,单纯的释放贱籍,还不至于让他们太过于跳脚,但所谓防微杜渐,现在释放贱籍,以后洛氏想要干什么,他们都不敢想。
雪花般的反对飞到了天子的宫中,面对这么大的反对声浪,天子也有点慌,小心的对洛长青说道:“洛王,这是怎么回事,朕寻思这道诏令,不至于让人这么大反应吧,贱籍的人口占据天下并不算多吧。”
洛长青一开始也有些震惊,但经过洛氏智囊团的补充,主要是来自江南地区的情报,他已经知道发生了什么。
江南地区的洛氏,应该是所有的分支里面,现在发展最好的一个,给予了主支极多的帮助。
洛长青先是将他们反对的原因给天子分析了一遍,而后沉声道:“陛下,自古以来的改革,有一条定律。
但凡是这群权贵反对的,我们就越要做,这些人只知道挖国家的墙角,只知道损公肥私。
最后国家败落,他们的家族却肥得流油。
现在这件事对国家有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而且并不过分,即便如此,他们都要反对。
可想而知,这群人到底安的什么心,他们根本就没把帝国的未来,放在心上。”
要说在君王面前说坏话,洛氏一般只是不用,并不是不会,洛长青三言两语就把所有反对他的人,打成了见不得国家好的奸佞之辈。
天子很信任他,而且洛长青说的总是很有道理,他点点头道:“洛王说的有道理,就按照洛王的想法去做吧,朕会给予你足够的支持,这些奏章,以后全部留中不发,让他们见识到朕的态度。”
洛长青离开宫殿后,脚步变得有些沉重起来。
“帝国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他有些迷茫。
虽然刚才在宫殿中,他说的慷慨激昂,但实际上他非常明白,有时候对天下有好处,但对皇室不一定有好处。
皇权的运行不仅仅是军事,还有一系列搭配制度而运转的东西。
其中贵族也是其中的一员,如果这些都出现了问题,那有可能导致整个帝国都崩溃。
贵族需要皇帝,皇帝也需要贵族,这是一个相互的体系,如果一个体系不需要皇帝,甚至皇帝成为阻碍了,那皇帝的使命就到尽头了。
……
在天子的强有力支持下,洛长青首先就从反对最激烈的南方开始下手清除贱籍,给予他们正常的公民权,这个词是舶来品,在大唐中,没有公民,这个词的含义是自由民,在从前就是士农工商里面的农工商。
天下间反对的声音一开始特别大,甚至有很多读书人直接咒骂洛长青,骂的还特别狠。
其中最狠的就是说他数典忘祖,这些制度大部分都是你洛氏的祖先定下来的,现在伱却要废除它,还说这是错误的。
还有就是最老生常谈的,这些贱籍中很多都是洛氏亲自审判的,现在洛氏却当好人,被称作伪善。
很多读书人开始私下里撰写书籍,要把洛长青的“暴行”记录在上面,要让他“遗臭万年”。
洛长青对于这些人的行为,主打一个无视,然后就是觉得可笑,觉得他们太过于自不量力。
他也不是那种挨骂不还手的人,而且站在他对面的人,是一群“犯法分子”,触犯了大唐的法律,许多反对的人下狱。
洛长青拿出了一个在许多年前就被批评过的东西,那就是党锢。
不过洛长青的党锢自然和汉末的党锢不同,洛长青将那些犯比较重大罪名的人,安上了党锢。
在以前,这些人都会被斩首、抄家,然后流放,家人则被打入贱籍。
现在废除贱籍,他们这些反对的人,倒是第一批得利者,那些本来应该受到惩罚的家属,被判处三代以内不能参加科举以及进入官府。
从刑律方面来说,这是一个典型的法律受到当前社会影响的案例,大唐的法律在适应改变。
……
在意识到这么搞不行,洛氏下手一向相当狠之后,他们决定换个方式。
对于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来说,只要君王下定决心,改革这种事情,就一定能做成。
大部分半途而废的,只有两种原因,其一是君王本身不坚定,面对大量的反对,产生了恐惧,于是有了退缩的心理,这种原因大多数出现在并不如何杰出的人身上,而偏偏这种君王占据了大多数。
第二种原因则更加常见,那就是君王本身对于执行改革的臣子,并不是特别的信任。
君王之所以同意改革,仅仅是因为,臣子说服了君王,这实际上非常危险。
因为这意味着如果另外一个反对改革的臣子同样说服了君王的时候,改革就会停止。
而说服一个君王其实并不难,在千百年的实践中,主要有两种方式。
第一种,抹黑提出政策的人,这个办法很好用,虽然经常强调不要因言废事,不要因言废人,要辩证的看待,但越是缺什么,就越是强调什么。
但谁能做到?
如果一个人被打倒,他的话和行为,都会成为禁忌,即便你说他有些话是正确的,但也会被人指责“你宣扬他的话,就是在支持他”。
再多的辩解也没用,所以打倒人,不打倒事,很难。
第二种,将改革的失败呈上来,并且添油加醋,在改革中这并不是一件很难得事情,大部分的改革都不可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而且在改革过程中,可以动手的地方,太多了。
将这些东西提交上去后,基本上都会有极好的效果。
可惜。
这些办法对于洛长青都是没有大用的,正如先前所说,洛长青才是一直和天子见面的那个人,他不给别人上眼药就不错了,更别说别人给他上眼药。
这些人玩的手段,洛长青都知道,而且比他们更加擅长。
废除贱籍就在这种紧张的情况下,大致上完成,但是洛长青却没有丝毫的欣喜,反而感觉极度的不安。
仅仅是废除贱籍就花费了这么大的功夫,如果想要彻底将小农经济破除,想要打破现在经济形势,真的能做到吗?
而且。
下次天子可就不一定会支持自己了,毕竟按照他了解的事情,下一步是真的要限制君王的权力了。
这种限制可不是当初那种宰相制度的限制,而是要夺取天子生杀予夺的大权,换句话说,就算是天子有权力,但以后有事,不能随便杀人。
要破除天子的绝对权威和绝对权力。
之所以要这么做,并不是单纯的针对天子,而是针对由天子衍生出来的一系列制度。
天子的存在不仅仅是他一个人,他还代表着一个庞大的家族,当然,在大唐是两个,以及天子的母族,还有天子的妻族,以及各个妃子的家族,这都是外戚。
伴随着每一任天子的都会有无数这样的家族出现,这些家族会突然的兴起,并且拥有强大的力量。
他们会向天子说一些话。
“那家工厂很好,能不能送给我。”
而这家工厂是一个在机械方面有天赋的年轻人,奋斗了数十年才拥有的。
“那个发明我喜欢。”
这个发明本该让一个年轻人,名留青史,得到无数的财富。
“那个人我想要他为我工作。”
一个人就这样失去了追寻自由的道路,然后进入某一座府邸中,得到一个未知的结局。
在封建时代中,这还不算是特别差的结局,毕竟在那个时代中,为这些皇亲国戚做事,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大概是最好的结局。
反正其他人甚至活着都很难。
但在如今这个时代,却不是这样。
洛长青想了很多,他其实年轻已经很大了,毕竟他是有孙子的人。
现在的洛氏子,只有一两个人待在神都,还是为了照顾他,剩下的年轻人甚至有许多都不在中原,比如曾经让他记忆深刻的侄孙。
他很想和洛氏的年轻人聊一聊,想知道他们那些年轻人对现在世界的看法到底是什么。
对现在……大唐……的看法是什么。
他很担心听到一些评价,但又知道,注定会听到一些评价。
……
洛长青的举动自然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其中就有洛氏年轻人,这些人比大多数人都更加关注大唐。
“从前些时日的诏令来看,家主意识到了大唐内部的问题,准备开始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接下来的帝国,应该会进入一个新的蓬勃的发展期。”
他们对于洛长青的改革评价还是比较高的,船小好调头,船大嘛,在一个庞大的帝国中进行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但未来的结局不会改变的,大唐是世界的中心,它不是那些远离世界中心的小国,它的命运是不可能改变的。”
在国际政治中,有一个真理,那就是大国才有资格决定自己的命运,而小国则是棋子,小国的一切,都要看大国的脸色,这诚然是至理名言,但这其中蕴含着另外一重意思。
小国的命运由大国来决定,所以小国中某一个人或者族群的命运,也由大国决定。
对于某些王族来说,这实际上是一件好事,因为如果没有大国介入的话,小国的王族不可能维系统治,在过去的无数年,大唐已经扶持了很多这样的小国王族。
大国能够在世界的诸多国家中自主决定自己的命运。
那大国的命运由什么决定呢?
由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这是一个谁都控制不住的东西,除非有一个强有力的存在,从外面干涉,在这个世界上,除非完全体的姬昭出手,否则这是不可能的。
大唐是世界的中心,谁能干涉大唐呢?
所以这些洛氏的年轻人,对大唐的评价是,无论如何挣扎,都将不可避免的走向注定的命运。
这些出身洛氏的年轻人,声音中带着感慨和叹息。
任何一个洛氏的族人,都不会想要看到大唐帝国的落幕,这是他们的祖先曾经奋斗了四百年的王朝,这个王朝到处都流满了洛氏的血,到处都是洛氏的荣耀。
如果可以的话,真的没人想要大唐落幕。
“在民间一直都有人想要让洛氏成为皇族。”
“但那是不可能的。”
“两千年的洛氏不王,如此在这个时候做不到遵守,那可真就成了一个笑话。”
洛氏如果成为了皇族,尤其是在大唐后面成为皇族,那千百年来所奉行的忠义,就成为了一个笑话。
“一切的历史,都无法再相信了。”
这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如果洛氏成为了皇族,那谁还会相信青史上的记载呢?
那些洛氏在每一个王朝的事迹。
洛氏在每一个历史关键时刻的抉择,所表现出来的人性的光辉,对仁义礼智信的遵守,对忠诚的诠释。
都会在洛氏登上帝位的那一瞬间烟消云散。
他们会说,“谁知道那些历史,是不是被修饰过的,把前朝的历史写的不堪,突显自己的光明,肯定就是这样”。
这一类的言语,只要略微一思考,就知道是注定会出现的。
为什么每一代的天子对于洛王都如此的信任,远远超过其他臣子,甚至超过对李氏自己宗王的信任程度。
因为从李洛合一到现在这种程度,根本就没人想过,洛氏有一丁点可能会篡位。
在汉朝的时候,洛氏的政治信用很高,但没高到这种程度,所以在汉朝的时候,托孤摄政是一件极其高规格的事情。
是皇室对洛氏的无比信任。
但是对于大唐来说,洛氏摄政难道不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吗?
当初文成皇后,她既不是皇太后,也不是摄政,仅仅是一个由辅政大臣指定的辅政大臣,可以说从法理上,没有什么大权的臣子,却连续为大唐选择了三位天子。
前两位尚且可以说根据顺位继承,但选择中祖光武皇帝的时候。
可是帝位空悬了很长一段时间,她堂而皇之的摄政,也没人觉得不妥,她又堂而皇之的为大唐选择一位天子,也没有人觉得不妥,而是直接承认了中祖的帝位。
这就是洛氏在大唐的地位。
这样的地位,洛氏又怎么可能做出一些事情呢?
什么东西能够比洛氏两千年积攒的声望更加重要?
难道是权力吗?
现在的洛氏还需要那些东西吗?
可能在推行改革的时候会想,但不值得为了它而付出那么多,况且为了那些东西,而践踏底线,对天下的伤害可能会更大。
毕竟洛氏所代表的,在某种方面,是人类道德底线,只要洛氏还在哪里,人的心中就始终还有一把秤,还相信这个世上有一些重要的东西,比如人性。
……
“家主既然已经意识到了帝国中所存在的问题,那接下来一定会接着去做,但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很难了,不知道还有没有时间去对整个帝国进行改革,也不知道帝国全部改革完毕,会是什么样子。”
对于这番猜测,立刻就遭到反对,“根本就走不到考量后来的程度,大唐国内的贵族阶层无比强大,新兴阶层现在占得了一点上风,但都是虚假的。
看吧,很快贵族们就会真正的出手,新兴阶层玩不过大唐贵族老爷的,到时候要么乖乖在帝国内当狗,重新回到曾经那个时代。
要么就转移往帝国触手难以触及的地方跑。”
“是啊,我们不是早就有结论了,帝国内部的现状,在现在是不可能改变的,帝国的军队太强大了。
可以轻而易举的击败任何试图颠覆帝国的势力,除非整个世界联合起来。”
“强大的帝国总是从内部开始崩塌,而且现在世界的变化这么快,最近实验室中,好像有了新的发现,如果再次发生一场类似于蒸汽机出现这样的工业大进步,那世界变成什么样子,还真的说不准。”
“兄弟们,如果,我是说如果,大唐真的有倾覆的那一天,家主以及在大唐食君之禄的族人,该怎么办呢?”
这一句说完,顿时陷入了沉默之中,这是一直以来所回避的问题,没有人知道该要如何去做。
“伟大的素王会给我们答案吗?”
有人这样问着,没有人回应。
(本章完)
(https://www.173xsv.cc/4895_4895175/114658861.html)
1秒记住一起上看小说:www.173xsv.cc。手机版阅读网址:m.173xs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