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9章 烈火烹油
第599章 烈火烹油
位于前门的肯德基家乡鸡店的门面很大,是一栋三层楼的建筑,装潢跟后世的肯德基差不多,对于如今的消费者来说确实很有吸引力。
林为民带着陶慧敏来到店里,点了一份标准套餐,里面有两块吮指原味鸡、一份鸡汁土豆泥、一份菜丝沙拉外加一个小餐包。
最初肯德基的菜单很单调,刚开业时餐厅售卖的餐品只有原味鸡、鸡汁土豆泥、菜丝沙拉、面包、可乐、七喜、美年达、啤酒这8种产品,直到89年才有了汉堡,4块5一个。
陶慧敏吃完了自己那份,又盯上了林为民的,他无奈再点了一份汉堡和原味鸡。
“人家怀孕不都是呕吐、头晕吗?到你这胃口怎么这么好?”林为民好奇的问道。
陶慧敏嘴里塞的满满的,“我也不知道啊就是感觉馋,平时不爱吃的东西现在都爱吃。”
林为民笑着说道:“这么爱吃,肯定是个大胖小子。”
“女孩不好吗?”陶慧敏放慢了咀嚼的速度,眼神盯着林为民。
他立刻警觉,这可是送命题。
“女孩当然好,我最喜欢女孩,长大了就是我的贴心小棉袄。”
陶慧敏满意的点了点头,继续埋头吃东西。
隔了一会儿,她又抬起头,“其实男孩也挺好,男孩像妈妈。”
“像你好长大了肯定帅。”
像我就不行吗?我不帅?
东西吃的差不多了,林为民特地点了几份套餐带上。
夫妻二人没有直接回家,而是驱车来到了什刹海小院。
傍晚时分,石父和程西米在准备晚饭,林为民将带来的东西拿到厨房。
“先别做饭了,正好出去吃饭给你们带了几份,晚上就吃这个吧。”
林为民带来的餐袋上有肯德基家乡鸡的名字和logo,程西米道:“伱花钱买这个干什么?”
“尝尝鲜,尝尝鲜!”
有了林为民带来的东西,程西米只好将正准备的晚饭停下,把东西用碗碟装好之后端上了桌。
“慧敏怀孕了,最近特别爱吃肉。你们也尝尝,肯德基的东西偶尔吃一次还挺不错的。”
他们夫妻俩人坐在一旁,看着石铁生一家人吃肯德基,怎么看都有点怪异。
尤其是俩人还专盯着石铁生,让石铁生浑身不自在。
“你们俩总这么看着我干嘛?”
“没什么。铁生,你吃啊,赶紧吃!”林为民催促道。
石铁生手里捏着汉堡,迟疑道:“你不会在里面下药了吧?”
“你这人,不识好人心,这可是我特意给你带的东西。”林为民不悦道。
石铁生看了看汉堡,无奈的盯着林为民关切的目光继续啃下去。
“炸鸡肉确实别有一番滋味,难怪那么多年轻人爱吃。”
“是啊,这东西特别符合年轻人的口味。”
林为民见石铁生咬了几口汉堡,心里终于心安理得了。
汉堡你也吃了,可不能说我咒你了。
翌日上班,林为民正在办公,同事引着一人来到他的办公室。
“解放?你怎么来了?”
林为民见到二月河很高兴,拉着他坐了下来。
“我来送书稿。”二月河说着掏出了《雍正皇帝》的书稿。
林为民接过书稿翻了翻,“刚写完第一卷?”
“是,计划写三卷。”
二月河是当初林为民从央视门口捡来的,他的《康熙大帝》在《当代》发表后收获了读者的诸多好评,也让他在文学界收获了一定的名声。
《康熙大帝》四卷内容一百六十万字,耗尽了二月河数年的时间和心血。
这次写《雍正皇帝》,他又是三年时间才成一卷,足可见其创作态度的虔诚和努力。
二月河跟林为民聊完写《雍正皇帝》的过程,说道:“后面两卷写的应该会快一点。”
林为民知道《雍正皇帝》是二月河创作生涯中的艺术巅峰,在批判封建制度和官场政治的虚伪性和腐朽性上,这部作品是超过了绝大部分以前人之作的,包括他自己写的《康熙大帝》。
和二月河聊了半个多小时后,林为民给贺启智打了个电话,将他叫到了办公室。
贺启智见到二月河也很高兴,尤其是看到他带来的书稿,更是喜上加喜。
经过了《康熙大帝》的历练,二月河在创作上已经走向了成熟,贺启智对于《雍正皇帝》的期待也被调高了。
傍晚下班,林为民刚到家门口,便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来了怎么也不进去?”
“刚来,想着您快下班了,就在门口等一会儿。”冯晓刚说道。
林为民将他领进了客厅,见到陶母和孙姐,冯晓刚略感意外。
“这是慧敏的母亲,这是孙姐。”
“阿姨好!孙姐好!”
冯晓刚问了声好孙姐给两人倒了杯茶,冯晓刚说了声谢谢。
“最近工作怎么样?”
“挺充实,每天没有闲着的时候。”
闲谈了几句,冯晓刚呷了一口茶后放下茶杯,从包里掏出了一个信封。
“林老师,我这回来是还您钱的。”
“手头宽裕吗?这钱不用着急还!”林为民说道。
去年冯晓刚闺女要做手术,林为民借了他一万块钱。
以冯晓刚如今的收入水平,要还上这一万块钱,恐怕得不吃不喝两、三年时间。
“您那一万块钱没花完,还剩了四千块。这半年多,我跟硕爷、小龙他们混着接了几个活,帮写剧本、写歌词,小赚了一笔。”
“那就好。既然这样,那这钱我就收下了。”
“林老师,谢谢您了!”冯晓刚真诚道。
“说这些话就没意思了。赶巧你遇上困难了,赶巧我们认识,赶巧我手里有余富钱,能帮是要帮帮忙的,多个朋友多条路。”
冯晓刚由衷的点了点头,别人说这话冯晓刚会觉得虚伪,但林老师说这话,他冯晓刚心里一百个认同。
两人又聊了几句,冯晓刚打算告辞,林为民却道:“来都来了,吃口饭再走吧。”
冯晓刚心中狂喜,但理智告诉他不能一口答应下来,“不用了,太麻烦您了,家里都做好饭了。”
“没事,多副碗筷而已。”林为民说着起了身,准备吃饭。
那边孙姐已经在摆饭菜碗筷了,冯晓刚又客套了两句,见林为民态度不似作假,他才上了桌。
头一次在林为民家吃饭,冯晓刚心中高兴激动的同时,又带着几分小心拘谨,他跟林为民聊天的范围也局限在了艺术中心和海马工作室上。
“前段时间帮夏钢导演弄个剧本,我跟小龙一起弄的,燕影厂的领导很看好,一开始叫《陌生的脸有甜蜜的危险》,后来定稿的时候给改成了《大撒把》。男主演是优子,女主演叫徐凡,王志文女朋友。”
林为民认识夏钢,以前买团结湖那套公寓的时候还是他带自己去的。
“那个徐凡,是人艺的演员吗?”一直吃饭没说话的陶慧敏突然问道。
“对,她今年刚分去人艺。”
“我见过她好几回呢,那姑娘长得可真漂亮,性格也好!用你们燕京的话,叫大飒蜜。”
冯晓刚笑道:“确实是漂亮,跟仙女儿一样,我跟优子我们俩站人家跟前儿跟俩妖怪成了精一样。”
他的话把餐桌上几个女同志都给逗笑了,对他的印象都好了不少。
“这回对你来说是个好机会,说不定能一步迈进电影圈。”林为民道。
冯晓刚摆摆手,“您太抬举我了,这我可不敢想,能混点稿费就不错了,再说现在电影行业还不知道前景如何呢。”
八十年代以来,国内的电影市场一直处于高速增长当中,每年都会诞生一大批优秀之作,其中的佼佼者还会海外折桂,为国争光。
到了九十年代这两年,电影市场却出现了非常吊诡的一幕。
票房年年增长,去年已经突破了20亿元大关,观影人数却节节下降。
观影人数下降,票房却涨了,自然是因为票价变贵了。
剧烈的通胀带来的影响是全方位的,电影作为百业之一也不能幸免。
票价涨了,看似对电影院、剧组、制片厂都是利好消息,可问题就是现在的制片厂还是以靠卖拷贝为生。
八十年代以前,国内电影圈有这样一句话:“看不看,七十万!”
指的是在统购统销政策下,中国电影公司会以每部彩色片70万元、黑白片60万元的价格收购全国各大电影制片厂制作的电影,至于电影盈亏,就和制片厂们没有关系。
这种方式在改开以前没什么问题,可到了七十年代末,全国各地的制片厂就扛不住了。
1980年,全国八大电影厂的领导在燕影厂开会,和中影公司商量影片售卖优质优价的可行性,以替代当时无论片子成本、质量,中影一律以一刀切价格收购的模式。
这次会议后,每部片子的价格上升到90万元。收购价虽然涨了,可制片厂们盼望的优质优价却并没有实现。
随着物价越来越高,制片厂每部电影的平均成本已经越来越高,到了八十年代末,国内制片厂每部电影的单片成本已经接近100万元,很多制片厂都处于拍一部片子就亏一部的囚徒困境。
而且在这种政策下还有个问题,就是款项结算不是签约给付,制片厂的片款收入要先由中国电影公司垫付,再按实际的拷贝订购量结算。
说白了,就是中影公司拿了制片厂的拷贝卖给各地电影院,电影拷贝卖得好了皆大欢喜,但如果电影拷贝卖的不好,制片厂还得退款给中影,这种情况更让各地制片厂的经营不利雪上加霜。
而且还最奇葩的一点是制片厂收取的拷贝款中是含有电影的版权费的,发行公司在购买拷贝时,同时也获得了电影的版权,制片厂辛辛苦苦制作出来的电影,版权竟然还要给发行公司,简直可笑。
所以,这两年里,虽然国内的电影市场票房飙升,看似繁花似锦,实则不过是烈火烹油,种种隐患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哪怕是冯晓刚这个门外汉都看得清清楚楚。
“呵呵,有才华的人到什么时候都不需要抱怨环境,我对你有信心!”
林为民的夸奖让冯晓刚有些激动,他举起手边的茶杯“林老师,我以茶代酒敬您一个!”
(https://www.173xsv.cc/4896_4896752/117953789.html)
1秒记住一起上看小说:www.173xsv.cc。手机版阅读网址:m.173xs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