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上看小说 > 大明,我给老朱当喷子的那些年大结局 > 第 449 章 你方唱罢我登场

第 449 章 你方唱罢我登场


这事儿要是说得不好听了,就是你在怀疑别人的人品。

别人好歹也是清白耕读之家,知道自己的人品被质疑了了以后,怕是少不得要生气。

“不会的爹,儿子都想好了。”顾衍勾着老爹爹的肩,低声道:“到时候儿就说儿是怕家中的门第太高,吓着她们不敢答应这门亲事。”

“儿子害怕她们觉得儿子出身高门,是个吃不得苦的绣花枕头,因此看不上不放心儿子。”

“所以儿子才去她们家帮忙,为的就是做活让他们放心,儿子不怕门第低,儿子也不是什么都不会的贵家子。”

“到时候这话一说出来,人家怕是感动都来不及。”

论会诡辩,谁能有他们顾家人能行?

总之他把自己的位置放低些,把自己说得很是自卑的样子,全然不提自己怕她们嫌贫爱富的事儿。

凭着相处了许久的情谊,他不信她们能气到哪里去。

“黑!太黑了!”顾晨愣了半天,然后沉重地叹了口气:“我顾光曦一生坦荡,怎么会有你这么个黑心娃?”

明明就是怕人家乃是攀附权贵之家,怎么到了这小子的嘴里,这话听着就那么舒服呢?

顾衍:“……”

他爹坦荡吗?那为什么二哥说什么文人狡诈?

顾晨感叹完了以后,又大笑着拍着儿子的肩道。

“聪明娃,爹喜欢!”

这样的娃他都不用看别的,官场上定然是顺风顺水。

小小年纪就能把话圆的这么满,以后长大了还得了?

新年的第一次朝会,朱标正式封顾修为永丰侯,世袭罔替,赐侯爵府,赐丹书铁卷。

并令工部在东瀛建藩王府,着燕王朱棣携全家同往镇守。

虽然朱棣舍不得姚广孝,可好歹如今藩地是确定了,而且还是有金山和银山的地方。

这是不是代表,大哥依旧信任自己呢?

所以他也接受失去了姚广孝,反正他也当不了皇帝了。

不如就把姚广孝送给大哥呗,大哥用着也许更有用呢?

顾修的赐婚圣旨没有下来,毕竟老朱死了后还有两年的丧要守,顾家的孩子不守孝可朱家的娃要守啊。

只不过朱若茵的封号定了下来,便是嘉兴公主。

朱高炽嫡长女的封号,嘉兴历来又都是富庶之地,由此也可以看出朱标对这公主的重视。

“重视有啥好的?”顾修还不知好歹,居然私底下嘟囔道:“陛下越重视她,我以后倒越不好欺负她。”

“你这思想就不对。”闻言,顾舒宁皱着眉纠正道:“那是你妻子,你怎么能想着欺负自己妻子呢?”

顾修却似是恍若未闻一般,颇为生无可恋地道。

“命苦啊命苦啊,小时候被父母姐姐管长大了还要被老婆管着,这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顾晨听着儿子的碎碎念,还是没有补一句等你以后老了,说不定还要被自己的孩子管呢。

永丰侯府离顾家一点儿不远,就隔着十分钟的脚程而已,就是没有顾家大,只不过标儿让稍微将就将就。

说等以后迁都去北平就好了,那儿的宅子就大得很。

到时候应天府没什么机会住,所以不需要多大的宅子。

春天到来万物复苏,又到了万物繁衍的季节。

蓝玉喝了好几月的米汤,饿得老眼昏花才等到廖永忠到来,待看到他带来的粮食瞬间便热泪盈眶。

“老哥哥,咱就知道还是你最好,知道咱没粮了……”

他要早知道喝米汤这么难熬,他就不把陛下给的过渡粮拿去换酒换肉吃了,好歹如今还能吃口干的。

你问他为何不去打猎?

这还用问吗?

自然是陛下不许他去打猎,陛下把他吃饭的家伙全都禁了,就留下一个他不擅长的种地。

说白了他只能靠这三十亩地吃饭,别的什么也不能干。

“老弟你别高兴得太早。”廖永忠可不是白来的这一趟,他是带着任务来的:“陛下知道你将过渡粮嚯嚯干净了,所以如今叫我来看着你。”

“欸,你们十个人,若是半个月内将这三十亩的地挖好,那便奖励粮食三石,帮你们渡过难关。”

“若你们在十天之内,把这小麦都给种下去就再奖励粮食三石,而后除草施肥照料得好也酌情给予奖励,直到种出了粮食为止。”

所以这粮食是要用劳动来换的,蓝玉虽然觉得这奖励有点少,可好歹能填饱大家伙的肚子不是?

所以他立刻扛起锄头,招呼着大家伙就往地里跑。

“走了,挖地去。”

好好地表现表现,没准儿陛下一高兴就让他提前回去了呢?

奉天殿。

“蓝玉这厮见天儿给我写信……”朱标拿着信递给顾晨,笑着道:“正事没一件,全是卖可怜。”

“说自己已经知道错了,甚至还引用了李绅的诗句。”

顾晨看了一眼信中的内容,不由地莞尔一笑道。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大将军能有此觉悟,确实不容易啊。”

这般努力坚持个三年,还有什么臭脾气是改不了的?

“可不是?”

自从有了内阁以后,朱标的工作量直接减少一半,最近这些日子心情还有气色都跟着好了不少。

“今年真是个好年头啊,太子妃如今有孕六个月了,萧神医说是个小皇孙,爹知道肯定高兴。”

他也高兴啊,他大明的第四代君王就要出世了。

时间过得真快,他如今也是早是当爷爷的人了。

倒是光曦还长自己两岁,却一个孩子都没有成亲。

“哟,那臣得恭贺陛下。”顾晨拱手祝贺朱标,然后才说起正事来:“永兴二年臣说要分南北卷。”

“回去细想后觉得不妥,这般会不会引起南北矛盾,造成政党林立呢?导致党争不断呢?”

在这里,简简单单举几个例子:

以明朝后期浙江人沈一贯、姚宗文以及方从哲为首的“浙党”。

以湖广人官应震、吴亮嗣、黄彦士为首的“楚党”。

还有以山东人亓诗教、周永春为首的“齐党”。

还有就是以陕西官僚集团,为主体的“秦党”。

还有以师生关系为主的,以正史纂修官顾天埈为首的“昆党”。

以及以翰林院编修,汤宾尹为首的“宣党”。

当然,也不能忘了以一众江南士大夫为主体的“东林党”。

最后的最后,就是还有以宦官集团为首的阉党。

这些个党派在明朝后期,你方唱罢我登场斗得那叫一个热闹,这其中的源头便是有南北中三卷的缘故。

分卷科举仍乃利大于弊的事情,只不过顾晨还想更细分一些,让后期的地域矛盾别那么激烈。


  (https://www.173xsv.cc/4955_4955465/7525718.html)


1秒记住一起上看小说:www.173xsv.cc。手机版阅读网址:m.173xs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