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上看小说 > 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 > 第839章:登基前夜

第839章:登基前夜


洪武三十六年,冬。

        距离正旦,也就半月的功夫了。

        而今日,天空之中下起了皑皑白雪,这可把宫里的宦官,上下的官员都给急坏了。

        谁不知道,马上就太孙的登基大典,这要是耽误了大事,那可是.

        “快快快,赶紧的,把这些雪今天都给扫干净了。”

        “这天上落下一片雪,你们就给打扫一片,可不能是坏了事,甭管是下多少,都得给清理干净了,这地面上呀,一片雪花都不能留。”

        管事太监急急忙忙的召集着小宦官们,对着整个皇宫进行清扫。

        只是人力怎敌天时,这雪不仅是没有停歇的意思,反而是越来越大。

        抬眼看向空中,是整个白茫茫的一片,尽皆被雪花给填满了。

        “这可是如何是好啊。”

        整个皇宫的宦官们,都开始急了起来。

        要知道登基大典的规章制度下来了,里面流程很多都是在皇宫里举行的,若是雪滑磕了碰了的,那都是大罪。

        上头一怒,受罚的,自然是下边。

        只是乾清宫里,爷孙俩却是一副完全不着急的样子。

        “瑞雪兆丰年,看来明年,会是有个不错的收获。”

        朱英看着外边的大雪纷飞,笑着对老爷子说道。

        朱元璋此刻精神焕发,红光满面,似乎外边的风寒对其没有半分影响。

        “这是老天爷给大孙的贺礼,咱看呐,这雪大致是一时半会停歇不下来了,倒是天却没那般冷。”

        “也不知等到大孙登基的那一日,是否还会下这般大的雪。”

        “或是那登基仪式,咱觉得可能要调整一番,若是雪大误事,岂非是要传出笑话。”

        朱元璋乐呵呵的说道,对于这次的登基大典,他也并未有太多担忧。

        登基仪式这事,其实很多流程,皇帝本人就是主策划。

        当然,一些细节都是大臣们来进行填充的。

        在朱元璋登基的时候,就有这么一个环节,那就是准备了一套帝王冕服,朱元璋亲手把他埋掉,这是一种祭祀上天的方式,通过埋葬物品祭祀上天,而朱元璋这是他改朝换代的登基礼,所以有这一流程。

        然后百官带头朝皇帝老大埋东西的地方跪拜并奏报,瘞礼成。

        后边是徐达,常遇春,这一批开国功臣们,扶持簇拥着朱元璋坐上金椅。

        这画面就稍微有些辣眼睛了,不过寓意是被拥戴上去的。

        朱英这次的登基仪式的设计,就变化很大,跟朱元璋的完全不是一个感觉了。

        与其说是登基仪式,更可以看成是大阅兵。

        其中大部分的流程,除了祭祀上天外,大部分的流程都在阅兵之上。

        这也是为了更好的体现大明天朝的威风。

        ——

        军部,五军都督府。

        “太孙令旨,在正旦初一这天,还有三十万军进行演练,这是登基大典,谁也别给我误了事,否则小心头上的脑袋。”

        “此番太孙把这等重要之事交予我,那就容不得半点差错,从今日起,全军进行严格操练,尤其是在军容之上,更要重视。”

        蓝玉意气风发,他没想到,太孙登基大典竟然会有大阅兵,最主要的是,这次的大阅兵总兵,还是他蓝玉。

        这让他感觉自己有些羞愧,之前他因为义子的事情,还想着折返天竺拥兵自重,现在看来,太孙果然是信任他的。

        也因为这个事情,让五军都督府上下,都兴高采烈。

        在他们看来,太孙这是给了个信号,对军部的信任和重视。

        军部是五军都督府的新名,这也新政里面的一个环节。

        从此之后,军部就不受朝廷节制,而是属于皇帝直属,只负责对外战争和对内平叛,屯田这一块,也会被逐渐的分割出去。

        朱元璋定下的屯田兵,从朱英登基的那天开始,将会逐渐的淡出视野。

        以后大明的兵,将会通过严格的选拔和考核,用来确保大明兵力的精良。

        面对武将的欢欣鼓舞,文臣们这边就有些不愿意了。

        “你说说,哪能是这样安排呢,难道陛下也不能说上两句吗。”

        “历朝历代,哪个皇帝登基之际,会如此大费周章的安排将士演练,如今我大明富庶,但这也不能是这样,治理天下,靠的是文人,而不是那些武夫。”

        “诸位,我看是得上奏一番,劝谏太孙不可如此重视军部,我大明泱泱礼仪之邦,如今是万国来拜,当是以礼仪为先,这番兵戈展现,岂非是失了颜面。”

        礼部衙门里,一礼部官员慷慨陈词,语气激昂的讲述道。

        他是个老资历了,也是个老学究,对于太孙的改革一直颇有微词,只是在朝廷上,爷孙俩气势太盛,唱反调的基本上坟头草都三尺高了,所以不敢言语什么。

        也就只能是在衙门里的时候,才敢是这么说上几句。

        对此,其他礼部官员早就见怪不怪了,没人回应,稍显几分冷场。

        礼部尚书任亨泰只是淡淡的看了他一眼,便转而说道:“太孙殿下定下的乐曲,要气势磅礴,恢弘大气,如此才可不失我天朝威严,震慑四方蛮夷。”

        “这次登基大典的安排,对于我等礼部来说,是个重要的差事,要严格按照太孙定下的章程形式办事。”

        到了今日这般光景,哪怕是成立了内阁,政务皆有内阁大臣安排,可谁能忽视太孙的意思。

        新政,那是太孙的新政,若谁真的觉得从此之后,皇帝什么事都不用管了,那才是蠢货。

        只得看,想不想管。

        ——

        正旦前夜,除夕,

        乾清宫正殿好不热闹。

        所有的皇子们,全部都聚集了一起。

        包括朱允炆,朱允熥,还有其他的皇孙们,也都是出现了。

        浩浩荡荡足有上百人。

        虽然朱元璋有一百多个孙子,但现在很多皇子都还没成婚,暂且孙子也就几十人,因此这乾清宫正殿,还是装得下。

        虽说有些拥挤,但也多了几分亲近和热闹。

        朱元璋也没坐在龙椅上,而是在宴席的第一桌。

        朱允炆和朱英,分别坐在朱元璋的旁边,其他的便是朱樉,朱棡,朱棣,朱橚。

        至于其他的皇子,就是另外的餐桌了。

        朱元璋本身就是农民出身,因此跟前面宋朝分餐制不同,家宴基本上都是合餐制,这样也显得更加融洽。

        从位子可以看出,在朱元璋的心里,最疼的就是朱英跟朱允炆两个孙子了。

        其次才是儿子们。

        当然,这也是因为老大朱标薨逝。

        “老二,老三,老四。”

        朱元璋喊了一声,三人正襟危坐。

        对于朱樉,朱棡,朱棣三人来说,父皇是个又爱又怕的角色,哪怕他们在沙场上杀人如麻,可面对父皇的时候,就像是个孩子一般,不敢有丝毫的忤逆。

        那都是刻在骨子里的害怕,作为最早一批的儿子们,朱元璋是曾经亲自带过他们的,小时候不听话调皮,他们可没老大朱标的待遇。

        打起来那是真打,自小对父皇就有童年阴影了。

        朱元璋见到三子坐好,继续道:“明日,便是你们大侄子登基大典,等大典过后,就准备着去东胜神州了。”

        “在这方面,对于大孙,你们要心存感激,而不是带有怨恨,自古皇家无情,能够做到这等程度,已然是算得上仁至义尽,当应该清楚。”

        “不管怎么说,都是一家人,往后啊,去了那边,好好发展,壮大咱老朱家的血脉,若是遇到什么困难,咱想大孙也不会是袖手旁观。”

        “终究是血浓于水。”

        朱英闻言,当即表态道:“爷爷放心,孙儿自然省得。”

        朱元璋这一番话,是点的朱英,也是给三王留个情分,虽说对老大,包括大孙有所偏爱,但也是一直心心念念着家庭和睦。

        对于朱英的回答,朱元璋也很满意。

        继续道:“老二啊。”

        朱樉赶忙应道:“儿臣在。”

        朱元璋仔细看了看朱樉,而后叹气道:“除了你大哥外,你是咱最看重的,且你也是众王之长,理应是做个表率。”

        “然而,你却是让咱最是失望的那个,自小聪慧,能文能武,可偏偏是心思暴虐,不懂人性,不体天心,与那邓氏合谋,做一些丧心病狂的事情,简直是天怒人怨。”

        “便是现在,依然恶性不改,虽说有几分收敛,但也仅此而已了,若是你能像你大哥几分,咱”

        说到这里,朱元璋略微停顿。

        其实按照继承制,在老大朱标之后,朱樉是最有资格继承皇位的。

        可是朱樉的脾性,让朱元璋深刻明白,若是让他上位,那大明估摸就跟秦朝差不多,二世而亡的可能性很大。

        这个祸害,是个妥妥的草菅人命的暴君。

        听到这里,朱樉也有几分内疚。

        其实他对皇位还是有些想法的,说完全没有想法,那当然是不可能。

        只是朱樉虽暴虐,但不傻,他知道父皇不可能把皇位给自己,因此哪怕是大哥朱标薨逝后,他也没动过对皇位的心思。

        且就那个时候来说,他还是在京师被禁足,若不是大哥朱标的劝说,怕是都已经贬为庶人了。

        “儿臣不孝,让父皇劳心了。”朱樉也怕这个点惹父皇生气,乖乖回道。

        朱元璋微微颔首,道:“往后那些臭毛病,是要改改了,若你不是咱的儿子,真就是车裂十次都不够的。”

        “唯一让咱感觉还算欣慰的,也就是尚炳那孩子不像你,你去了东胜神州,就好好善待百姓,让尚炳主事,切莫要最后给咱闹出笑话来,可是明白。”

        对于父皇的提点,朱樉立即点头道:“谨遵父皇教诲。”

        朱尚炳,还有其他的皇孙们,早期都是在宫里读书学习,待稍微长大一些后,才会离开皇宫。

        因此朱尚炳并不像朱樉那般暴虐,所以朱元璋明白,治理藩国的事情,最后肯定还是落到朱尚炳孙子身上。

        对于老二朱樉,朱元璋完全没有期待。

        点了老二后,便是老三了。

        “老三呐。”

        “儿臣在。”

        对于老三朱棡,朱元璋就欣慰许多,虽然朱棡的性子比较骄傲,但这并不算太大的问题。

        如果朱棡是老二的话,那么朱元璋就会考虑其继承皇位的可能了。

        只是,他毕竟是老三。

        “咱对你还是比较放心的,咱也没啥要交代你的,去了东胜神州,便好生经营,若是有何难处,便是给你大侄提。”朱元璋略带欣慰的说道。

        历史上朱棡就活了三十三岁便病死了,这让朱元璋非常伤心,大致是因为朱英的缘故,现在还活得好好的。

        诸王封并塞居者皆预军务。而晋、燕二王,尤被重寄。

        洪武二十四年前,数命将兵出塞及筑城屯田。大将如宋国公冯胜、颍国公傅友德皆受朱棡节制。

        在军事之上,可见朱元璋对朱棡的重视。

        哪怕没有朱英,若是朱棡不病死,那么朱棣也没可能靖难成功。

        本身在很大程度上,朱元璋就是用朱棡来制衡朱棣。

        “谢父皇夸奖。”朱棡笑容满面,眼神略带几分得意的看了一眼朱棣。

        他反正跟朱棣就没对付过。

        说完了老三朱棡,朱元璋把目光落在了老四朱棣的身上。

        “老四,你是最类咱的,也是让咱一直很满意的,不管是在性子上,还是在处事领兵上,咱对你都没太多可以说的。”

        “但是,关于高炽的事情,咱还是要点你几句。”

        “咱也知道,你不喜他,但你要明白,他是长子,且这些年来,他的成就,难道还不能让你满意吗。”

        “你之前在倭国的燕城,要是没有高炽的帮忙,能超过老二老三?”

        “他在安南,为朝廷创造如此之多的岁入,这才是真正能治理地方的人才,并非是凭借着几股子蛮劲。”

        “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咱希望老四你能明白这个道理。”

        朱棣武功很高,但文事偏差,严格来说没读过几本书,这也是因为自小就在军营里厮混的缘故。

        哪怕是历史上,朱棣也不过是朱高炽的征北大将军罢了。

        对于自己这个儿子,朱元璋也是带有几分早年的愧疚,不过就现在来说,朱棣还是让朱元璋比较满意,至少他没有老二老三那股子暴躁性子。

        其实还是老朱不了解,作为老朱家的血脉,朱棣实则也甘落后,毕竟他是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搞出诛十族的皇帝。

        “儿臣明白了。”

        在老朱面前,朱棣也不过是个孩子罢了。

        点完了老二,老三,老四。

        桌面上就只剩下老五朱橚,还有朱允炆了。

        “老五啊。”

        “儿臣在。”

        看着朱橚一幅老农的摸样,朱元璋也不知道说啥,早些年他还觉得老五可能跟冯胜有所勾结,并且借机夺了冯胜兵权,贬朱橚至于云南。

        现在看来,还是大孙看人准,老五完全就是个痴迷草木的呆子。

        “你的喜好,罢了,咱也没什么好说的,若是能有所成,那便是造福天下的圣人,照着自己的心意去吧。”

        朱元璋说了一句后,就没说了。

        毕竟朱橚虽为亲王,但无兵无权,对皇位没威胁,大孙还很重视关于农业发展,本身痴迷草木。

        这样的亲王,跟闲散富贵王爷没啥区别。

        以前朱元璋还觉得他丢了皇家脸面,现在这时候了,也不在乎这么多了。

        “是,父皇。”朱橚沉声应道,带着几分沙哑,大概是因为长期独处的缘故。

        现在他也没有那么怕父皇了,后边有大孙给他撑腰呢。

        朱元璋最后看向朱允炆,脸上多了几分和蔼。

        其实对于朱允炆,朱元璋一直是很满意的,在老朱心里,朱允炆跟老大朱标,是最为相像的,反而是大孙朱英,样子像,可性子还有各方面,可以说完全不同。

        当年确立太孙位,朱允炆很是识趣的没有闹,也没有动其他的歪心思和手脚,这让朱元璋一直满意,也很感觉对不起朱允炆。

        只是大孙回来了,朱元璋也不可能把皇位给朱允炆了。

        “允炆呐,在占城那边,可还习惯,若是太累了也不打紧,咱想你大兄,应该很高兴你回来京师的。”

        听到这番话,朱樉,朱棡,朱棣三人,瘪嘴的瘪嘴,翻白眼的翻白眼。

        当真是儿子没法跟孙子比,这边赶着他们三人走,这边还欢迎着回。

        朱英在一边也点点头:“若是待不惯,允炆随时可回。”

        朱允炆闻言连忙道:“劳皇爷爷,大兄挂念,孙儿在占城甚好,那边海产物产丰富,气候宜人,孙儿跟母妃,住得挺舒坦。”

        “京师有京师的热闹,占城有占城的清净,平时往来的商船不少,许多京师有的,也能买到,还要便宜许多。”

        朱允炆可不想回京师,常言道宁为鸡头不做凤尾,在京师束手束脚,哪有吴城来得快活。

        背靠大明,也没什么人敢来惹他,吴城本身位置不错,赋税不愁,但就富贵荣华,朱允炆自己享用完全足够。

        最近朱允炆已经开始参与进海上的生意,大明吴王的名头,在皇宫不怎么好用,可在外头,那是真正的金字招牌,这让已经尝到了甜头的朱允炆,怎么会想回京师。

        “好,既是如此,那咱也就放心了,要是遇到什么事,只管与你大兄说便是了。”

        “今日除夕,是个团圆的日子,以后再想这般团圆,怕是难了。”

        “来,举杯,共饮。”

        朱元璋端起酒杯,语气唏嘘的说道。

        其他人听到这话,心里莫名有几分难受。

        尤其是即将在朱英登基后,就要去往东胜神州的皇子们,他们很清楚,这一去,便是永别。

        等到再回来的时候,父皇大致已经驾崩了。

        朱樉,朱棡,朱棣,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当即眼眶就有些泛红。

        虽然父皇偏爱老大一家子,但对于他们,也算是从未有过亏待,在感情上,他们对于父皇,一直是非常敬重,爱戴。

        想到以后,再得到父皇的消息,便是驾崩,临行前夜不能看上一眼,心里难免有几分难受。

        朱英嘴唇欲动,是对于爷爷喝酒的事情,但此情此景,也是明白拦不住的。

        朱元璋目光,在大殿里一一扫过。

        这是自己的儿子们,孙子们,足足上百号人,这都是老朱家的血脉。

        待是往后开枝散叶,老朱家会更加的昌盛。


  (https://www.173xsv.cc/4_4097/787552887.html)


1秒记住一起上看小说:www.173xsv.cc。手机版阅读网址:m.173xs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