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上看小说 > 大明:距离亡国还有七天全文阅读 > 第901章 旨意南下

第901章 旨意南下


十月初。

锦衣卫千户王忠顺着运河来到了山东兖州府安平镇(今阳谷县张秋镇)。

大运河历史上有一句名言:南有苏杭,北有临张。

这里的张便是张秋镇。

张秋最早叫“涨秋口”,就像它的名字一样每到秋季河水上涨便会决口。

明清时期,运河自张秋镇中直穿而过。

《北河纪》中曾记载:岁漕东南以给都下,会通河实国家之气脉,而张秋又南北之咽喉。

大明弘治七年,御史刘大夏治河之后赐名安平镇。

由于并不是加急的旨意,所以王忠一行人走的不是很快。

每天多则百余里,少则几十里。

在抵达安平镇时已是傍晚。

他们来到安平驿门口,发现门口只站着两个驿卒。

他拿出勘合交给门口的驿卒并问道:“备五间上房,十三个人的饭。”

王忠单独一间,其余十二个人住剩下的四间房。

一个驿卒接过王忠递过来的勘合,走进驿站交给驿丞查验。

驿丞查验无误后亲自来到外面迎接,:“几位上差请跟小的来。”

勘合可以理解为一种高级别的出差凭证,凭借这个东西可以使用沿途的驿站。

另一种级别较低的出差凭证叫驿符。

如果驿站住满了人,手持勘合的人可以优先居住,而手持驿符的人则要搬出去或者换个地方。

历史上的明朝后期,驿符被当成礼物被官员们送给亲属。

《徐霞客游记》的作者徐霞客为了节省路费,就使用了大量的驿符。

其实这也不能怪官员们没有规矩,因为他们把驿站视为一项官员的隐形福利。

官员的亲戚朋友从外地来拜访的时候会带来各种土特产。

俗话说礼尚往来!

总不能让对方空着手回去吧?

如果真的让对方空手回去,消息传出去,官员的脸往哪儿搁?

可当时官员的工资不高,送值钱的东西送不起。

送不值钱的东西又没面子。

所以他们便把目光放到了驿符上。

这玩意在市面上买不到,所以无法用金钱来衡量。

于是驿符便被当成了礼物,大量赠送。

由于驿站被大量无关人员占用,导致驿站费用居高不下。

面对这种情况,历史上的崇祯决定对驿站进行改革。

他并未像很多人说的那样废除了驿站,而是精简驿站。

据记载。

当时大明朝取消了大约三成左右的驿站,每年节省了六十多万两白银。

陕西被裁撤的驿站有很多,其中一个银川驿的驿卒被裁后失了业。

后来他投身入伍,打算吃军饷活命。

结果领兵参将克扣军饷不发。

于是他一怒之下伙同其他人杀了参将和当地的县令,发动了兵变。

他叫李自成...

......

王忠等人走进驿站后发现驿站里很空,不但没多少驿卒,就连牲口也没有几头。

要知道安平驿地处南北咽喉,驿站规模在全国都排的上号。

就算今天没有多少官员入住,也不该只有这么点人和牲口。

身为监察天下的锦衣卫,王忠决定问一问情况。

他将驿丞召至身边冷声询问:“安平驿的是什么级别的驿站你我心里都有数,现在驿站里不但没多少驿卒,就连牲口也没有几头,你不打算解释一下吗?”

驿丞丝毫不慌,朝着王忠施礼道:“回大人的话,驿站确实有不少驿卒和牲口。不过他们此时都不在驿站之中,而是去帮忙了。”

“帮什么忙?”王忠有些不解,“没有命令,岂能私自离开驿站?”

“是奉钦差王大人的命令去帮忙转运百姓。”

“转运百姓?往哪里转运?为何转运?”王忠有点纳闷。

“往范县和濮州一带转运!”驿丞回答:“那里遭了水灾,当地的榆园贼聚拢灾民包围了数个州县。后来朝廷来了一位负责诏安的钦差王大人,他亲自去叛军营中进行诏安。”

“可惜啊!”驿丞叹气摇头:“一部分叛军拒绝诏安,连夜返回榆园。另一部分叛军虽然接受了诏安,但转头又跑回榆园复叛了。”

王忠轻轻点头,表示自己早已知晓此事。

身为锦衣卫千户,这种消息还是有权知道的。

驿丞继续说道:“复叛的榆园贼回到榆园后并没有出兵攻打官军,而是在榆园附近开设粥厂赈济灾民。我们这里的百姓秋收之后便没了农活,为了节省粮食,他们纷纷前往榆园投奔叛军。钦差王大人听闻后不但不阻止,还让附近州县的差役,驿卒帮忙转运百姓。”

“所以大人您才会看到驿站内驿卒少,牲口也没有几头的情况。”

“嚯!”听完驿丞的解释,王忠差点惊掉下巴,“这也太离谱了吧?”

“不离谱!”驿丞嘿嘿一笑:“濮州和范县差役们休沐(休假)之后为了节省口粮,也纷纷出城去粥厂喝粥。就连平叛的官军也时不时地集体换上便装,去粥厂吃饭。”

“啊?”王忠愈发吃惊,“这...叛军也不辨别百姓身份吗?”

“没人管这事,只要人去了就给饭吃。”

“叛军到底有多少粮食啊?”王忠更加吃惊:“照这么吃下去,就算有十万石存粮也不够吃的!”

“可说是呢。”驿丞也跟着感叹。

“此地距离榆园有多远?”王忠突然问道。

“约有六十里左右。”驿丞回答。

“哎,”王忠叹气。

六十里!

一去一回就是一百二里,如果去喝粥的话要耗费一天的时间。

他身上有旨意,不能耽误行程。

打发走驿丞后,王忠等人吃饭休息一夜继续赶路。

十月十五,王忠终于抵达南京城。

他先是给南京吏部传达了捐官的旨意,然后找到南京锦衣卫打听巡盐御史宋权的动向。

“宋大人不在南京,在扬州。”南京锦衣卫告诉他说。

大明朝设立了六个都转运盐使司。

分别是两淮,两浙,‌长芦,河东(山西),山东,福建等六个都转运盐使司。

另外还在辽东设立煎盐提举司用于管理盐务。

南直隶一带的盐商归两淮都转运盐使司管理,而两淮运司的治所在扬州。

为此,王忠不得不离开南京前往扬州。


  (https://www.173xsv.cc/5054_5054127/3324686.html)


1秒记住一起上看小说:www.173xsv.cc。手机版阅读网址:m.173xs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