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颍川四长


钟繇、荀攸此时只是黄门侍郎,秩六百石。

贾诩是宣义将军、左冯栩、尚书,秩中二千石。

他直接登门由大见小拜访,也不先招呼,也没中间人引见,人家还以为你神经病。

举一反三,贾诩现在去荆州找司马徽推荐卧龙凤雏效力,人家也以为你神经病。

贾诩现在去江东招募周瑜、鲁肃,人家也以为你神经病。

名气不够,实力不够,别人凭啥效忠你,因为你穿越?

招募高顺、张辽、杜畿一波三折。

张既、徐晃还是机缘凑巧。

没有机会,就要创造机会,让别人觉得你值得报效,有前途。

贾诩考虑良久,决定还是公事公办稳妥些。

他随便挑了些官员考勤的杂事为由头,传唤钟繇、荀攸立即来尚书台见。

他不敢贸然登门,吃了闭门羹,反倒进退两难。

先去信试探一番,看看钟繇、荀攸二人态度。

如果历史没有记错,颍川士族,是大汉少有的忠臣。

贾诩还是有自知之明的,他名声不佳。

贾诩打定主意,立即吩咐左右,传讯钟繇、荀攸来尚书台见他。

一时半刻来不了。

贾诩闲来没事,就翻看一番吏部曹文书,都是些鸡毛蒜皮的事情,顿觉无聊。

他干脆躺在太师椅子上,想到又发现了钟繇、荀攸,荀彧好像也在不远处招手,乐的他唱起了好汉歌;

大河向东流哇,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哇。

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哇。

风风火火闯九州哇!嘿……好汉……好汉!你有我有全都有哇!

.....

可惜没有打鼓,唢呐。

杨修的职务就是贾诩秘书郎,贾诩去哪里他跟着去哪里。

杨修的职务都是贾诩封的:

宣义将军府主薄、左冯栩府主薄、尚书台吏部曹秘书郎(编外),都是光杆司令。

杨修秉承祖父的叮嘱,当个大汉好学徒好童工,兢兢业业,诚诚恳恳。

杨修本在曹内和侍郎赵戬吹牛,听到贾诩歌声,跑过来,笑道:“先生好雅兴,为何如此高兴。”

贾诩瞪了这小子一眼,不满意打断他的男高音,“德祖,待会你就知道了。我给你介绍几个青年俊杰。”

杨修知道贾诩来尚书台选人,不以为然,“什么俊杰,沽名钓誉吧。”

这小子就是臭屁,自以为出自四世三公弘农杨氏,自幼熟读四书五经,说话经常鼻孔朝天,恃才傲物,瞧不上天下读书人。

贾诩板起脸,“德祖,做人要谦虚,他们可是颍川才子。”

颍川才子?

杨修呵呵一笑,顿时明白了,还以为什么才子。

“颍川最出名士族,当为颍川四长之后。先生说的颍川才子,必定是出自这四家。”

颍川四长是指钟皓、荀淑、韩韶、陈寔。

四人是汉朝颍川郡的鼎鼎人物,因他们在道德品行上的清高德行、著书立说而闻名于世,又先后担任县长,世人称为“颍川四长”。

杨修手摸着下巴,左右渡步,“让我猜猜是谁。”

杨修幸亏走了不到七步,比曹植写诗还快,否则,贾诩都要嘲笑他不如曹植敏捷。

杨修言辞凿凿道:“还在长安的年轻俊杰,肯定是荀攸,陈群。”

贾诩一听,一愣。

我擦,他咋把陈群忘记了,这个提出了九品中正制,影响官僚历史数千年的牛人。

陈群不是黄门侍郎,此时估计还跟着他父亲陈纪屁股后面读书。

贾诩只是觉得有些奇怪,问道:“陈纪不是平原相么,也来了长安?”

杨修应道:“他原本不该来长安的,这不是何子逝世十周年忌日快到了么,他是何子的学生,自然要来拜见,陈群屁颠屁颠的就跟来了。”

原来是这样啊。

贾诩知道何子,是因为他是历史上今文经学集大成者。

何子叫何休,字邵公。

何休是儒家经典十三章经·《春秋公羊传解诂》作者。

与古文经学家郑玄,俗称“何子、郑子”。

郑玄是儒家十三章经·《三礼注释》作者。

儒家历史上,能被称呼为“子”的儒生屈指可数,可见何休威望。

贾诩也是颇为意外,陈群要跟来了,那就不能让他给平原县令刘备那厮拐走了。

杨修没有猜出钟繇不奇怪,因为钟繇是中年人。

颍川和弘农并不遥远,这时代读书人也不多,杨修知晓颍川才子,也并不奇怪。

杨修自己还是个屁大小子,还骂人家是臭小子,“先生,是不是荀攸、陈群这两臭小子?”

贾诩心情大好,打着哈哈,不道破:“德祖,你猜的答案不全是。”

不全么?

杨修狐疑,强迫症一般沉思片刻,呐呐自语:“颍川就这四家有先生看的上人才。或者说还有韩融、钟繇?他们年纪也太大了,和青年才俊扯不上。”

杨修这小子扯淡,韩融乃当世大儒,曾任九卿,贾诩此时那里征辟的了,拜他为师还差不多。

钟繇吗,也是党锢受害者,快四十了,还是个黄门侍郎的散官,空有才华无处施展。

杨修还在嘚瑟,“荀攸、陈群肯定是你要的人了。钟繇年长,他长子钟毓已过元服,勉强及格。至于韩家嘛,韩融外甥韩浩?韩浩其实不算颍川人,他母亲是颍川韩氏,他父亲是河内韩氏。”

贾诩翻白眼,杨修吧颍川四长钟、韩、荀、陈四家都说了一遍,还猜个毛谜语,不等于没说。

但不得不佩服,这就是四世三公世家的底蕴,杨修对天下士人青年才俊如数家珍。

杨修一顿猛猜测,这又端出一个牛人韩浩。

贾诩对这个创新屯田制度的人有印象,问道:“韩浩现在居于何处?”

杨修看贾诩不熟悉,不假思索,应道:“韩浩,字元嗣,董卓在的时候,他是河内太守王匡的从事,现在闲居在长安。前阵子,我还和他在吹牛聊天。他还抱怨长安物价飞涨,挂了郎官,也没俸禄,都快没米下锅。”

“先生,韩浩还抱怨,西凉军用兵十万,闲时正是农忙,李傕郭汜也不放人下去助农,学那边军军屯。反倒是,士兵天天吃饱了没事干,不是逛窑子,就是打架闹事,长安迟早要大乱。”

贾诩闻言惊叹,人才啊。

韩浩的话,一语中的。

士兵天天吃不了,不打仗不操练,那自然是火气无处发泄,不是嫖就是赌,风气自然就败坏下去。

士兵要是断了俸禄,嫖完赌光了,就是抢民了。

贾诩暗暗心惊,“德祖,你明日就引见韩浩来府中,我要亲自见他一面。”

杨修不满了,“先生,你明日不是要去蔡府,约见公主么,咋又忘记了。”

玛德,这该死的求贤若渴,收罗三国名人卡的癖好。

贾诩尴尬一笑,“那行,改日,你看我档期,有空就见见韩浩。”

杨修作为贾诩的秘书,掌握贾诩的每日行程。

贾诩作为将军、左冯栩,自由时间并不多。

可怜他的逛长安东西市、支持青楼GDP的愿望,到现在都没时间实现。

二人正说话间。

左右来报,“尚书,钟繇、荀攸拒绝来尚书台。”

贾诩好奇,“为何?”

信差欲言又止。

“但说无妨。”

信差鼓起勇气,还原道;“那钟繇还委婉些,他说公务繁忙,黄门侍郎不归吏部曹管,恕不奉陪。”

“荀攸呢?”

“荀攸那小子,年轻气盛,直接就把我们的信丢地上,踩踏几下,还大骂。”

贾诩站了起来,岂有此理,“他骂什么?你如实说来。”

信差打量了一下贾诩,看他面含微笑,得到鼓励,便有模有样的模仿道:

“我呸,贾诩毒士,你去告诉他死一边去,叫他能滚多远滚多远。”

贾诩脸色一变,咬牙切齿,“荀攸小儿,欺人太甚,乃公必杀汝。”


  (https://www.173xsv.cc/5114_5114293/21726983.html)


1秒记住一起上看小说:www.173xsv.cc。手机版阅读网址:m.173xs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