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0章 老将出马
第1280章 老将出马
但是去年,却是破天荒的被抢走了四个人。
这让众多陆军大佬相当不满!
这不是一个人,两个人的问题,而是整体风向的变化的问题。
这一次随着西北战事即将展开,陆军方面也是想要趁机涨一涨陆军的威风,好吸引更多的年轻俊才加入陆军,而不是跑去狐当土鳖,也不是跑去从政勾心斗角。
大乾周刊开始了舆论引导,其他的报纸也是及时跟进!
一时间,哪怕是民间都是掀起了一番向西进军的浪潮,报名参军的人都是多了不少,甚至很多人都是迸富贵险中求的心态,想要跟在大军的后头到西域发财,比如说挖挖金矿什么的。
如此局势下,褚仁梅也是带着部队来到了西北前线也就是嘉峪关。
现在的嘉峪关,可不仅仅是一个关隘,实际上其关隘的作用已经是不大了,更多的还是作为一个大乾陆军的前出据点来使用。
在这里可没有什么平明,所有的建筑清一色的都是军用设施,卓都是军营,还有大量的弹药和粮食仓库等,储备着众多的军需物资。
抵达嘉峪关后,褚仁梅吩咐副手安顿部队,而他自己则是带着副官前往第十四兵团的军部驻地。
他的第三十一步兵师嫡属于第十四兵团,这一次增援西北,实际上也不仅仅是一个师一个师的抽调,而是直接抽调了第十四兵团。
第十四兵团,早年驻防河北地区,因为当年的河北地区局势比较复杂,不仅仅面临着蒙古人的威胁,而且当地还有大量的心怀前明的遗老遗少,所以局势比较复杂,因为早期陆军一直都是在河北地区保持着大量部队驻防,防备蒙古人的同时,也是弹压当地的遗老遗少们。
后来在河套战争、东北战争后,尤其是蒙古人西迁后,河北和山西地区不再是前线边地了,压力大大缓解,所以就是把第十四兵团调往河南这个中原腹地。
后来大乾军制改革,军不再是负责某一片地区的战区,而是改为辖有固定部队的野战军,第三十一步兵师也就是长期嫡属于该军了。
目前大乾的二十几个兵团级编制,基本上下辖的部队都是比较固定的,没有特殊情况的话,一般都是不会轻易拆调,调动也是一个军一个军的换防。
这一次增援西北,实际上就是调第十四兵团增援,之前第十四兵团所辖的主力部队,也就是第十四步兵师也已经是先一步抵达,他的第三十一步兵师是第二个抵达西北前线的步兵部队,过一段时间还会有第三十二师抵达。
第十四兵团下属的三个步兵师,第十四师作为常备部队,自然是一线主力部队,也将会承担起主要的作战任务,尤其是前期的主要作战任务,其他两个师嘛,在前期也就是打打下手。
对此,褚仁梅自己是心有不甘的,但是也没办法。
这能够捞到一个二线部队的师长的位置,这已经是李大虎亲自下场为他争夺的结果了,想要一线主力步兵师的位置,那是不太可能的了。
不管是军功还是资历,他都还差的太远!
目前汇集在嘉峪关前线的部队里,已经是有三个步兵师和若干骑兵部队。
骑兵部队的话,那是骑兵将领们的事,骑兵将领之间的竞争,丝毫不亚于步兵将领的竞争,但是这没褚仁梅没什么关系。只说步兵部队的话,前线的这三个师里,除了他的第三十一步兵师外,其他两个师,一个是同属于第十四兵团的第十四步兵师,另外还有一个是常年驻防此地的第五兵团之第五步兵师。
而这两个步兵师都是属于一线主力步兵师,其师长都是大名鼎鼎的。
第四步兵师的师长周海坤,统一战争后期就报考军校,当然了,哪怕是统一战争结束了,他也没有从军校毕业,但是后来在河套战争以及东北战争里都是参加了战役,并且发挥出色,从而奠定了晋升将官的基础。
后期常年在西北地区任职,在驻防陕西地区的第四兵团当过团长,在河丰省驻防的第九兵团当过二线师的师长,后来在驻防甘肃的第第五兵团担任过军参谋长。
去年夏天开始担任第五步兵师的师长。
这可是个货真价实,要资历有资历,要军功有军功的老牌陆军少将,甚至不出什么意外的话,哪怕是没有赶上这一场的西北战役,其晋升陆军中将都是大概率的。
还有第十四步兵师的师长陈思霖,这人也不简单,先后征战于印度、非洲、担任过非洲远征军的军长,指挥部队攻占了南非,当年印度洋战役里最出风头的陆军将领。
后来调回国在作战部任职,去年年底陆军高层为了准备西北战役,几个大佬决定调第十四兵团增援西北的时候,年底的时候就是提前把陈思霖安排到了第十四师担任师长。
那个时候,实际上陈思霖自己都还不知道即将奔赴西北作战呢,还以为只是常规的轮调。
要想从这两个人抢走主力步兵师的师长宝座,褚仁梅自问还没有这样的能量,实际上不仅仅是他,就算是整个陆军里头,能够从他们手中抢走师长位置的人也没几个。
怎么说呢,军功和资历超过他们的,基本上都是中将级别乃至上将级别的将领了,是不可能去担任一个步兵师师长职务的。
而其他少将在军功和资历上绝大部分又不如他们,竞争不过。
至于准将级别的将领,就更不用说了。
因此褚仁梅纵然心中有些不甘心,但是也无可奈何。
抵达第十四兵团军部的时候,褚仁梅先是拜见了第十四兵团的军长石文德陆军中将,此人乃是宣平二十一年晋升的陆军中将,也是老资历的将领了。
拜见石文德的时候,褚仁梅自然是不会有任何天子骄子的傲气,而是保持着晚辈的姿态,小心谨慎的。
之所以这么小心,那是因为褚仁梅和石文德可不是一个派系的人,褚仁梅背后的靠山有不少,但是最大尊的靠山,还是李大虎。
而石文德呢,此人乃是李春景的老下属了。而李大虎和李春景素来不和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在陆军内部的高层会议里,这两个人经常都是针锋相对的。
甭管他们是做出给圣天子看的,还是真的不对头,但是都是导致了他们两个人下面的将领们,也是很自然的分成了两个派系。
这到了前线在石文德麾下作战,褚仁梅自然是少一事不如多一事,尽量不招惹麻烦,老老实实作战,捞取军功积累资历才是正道。
褚仁梅为什么小心谨慎,石文德自然也是知道的,双方的头顶上大佬势如水火,他们这些在下面的将领自然也是不能保持什么太好的关系。
不过他个人对褚仁梅还是很欣赏的,这个年轻人的军事才华早已经是传遍了全陆军,当年在西北任职,还只是个准将的时候,就已经是提出了一系列全新的步炮系统作战的理论。
调回金陵的时候,他开始钻研全新的战术体系,提出了火炮制胜论,主张在战斗的时候集中更多的火炮集中轰炸某一个点,为了让野战部队能够装备更多的火炮,他提出了轻量化火炮概念,主张让团、营级部队装备轻量化,可以发射榴弹,同时可以快速机动的轻便榴弹炮,以取代辖有的大量两斤、三斤散弹炮。
根据上述一系列理论,他还改进了陆军的后勤运输体系。
同时还进一步的完善了步兵部队的编制和战术。
甚至连步兵操典的编辑过程中,他也是担任了主要作者。
换句话说,其实目前大乾陆军的步兵的日常训练,有很多科目都是他提出来或者完善的。
在军事理论上,这个人的才华那是没的说的!
基本上把能够干的事都是给干了一遍,而且还相当出色。不仅仅军事理论杰出,此人实战的才华也不差,在北海省和西北作战期间,都是发挥的相当出色。
要不然的话,此人也不可能成为大乾陆军最近十年来最为年轻的陆军少将了,他晋升少将的时候,只有二十九岁岁而已!
三十岁都不到!
当年他晋升陆军少将的时候,此人当年在武学堂的同学们,大部分还是尉官呢,校官都不多,比如赵凯,当年他不过是一个上尉而已。
甚至赵凯前面几期的学长们,都还没一个少将呢!
这样的人才,怎么就让李大虎他们给拉拢了过去呢,如果李将军当年能够早一步把此人收入账下,那么对于己方派系的力量增长是有大大好处的。
可惜了!对于褚仁梅这样的人,石文德也没有太多想法,能用就用,但是也不用刻意安排,反正也不是自己派系的人,用不着特地扶持。
但是刻意打压也用不着,不是不想,而是打压不了。
西北战事那么多人盯着,这乱来的话很容易惹上麻烦。
两人的会谈不过持续了半个小时,褚仁梅就是辞别而去,然后就是回到了第三十一步兵师的驻地,带领部队天天训练。
褚仁梅带领部队训练的时候,嘉峪关以及后方的几个战略据点的部队也是越来越多了。
第五兵团、第十四兵团两个步兵军,一共六个步兵师,再加上两个划归他们的炮兵旅,此外还有第一骑兵军、第二骑兵军以及其他若干独立部队。
这两个骑兵军也是大乾陆军第一次正式设立固定的骑兵军编制,以往都是骑兵支队等临时编制模式,但是这一次为了西北战役的展开,楚行特地批准了这两个骑兵军的设立。
成为了大乾里编制最大的野战骑兵军,每个军都是辖有三个骑兵师、一个重骑兵团。
随着时间的过去,在西北前线的部队也是从几万人增加到十万,然后是十五万、二十万!
其中的嘉峪关前线,更是主力汇集,足足汇集了两个步兵军、一个骑兵军。
五月十六日,嘉峪关前线的诸多高级将领们齐齐出现在火车站,三个陆军中将带头,一票少将、准将们老老实实的等候在火车站。
能够让他们集体出现在火车站,老老实实的等候的人,自然也不是简单人。
他们要等的人,有三个,其中一个是他们的顶头上司,大都督府副使、督办西域军务大臣、陆军上将秦去疾。其督办西域军务大臣的头衔,翻译过来就是西域战役总司令了,不过大乾一般不叫什么总司令,一般都叫督办某某军务大臣。
这严格上来说,这个督办大臣都不是一个固定的军方职务,而是一个差遣,也可以说是钦差,由圣天子直接派遣,手持圣旨和尚方宝剑的那种!
同时和他一起来的还有甘肃省巡抚,不过这个巡抚不重要,没什么人关注。
还有一个值得他们关注的是现任翰林院的副掌院学士、秘书处副处长、值房行走大臣刘必显。
刘必显的品级虽然只是个从三品,但是其政治地位丝毫不亚于普通文官的正二品、因为他是秘书处副处长,翰林院的二把手,天天呆在楚行身边的天子近臣。
单纯说政治地位而言,其实他的地位比秦去疾还要略微高一些,哪怕秦去疾是大乾侯爵,陆军上将,大都督府副使,但是他可没进入值房。
而值房,才是大乾真正的权力核心!
现在的九名值班大臣、二十六名行走大臣,一同组成了大乾王朝的核心权力机构:值房!
但是,这也只是单纯说政治地位而已,但是从其他方面来说,刘必显又不如秦去疾了。
秦去疾可是开国功臣,大乾南澳侯,嗯,他的封地在澳洲西南部,所以他的封号也是被正式确定为南澳侯。
在火车上,一文一武却是没有太多的接触,秦去疾不搭理刘必显,而刘必显也是基本不和秦去疾进行接触,两个人都是待在自己的专列车厢了,一路上只见了几次而已。
如此自然是为了避嫌!
刘必显是作为天使来前线,慰问部队,稍候就会单带甘肃坐镇大后方,主持地方配合军方作战事务,比如说修铁路,督办甘肃、陕西等地区的兵工厂以及相关产业做好生产,保障西北铁路的畅通、筹集粮食果蔬肉食什么的。
说白了,就是来给二十几万大军当后勤大管家来的!
而秦去疾是西域军务督办大臣,二十万大军的最高指挥官,他们两个人要是联系密切的话,分分钟就会惹上麻烦。
鬼知道他们身边有多少军统鹰犬盯着呢。
为了避嫌,他们基本不接触,大家各干各的事。
刘必显为了避嫌,抵达了嘉峪关后,只是照章办事,奉旨代替圣天子巡视慰问各部队,第二天就是乘坐火车返回了甘肃省的省治,也是西北前线的大后方甘州城。
他只要配合军方打仗就行了,至于嘉峪关前线军方怎么打仗,打的怎么样,他懒得管,也管不着!军政分离之下,刘必显哪怕政治地位比秦去疾高,也没权限干涉军方的行动!
反过来,其实军方也没权利干涉他的工作。
这一文一武,各干各的,基本是平行运转。
不过说是这么说,当刘必显走了后,秦去疾也才是松了口气,这边上有着一个值房行走大臣盯着,他始终都觉得不自在。
现在那人滚蛋了,他也就可以把所有的精力投入到即将开始的西域战事上了!
按照圣天子的旨意,西域战事必须在六月份前展开,充分利用当地的夏季,并在秋天结束前期战术,然后过冬。
留给他的时间已经是不多了!
就当秦去疾陆军上将抵达嘉峪关的时候,数百公里外的哈密城里,乌力罕也是没有闲着,正在指挥着手下的将领们部署哈密城的防务,同时派遣骑兵部队密切监控周边地区,尤其是靠近嘉峪关地区的乾军动向。
乌力罕,其人也是蒙古人里的老将了,而且他从来都没有参加过什么西征,他一直都是待在东线。
多年来一直带领蒙古人的部队驻防在哈密地区,他麾下的三万多部队就是阻拦乾军西进的第一道防线。
乌力罕和乾军交手多年,对乾军可谓是非常的熟悉,并且也是针对性的做出一些战术安排,比如说这些年西域地区之所以没有遭到太大的损失,主要就是因为他采取了避敌锋芒的措施。
在靠近嘉峪关,也就是靠近大乾控制区的地带里,平日里只是保持着少量的侦骑部队,甚至连部落放牧都是不再过去,采取了坚清壁野的方式,愣是制造了宽度达到了一两百公里的无人地区。
但是在数百公里后,他却是在哈密地区修筑了城池,而且这还是蒙古人主持修筑的第一座类似于棱堡的城防建筑了,蒙古人和乾军交战多年,该学的东西早就学了,棱堡也不例外。
如此也是导致了,这么多年来,虽然每年乾军都会出来作战,但是顶多也就是爆发一些中小规模的战事,大规模的战役始终没有爆发,同时乾军受限于补给线漫长,也无法动员大规模的部队跑到哈密攻城。
而派来的中小规模的骑兵部队,也是不敢冒险攻打有数万人驻防的哈密,来了甚至都有可能被蒙古人吃掉。
如此每年的中小规模战斗持续几个月后,乾军往往就会因为后勤问题而主动退回嘉峪关,这样一来,偌大的地盘又是重新回到了蒙古人的手中。
如此反复了十几年后,饶是大乾王朝强悍无比,空有强大的武装力量,但是蒙古人却是始终掌控着西域。
(https://www.173xsv.cc/5142_5142045/470705.html)
1秒记住一起上看小说:www.173xsv.cc。手机版阅读网址:m.173xs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