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六章 国子监改革
第五百一十六章 国子监改革
楚行自下定决心,参与天下纷争,与各方势力争一争天下。
除了关注天下各国,了解天下形势,吸取新的学术思想,诸如西学东渐的内容,了解最新的农业技术之外,更关注了解华夏大地的历史。
在他看来,华夏之所以连绵不绝几千年,除了文化上大一统之外,便是这片土地崩坏—兴盛—再崩坏的这套体系在起作用。
凡夫俗子也好,君主也罢,都讨厌变革,都讨厌战争。
但是在这崩坏之中,往往也蕴含着机会。
华夏之所以在几千年来,一次次领先于世界,靠得就是在这崩坏的时局之中,涅槃出来的新的生命,所爆发的无穷的生命力。
而如何去引导这种生命力,创造力,让这个国家再次兴盛,我们的先辈们,已经在史书中详细的给后人们介绍了下来。
楚行并不是如何喜欢朱元璋,但是却又不得不佩服这个从民间中走来,开局只有一个碗的雄才大略之君。
其治国之术中,有一项政策是楚行极其钦佩的。
那便是人才的教育。
朱元璋是极其重视人才的培养的,为何在后世史书中,朱元璋大杀功臣名将动辄几千人几万人,却可以保证帝国高效的运转。
因为只要他在,总是有新鲜血液可以涌入这个新成立的帝国之中。
朱元璋曾在洪武二年,敕令国子监学官:“今太学之教,本之德行,文以六艺者,遵古制也”,“欲人材之盛,必养其德性,苟无作养之功,而欲成其材,譬犹雍百川而欲水流,折方长而求大木,其可得哉。”
由此可见,朱元璋并非是传说中的那么不学无术,他培养人才,首重德行操守,他希望培养的是德才兼备的人才,为大明帝国所用。
而当初的国子监,也确实为大明帝国立下了不小的功劳。
可如今的伪明朝廷的国子监早就沦为了统治者们的进身之阶,成为了一群二代的游戏之物,难为大明提供一个人才了。
相比之下,楚行与朱元璋当时的环境又大为不同。
朱元璋是站在道德制高点上的男人,他的口号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而彼时元末的读书人又找不到一个做官的渠道,朱元璋可以说是跟士大夫们一拍即合,所以他想要成功,相对就比较简单。而楚行则大为不同,首先他跟士大夫的利益并非一致。
他要的是改天换地,将士大夫的天下进一步扩散,改变成天下人的天下。
让天下人都有一个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让天下所有人都能看到希望,都有机会是争一争属于他的富贵。
同时外部上来讲,西方正在开启思想运动,大航海运动,届时一个个西方强国会涌现,如果单纯的利用前人的那一套,国家虽然会短暂的兴盛繁荣,但是终究避免不了被外敌侵袭的命运。
所以这一次,楚行的诸多办法,并非是完整的承袭先人的手段,而是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其实,国子监自成立以来,已经变革了数次了。
但这一次变革,却比先前更加的猛烈。首先便是大乾治下的所有学堂,包括国子监,一起合并。
其中先前内阁附属的文学院,以及工部的附属的工学院,大乾皇室的医学院,农学院,悉数合并,统称为大乾国子监。
而国子监则分为两大学院,文学院和理学院。
不过这里的理是指理工的意思,并不是传统的儒家理学,是大乾为了发展工业化而做的努力。
同时国子监还下设医学系,农业学系、政法系等等。
大乾肯定不会走大明的老路,甚至说此次是在传统国子监基础上,做了一次大胆的革新。
亦或是,大乾的国子监只是个披着羊肉的假货,他的真实身份应该叫大乾京师大学堂更合理一些。可惜的是,尽管楚行和大乾的高层百般努力,国子监真正厉害的点,依然是四书五经,理科水平依然很差劲。
国子监和讲武堂乃是大明的一文一武的两只手臂,不过很明显其教育模式和未来的方向是完全不同的,以讲武堂为代表的机构,明显是培养军校生,是为军队培养人才服务的。
而国子监培养出来的人才,是要走上科研道路,亦或是走上行政道路的。
没办法,这个年代,如果不以当官为吸引力,很少有人愿意为大乾效力的。
尤其是大乾的统治根基,还有一大半在山东这块土地上。
而这一次科举,一方是是大乾对外的政治宣传秀,告诉世人我们已经是真的朝廷,真的政权,另外一方面也是为国子监选拔优秀的生源。
其实除了讲武堂、以及国子监这种纯粹的政府机构式的培养人才机构之外,其实楚行还有另外一个单独的培养渠道。
这个渠道更加全面,对大乾对他也更加忠心,行动力更强。
那就是童子军里面的儿郎们。
因为征战和灾荒,大乾几乎每到一地,都会收容大量无家可归的小乞丐。
这些孩子流离失所无家可归,过着随时可能命丧黄泉的日子。
是楚行给了他们一条活路,给了他们一个长大成人的机会,所以这群孩子的忠心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一开始,对于这群孩子的未来,楚行的想法是比较简单的。
那就是将童子军当做育婴堂亦或是孤儿院,提供一些基本上的学前教育,等到他们长大之后,再去高等学府。但是最近楚行却改变了最初的想法。
因为楚行格外关心童子军的成长,所以很多时候即便是他再忙,也会抽时间去教导他们。
在这个过程中,楚行意外的发现,在站乱叫中存活下来的孩子,可塑性更强,接受知识的能力也更快。
因为他们被抛弃过,更知道表现出自己价值的重要性。
而且他们本身也是一张张白纸,不像是自幼接受儒家教育的孩子一样,头脑上已经打上了钢印一般的束缚。
甚至有些孩子的优异表现,让传教士们大为惊叹,夸赞楚行手下的少年郎们,比西方的天才都要强。
不过在楚行看来,这些传教士口中的天才,也就是相当于后世小学水平,好一些的可能会达到初中一年级的水平。然而即便如此,楚行也是大喜过望,为此他是特地更改了童子军的培养方式,并且决定把那些学习成绩优异的孩子挑选了出来,然后由楚行继续亲自教导。
在这个时代里,没有人比楚行拥有更渊博的科学知识的!
至于其他学习成绩一般的孩子,也是不再继续补充进入国子监或者是御学堂,而是继续在童子军里学习,反正讲武堂和国子监也没不能提供比童子军更好的教育。
并在童子军里执行了全新的年级制度,仿照后世,建立育幼班、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如此一来,便是十五年的人才教育。
并且这个区分是不单纯以年纪为标准,而是以学识水平为基础。
实行年级制度后,对童子军里的少年们统一安排了考试,考试不合格者一律为一年级学生,考试合格者升入二年级,然后对二年级学生再进行考试,合格者升入三年级,一次类推。
考试不合格,只能蹲级。连续两次蹲级者,只能离开。
目前童子军里的五百多名少年里,三分之一还是一年级,另外还有三分之一是二年级,而越是高年级的学生则是越少,等到了六年级阶段的学生,已经是只剩下了区区三人。
采取了年级制度后,楚行为了给他们从小培养等级、服从意识,采取了高年级生对低年级生有教导、管理的责任以及权力,甚至低年级的老师,都是由高年级生担任的,学习成绩优越者将会拥有各种特权以及便利。
比如低年级的前三名,高年级的前五名都将会得到楚行的亲自教导,尤其是对六年级的三个学生以及五年级的七八个学生,楚行可是亲自负责教导的,其原本的老师顶多就算是助教而已。
同时为了避免外界的人污染他们的三观,采取的是封闭式管理。在这种模式下,其实已经开始逐渐展现成果。
他手下的学生们,已经开始尝试着指挥着一群铁匠们打造了一个锅炉,然后直接用木材烧水,用铜管导出水蒸气,其水蒸气成功的推动了叶轮的转动。
尽管这个装置只是最简单的蒸汽机试验装置,距离实用还有一万八千里呢,但是试验获得成功后,也就是证明了蒸汽机的确是可以作为动力来源使用的。
至于说什么时候能够造出真正实用的蒸汽机用以推动轮船,抽水机之类的器械运动,那只有天知道了,反正楚行觉得这个时间不会短,而且有可能极为漫长。
不过这种事急不来,就跟研发镜子一样,那些工匠们搞了这么久一样没搞出来,但是楚行不着急啊,慢慢搞就是了,一年不行就两年,两年不行就十年,他就不信搞不出来,死都要搞出来。
他又不是要造什么原子弹,只是想要造个最原始的蒸汽机而已,花上几年甚至十几年他还真不信搞不出来。
(https://www.173xsv.cc/5142_5142047/471466.html)
1秒记住一起上看小说:www.173xsv.cc。手机版阅读网址:m.173xs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