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7章 采摘猕猴桃
第二天起床,刘晓希迷迷瞪瞪打开手机,就看到刘晓成给她发的消息。
刘晓成:你找到工作没
刘晓希:没
刘晓成:那你赶紧回来,我们今天要去地里摘猕猴桃
刘晓希:哦
又在床上躺了会儿,刘晓希才洗漱,煮了碗面吃过后才坐车回村里。
光幕下
一些朝代的古人也在采摘猕猴桃,作为我国本土水果,历史由来已久。
已经南迁南方的古人们对它并不陌生,不过古代的猕猴桃个头还比较小,甜度也欠缺,没有后世的大,毕竟现在社会经过人工培育和种植技术的提升,差别还是很大的。
孩子们兴奋的成群结队往山里跑,或是背着背篓或是提着竹篮,秋天,果子成熟的季节。
山林里,毛栗子、野山楂、金黄的野柿子这类野果子都可以摘了,晚了可就被人摘完了。
长辈们要忙着秋收,地里的粮食要赶紧收回家,趁着天气好,要先晒干才行。
老人们则是守在大坝或是院子里看守粮食,看天色不对就要弄进屋,免得被雨水打湿,那一年的辛苦白费了不说,一家人都要挨饿的。
秋收本就容易磨掉人半条命,有点条件的人家都会尽量准备好一点。
—
等刘晓希回到家,刘晓成正在屋里玩手机。
“不是摘猕猴桃吗?爸妈呢?”
刘晓成放下手机,边穿鞋,“已经去摘了啊。”
刘晓希疑惑道:“那你咋还不去?”
刘晓成:“我等你一起啊,要不是等你,我早就去了。”
“...呵呵。”
换了身长衣长裤,刘晓希姐弟锁好门才骑着小电瓶往果园去,去往果园还要穿过村子。
刘晓希家所在的村子叫青田村,四面环山,对于南方的山,一年四季都是郁郁葱葱的。
整个村子很大,大概好几百户人家,但都是分散居住,具体有多少户,刘晓希也不清楚。
刘晓希家前面就是公路,蜿蜒曲折。
至于村民们的房子,也都是坐落在公路周围,周围散落着田地。
屋舍、田地、青山、蓝天白云就构成了一幅自然田园风光。
在公路两旁都种有银杏树,春天会发嫩绿的小芽,夏天叶片泛着翠绿的光芒,到了秋天叶片金黄如画,冬天又会逐渐凋零。
此时正好是秋天,银杏叶已经泛黄,上面还结满了银杏果,不过村里人一般都懒得去摘的。
光幕下
祖辈们一边忙,偶尔又抬头看两眼。
靠前的时空,大多数人基本上还居住在中原一带,这西南地区,还少有人涉足,这平原丘陵的风貌看久了,对西南一带的风土人情、山连山的地理环境倒是别有一番吸引力。
晒着渔网的大娘爽朗的笑道:“我自小在海边长大,说起来还没去过内地,瞧着和咱海边还真不一样。”
商人无奈摇头,“这地方山还真多,也就是后世能在山里凿洞修路,这搁咱现在,这老多的山了,加上瘴气什么的,去一趟可不容易。”
姑娘眼里好奇的的看着光幕中的村庄,“这南方的树木好像很少变黄,瞧那些山上竟然都还是青绿的…”
......
嬴政看了两眼,继续投入到批阅奏折当中,太忙了啊,必须争分夺秒干活。
李世民看着路边那些银杏树,就想起观音禅寺种下的那棵,也不知道千年后,这棵小树苗还在不在了?李二突然很好奇。
—
刘晓希她们骑着电瓶车穿过村子,在村子中间的位置,这里有一棵大榕树,树干目测能达到一米的直径,树龄不知道多少年了,是村里大爷大妈们夏天最喜欢的地方,也是村里八卦的首选地。
不过现在是秋收忙碌的时候,只有一两个老人坐在这里歇息。
在大榕树旁边有一个篮球场,那是国家爸爸为了丰富老百姓们的娱乐,特意出钱修的,此时里面有几个小孩子在玩篮球。
距离篮球场一百米的地方,就是村卫生室,一个两层的小楼,门是打开的,一位老人正在门口坐着输液,边晒太阳。
附近还有几家小卖部,村里孩子最喜欢的地方了。
而随着政策越来越好,村里每隔几十米就安装有一个太阳能路灯,晚上照明非常方便。
光幕下
祖辈们是第一次仔细的看清后世的村落环境,谁让刘晓希这姑娘不怎么出来逛,整体上看着比他们想象中还要好。
那个篮球场,他们在市里也看见过,还不少,有很多年轻人在玩球,谁能想到在村里也能看到,实在是叫人沉默。
村卫生室那个房子大家同样也看到了,原来就是这个啊,后世的国家若是每个村都修一个,那真是不敢想。
良久,一个苍老的声音响起,“后世的国家啊,到底为祂的子民做了多少啊。”
小伙子闷闷的开口,“肯定做了很多,祂将百姓放心里,是我,我也爱祂。”
......
古代的大夫们对卫生室感兴趣,那细细的管子里面装的到底是什么?实在是太叫人好奇了,而且为什么大夫要穿白色的衣服,有什么讲究吗?
各时空的孩子看到后世的孩子玩球,他们既羡慕又想玩,只是古代的技术还没办法做出这种能弹跳的球出来。
明君们看得越多,越是督促他们奋发图强,都是紧迫感啊。
—
等刘晓希她们穿过村子,接着从公路往岔道口的水泥路驶去,村子的身影渐渐落到后面,映入眼帘的是更多的山脉,还有一片片被开垦的田地。
地里随处可见的是村人们忙碌的身影,有在掰玉米的、有在收割水稻的...
这一刻,时空彷佛重叠了,祖辈们看到了种花家一代又一代人的影子,农活,千年来,一直都在。
当看到那收割稻谷的工具时,靠前的时空人们瞬间精神了,这木制的收割工具到底是怎么制作的?
这可吸引了一批研究人士,哪怕是农人们都很好奇,只需要用脚一直踩就能将谷粒和稻杆分离,实在是太过方便,光是看着就知道比人力摔打要节省力气。
朝廷的农官们都无需等待陛下吩咐了,眼里兴起了研究的小火苗,要是能造出来,那无疑是好事,皇帝高兴、百姓们高兴,自己也高兴,何乐不为呢。
—
几分钟后,刘晓希她们也到自家地里,这连绵几十亩地都是村里人种的猕猴桃,除了刘晓希一家,不少村人也在采摘果子。
看着这漫山遍野如此大规模的猕猴桃,祖辈们都有些惊讶,也能猜到这些想来都是要拿去卖钱的,说起来,不少人倒是想买点来尝尝的。
刘爸刘妈已经摘满两个背篓了。
刘晓希先是拿出手机,拍了好些猕猴桃的照片,给好友发了消息。
刘晓希:(图片)(图片)我家种的猕猴桃成熟了,你想不想吃,来摘点?
发完消息刘晓希就拿着一个塑料桶投入了猕猴桃的采摘中。
“今年的猕猴桃长得还挺好啊。”
刘妈妈边摘果子边搭话,“是啊,咱家这两亩地,能摘不少啊,少说也有七八千斤了。”
刘爸爸开口道:“还有你二叔家地里的,他们全家年初不是都去浙省了吗,打电话来,说能卖就一起卖了,给咱分一半钱,我们两家的加起来少说一两万斤。”
祖辈们听着这一家子对话,这产量着实是不可思议,差不多一亩地就能长出四千斤的猕猴桃,老祖宗们都呆了呆。
他们是知道后世的作物,亩产都大,但没想到竟然这么多啊,那水稻、玉米、土豆亩产又能达到多少斤,实在不敢想。
正处在饥荒的灾民们,免不了难过,尤其是看着挨饿受冻的孩子,对后世更加渴望。
这边,刘家的对话还在继续。
刘妈妈对此不置可否,“咱这家家户户都种得有,哪有这么好卖?就咱家,哪年不都是剩下好多,除了送人,加上家里也吃不了那么多,最后都坏了。”
刘爸爸憨厚的笑笑,“有什么办法,之前种了好几亩,我还挖丢了那么多,现在有人来收的话就卖些,要不就是拿到县里或镇上多多少少卖点出去,也能赚两个钱不是。”
刘晓成在旁边出主意,“网上卖呗,现在电商这么发达,注册一个网店,跟快递谈好,就能行了。”
刘爸爸对此不乐观,“不好卖吧,这卖便宜了加上运费,咱就亏了,要是卖贵了也没人买啊。”
......
光幕下
祖辈们也在思考着有什么办法卖出去,毕竟他们也没想到产量竟然这么高,而且这种的人还这么多,想卖出去、并能卖个好价格还真不容易。
小少年吸溜了下口水,“如果能卖给我也行,嘿,我还挺想尝尝的。”
小伙子逗得哈哈笑,“这倒是好主意,若是拿到我们大唐来,肯定都不够卖的。”
姑娘皱了皱眉,颇有些遗憾,“可惜刘姑娘不知道我们的存在啊,她也没办法卖给我们。”
......
这边,刘晓成还在继续出主意,比如做猕猴桃干之类的,但都被刘爸刘妈一一反驳了,这玩意儿自家做出来就是三无产品,谁敢买啊?
最后,还是在刘晓希和刘晓成坚持不懈的强烈劝说下,刘爸刘妈终于松开可以试着开个网店看看,不过对于开网店,刘爸刘妈压根不懂,所以怎么弄还得是刘晓希姐弟俩来。
看着刘晓希一家最后的决定,祖辈们也觉得不错,毕竟渠道多了,怎么说都能多点机会卖出去,即便卖个三瓜两枣也是好的,不然就砸在手里了,实在过于浪费。
刘晓希一家说说笑笑的在忙着,直到把三轮车箱装满,才结束。
这些摘好的果子,刘爸爸准备拿到镇子上支个摊,或许还会遇到前来收购的收购商。
刘晓希和刘妈妈准备去对面山上捡板栗,刘爸爸和刘晓成则是直接拉着猕猴桃先去镇上摆摊。
板栗林在刘晓希有记忆起就有了,据说是一个老板种的,整座山上都种满了栗子,后来可能是不赚钱吧,那个老板走了,这些板栗树也都一直还在,没有人打理了,每年秋天,村里人都会去捡些栗子回家,不管是炒栗子、炖鸡还是煮来吃,都是一种秋天的味道。
对于古代的贫苦百姓们来讲,是非常喜欢毛栗这种食物的,里面的淀粉含量高,饱腹感特别强,秋天多弄些野栗子回家,冬天就多一点吃食。
回家的路上,是刘晓希骑着小电瓶载着她老妈,路上遇到村人,刘妈妈还跟人聊着。
“你家这谷子长得好啊,看起来能收不少嘞。”
“哎,看着的确比去年多,今年换种子了,当时买的时候,种子站的人说这种是高产种子,一亩地大概能收个1000-1200斤,要是杂交水稻啊,那不得亩产1600斤去了。”
“的确是不错,我家都好些年不种稻子了,麻烦很。”
......
光幕下
祖辈们哑然,在忙的人都不禁停了下来,怀疑耳朵听错的人,看了看旁人的反应,也知道自己没听错。
虽然心里之前猜测过,但是现在是亲眼看到的场景。
古代的农人们眼睛一眨不眨的看着光幕里的水稻,再和自家地里的相比,手里的锄头、镰刀都拿不稳了。
王侯将相也坐不住了,如果他们的时空,粮食产量能达到这么多,那可以养活多少人口,简直是不敢想。
嬴政平日里冷静的面容都显得有些迫切,“高产水稻,莫非还有低产水稻,那杂交水稻又是什么?传农家的人来见朕。”
刘彻眼神中带着渴望,“若是大汉能有这些高产种子该有多好啊。”
......
其实每一个朝代,农业都在进步,但和后世相比差距还是巨大的。
各朝代,不少学者在研究,很多经验丰富的老农们,也有了前所未有的动力,一定要研究出高产的种子,‘杂交’二字给了他们不少启发,虽然研究的过程大概是枯燥又漫长,还不一定有结果的,但这就是古代劳动人民的精神。
—
回到家,刘晓希打开手机就看到了黄诗琪给她回的消息。
黄诗琪:哇,看起来真不错,不过我没时间来了,最近找了个工作,我在试岗
刘晓希:什么工作啊,没听你说啊
不到一分钟,对面就回复了,
黄诗琪:怎么说呢,我也还没弄明白到底是个什么工作,就想随便先找一个工作干着,免得自己胡思乱想
刘晓希:那行吧,薪资怎么样
黄诗琪:不知道,没具体问
刘晓希:??啥?
黄诗琪:唉,做着看看吧,找不到工作了,去面试不仅要问婚育打算,还要被问有没有负债,有负债就知道你不敢随便辞职,就能随意拿捏你,现在就业环境真的难
刘晓希:我目前还没遇到这种呢,那等我回市里再给你带些去
黄诗琪:好
光幕下
祖辈们面面相觑,再一次对后世的工作有了进一步了解,就连他们都感到难,难如上青天。
小媳妇边洗衣服边吐槽,“这问别人的家庭婚姻、未来规划倒是都能理解,但问别人的负债情况,看着的确别扭。”
大娘白眼一翻,“唉,就像黄姑娘说的,就是把你的情况调查的清清楚楚,看好不好拿捏呗。”
小伙计瞪大了眼睛,颇有些郁闷,“这也太过分了,哦,我想起来了,那面试要填的简历表,上面不是还要填父母亲人的信息吗,也是想了解你的家庭背景,看好不好拿捏不成?”
酒庄的掌柜很清楚这些弯弯道道,“后世找工作的人多,的确是给了招人的公司更多的选择,即便做得再过,都会有人去干,这也没办法。”
……
(https://www.173xsv.cc/5267_5267201/19320365.html)
1秒记住一起上看小说:www.173xsv.cc。手机版阅读网址:m.173xs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