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在太平道,想要提升,就需要功劳。

这个功劳,就是在各自岗位上完成相应任务的功劳。

每月按时完成任务,计一小功。

每年记一大功。

最少五个大功才能提升。

然而问题就在这里。

这五个大功,不是说你在岗位上蹉跎五年就行的。

你必须完成当年的任务目标。

只有完成了相应的任务目标,才能够计入一个大功。

而完成了五个大功,才能够提升。

如此一来,直接将一群摸鱼摆烂的官员全都按死在了原地。

摸鱼摆烂之人,是永远无法得到升职的。

如果只是如此,那么只要活得够久,其实也可以慢慢熬。

但妙就妙在,这大功的获得途径很多。

比如战时的大功就奖励十分频繁。

有着一系列的相应奖惩制度。

就拿此地的县政府来说。

想要做事,就需要团结常委。

而县常委之中,共有单数的常委。

这些常委掌控着全县的方方面面。

每一个常委只负责单一的项目。

如同以前那样的百里侯的情况,是不存在了。

县委书记虽然是县城最大的官员,但是也要受到县长制约。

每一次县里进行超过百人规模的工作的时候,就必须要开会。

开会的目的不是沆瀣一气。

而是要进行争取。

县委书记和县长是天然的竞争对手。

县委书记主要负责的是监督官员。

而县长却是当地治理县城。

县长想要更进一步,就需要争取县常委的支持。

而县常委的支持,又意味着县长和县委书记在当地的权力份额。

又因为只有单数数量的县常委,所以一旦进行投票,就势必会发生谁高谁低的情况。

所有提案,必须超过三分之二的支持才能生成。

如此一来,少数服从多数,事情也就确定了最终的结果。

当然,县委书记有着一票否决权。

可一票否决权不是随便乱用的。

每个县委书记五年的任期之内,每年最多使用三张。

而一旦使用了第三张一票否决权,那么这名县委书记就会被调离当地。

而一旦两位县委书记或者县长调离当地,那么高一级的市级领导,就会派遣调查组下来审查。

一旦发现问题,立刻就会严重惩处。

甚至具有重大问题的,还会直接判处死刑。

这一整套的流程下来,对于三人来说,简直堪称折磨。

汉随秦制。

虽然经过四百年的发展,如今的东汉朝廷已经有一套能够运行的管理架构了。

但是显然,这种管理架构,是不如太平道的。

然而问题就在于,三人中,荀彧是士族出身。

什么是士族?士大夫阶层。

又称门第、衣冠、世族、势族、世家、巨室、门阀等。

门阀,是门第和阀阅的合称,指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

可以说长久以来,只有士族之人才能够当官。

然而东汉时候的朝廷是什么情况?我举荐你为太守,你举荐我为刺史。

举孝廉。

是整个大汉四百年时间里,选拔官员的重要依据。

虽然在真正的有识之士眼中,这样的情况显然是有问题的。

可还是那句话,没有背叛自身阶级的存在。

所以虽然很多人都看出了这样做有问题,但他们却并不会进行改变。

因为他们都是既得利益者。

自然不会放弃自身的利益。

但是太平道却截然不同。

因为太平道本身是道教组织。


  (https://www.173xsv.cc/5274_5274378/19174757.html)


1秒记住一起上看小说:www.173xsv.cc。手机版阅读网址:m.173xs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