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上看小说 > 关于南朝贵公子是我冒充的这回事小说 > 第152章 三道难题(中)

第152章 三道难题(中)


“先生。”

“先生?”

王扬连叫两声,才让庾易缓过神来。

“我这办法行吗?”

“甚妙!甚妙啊!之颜,我再问你一个问题——”

庾易迫不可待地就要发问。王扬忙道:“先生,常平仓的事......”

“这个好说!你看看下面这个问题有什么办法能解决......”

庾易本来没打算问王扬第二个问题,但王扬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出乎他的意料之外,所以把第二个难题拿出来试试水,这第二个问题比第一个要难,能有办法最好,就算解决不了,也不会有什么损失。

王扬见庾易这么说,也只能继续听下去。

“这是......这是我另一个朋友遇到的问题。今年南广郡蒙山下发现了一座铜山,乃前汉邓通旧时铸钱处。朝廷为此特意从少府分出一整批制钱官吏和工徒,派到南广,设钱署衙司,专门负责开采铸钱。可几个月下来得钱不过千万,但耗费成本几乎与所得利润相当!

从人员开销到置办器具,再到建厂、雇工、采矿、熔铜、开砂,几乎步步是坎坷!每一步都在撒钱!还总是出现各种各样的突发问题!几个月下来,耗费不仅不减,反而渐有加大的趋势!现在铸钱的速度已经赶不上花钱的速度了,要是再这么下去的话,这钱铸得还有何意义?如今朝廷除了放弃此铜山之外,还有没有什么别的办法?”

庾易期待地看着王扬。

王扬想了一会儿,问道:“您朋友是郡太守?”

“嗯......比太守大一些。”

“州长史?”

“......之颜,你是又想到什么好主意了吗?”庾易见这对话与之前如出一辙,不由得期待更大。

“我这个主意需要朝廷同意,不是地方能决策的。”

“没关系!只要办法管用,我那朋友可以向朝廷请示!之颜你尽管说!”

“现在的症结是成本高,成本高的原因其实主要是行政成本高......”

见庾易不解,王扬进而解释道:

“朝廷派出那么多人到偏远地方,一来人员繁冗,二来不熟悉当地环境,三来天高皇帝远,四来管理模式估计是原样照搬京城官署,不会因地、因时、因事制宜,这么一下来,多余的花销一定不会小,效率也不会高,不然像置办器具、建厂这些都是前期投入,前期弄完了,后面的花费本应该逐渐减少才是,没有越来越费钱的道理......”

庾易听得连连点头,心道这少年也没见到章奏中的具体细节,但却说得宛如亲眼一般,并且一下就看出关键,这等体事察物的能力,可不是一般少年人能有的。

“......这是典型的活力不足。活力就是动力,就像一潭死水,没有活力,静止不动,那它只能干涸发臭。所以要引进活水,有了活水就能激发活力,局面也就能为之一变——”

“之颜说的活水来自?”

“官府之外。”

庾易神色一变:

“此事断然不可!铸币之权乃国家公器,岂能放与私人?《左传》云‘国不堪贰。’汉孝文听下自铸钱,故吴邓钱遍于天下,而后有七国之乱。钱币不专于国家,则地方做大。且私人铸造,为求谋利,必杂以铅铁,损坏币制。币制一坏,其弊更深!其害更远!前朝景和年间,盗铸之风盛行,劣钱遂多。一千钱长不到三寸,入水不沉,随手破碎,故物价踊贵,斗米至万钱,市场大乱!所以即便那铜山币场弃之不用,也不能放与私人!”

王扬解释道:“不是放与私人,而是准许私人参与进来,名之‘官督商办’。意思就是蒙山铜矿的所有权还是归朝廷,但开采和铸造环节,可以引入一家或几家共同参与。参与者可以是商人,也可以是士族。只要有足够资金,有经营能力和经验,并且愿意与官府合作,就可以让他们入场。由官府派监察人员,全程监督,纠察质检,严明科条,这样就不用怕坏币制;把铜山的所有权和铸钱的决策权握在手里,就不用担心地方做大,只要将每年铸钱的收益分出一部分给他们就行了。”

官商合营分利的模式最早起于唐代,至宋朝大兴。此时尚无这种观念,之前王扬提出建常平仓、给士族分红的想法时,其实已经有了官商合营的影子。只是常平仓不是专门做生意的机构,也不太涉及经营,更近于仓库性质。而士族也只是出粮分收益,并不参与管理,所以庾易听说时虽然惊奇王扬点子多,思路活,但并没有做深想,而现在则实实在在地被震撼到了!

“让私家参与,真的可以让矿山获利吗?”庾易不确定地问。

语气乍一听好像有些怀疑的味道。但事实上,与其说怀疑,实则更近似于请教。

“只要选对于参与者,划分好权责,就一定可以。从资源上来说,官府的优势在于拥有政策、合法性、技术和现成器具;私家则有资金、管理经验和盈收动力。只要把两者资源有效整合,盈利没有问题。尤其私家是占分红的,和办事官吏不同,他们是盈利越多,赚得越多,当然尽心尽力。

所以让私家参与,一来投入资金,避免官府独自承担亏损。二来可以转变职司赘冗、人浮于事的弊端,改进管理和经营模式,提高效率。三来有资格参与的私家,必然有一定势力,可以直接解决地头上的一些问题,减少阻力。能少花很多冤枉钱。不过在选派监察官员的时候,要慎重挑选,不仅要从人品上把控,更要从制度上防止他们与私家同流,所以放权不要单一,要制衡,衙司之间可以有矛盾甚至对立,再定期设巡查......”

庾易越听眼睛越亮,虽然有些词和说法听着古怪,但大概意思是听懂了。听到最后更是兴奋地直接站了起来,全无平日里的舒缓风范:“之颜博古通今,察远照迩,真大才也!!!”

远处,庾于陵见父亲突然站起,状似激动,心中咯噔一声,叫道:“不好!可能是谈崩了!”

庾黔娄看到父亲行为异常,心中也犯嘀咕,父亲一向稳得住,今日这是怎么了?难道王扬年轻气盛,言语间冲撞了父亲?不会吧,就算冲撞,以父亲的养气功夫,难道还至于当场发作?不过王扬的气人本事倒是不可小觑......

正思考间,庾于陵已经疾步赶去劝解。庾黔娄也只好跟在弟弟身后。

两人赶到的时候,正撞见父亲拉着王扬的手,大步走出池阁:“这是最后一个问题!也是最重要的问题!之颜,你要是能答出这个来,别说一个请求,十个我都答应!”

“先生明明刚才说.......”

“放心放心!这绝对是最后一个!”

然后就撞见急匆匆赶来的兄弟俩。两人见到父亲满脸喜色,走路生风,王扬一脸无奈的笑,似乎不像是吵架的样子。

“你们来的正好。阿介倒茶!去我书房里,用摆在书格最上面那个青釉点褐罐中的茶叶!水找老侯,让他取今日新打的泉水。阿贞,告诉厨房准备夜宵。”

庾易一口气吩咐完,然后转向王扬,殷切问道:“宵夜想吃什么?”

——————

注:《南齐书·刘悛传》:“永明八年,悛启世祖曰:南广郡界蒙山下,有城名蒙城,可二顷地,有烧炉四所,高一丈,广一丈五尺......邓通,南安人,汉文帝赐严道县铜山铸钱......且蒙山去南安二百里,案此必是通所铸......上从之,遣使入蜀铸钱,得千余万,功费多,乃止。”

市场上流通的铜钱渐少一直是困扰南朝政|府的一个大问题,齐高帝时曾有人提出大搜民间铜制品融化铸币的建议,至梁武帝时,甚至直接开始发行铁钱,故而朝廷才对永明八年里新发现的南广郡铜山寄予厚望,但原来的历史线上,却因为耗费太大,只制造了一千万钱就废弃了。川胜义雄认为“南朝因铜不足导致货币不足的局面......不能从根本上得到改观......南朝社会流通的货币总量,已经几乎没有增加的希望。”(《侯景之乱与南朝的货币经济》)

但真是这样吗?铜其实有的,比如本章写到的南广郡铜山,再比如《太平寰宇记》记“白雉山.......西南出铜铆,自晋、宋、梁、陈已来,置炉烹炼。”《铜陵县志》云:“铜精山在县东二十里,齐梁时置冶炼铜于此,遗坑尚存。”现代考古亦发现铜陵采矿冶炼遗址,从六朝到唐代开采痕迹不绝,直到唐代之后才开始衰弱。

所以很多时候,问题未必全出在资源不足身上,还有分配不力。无米之炊,固然虽巧妇亦不能为;然社中分肉,必得陈平为宰而后肉可均。治大国如烹小鲜,能者用一根黄瓜,两鸡蛋,三个西红柿,四个馒头能掂量六个菜,人人吃得精神焕发;鄙者守着一冰箱食材而无从下手,结果桌上人因争粥大打出手,甚可叹也。


  (https://www.173xsv.cc/5322_5322987/15582130.html)


1秒记住一起上看小说:www.173xsv.cc。手机版阅读网址:m.173xs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