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论秋,写诗
论秋。
写景、抒情都可以,无所不包。
上方的老夫子笑眯眯看向下方朝气蓬勃的学子们,“诗词一道虽然于治国无太大益处,却一样是国家昌盛的必需品。”
“因为我们不是蛮夷,我们有历史、文字、思想、艺术,我们还有感情,这些东西对国家的影响在于潜移默化,如果不想让后人觉得我们这些先辈无趣,还是各样一起昌盛一下吧。”
夫子说话轻扬起伏,听起来很是舒服,也感觉很有说服力。
下方有学子举起手臂,经过夫子同意后,他迫不及待问:
“您说这些东西于治国无益处,却是强国的必需品?”
老夫子点头,“当然,这些东西会无形中为我们塑造一个大国形象。”
那学子似乎等的就是这句话,立马又道:“可是北妖国成契也是强国,它们近些年甚至隐隐超过我大景,难道他们也兴文道、乐道吗?”
下方一众目光纷纷转向台上的老夫子,都保持沉默的看着他。
妖国成契的崛起,是大景永远的痛。
一个就这么横亘在北方的强大敌人,谁也无法忽视,朝野上下无人不谈论,提到成契,氛围微微沉寂下来。
夫子一只手臂依着讲台,幽幽叹出一口气,“孩子们,你们怎知妖国内部没有人族?”
“事实上,他们的制度、社会与我大景别无二致,只是百姓换成了妖族与人类混居。”
“他们的高层学习我们的语言,学习我们的治国理政策略,甚至学习我们的诗词歌赋,还让妖国里的人族担任大官,由此,才一步步强盛的啊。”
众学子面面相觑,相顾无言。
他们生活在大景腹地,与北方妖国相距何止万里,虽然妖国壮大压迫边境时时听闻,但不经历一番细致游历,是不会知道到底怎么一个强盛状况。
身着长衫的老夫子没有继续这个话题,而是鼓励道:
“今日诗词的头彩,可得老夫手里这枚出入学宫藏书楼的玉佩。”
“孩子们,要想拥有实现抱负的平台,便要学问足够大,多读书才可积累学问呐。”
夫子悠悠话落,引得木堂下方一阵躁动。
有人激动的面红耳赤,学宫进学的费用很低,藏书楼等地方也开放,然而却是有限制的,否则一拥而上就全乱套了。
老夫子的玉佩,旁的不说,在藏书楼打地铺都可以。
诗词押韵声立时传起,有人跃跃欲试。
围绕着‘秋’这个象征意义很大的季节,发挥其想象。
盘坐在木堂最后边的林渊也若有所思。
方才一番关于北妖国的境况,他是早知道了的。
不过那一番文道兴国的言论,他倒是第一次听到。
仔细想想,似乎的确如此,大景区别于东南西北一圈的异国,不仅仅是国土大,文化精神才是驱使各个朝代一直领先天下三千国的原因所在。
林渊淡淡一笑,说的他都起了兴趣。
取出纸笔,沾墨构思。
一群大老粗手下,没几个会读书的,见状纷纷围在林渊身边,好奇看他落笔。
林渊的字是自幼跟名师大家学的,基础不差,加上手腕力气也足够,写下来的字够不上满堂喝彩却也算笔劲苍虬、扎扎实实。
关于‘秋’,他有自己的见解。
从小生活在塞外,那儿的风光最体现四季分明。
而秋、冬两季正是边塞文人墨客喜爱的季节,他从小耳濡目染,对‘秋’感悟颇深。
墨迹染上宣纸,鲜明的写道:
明月挂高山,
云海浮苍茫。
长风迁万里,
天地共清光。
不是很华丽的五言绝句,所以写的很快,几乎是脑中浮现什么,林渊就写什么,全是年少所见所感的塞外风光。
上方夫子等了大约两刻钟,笑眯眯的拍了拍手。
“好了,诗词一道讲究即兴发挥,琢磨太久反而失去原本韵味。”
“写完了的,收上来吧。”
一旁同样士子打扮的助教应了一声,走到下方挨个收取。
有些人没写出来,一脸懊丧。
有些人则交了后,两眼亮晶晶的遥望上方。
助教走到最后,看到一群武夫打扮的韩青、王展年、高铭,以及坐在他们中间的林渊,不禁一愣。
林渊微笑着点了点头,将宣纸递过去。
那助教见状,只好也拿过,回到上方的讲台。
一共收上来约五十余份,老夫子当场审阅起来。
对他这样经历几十年文道修行的人来说,诗词歌赋的优劣,一眼就能分辨,几乎不费多少时间。
下方多达上百名士子翘首以盼,眼巴巴看着讲台上被翻阅的宣纸。
以及夫子的脸色变化。
忽地,夫子翻阅的手一停,神情变得饶有兴致起来。
他单拿一张出来,递给助教,“给大伙儿念一念,看看如何。”
助教老老实实接过,捏了捏嗓子,开始大声朗诵以便整座木堂都能听见。
【落叶满地映斜阳,小径幽幽闻桂香。湖上秋风轻拂面,园林秋意满庭芳。】
是一首七言绝句,一经诵出,引得满堂寂然。
众人纷纷朝堂中心看去,那儿有一个身穿整洁士子服,配饰颇为繁复的年轻男子。
此诗中描写的秋日景象无疑是一座很华美的园林庭院,在场士子家中能有私家园林的为数不多,众士子第一个便联想到中间那位,家中长辈是京师府尹的同窗。
那位身穿整洁袍服的士子也不客气,听到自己的诗被念出,向四周得意的拱起手来。
他对夫子手中玉佩的价值不甚在意,在意的是拔得头筹后,享受目光的快感。
夫子对助教颔了颔首,示意回来。
他笑着道:“诗中有静有动、有近有远、有张有弛,不错,不错。”
那士子闻言,脸色愈发得意,又朝四面八方拱手。
似乎已经志在必得。
夫子看他一眼,笑笑不说话,继续翻阅剩下的宣纸。
大约过了小半刻钟,夫子的手掌又一顿,再次拿出一张,递给一旁助教,“再念。”
助教老实走到堂前,又放开嗓子诵道:
【明月挂高山,云海浮苍茫,长风迁万里,天地共清光。】
一诗诵完,再次全场寂然,众士子纷纷转头,想找出出处。
此诗是五言绝句,字很少,然却比方才那首当众诵出的七言绝句更具画面感。
明月、高山、云海、苍茫、长风、清光,全诗短短二十个字,居然出现了足足六个意象。
而且还都是阔大恢宏的难得异象。
塞外风光扑面而来,闻者仿佛瞬间置身于万里边塞。
不禁令人身体一颤。
(https://www.173xsv.cc/5323_5323138/18312958.html)
1秒记住一起上看小说:www.173xsv.cc。手机版阅读网址:m.173xs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