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眼熟
牛大汉耕地还是没有富贵老道。
他习惯性地拿着锄头准备蛮干。
两亩菜地,上千平方,可得挖十几天去了。
富贵却不知道从哪里牵来一头黄牛,老态龙钟,挂着犁耙
牛大汉忍不住叫道:“富贵叔,你行啊你。”
吴自学说:“这就是实践经验。”
书上还确实没有说怎么耕地,只是说土壤的问题。
牛大汉有点不好意思。
这种事情常识应该早就知道,他却没有反应过来。
富贵得意地驾着犁耙开始耕地。
老黄牛哞哞叫着,翻弄这种土地可有点吃亏;它用力地拉着犁耙,富贵则在后面拿鞭子抽着。
“驾驾~驾,左边往左边。”
“哞~”
小黑和憨宝都跑过来看了。
憨宝顶着一脑门创口贴远远地躲着小黑,在吴自学的后面紧张得眼珠子乱转。
小黑则蒲扇翅膀,哗啦着落在远处的石墩上面。
牛大汉和吴自学都被惊艳到了。
吴自学盯着小黑说:“大汉,你这黑公鸡哪里来的?飞得这么远啊?”
前面小黑可还在山上,距离菜园有几十米距离。
牛大汉也瞅着小黑说:“我从地里捡的,根据古法养的,而且它好像是野鸡的后代,能飞应该正常。”
吴自学瞪眼说:“这还正常?一般的大公鸡别说几十米,几米都飞不来。”
牛大汉只能笑着沉默。
富贵倒是没有看见。
他缆绳耕地颇为专心。
小黑踱步走着,好像军官在营地里巡视。
吴自学怜惜地望了眼憨宝:“难怪憨宝被抓成这样,你这黑公鸡实在厉害,用什么古法养的?你看那神情,跟我见过画家画的凤凰一模一样了。你说该不会野鸡变凤凰就这么来的吧?”
“这个就是喂一些中草药,也只是吃蜈蚣毒虫什么要厉害点,然后其他地方比一般的大公鸡厉害,据说再长大能有公鹅那么大。”
“还长大啊?”吴自学摸了摸狗头交代道:“憨宝,你可千万别惹它了,等你长大也不一定打得过。”
一般的大公鸡,憨宝长大之后说不定能教训一下,可是公鹅?村里一霸,憨宝就得悠着点了。
那嘴巴啄起来可是很痛的,更何况是小黑呢?
憨宝不服气地汪汪叫着。
现在这么多人在这,看那傻黑鸡还敢嚣张?
小黑只是睥睨地望了一眼,低沉地鸣叫就吓得憨宝夹尾巴认怂。
牛大汉越看越是喜欢。
吴自学也说:“大汉,等这小黑再长大一点,真跟公鹅那么大,估计喂养的母鸡都不用关进笼子里了。”
现在他们每晚都要赶着母鸡关进笼子,防止黄鼠狼偷鸡。
村里面山多树多,各种动物也偶然出没。
尤其是冬天来临,大自然被银装素裹,有一些动物就会跑到村子里来寻找食物。
牛头山更是丛林里的交接区域,不说大型动物,什么黄鼠狼、小花豹、野鸡野兔野猪还是有的。
牛大汉也有点期待小黑大发神威。
不过黄鼠狼没来,二狗子却先行到了。
他在最后一段山路都找不到宝石,心里面升腾起熊熊怒火,白白干了两个来月。
这个时候距离过年也就一个多月。
牛大汉和富贵已经修整好土地,正打算培育幼苗播种蔬菜。
吴自学的菜地也休整了两个星期。
他们用油菜籽的废料埋在地里,又用温泉持续浇灌,现在土壤可不比以往。
除了蓄水能力要差点以外,其他的功能都跟正常土壤没有区别,甚至更好,毕竟没有使用过化肥。
牛大汉满意地望着挖通的运输山路。
牛爱国带队做着最后的修整。
他时常鼓励后面的乡亲们:“同志们,没有宝石没有关系,大家修了这一条路就已经功德无量!为梨花村造福做贡献了。”
此刻冷雨渐多,很多黄叶都落在地上。
二狗子叫嚣着:“贡献个屁啊!牛大汉,我跟你没完。”
牛大汉无辜道:“二狗子,我又没喊你挖路,你跟我闹什么呢?”
二狗子气得眼睛都红了。
“要不是王老五说你挖到宝石,我还看见你的藏宝图,我能挖吗?”二狗子气得都要哭了:“我现在肯定在市里打工。”
这两个月可把他苦得又消瘦几斤。
一千多块也花得差不多了,每天都去亲戚家蹭饭,总是要给伙食费的。
牛大汉乐呵道:“二狗子,你少在这胡说八道,我画寻宝图还有挖到宝石跟你有半毛钱关系?”
这个时候就见一辆破破烂烂的黑色轿车行驶进来。
牛头山的运输道路已经和水泥路接壤。
王老五开着车,到近前说:“牛老板,好久不见。”
牛大汉意外,没想到这个时候王老五还跑过来了。
其实他也是临近过年,滨江寒冷没有多少生意,心里面却牵挂着菜地的事情。
他也想看看牛大汉弄得怎么样了。
到菜地一看,“我的乖乖。”王老五忍不住惊叹起来。
现在的两亩菜地被富贵打理得井井有条,每处土坎都流淌着一道水沟。
王老五惊异道:“牛老板,你这水从哪引来的?”
这个时候大家伙也注意到了。
牛爱国抬头看着,只见山脚的土坎上有一根竹子,流水正在菜地的角落里汇聚成一潭。
“那不是井里的水啊!”有人叫道。
其他人纷纷张望着说:“是啊,怎么看着从竹筒里流出来的,像是山里出的泉水啊!”
王老五越看就越是心惊。
细心的牛爱国也发现问题:“那潭水怎么还冒着白烟叻?”
“就是啊!这附近好像没那么冷。”议论声吵杂起来。
牛大汉连忙道:“王老五,你来这干什么?”
蔬菜还没种,看来温泉就要被暴露出来。
王老五愣愣地拿出一块石头说:“我过来通知你的宝石。”
听他这话,所有人立马转移目光。
二狗子更是激动地叫道:“就是这宝石,就是这个,还能发光!”
牛爱国凑近感觉眼熟。
这人群堆里也有老人,不过年岁都不是很大,最大的也就六十来岁。
按照杨长英说的,能够认出这种宝石的都是上一代人,年纪至少得七十岁往上。
这种高龄,村子里不多。
有些年纪大的都被子女接到城里。留在村里的,要么就是子女没出息,要么就是舍不得离开。
有一些人嘀咕道:“这宝石看着眼熟啊!好像以前在哪里见过。”
他们可都有点印象。
——内容来自【咪咕阅读】
(https://www.173xsv.cc/5373_5373342/17272907.html)
1秒记住一起上看小说:www.173xsv.cc。手机版阅读网址:m.173xs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