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上看小说 > 巡河诡事 > 第九十九章 村口的破庙

第九十九章 村口的破庙


“奥!怪我没说明白,是这么回事……”

原来是一周前,宋教授接到李国志的电话,俩人聊了半个小时,在电话里李国志求他帮个忙,如果得知他出了意外,一定第一时间赶到河口,想法在四十八小时内,把自己遗体火化掉。

听宋教授这么说,姚立国他们几个更是满头雾水,我却反倒格外冷静。

贺站长、老王的遗体在火化时都出现过异样,估计李国志也知道自己死后身体会和他们一样。

其实我一直很好奇——贺站长的遗体长出了一层毛,老王的遗体火化时,焚尸炉内发出了类似人惨叫的奇怪声音,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如果李国志……三个人都这样……是不是说明他们有相似的经历或者曾经有过同样的遭遇,才导致这样的呢!

李国志一直是黄河水利站的巡河人,老王和吴宝财之前都在黄河制药厂干过保安——当然后来吴宝财又去了黄河博物馆,如果非要在三个人中找出相似之处,我猜一定也和当年的事有关。

如今知道当年事的人已经不多,巧的是眼前就有一个。

我正想问宋教授当年他们到底遭遇了什么奇怪经历,谁知话还没开口,他却说要赶紧去趟河口区派出所,和所长沟通沟通提前火化李国志的事。

这话不由的让我重新打量了一番眼前的老头,口气好大啊!不过转念一想,毕竟是省级博物馆的教授,肯定认识不少高层人物。

这事说难很难,说简单也不过某人一句话的事。

那就等他回来后再问吧!也不着急这一时三刻。

姚立国陪着宋教授去了区派出所,我再次和吴静涵出来散步,期间接了刘立伟一个电话,他问我下午在村里打问到点什么没有,我简单把薄大牙的事说了一遍。

“那太好了!你……你和老王闺女商量一下,咱们明天就去沾化。”

说去就去,刘立伟也是急性子。

我赶紧打电话和王胜佳商量,明天早晨在区派出所集合,一起去滨州地区沾化的牛头村。

沾化和河口虽属于不同的地市,其实只是一河之隔,滨州地区沾化县的牛头村位于河口区下游,也是黄河边上的村子,刘立伟说这事不能张扬,所以让我带着吴静涵去,几个人还都得隐藏身份。

这也好理解,毕竟牵扯到大人物。

不到一个小时的路程很快就过去,刘立伟把车停到一座浮桥前。

“这浮桥边上的就是牛头村。”

本想把车开到村里,可一到村口却发现进村的路坑坑洼洼的,可能是前几天刚下过一场大雨的缘故,根本不适合汽车行驶,干脆就停到大坝下的空地上。

比起河口区,沾化县历史悠久,在唐宋时期就是方圆百里内繁荣的港口,聚集着来自五湖四海的宾朋,抗战时期更是当地的根据地,人们暗地里成为“无棣指挥区”。

可近几十年来,因为地理位置原因,经济发展滞后,已经成了整个华北平原贫穷落后的地区。

远远看向牛头村,恍惚间竟有种穿越到八十年代的感觉。

我不禁暗道:这个薄大牙怎么把闺女嫁到这么穷的地方,自己也跟着来养老,是不是有病啊!

四个人朝着村子走去,远远看去,看到牛头村边上有个破庙,这让我挺好奇——之前张立海说过,他们是在滨州地区村边的破庙中找到洪景生的,看来滨州地区至今还保留着不少庙。

刚进村,看到几十个男女老少从村里走出来,看着是朝破庙方向走去,看穿着,这些都是牛头村的村民。

“老乡,这是去做啥啊?”刘立伟笑着拦了一下满脸雀斑的中年妇女。

“去给黄河娘娘烧香!”说完,嘴里念叨着什么,继续跟着人群往前走。

我不禁有些感慨:真是越贫穷落后,封建思想越浓,真没想到都啥年代了,还有集体烧香拜佛的……

有了上次在陕西的经历,进村后,我们先找到村里的小卖部。超市里站着个三十来岁的龅牙黑少妇,仔细看,还长了一脸雀斑,可以说要多丑,有多丑。

大龅牙看到我们进来,嘴一咧:“买啥?”

说是超市,也不过三十平米的小房子,我扫视了一圈,基本都是烟酒糖茶等生活用品,也都是比较便宜的那种。

“这个……再拿一箱火腿肠……”

刘立伟指了指一箱八宝粥,又指了指火腿肠。

大龅牙边拿东西,便嗑瓜子,嘴里还哼着小曲:“你们来俺村找亲戚?”

刘立伟点了点头:“我们是河东的,来看看村里一个老伙计,他来闺女家住了五六年了。”

大龅牙把瓜子皮往地上一扔,嘴一撅:“她闺女叫啥名字?”

刘立伟望向我,我看向王胜佳,昨天她只告诉我那老头叫薄大牙,没告诉我他闺女叫啥。

“这个……这个我也没问呀!”

大龅牙呵呵笑了起来:“你们来找谁都不知道!这是找的啥人呀!”

想想也是,知道薄大牙这名字没用,因为这里不是河口区河王村,关键是得知道他闺女叫啥。

“小……小王,你给村里街坊打个电话问问吧!”刘立伟对王胜佳说。

“行!我问问邻居。”

王胜佳拿出手机拨着号走到了超市外,一分钟后,又走了进来。

“问了,叫冬花……应该是薄冬花吧!”

大龅牙摇了摇头:“俺们村没有叫薄冬花的,她……她多大啦?”

“四十五六岁吧!”

“俺们村四十多岁的妇女,我都认识,没有叫冬花的。”大龅牙想了一下,还是摇了摇头,“要么你去俺们村长家问问?大队部有村里的人的户籍信息,也可以查查看。”

问清村长家咋走后,道了声谢,我们走出了超市。

村子家住在村子最东头,五间新盖的大瓦房,我们很快就找到了。

敲了敲门,一个看着五六十岁的老汉,手里还拿着一根烟袋锅,晃晃悠悠走了出来。

“找谁啊!”


  (https://www.173xsv.cc/5421_5421832/11111041.html)


1秒记住一起上看小说:www.173xsv.cc。手机版阅读网址:m.173xs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