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上看小说 > 古代重组家庭日常 > 第 77 章 显摆进村

第 77 章 显摆进村


木兰的姑母在微微错愕后,把她紧紧抱在怀里失声痛哭。

弟弟唯一的血脉,怎能不惦记,只是苦于自家没能力替她赎身。

一迭声说着姑母对不住你,当年没能拦下你娘。

木兰忐忑的心终于有着落,同样哭成泪人。

喜月鼻头发酸,强忍着才没落泪。

吴家其他人没看到,院里只有两个玩泥巴的稚童。

姑母介绍这是木兰表哥的儿子,又道家中人做工去了。

她抹着泪热络叫宋常贵和喜月去家里坐,又要张罗吃食,道大老远过来的,总不能叫白跑这一趟。

冬天日头短黑的早,此时已经是正晌午,耽搁不得,若不然回去就要摸黑了。

推拉一番,喜月坐回牛车,木兰挎着姑母胳膊,直把他们送出村头。

走出很远,还看到她在挥手。

傍晚时候回到镇上,欢儿听完相认情形,替木兰松一口气。

同是父死母走,她能得杨家收留与呵护,亦希望木兰有姑母的疼爱,以后好好过日子。

清早起来,地上一片白,夜里不知何时落了初雪,天冷穿的衣裳多,做活都不自在。

灶下生着火,灶房里做活还不觉得冷,端糕出去猛一吹冷风,喜月缩起脖子。

赵春兰早起便念着冬至包饺子,杨应和让她拿钱切条肉送回村里。

木匠生意不如糕点铺,喜月抢着拿钱出来:“尽孝心也有我一份。”

推让不过赵春兰拿钱去肉铺切一大条肉回来。

镇西肉铺便是郑大家的,他对杨家和宋家的关系了如指掌。

虽看李婆子不顺眼,对其它人却不曾迁怒,还去喜月铺里买过几回糕。

赵春兰买了快有二斤的肉,他笑着送条筒骨,上面没什么肉,和萝卜一起煮汤总胜过清汤寡水。

郑娘子笑问腊梅是不是快要生了,末了又撇嘴道:“我这人性子直说话也不会绕弯子,你家妹子最好能生个儿子,要不然……。”

她哼笑两声:“李婆子可不是什么好相与的,你们且看着吧。”

赵春兰不好说什么,干笑两声拎着肉回去了。

回到铺子就与杨应和说:“他们是巴不得腊梅生闺女吧?这不是成心想看笑话?”

杨应和手下活不停:“生男生女又不是他们能做主的,再说我瞧着李家人都挺不错的。”

赵春兰又有不同看法,李老爹和李有庆好说话,李婆子难说。

虽说眼下对腊梅客客气气的,真生出闺女,谁知道会不会变脸?

他两人正在议着这事,喜月伸头扬声喊了一句:“宋叔来了。”

宋常贵还在路那边,两人忙闭嘴。

他是来送面粉和菜的:“怕你们没法包饺子,你们娘一早催着我送过来。”

赵春兰笑着把东西接下:“喜月和她大哥还割了肉,正说要送回去。”

说着拿东西进灶下,把肉切下小半,大半让他带回去。

宋常贵推着不要:“你们花这个钱做甚,买卖刚起步不容易,我拿了钱出来的。”

喜月从铺里出来:“这是我们过节孝敬你们二老的,可不能推托不要。”

肉价不便宜,一斤小二十文。

即使是过节农人多是切半斤打个牙祭,赵春兰手上的肉有一斤多,他说多了,让切下来一些。

“我们灶下留的有,这是特意给你们割的,再说青成和石头别看人小,胃口可不小。”

推让不过,宋常贵喜滋滋接下,回去时越想越美,特意抄小路从村东头进的村。

就要让村里人都看看,虽说不叫爹,孩子们心里还是有他这个继父的,一样会孝敬。

那么大一条肉,村里人想装看不见都不行。

没等问起,宋常贵便笑着大声道:“两个孩子非要孝敬的,不要都不行。”

徐氏摇头失笑,配合道:“喜月和应和可真孝顺,人能干又有孝心。”

宋常富在她身后撇嘴,看不惯弟弟显摆的样,扭身进院去了,边走还边道:“要不是冲他们娘,人家会买大肉吗?”

徐氏听到,扭头说:“就是冲他们娘,常贵也有面子,难不成吃不到他嘴里?”

说罢又冲宋常贵笑道:“你哥就是羡慕闺女给买肉,别理他。”

自家哥哥,宋常贵当然不会计较,拎着肉一路和村里人打着招呼回去。

等他回到家,村里也基本都知道喜月和杨应和过节买肉孝敬的事。

柳寡妇白眼翻上天:“人家是孝敬娘的,跟他有屁的关系,瞎显摆。”

桩子馋的流口水,缠着她:“娘,我要吃肉。”

柳寡妇把眼一瞪:“你看我像不像肉?成天就知道吃,地里那点收成都不够你们兄弟俩吃的,养了两个饭桶,我也真是倒霉嫁给你们短命的爹……。”

肚子没油水,又是两个半大的小子,可不就是见天喊饿。

柳寡妇心烦气躁,没心情再嘲讽宋常贵,对着两个儿子骂骂咧咧起来。

院门大开着,杜巧娘看到他人从东边回来,只当去集市割的肉。

一听是两个孩子孝敬的,满是疑惑:“那咋还从东边回来?”

宋常贵哪好意思说自己去显摆了,随便糊弄过去。

小心思终是难逃过杜巧娘的眼睛,等喜月再次回来,当成笑料说与她听了。

丁点好处都能让他如此高兴,喜月反思是不是他们太忽视宋叔。

回到镇上与欢儿商量,过年给他做件褂子。

棉袄不好拆洗,爱干净的人家多是在外面套个褂子,或是做件褂子出来,走亲访友才会穿在身上。

欢儿没有异言,甚至说买布给杜巧娘也做一身。

马上到年底铺子里要忙起来,自家娘无所谓,还是紧着宋常贵的先做出来。

隔日卖糕回来,喜月在周娘子铺子买了厚实的棉布,挑的灰蓝色,三十出头的年纪正适穿。

赵春兰估摸着身量裁的稍微宽些,一则套在棉衣外穿的,本就需做大些,二则不合适还能收针。

两人趁着空闲,偶尔缝几针,准备过年时送出去,时间上还算宽绰。

十来日时间就做成大半,也来到腊月里,将要开始忙起来。


  (https://www.173xsv.cc/5425_5425747/15574618.html)


1秒记住一起上看小说:www.173xsv.cc。手机版阅读网址:m.173xs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