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上看小说 > 谁主沉浮 > 第426章 孟古河

第426章 孟古河


金三角,这个只是在文学作品和影视节目出现的抽象字眼,没想到它今天居然真实地体现在舅舅的话中,离自己这样近。

        说到动情处,萧德明已是浊泪涟涟,哽咽声声了。

        李景明低声问道:“舅舅,为什么要去金三角?”萧德明摇摇头,道:“你们当然不知道当时是个什么时代,听我慢慢告诉你吧?”李景明似有所悟地点点头,道:“嗯,您先喝酒。”

        李景明端起陶瓷酒杯,单敬了萧德明一回。

        萧德明“嗞啦”地一口喝完,吐了一口郁积的酒气。

        他说:“那是因为在六八年元旦节那天,缅甸共产党借势而起,在中缅边境的孟古建立了东北军区。自此,那个五十年代初期、因革命失败而销声匿迹十多年的缅共,竟然又复活了。当时,支援这支武装被我国认定为对共产主义事业义不容辞的国际主义义务……那一条孟古河,是中缅两山间夹着的一条小溪,宽不过十米,却还得脱鞋卷裤腿涉水而过,凡是投身缅共的中国志愿者都要在此偷偷涉过此河,因此,我们这些人被称为裤脚兵……我清楚地记得,那是七零年五月十九日,我们跋涉到了孟古河畔,我的随身行李只有《革命烈士诗抄》和艾芜的《南行记》两本书。这一天,恰好是我二十岁的生日……我们这一拨下乡知青,在经历了红八月的激情和上山下乡的迷惘后,我们开始憧憬成为国际主义战士。”

        李汉维眯缝着眼,望着萧德明问:“你姐姐说,你当时出去,是因为阶级成分的原因?”

        萧德明面容悲戚地回答:“可不是。就是因为父亲、也就是你们的亲外公,他解放后就呗斗死了。他的头上那顶国民党军统特务,中美合作所刽子手的大帽子,早被收拾得求学无路、报国无门、生存无计,其它路都走不通了,似乎只有战死沙场,才能一雪前耻。你们应该想像不出,那个时候的生存环境有多恶劣。”

        李景明又听到了军统这二个字,他的心里一揪。

        他的心底震骇莫名,脸上却做出平淡的神色,道:“军统?是怎么回事?!”

        这时候,汤巧居然端起酒杯,笑微微地跟他碰了一杯。

        萧德明拉起了他的手,李景明感到,舅舅的手像木皮一样粗糙。

        萧德明并没有谈军统的问题,只顾摇头。

        李景明便不好再追问这个问题,以后再慢慢了解吧。

        继续吃菜,继续喝酒。

        不久,萧德明自顾自地说:“也有好玩的……那些新兵队里,其实没有一个缅甸人,完全是知青世界。缅共不仅有个知青旅,而且每个营还各有特色……比如,在三零三特务营,老高三知青较多,都颇有书香子弟风度,被称为秀钉子营,哈哈。三零三一营,华侨知青和昆明知青各半,昆明知青中又以在瑞丽下乡的知青为主,他们背倚瑞丽江,在自己家门口打仗,被称为门坎猴。”

        “为什么叫猴子?孙悟空啊?”李安奇怪地问。

        她招呼舅舅一边喝酒,一边吃菜。

        萧德明夹着一块排骨,端详着,却没有放进嘴里。

        他回答说:“因为他们在丛林里生活惯了啊,爬山、爬树比猴儿还快呀……在三零三二营,大多数都是初一至初三的四川人,他们特别能喝酒,人人的性格都被熏陶得和60度的老包谷酒一样火爆刚烈,俗称火枪营。三零三三营的昆明知青常年累月钻山沟打游击,都是些不修边幅,神头二五的老兵油子,被称之为痞子营……还有一个娘子连,里面有百十号小姑娘,她们要么抬着伤员,要么背着几十公斤重的高射机枪,和男人们一样冲锋在前。在缅共的历次战役中,都是知青连队打头阵,他们高大、勇猛、忠诚、狂热,牺牲前高呼着毛主席万岁,创造了一个个黄继光般的英雄传奇。”

        “死了很多人吗?”李景明好奇地问。

        时间在秋夜悄悄地滑行。

        吃了很久,菜没消灭多少,每个人可都喝了不少酒。

        “这么说吧,应该是死了大半。如果我没有一身功夫的话,估计早就做了炮灰,彻底回不来啦……六八年,中国出版了《格瓦拉日记》,不知有多少中国知青怀揣着它或是手抄本投身异国,到底有多少人跨过孟古河,奔赴了缅甸战场?有的说五千,有的说二千,反正无法统计。我记得,一个曾经在金三角征兵站工作多年的游击队干部跟我说过,最多的一天,曾经创造日接待中国知青六百人的纪录。据非官方材料透露,仅下乡高峰的六九年夏季,参加游击队的中国知青就达千人之多。直到七零年底了,中断了三年多的中缅两国外交开始有了恢复迹象。我们这些知青们尴尬的发现,阵前的奈温政府已被中国接纳。为此,缅共军区中方顾问组首长郭副政委,向部队作了内部报告,强调中国对缅共的支持不会改变。他的报告还特别强调了国内对中国人自愿参加缅共的问题的态度和政策,并说在七零年八月,中央军委已下达文件,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对参加缅共牺牲的同志,其家属与解放军待遇同等。为此,缅共还为每个献身者出具了一张类似革命军人身份证的证明文书……后来,林的事件之后,国内的知青政策也开始松动,招工、招兵、上工农兵大学、走后门回城之风渐起,外五县知青开始寻找新的人生变革之路。在滇缅路上,老知青们从车窗里探出头来,冲在异国一侧小路上独行的新知青喊道:喂!替别人当炮灰的同胞们,快回头吧,我们终于有救了,哈哈。”

        萧德明谈起往事,还是很激动。

        酸甜苦辣,一个劲儿冒上心头。

        “你那时候怎么不回来呢,舅舅?”

        颜亮不胜酒力,他已经喝得脸红脖子粗。


  (https://www.173xsv.cc/5459_5459826/14857776.html)


1秒记住一起上看小说:www.173xsv.cc。手机版阅读网址:m.173xs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