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赶集


25、赶集

来帮忙的人纷纷道谢,然后跟着祝永祥拿粮食去。

一个人五斤粗粮,不多,但够全家吃两顿饱的了,众人皆是眉开眼笑。

这一趟活儿虽然累,但是值。

等众人散去后,周隐问隔壁人家借了把柴刀,上山去了。

趁着脚架和跳板还没还给队里,他得赶紧把檩子和椽子搭好。

砍树、剃树枝并不是什么高难度的技术活儿,因此祝明月直接让傀儡自动运行。

俗称:托管。不知道是不是自动运行效率更高的缘故。

等到祝明月想起来这茬,分神去看时,才发现周隐的房子外面,各种原木已经堆得快有屋顶那么高了。

这么多原木,别说盖屋顶,现起一间小木屋都够够的了。

好家伙,别是把山里合适的木头都砍完了吧?

瞅着离天黑还早,祝明月让傀儡继续进山砍树。

这次要砍三根大梁回来,等放个半年,阴干后还给队长。

这时候,她是真心觉得这十万功德换来的黑科技产品,太值得了。

不仅可以不吃不喝不睡,续航能力还十分强悍。

正常人这样高强度地劳动大半天,不说累死,起码也得累出毛病来。

但傀儡却没有任何不适。

拖着近千斤重的湿木头,一步一顿地下山,拖进院子里。

看着是一副不堪重负的样子。

但是一松手,就又能飞奔着往山里去。

简直堪称永动机。

等傀儡带回来三根大梁后,祝明月便干脆让他彻夜劳动,不眠不休地把屋顶的檩子和椽子搭建了出来。

甚至,还用上了简单的榫卯结构。

主要是铁钉铁丝不好弄。

但有榫卯结构的话,那些东西就不再是必需品了。

扣好榫头,接头处拿树皮编织的绳子缠起来,一样结实得很。七级大风也休想把屋顶掀翻。

到天亮时,劳动了一整晚的傀儡看上去依旧精力满满。

而身为主人的祝明月,则打着哈欠起床,开始准备一家人的早饭。

她在灶房里忙活的时候,功德小助手忽然提示:

“主人,小世界里的猴头菇成熟了,请问是否现在收获?”

祝明月问:“如果成熟后没有及时收获会怎样?”

小助手回答道:“作物成熟后如果没有采摘,将会在十倍生长速度下,以自然界的规律,枯萎、老死,并自我繁殖。”

祝明月忙选择批量收获,系统提示采摘猴头菇二十七斤,菌种六斤。

面板就是方便,甚至连自制菌种的步骤都给省了。

她将二十七斤猴头菇放进仓库里,又选择批量种植菌种。

六斤菌种,占用了六平米耕地。

再过五天,她又能收获一大批猴头菇了,美滋滋。

其实,人工养殖猴头菇的产量是达不到一平米二三十斤的。

猴头菇娇贵,成活率不高,且对空气湿度温度含氧量都有很高的要求。

再加上营造菌种适宜生存的环境还得占据一大部分空间。

正常人工养殖猴头菇,每平米能收获六七斤就算不错了。

但小世界才不讲这些道理呢。

只要播种成功,存活率就是百分之百,且无视一切外部条件,野蛮生长。

二十七斤猴头菇,长在一平米的耕地上。

也就是祝明月没有亲自去看,否则定会引发密集恐惧症。

这时的队长家里,祝永祥吃着早饭问他媳妇:“他娘,我昨晚是不是咳嗽次数少些了?”

杜月华仔细一想,颔首道:“好像还真是哈,先前一晚上要咳十好几次,昨晚好像只咳了四五次,嘶,这个周隐,还真有点儿门道。”

祝永祥颇有些自傲地道:“那可不,我看人的眼光,一向不差。”

而此时,有门道的周隐拿麻袋装了一百斤粮食,又用背篓装了十斤猴头菇。

从生产队办事处出来后,直奔村子东头那棵老槐树。

生产队的牛车已经等在那里了。今天四月二十三,连桥乡当集。

从建国起,到六六年之间,农村的农产品、手工制品贸易,都还比较正常。

只是禁止倒买倒卖,禁止大宗交易。

直到六六年以前,很多地方的乡村集市都还是一旬三圩。

一四七、二五八、三六九。

附近几个乡还会错开赶集时间,方便农民们选择合适的时间,合适的集市,交易农副产品。

虽然三年灾害时,物资匮乏导致集市名存实亡。

但真正毁灭性的打击,还是在六六年之后。

政策变动,一些集市变成了一旬两圩,甚至干脆直接取缔。

当然,这些都是题外话。

牛车上已经坐了好几位大婶儿,身前都抱着一个背篓,里面有鸡蛋、各种蔬菜。

但都只有小半背篓。

这个年代的农民,手里基本没有什么余粮。

能拿去换生活物资的,也就自留地那点产出了。

周隐的性别以及他手里鼓鼓囊囊的麻袋,在一众大婶儿中显得格外引人瞩目。

“周医生也赶集啊?”一位大婶儿笑着问。

周隐扬了扬手里的麻袋:“嗯,打算去集市上把粮食精磨一下,顺便拿山货换点儿家伙事。”

大婶儿们纷纷投来羡慕的目光:一个人坐拥两百多斤粮食,人间富贵呀,啧啧啧。

但想到他秋收夏收一颗粮食都分不到,两百斤粮食又怎样,吃完也就没了,便又不羡慕了。

牛车又等了约莫一刻钟,才缓缓驶出祝家庄,一路颠簸着,往连桥乡集市而去。

一个钟头后,到了地方。

连桥乡的乡场其实不大,就一条老街。

街上有粮站、采购站、机器房、供销社、派出所、废品收购站、合作社办事处等一系列职能部门。

还有几家特殊的商铺:榨油铺子、铁匠铺子、裁缝铺子等。

这些职能部门和商铺之外,则是各种各样的地摊。

大多数地摊就是把背篓摆在前面,人往背篓后面一蹲,就算是个摊位了。

还有些则稍微专业一点,在地上摊开一块油布,把农家自制的箩筐、麻布、木器等手工产品摆上。

更专业的,则是搭两张长条凳,凳子上摆张木板,农副产品摆在木板上,方便过往乡民挑选。

在极左派系当权之前的农村,就是这样自由而繁茂。

但在几个月后,局势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到时候,全民去私有化,老百姓除了房子和人是自己的,其他啥啥都是公家的。

祝明月没有再深想,她人小力微,就连改变自家生活条件都如此吃力,更别说改变整个社会的发展了。

进了集市,她的购物欲瞬间爆棚。

虽然没有钱,但她有粮食啊。

这个年头,粮食才是硬通货,有钱不一定能买到粮食,但粮食能换到大部分不要票的物品。

顺便说一句,全国第一张粮票出现的时间是1955年。

三年时间,还没推广到买什么都要用票的程度。


  (https://www.173xsv.cc/5477_5477341/14440272.html)


1秒记住一起上看小说:www.173xsv.cc。手机版阅读网址:m.173xs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