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上看小说 > 大魏能臣女主 > 第一百四十一章双雄不并立,一战决死生(五)

第一百四十一章双雄不并立,一战决死生(五)


    建安十年-秋,十月初二日,天气晴朗、艳阳高照,汉水两岸的稻谷成熟了,散发出阵阵稻香味--随风飘荡、沁人肺腑!

  佛晓时分,东方泛白,襄阳城的百姓纷纷走出家门,既有青壮男子、也有老弱妇孺,全都穿着粗布衣裳,拿着口袋、绳索、扁担……汇聚到城门附近!

  “吃饱喝足,有劲干活,这次能有多少收成,就看大家的本领了,勤快的衣食无忧,懒惰的活该喝西北风!”

  “工具一人一件,排好队伍、按序领取,而后由里正、亭长领路,前往划好的地方,谁也不许争抢!”

    ………………

  襄阳城四门内,摆开了极大阵势,一边是‘全副武装’的火头军,发放着米饼、干菜、肉羹……味道又咸又油腻,虽不是什么美食,却适合干重活的人享用,因此百姓们狼吞虎咽、吃的格外香甜。

  另一边是墨家子弟们,向吃饱喝足的百姓们,发放一把把新制的镰刀,旁边还有大部件,锯齿、叶片、杠杆、转轴……不知做什么用?

  华夏是一个农耕民族,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就有了铲、耒、锄,刀、镰各种工具,因为技术比较落后,工具都是木制、骨制、石制,使用起来既费力、又容易破损!

  商、周出现了青铜农具,种类有锛、臿、斧、铲、耨、镰、犁……到了秦汉时期,冶铁业开始兴起了,铁制农具逐渐取代了、笨重不堪的青铜农具!

  不过吗,汉代冶炼技术不成熟,出产的铁十分有限,加之诸侯争霸、战乱频繁,钢铁大都打制盔甲、兵刃了,用于农业的少之又少,根本无法满足需求!

  无奈之下,百姓们只能退而求其次,使用‘铁刃木心’的农具,在田地间辛苦劳作,而那些偏远的山村中,还有人使用青铜、木制农具,战争高于生产,人类何其悲哀!

  墨家子弟发放的镰刀,都是用纯铁打制的,而且火候十足、刃口极佳,别说收割稻谷了,就是人头也砍的下来!

  样式也做了调整,镰体犹如月牙状,直刃变成了弯刃,后部则加重了份量,再配上轻盈的木柄,使用起来非常顺手!

  “老汉种了一辈子田,从未用过如此顺手的农具,这是何人发明的,有大恩于黎民百姓呀!”

  “螺祖养蚕、仓吉造字、蔡伦造纸……能够改良农具的,绝不是凡夫俗子,问问这些墨家学子吧!”

    ………………

  手持精致的农具,百姓们无不欣喜,有人频频擦拭、爱如珍宝,有人议论纷纷、四处打探,最后从墨家子弟口中得知,改良了农具的能人,正是当今大司马大人!

  萧逸穿越之前,是在农村中长大的,虽然本身不会农活(人太懒了,不愿意下地,故而努力读书,可惜学无所成),却见过父母辈辛勤耕种,也认识不少的农具呢!

  在改良镰刀之余,他还画了不少图纸,让墨家子弟们打制出来,有破土用的耙子、有脱粒用的梿枷……还有用水力转动的磨盘呢,对于种植水稻的百姓来说,简直是一场技术革命!

  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

    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

    载生载育,时维后稷…………

  准备就绪之后,在襄阳太守-文聘带领下,百姓们跪倒在地,吟唱着《诗经-民生》,歌颂农耕之祖后稷,祈求五谷丰登、仓秉皆满!

  后稷是帝喾之子,生而不凡、少有大志,喜欢收集野生植物种子,并摸索出了一套因地制宜、适时播种的方法,传授给部落百姓们,因此被尊为‘农耕之祖!’

  另外吗,后稷做过帝尧的农官,帮助大禹治过洪水,还是周部落的祖先呢,关于他的历史故事,最为民间农夫们津津乐道了!

  “抢粮!--抢粮!--抢粮!”

  三声呐喊,城门大开,襄阳城内几十万百姓、就像洪水般冲了出去,冲向汉水两岸的稻田,在里正、亭长、各级官员指挥下,分区划块的收割起来!

  只见镰刀飞舞、汗水四溅,稻谷一片片的倒下,而后捆绑成一团团,整齐的码放在牛车上,运回襄阳城内脱粒、去壳、晾晒、装袋……最后变成晶莹剔透的米饭!

  几十万人一起劳作,按理说应该非常热闹,大人说说笑笑、小孩乱跑乱跳,有嗓子好的农夫们,还会唱几段劳作号子,既是消遣、也是鼓劲!

  现实恰恰相反,汉水两岸的稻田中,只见忙碌的身影,却没有一点声响,人们紧咬嘴唇、浑身绷紧,已经不是收割稻谷,更像是在抢稻谷呢!

  就连白发苍苍的老人,七八岁的顽童们,也在田间忙碌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甚至有人累倒、累晕了,休息片刻又继续抢割,期间没一个人喊苦喊累!

  因为在出城之前,萧逸下达命令:‘襄阳城外之稻谷,皆为襄阳百姓所有,尽管大胆收割,一半交公、一半私用,若有强行讨要者,可持器械驱逐之,打死者不罪!’

  也就是说,汉水两岸的稻田,不管是谁家地主的,只要农夫们收割回来,一半上交军粮,一半归个人所有,而且多劳多得,不受任何的限制!

  如果收割稻谷之后,原地主上门讨要,百姓们也不必害怕,用棍子给他打出去,无论出了多大的事,有鬼面萧郎给你们做主!

  襄阳城虽然富庶,百姓却大多穷苦,又遭受战乱之祸,几乎是食不果腹了,如今有万顷稻田摆在眼前,让人们随意的割取,那还不乐开花、玩命干呀?

    因此人们干劲十足,片刻也不肯休息,按照这个速度收割,估计有三四天时间,就能把万顷稻谷收完了呢!

  问题是,平民百姓高兴了,士族门阀却要哭了,他们就是土地所有者,这般的割取城外稻田,等于割他们的心头肉呀,可命令是大司马下的,谁敢出来反对呢?

  于是乎,蔡瑁、张允、蒯通三人,代表襄阳的士族门阀,偷偷的求见了萧逸,希望大司马收回成命,不要损害门阀们的利益,或者少损失一些也行呀!

  当然了,面对鬼面萧郎的杀威,他们不敢直言反对,而是跪在大帐门口,顿足捶胸、嚎啕大哭起来,说什么粮食全分光了,全家没活路之类的话!

  别小看三个人的表演,这是襄阳城士族门阀的意志,如果不妥善处理的话,恐怕会引发大动乱呢,你不给别人活路,别人也断你的活路!

  没人知道萧逸如何处置的,只见他把三人召进大帐,密语了一个多时辰,等到蔡瑁、张允、蒯通出来之后,态度来了个大反转!

    非但不阻止百姓们抢粮,还劝说一众士族门阀,把族人、奴仆、家丁都派出去,一起跟着收割粮食,而后全部献给大军,自己一粒也不要留!

    蔡、张、蒯三大家族,就是荆州士族的领头羊,他们都这般配合了,其他人谁还敢扎刺呀,纷纷的听命行事,还把家中的骡马、车辆全拿出来,帮着一起运送粮食呢,因此收割的速度更快了!

  事后有人询问,萧逸笑而不答,只是掏出一枚铜钱抛来抛去,士族门阀最是贪婪了,唯有更多更大的利益,才能让他们乖乖配合!

  “咚!--咚!咚!”

    ………………

  百姓们辛苦抢粮之时,萧逸带领玄甲军、陷阵营、丹阳兵、荆州兵……共计十万人马,组成一座座的军阵,杀奔江东大营而去!

  江东军驻扎汉水下游,对襄阳城的威胁极大,对两岸稻田更是虎视眈眈,要想让百姓们放心收割,萧逸只能主动出击,攻打江东军大营了、让他们无暇他顾了!

  沙场宿将都知道,要想打赢攻坚战,起码要有三倍以上兵力,如今两军势均力敌,主动进攻一方必然吃亏,不过萧逸另有谋划:

  其一,这次主动出击,不是要消灭江东军,而是牵制住江东军,只要三四天就可以了,因此不必以死相拼,战术上灵活机动多了!

  其二,江东军刚刚换了营地,壁垒、壕沟还没有修好,防御正是薄弱的时候,因为阴兵借道之事,人心也是惶恐不安,战斗力一落千丈!

  因此萧逸反复盘算,自己占尽地利、人和,这一战有七分胜算,至于剩下三分,就是天意属谁了?

  


  (https://www.173xsv.cc/592_592318/429245391.html)


1秒记住一起上看小说:www.173xsv.cc。手机版阅读网址:m.173xs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