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上看小说 > 我的玩家都是演技派 > 第255章 十年计划

第255章 十年计划


  楚歌第一时间想到的,自然是杀皇帝的这种可能性。

  毕竟他之前在第一阶段的时候,就成功谋划刺杀了齐英宗,而且靠着这一手掀桌子的操作,直接通关了。

  不管怎么说,这位高宗皇帝的可杀之处,绝对不少于他的这位皇兄。

  如果能杀了齐高宗,那么就算副本因此失败,楚歌也认了。

  至少也算是为了韩甫岳将军,出了一口恶气。

  只是认真推敲了一番之后,楚歌却发现这件事情的成功率,太低了。

  这事得分李浩和齐高宗两个方面来说。

  从李浩这来说,他还没到那种权倾朝野的地步。

  虽然从后世来看,秦会之权倾朝野,想冤杀韩甫岳就冤杀韩甫岳,甚至还让齐高宗上殿都常备匕首用来提防他,将整个齐朝的政治制度破坏殆尽……

  但此时,楚歌还没有那种能量。

  真正的历史上,秦会之走到权倾朝野的地步,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是经过了好几个阶段。

  复起,是因为他能跟完颜昌搭上线,能建立和议。

  而杀韩甫岳将军,虽然有观点认为是他密谋先斩后奏,但归根结底,高宗早就有了杀韩甫岳的想法,所以秦会之这么做,既是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也算是迎合了齐高宗的想法,所以在齐高宗的庇佑下,他也安然无恙。

  而后就是与金人议和,合约中有一句,“不许以无罪去首相”。

  这句话实际上达成的效果是,齐高宗几乎不敢以任何理由剥夺秦会之的相位,不管是有罪还是没罪。即便秦会之真的有罪,齐高宗也不敢论罪。

  所以,秦会之能够十几年独相,权倾朝野,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有金人给他撑腰,要靠着他祸乱齐朝的朝政而已。

  但此时,楚歌扮演的李浩,才刚刚复起成为宰执没多久。

  第一,他不打算杀韩甫岳将军,那么他干的事实际上跟皇帝不是一条心。

  第二,他还没有得到和议中金人“不许以无罪去首相”的条款,也就是说,金人此时并不会给他撑腰。

  此时的皇帝,已经打定主意要杀韩甫岳将军,与金人议和。

  而楚歌所扮演的李浩,作为宰执,或许可以阳奉阴违,或许可以想办法让皇帝的政令不出皇宫。但最终的结果,一定是被皇帝拿下。

  因为此时他作为宰执,根基不够深厚。而齐高宗,是此时无可争议的最正统的皇位继承者。

  二者的政治实力,根本就不在一个水平面上。

  那么,刺杀呢?

  成功的可能性也极低。

  之前楚歌和李鸿运能够刺杀成功,是因为齐英宗脑子抽了想逃出皇宫,半路上防护力量松懈,以至于被李鸿运用突火枪钻了空子。

  但此时的齐高宗早就经历过一次兵变,对自己的安全问题极为重视。一直躲在深宫之中,戒备森严。

  楚歌扮演的李浩虽然是宰执,但进宫之前也是要被反复搜身的。再加上没了其他玩家的配合,他几乎想不到任何行刺成功的可能性。

  所以,这件事情就陷入了一个死循环。

  行刺不行,只能搞政治斗争。

  但搞政治斗争,实力又不够。

  想要足够的实力,先要拿到金人“不许以无罪去首相”的支持,而想要得到这一支持,就得先卖国、杀韩甫岳将军。

  这不是绕了一个大圈,又特么绕回去了吗?

  如果楚歌真的冤杀了韩甫岳将军,那之后他不管再干什么,都没办法再给自己洗白了。

  因为这个时代的韩甫岳将军,就是唯一能荡平天下的神将,无可替代。

  眼瞅着目前的局势几乎陷入了一个无解的死循环,楚歌却并没有因此而放弃。

  他甚至都没想着用英灵求助的功能。

  因为他知道,这个问题问那些历史上的英灵也不见得好使。很多事情,还不如自己开动脑筋来解决。

  一番思考之后,楚歌最终下定了决心。

  拟好了十二道金牌召还韩甫岳将军的诏书。

  ……

  四月,韩甫岳将军等将领被调离军队,回到京师枢密院供职。

  五月,朝中主和派污蔑韩甫岳将军“逗留不进”,要求免除韩甫岳枢密副使之职。

  八月,韩甫岳被罢职,回旧居赋闲。

  十月,主和派诬陷韩甫岳将军谋反,将其投入大理寺狱中风波亭。

  十一月,齐金两国和议达成:齐向金称臣,将淮河以北全部划归金国,并每年进贡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

  十二月,李浩矫诏杀死韩甫岳将军,高宗事后下旨追认。

  对于到底是秦会之矫诏杀死韩甫岳将军,还是秦会之真的得到了高宗的密旨杀害了韩甫岳将军,此事已经难以考证。但不论是哪一种情况,都不改变此事的性质。

  齐高宗与秦会之一拍即合,无论是谁先谁后,无论是秦会之推说皇帝下旨,还是齐高宗推说秦会之矫诏,都无非是想尽办法将屎盆子扣到对方头上,而自己少背一点锅而已。

  毕竟他们两个人也都知道,这事干得太臭,是要背上千古骂名的。

  就这样,一切似乎都按照原定的路线,走了下去。

  ……

  十二月廿九日。

  大理寺风波亭,狱中。

  隗顺近些天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他原本是此地的一名狱卒,平日里勤恳工作,为人忠义。

  听闻韩甫岳将军北伐建功,不断收复失地,隗顺也为之振奋不已。甚至每日回到家中,还开心地与几位好友畅饮一番。

  但紧接着,朝中发生的事情就让他的心情急转直下,而且,越来越看不懂了。

  前方不断打出大捷的韩甫岳将军被召回朝中,没过几个月就被下狱。

  而从狱中传来的消息,韩甫岳将军一直在被罗织罪名,虽然没有被严刑拷打,但朝中以李浩为首的奸党想要将韩甫岳将军置于死地的想法,已经是昭然若揭。

  隗顺感到胸中一股闷气,无处发泄。

  为何?

  为何陛下对这些卖国奸佞熟视无睹?为何韩甫岳将军是国之柱石,陛下却无由地对他产生怀疑?难道在与金人的国仇家恨面前,朝中衮衮诸公的丁点私利,就如此重要吗?

  可是,他毕竟只是一介小卒。

  哪怕他心中早就已经将李浩为首的奸党骂了一万遍,哪怕知道韩甫岳将军就被关押在风波亭,可他一个小小的狱卒,又能做些什么呢?

  如果按照真实的历史发展。

  在韩甫岳将军被害死之后,隗顺这名狱卒冒着被杀的风险,偷偷地将韩甫岳将军的遗体挖出来,偷走背出城外,好生安葬。

  日后韩甫岳将军被平反昭雪的那天,隗顺已经去世,但他在临死前还是将此事告诉了自己的儿子,于是韩甫岳将军的遗骨才真正被迁到西湖畔埋葬。

  如果不是隗顺,或许韩甫岳将军就真的尸骨无存,无法安葬在墓中供后人祭拜了。

  隗顺作为一介小卒,冒着杀身之祸做出这种事情,可以称得上一句忠义无双了。

  但让隗顺没有想到的是,这一切并没有发生。

  因为在前几天,他刚刚被莫名其妙地提拔为狱官。

  这个任命,据说竟然是那位当朝宰执、他痛骂了无数遍的李浩,亲自授意的。

  此举让同僚看向他的眼神,都发生了一些变化。

  谄媚有之,不齿有之。

  几乎所有狱中的同僚,都以为他跟李浩有所勾结,要成为害死韩甫岳将军的帮凶。

  隗顺对此感到摸不着头脑,因为他与这位当朝宰执李浩,根本就是素不相识,甚至私下里没少骂这位李浩卖国。

  而在今天,作为狱官的隗顺接到命令,要害死韩甫岳将军。

  那位当朝宰执李浩,则是十足的阴谋家做派,直接遣散了所有人,自己亲自等在监狱外,要确认韩甫岳将军死了之后才离开。

  当日之事,再没有第三个人知晓。

  只是事后听说,狱中还留着韩甫岳将军写下的“天日昭昭,天日昭昭!”的八字血书,李浩则是在确认韩甫岳将军死后,就得意地离去。

  对此,真正的亲历者隗顺却讳莫如深,并在之后不久就辞官离去,隐居乡野。

  李浩将此事汇报给齐高宗,齐高宗因此而长出了一口气。

  韩甫岳将军的死讯传出,百姓莫不为之哭泣;至于金国,大臣们则是酌酒祝贺、弹冠相庆。

  一切,似乎都按照原本的历史线在走。

  只是无人注意到,一些小小的细节,发生了偏差。

  ……

  京师郊外的一处不起眼的庄园。

  楚歌扮演的李浩轻车简从,只带着一个最为信任、从不多事的仆人,来到庄园的门口,以某种特定的频率,轻轻地扣动了三下门环。

  片刻之后,大门打开了一条缝隙。

  隗顺四下看了看,确认没有其他人,这才将楚歌扮演的李浩迎了进来。

  “李相请进。”

  而李浩带来的那位仆人,则是忠心地在庄园外等候。

  来到庄园中,楚歌终于再次见到了这个历史切片中最伟大的历史人物,韩甫岳将军。

  之前在游戏中看过场动画的时候,玩家们就已经注意到了。

  与大盛朝最大的那个历史切片属于盛太祖不同,齐朝最大的历史切片,属于韩甫岳将军。

  出身农家,却能在短短的二十年中带领屡战屡败的齐军收复中原,打出赫赫威名,将一支本来一触即溃的军队打造成“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的冷兵器巅峰军队,韩甫岳将军的伟大,已经不须赘言。

  而此时,韩甫岳将军正端坐在院中,翻看手中的书籍。

  此情此景,让楚歌不由得联想到了多年前的那位神将,秦开云将军。

  或许,二者此时有许多的相似之处吧?

  看到楚歌扮演的李浩,韩甫岳将军起身:“李相。”

  如果是在之前,韩甫岳将军遇到楚歌扮演的李浩,或许只会有两种态度。

  第一种,是按照朝臣之间的礼仪,勉强维持最基本的礼貌和客套;第二种,则是在知道对方已经决定致自己于死地之后,怀着为国为民的一腔赤诚,义愤填膺地痛斥。

  但现在,韩甫岳将军的态度,却不属于其中的任何一种。

  他的心情仍旧十分矛盾,但对于李浩的看法,却发生了一些变化。

  因为,正是李浩的一番运作,才用一名与韩甫岳将军相貌相似的死囚替换了他,并将真正的韩甫岳将军偷偷地营救出来,安置在这处庄园。

  或许在之前,韩甫岳将军也将李浩视为一个卖国的奸佞,但在此之后,韩甫岳将军对他的看法,还是发生了一些变化。

  至少知道了李浩此人,或许另有谋划,而非自己原本认为的那样,绝对的不堪。

  “韩将军请坐。”

  楚歌一边说着,一边在另外的太师椅上坐下。

  这还是从狱中将韩甫岳将军营救出来之后,两人的第一次见面。

  “李相,末将有一事不明,可否当面请教?”

  楚歌点头:“韩将军但问无妨,本相必定知无不言。”

  韩甫岳将军表情有些怅然,显然这件事情已经困扰了他许久:“李相先是以十二道金牌召我班师回朝,又罗织罪名,将我下狱。可在最后关头,却又大费周折地将我救出。

  “为何?”

  楚歌沉默片刻,轻轻地叹了口气:“韩将军,你该不会真的以为,与金人媾和,是本相一人的想法吧?

  “若没有官家的授意,我只是一介无根的宰执,要想做到权倾朝野、为所欲为……恐怕,还早了几年呐。”

  韩甫岳将军沉默了。

  楚歌的这番话,直接点出了他心中最不希望看到的一种情况。

  那就是,要杀他的人,真的是当今皇帝。

  其实对于韩甫岳将军来说,当今的这位皇帝虽然有诸多不是,但在北伐的过程中,也确实是给过他一些支持的。

  而且,在忠君爱国的思想之下,韩甫岳将军的本意,还是对这位齐高宗有着一些幻想。

  原本的韩甫岳将军,多半会以为不论是金牌还是下狱,都有李浩这个奸臣活动的因素。是皇帝识人不明,被蛊惑了。

  但现在看来,这位李浩倒是清醒得很,主要是……给皇帝背锅了。

  否则,李浩为何还要费尽周折地救自己?

  如果这位李浩真是一个卖国求荣的投降派,那么不论是出于和谈的理由,又或是担心自己出将入相影响到他的地位,都该杀了自己。

  可是,这位李浩偏偏没杀,还冒着巨大的风险,将他救了下来。

  如果坚定要杀自己的并非这位李相,而是当今皇帝……

  那么李浩的这种做法,就等于是欺君之罪,一旦被发现,不仅在皇帝那里无法交代,在金人那里也无法交代。几乎意味着,他的宰执之位瞬间不保,甚至还有其他连带着的巨大风险。

  总之,暗自救下韩甫岳将军这件事情,已经足以证明这位李浩的想法了。

  但由此一来,新的疑问产生了。

  韩甫岳将军疑惑道:“那么李相如此费尽周折,又是为何?”

  楚歌轻轻叹了口气:“韩将军,本相在朝中,也并非一手遮天。

  “要杀你,这是官家和金人的意思。我或许可以抗旨,但过不了多久,我就会被罢相,而后,一个更加善于揣摩上意的人会上位,到时候,他还是会将你冤杀。

  “所以,此时的我,尚无法在明面上改变这一切。

  “暗中将你和你的儿子救下,已经是我此时所能做到的极限了。

  “至于你的那位副将……我实在是无能为力了。”

  救下韩甫岳将军的过程,比楚歌规划得还要更加顺利。

  正是因为楚歌扮演的李浩之前给自己立好了一个卖国贼的人设,所以对于齐高宗或者其他主和派、或者叫投降派的官员来说,谁救韩甫岳将军都有可能,但唯独李浩,绝不可能。

  也正是在这种灯下黑的情况,楚歌才更好操作。

  只是调换了当日里行刑的狱卒,又做出一副亲自监斩的姿态劝退了其他的官员,就成功地将韩甫岳将军救下。

  毕竟,李浩都说韩甫岳将军死了,谁还会怀疑?

  而且他的这种看似见不得光的行为,反而更加符合他的人设。所有人都会以为,韩甫岳将军确实是冤死狱中了,李浩越是遮掩,他们就越是相信。

  韩甫岳将军双眼微微闭上,深吸一口气:“不论如何,还是多谢李相的救命之恩了。

  “只是……恐怕末将的后半生也只能在乡间隐居,再也无法收复河山了。”

  这简直是明摆着的事情。

  如果皇帝只是一时糊涂、被李浩蒙蔽,那么即便此时退兵,或许有朝一日皇帝清醒过来,还有再打的机会。

  可如果这件事情就是皇帝一力促成的……

  那恐怕在这位齐高宗驾崩之前,形势都只会向着更差发展。

  而更加可悲的是,这位齐高宗此时还很年轻,而且身体还很硬朗。未来的三四十年中,恐怕都看不到他驾崩的可能性。

  而韩甫岳将军此时已经三十九岁了。

  论寿命,恐怕不论是李浩还是韩甫岳,都活不过这位皇帝。

  虽说就这样隐姓埋名、度过一生也算是个善终,但对于一心渴望收复旧地、报仇雪恨的韩甫岳将军来说,这样蹉跎一生,恐怕相比于冤死狱中,也并没有太多本质的区别。

  然而让他感到意外的是,李浩却露出了一个笑容,然后摇了摇头。

  “韩将军若是这么想,那就错了。

  “十年之内,将军还有再起的机会。”

  这次,韩甫岳将军是真的震惊了。

  十年之内有再起的机会?

  这怎么可能?

  其实早在退兵的时候,韩甫岳将军就知道这次痛失良机,以后再想伐金,可就难了。

  毕竟时移世易,多年之后兵源、粮饷、战机等等都会发生变化,那时候的事情,谁都不好说。

  所以他才会喊出“十年之功,废于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这样痛心疾首的话语。

  可若是十年后,他真的能复起抗金,总也比再无机会要好得多吧?

  没有兵源,他可以练兵;没有粮饷,他可以想办法去筹措;没有战机,那就自己去寻觅战机、制造战机。

  毕竟一代神将的意思,就是什么都可以自己做。

  只要他有这个北伐的机会,那么凭借着他韩甫岳将军的赫赫威名,凭借着他在南北两地的巨大声望,这一切都不是问题。

  真正问题在于,这个北伐的机会从哪里来?

  和议已成,未来的二三十年,皇帝都不会支持北伐。更何况,他韩甫岳将军此时已经是名义上的死人一个,又凭什么再复起成为前军大将?

  楚歌自信地一笑。

  在这一点上,他可以非常骄傲地说,自己确实比韩甫岳将军看得更清楚。

  毕竟,他知道从今往后的历史,对于这些已经盖棺定论的历史人物,也看得更加清楚。

  “当今的这位官家,确实是身体康健,活到八十岁不成问题。

  “而且,他也确实是不想再跟金人发生战事。

  “从这一点来看,韩将军你要复起的几率确实很低。

  “但是……

  “金人并不这么想。”

  韩甫岳将军的眼前一亮,静静地等待着后文。

  楚歌继续说道:“齐金两国的和议,对齐朝而言是偏安,但对金人来说却是休战。

  “未来二十年将会发生什么事情,其实并不难猜测。

  “齐朝将会随着一代名将的陨落而武备废弛,韩将军你练出的精兵将日渐蹉跎,解甲归田。然而,金人却会厉兵秣马,日夜谋划。

  “而到时,他们的目标就不再只是打草谷,而是要灭掉齐朝!

  “而此时的官家到了那个时候,也已经五十多岁了。

  “官家没有生育能力,所以他不会从太宗一系选,而是会从太祖一系选一位皇子,来继承皇位。

  “到时候金人大兵压境,这位官家多半会禅位之后,就一走了之。

  “而这位新君的人选,其实我已经大致确定了。他自五岁起就养在宫中,为人忠孝仁义,此时已经十五岁了。而他对于韩将军你,是极为欣赏和倚重的。

  “等这位新君即位,韩将军又何愁不能再起?”

  楚歌的这番话当然并不是他的凭空臆想。

  真实的历史,就是这样的。

  在和议之后的二十年,完颜海陵撕毁和议攻击齐朝,齐朝守军一触即溃,金人直接打到了长江边上。

  如果不是开了挂,天降猛男赵彬甫,在牛渚之战打赢了金人,以至于完颜海陵的军队哗变,恐怕齐朝的历史在那一年,就要划上句号了。

  而这时,已经五十多岁的齐高宗心灰意冷,或许他终于明白了这种和约根本靠不住,或许他已经对朝政感到厌倦,于是甩手当起了太上皇。

  而他选的继承人,就是在整个齐朝排得上号的明君,孝宗皇帝。

  孝宗皇帝重用了赵彬甫,还尝试了北伐。可赵彬甫再怎么是天降猛人,也终究是个文官,不是武将。所以这次北伐是交由另一位将领统兵,种种因素之下,最终还是失败了。

  于是,历史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齐高宗有名将,但他是个废物;齐孝宗是个明君,可是当他想恢复河山的时候,手上却没有名将了。

  假如当年韩甫岳将军没死,那么到齐孝宗的时候,韩甫岳将军也才六十岁。

  仍旧是能打的。

  在这种可能性中,或许一切都会变得不同。

  而现在,楚歌就是在努力让这种可能性成真。

  韩甫岳将军的眼眸中,果然开始亮了起来。

  可是随即,他又意识到李浩说的这种可能性,其实有很多细节是经不起推敲的。

  “李相,这个计划未免有些……太过理想化。

  “末将有两点疑问。

  “第一,就算当今的官家那时候成为了太上皇,可若是按你说的,这位新皇十分讲究孝道。那么到时候他能否排除当今官家的影响,重用我再启北伐?

  “第二,二十年……未免也太长了一些。虽然到时候我已经六十岁,但还能不能再打,恐怕就不好说了。

  “更何况,李相你还能再坚持二十年吗……”

  李浩的人物设定,与秦会之一样,比韩甫岳将军要大十三岁。而且,他的身体素质必然也远不如韩甫岳将军。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秦会之在十几年后就死了,根本坚持不到牛渚之战的时候。

  可韩甫岳要复起,朝中无人是不行的。

  楚歌微微一笑:“韩将军的担忧,我当然也想过了。

  “我确实活不过二十年。

  “韩将军到时候要复起,除了皇帝的支持之外,朝中的支持也必不可少。

  “而且,金人必须尽快来打,否则韩将军你的身体也有可能会出问题。毕竟这个计划如果纯粹寄希望于韩将军你活到六十岁还身体健康,未免有些太不可靠了一些。

  “这一战,最好是在十年内到来。

  “所以,这十年中,我还会不断布局。”

  韩甫岳将军一怔:“如何布局?”

  楚歌起身,在院中走了两步。

  “第一,我会按照和议中‘不可以无罪去首相’的说法,将大权独揽,在朝中不断培植自己的势力。并在十年之内,做到朝中大事一言而决。

  “第二,我会假意与金人勾结,不断给金人传递情报,同时在前线做出军备废弛的样子,诱使他们更快发兵。最好是十年内,就下定决心起兵灭齐。

  “第三,太上皇确实有可能会对此做出干涉。但我有办法,让他再也没有办法干涉。”

  韩甫岳将军的双眼圆睁,充满了震惊。

  显然,哪怕是像他这样的一代人杰,在听到楚歌这种大逆不道之词的时候,也感到由衷的惊讶和震撼。

  听这话,似乎是要弑君?

  可是……皇宫戒备森严,这事岂会有那么容易?

  楚歌淡然一笑:“韩将军,这就不劳你操心了,我自有办法。

  “你现在的任务,就是在这里耐心等着。读一读兵书战策,写一写自己的兵法心得。

  “十年后,我保你还有壮志再酬的机会!”


  (https://www.173xsv.cc/618_618117/732393985.html)


1秒记住一起上看小说:www.173xsv.cc。手机版阅读网址:m.173xs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