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堵车
第168章 堵车
【拉偏架的网友#
太好笑了,某书上港、澳同胞,因为争到底谁的车多堵了周末去珠海的路而吵得不可开交。
澳门网友说自己限号,但港不限号,所以是港的问题。
香港网友说澳喜欢插队,所以是澳的问题。
期间还穿插着吃瓜的粤人~
看热闹的珠海人~
虽然看不懂他们用粤语吵架,但拉偏架帮澳的其他省网友~
因为一边倒而恼羞成怒的港人等等等等……
还有出主意的网友,既然港车说澳车多,澳车又话港车多,干脆分两条路好了,到时候谁堵谁尴尬(o—o)
真的是好生动的群像啊~】
评论区
(小澳打小就听话守礼,怎么会做那种蛮横的事 [看])
(嫡澳没错)
(澳门你是嫡子,嫡子是不会有错的你记住)
(香港网友:那我们是庶港呗[流泪])
(哈哈哈哈哈被你们笑死)
(港,这次你先委屈一下,下次你跟蛙蛙吵架我一定支持你!)
(澳门网友:我们嫡澳人少还限号,快给我们一座新大桥)
(别管,我们有灵活的判断标准[泪奔])
(你们都在维护澳澳,有没有人在意一下我们珠海要堵死了[泣不成声])
(香港网友:各位内地哥姐们,这只是部分人的问题,不是全部都这样的,别发卖我[流泪])
(别怕,内地各省份之间有时候还打嘴仗呢,不涉及原则问题,吵就吵呗[九转大肠])
——————
看着天幕上车水马龙,望不见尽头的道路,车头连着车尾,黑压压一片,宛若游龙。车辆前头的车灯微微闪烁,像一排排星子,真是别有一番风味。
不过,后人对这种场景好似很闹心呢。
也是,真着急的话,哪里静的下心来看这些景色,等久了确实容易烦躁。
后世交通如此顺便,各地人来人往,管理起来想必也是极其费心的。
一些时空的朝廷看着那忘不了尽头的车,脑袋都大了。
毕竟朝廷总是要比百姓想的更多的。
他们暗自庆幸,幸好如今不是后世。虽然羡慕后人的生活,但那样庞大的流动,还仅仅只是一地,再想想后人喜爱游山玩水,来回奔波,秩序如何维护啊!!!
毕竟大量的流动是很容易生乱的,没有后世那样发达的生产力,他们真的敬谢不敏。
对于拥堵,最能感同身受的,估计就是处于中原盛世之时的人了。
唐代繁盛时,长安城是最大的都城,人口众多,如果没有严格的交通秩序,不仅耽误个人私事,甚至还可能会耽误家国大事。
因此,唐朝在交通方面是有明确规定的。
李世民看着天幕中的马咽车阗,心思百转,已经在想大唐的通行状况了。
古时百姓出行可没有天幕这般方便,堵车也是坐在车中等待。
他们只有畜力车、木船、轿子,牲口拉车这样简单的几大类,南方水多选择乘船,而在北方多用马车、或者骑行牲口,有钱的人家可能会乘坐轿子,不然就只能靠着自己的一双脚来赶路。
而长安城内平民百姓都是步行,禁止任何人在街市上快马行驶。若有违反者,重则杖责,轻则审问警告。
若是大唐国力愈发强盛,往来长安之人只多不少,或许大唐对于通行状况能有更好的规章呢……
李世民思考着。
关于分流,先秦古籍《考工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序三门。”
王城外之三门,三门中有三途,男子由右、女子由左,车由中央。
在唐太宗以前,路上行人,车辆往来,尚无左右之分,靠“金吾晓传呼,以戒行者”。
即派专人在城内街道上游走呼叫,维持行人交通秩序和戒备防务。
后来,中书令马周提出了“城门入由左,出由右”这个行走法则,出入城门,进入的人左行,出去的人右行。
这个方法被李世民采纳了。
……
相比一些人对于交通的感叹,也有人好奇起来,怎么后人对某些地方的态度有些微妙,相比于另外两处,倒是比较偏袒澳地。
甚至连嫡庶都扯进来了,真是令人哭笑不得,还有港地后人开玩笑说什么不要发卖他,难不成后人也分嫡庶?
古时的宗法制也强调嫡长子继承制,正妻所生的长子拥有优先的继承权和地位。
嫡庶不仅是家族内部的等级划分,也是社会地位的象征。婚姻和家庭背景往往决定了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因此,嫡子因其母亲的地位,往往在社会等级中占据较高地位。
到了隋唐,科举制兴起,选官不再完全依赖于出身,庶生子也有机会通过才能获得官职,从而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
宋朝时,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普及,嫡庶之分的观念开始有所淡化。
像《红楼梦》中,对嫡庶之分的描写就不如人们想象中那样严格。
靠前些的时空可能还会因为后世拿嫡庶开玩笑而不悦,往后的时代或许就置之一笑了,反而对于后人口中的三个地方更加好奇。
这三个地方……都是沿海呢。
而且偏偏处于边境。
想起后世的状况,哪怕天幕从没有细说过,一些敏锐的人已察觉出了不同。
朱元璋皱了皱眉头。
又是海,他对于大明的经济问题绞尽脑汁,海能解决他的烦恼吗。
后世的时局他也有所了解,不过看后世朝廷这样励精图治,朱元璋还是更为自己的大明忧心。
哪个朝代都有不让皇帝省心的地域。
比如蜀地,还有句“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未治”的古语。别看它在西南,但那是皇帝最操心的地方。
为控制好蜀地,元朝时就有汉官建议,把汉中划给陕西行省。因为汉中一直是出入四川行省的交通要道,如果把汉中从四川行省划出来,控制了出入蜀地要道,那就没有人能割据了。
还有淮海,指江苏、山东、河南、安徽四省的交界的地方。这个地区的中心大概在徐州。
它是帝王之乡,出过刘邦、项羽、朱全忠等人。如果古时成立淮海省,那聚集在这个省域内的人就是皇帝最闹心的地方。
陈胜、吴光起义发生在这一地区,黄巢起义在这里,梁山好汉也属于这一地区,杜伏威,王仙芝、张士诚、朱元璋等人的起义也在这一地区。
为了有效控制这一地区,皇帝把徐州划给了江苏管辖,这样就失去了中心了。
在清朝时,南京也是令清朝皇帝蛮头疼的一个地方。十朝古都,而且频海邻江,能够辐射东南。
太平天国在南京建都后,清朝也是费了很大劲才算剿灭。所以清朝后来就把芜湖划给了安徽。因为芜湖是南京的南大门,清朝皇帝认为把芜湖给南京分开了,谁也不敢在南京做乱。
还有山海关,北部游牧部落基本都是从北向南打,只要山海关打下来,中原就尽收眼底。
金国、蒙元和满清都尝到了山海关甜头,也意识到山海关的重要性,所以金、元、明、清的皇帝为了巩固统治,就把都城选在北京。
因为这里离山海关最近,防范加强,山海关成了内关,防范前沿就要往北推了。
……
因着这些经验,各时空对于天幕上的后人讨论偏袒那个地区也没多在意,不过就是玩笑调侃,他们也跟着笑一笑就罢了。
(https://www.173xsv.cc/2337_2337210/11110974.html)
1秒记住一起上看小说:www.173xsv.cc。手机版阅读网址:m.173xs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