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上看小说 > 孟获,身为南蛮为大汉续命五百年 > 第206章 迎娶关银屏

第206章 迎娶关银屏


每当孟获走访村落,总会有成群结队的村民前来欢迎,他们用最朴实的方式表达对孟获的感激之情——有老人拉着他的手,感谢他带来的丰收;有孩童围着他,好奇地观看这个带给他们父辈希望的人;还有妇女提着自家做的饭菜,希望他能够尝尝他们的心意。

  在这些感激的百姓中,也涌现出不少积极学习、勤奋实践的新农民。他们在孟获的鼓励下,成为了各自村落的技术骨干,继续传播和教授更多的人。这种由点及面,逐渐扩散的效应,极大地加速了新技术在蜀汉的普及。

  诸葛亮见状,更是对孟获赞赏有加。他常说:“孟获不仅仅是一位勇猛的将领,更是一位懂得民心、善于治理的智者。”两人的关系在这样的合作中愈发密切,共同为蜀汉的繁荣稳定不懈努力。

  蒋琬等一众蜀汉群臣虽大多都是佩服孟获,但也有担心的。

  “丞相,如今孟获民望颇高,若是长此下去,恐生变故啊。”杨仪对诸葛亮进言道。

  诸葛亮摆摆手,从容回应:“无需担忧,孟获暂时不可能反叛。”

  诸葛亮深知孟获的为人,以及他与蜀汉合作的初衷。他知道孟获之所以能够深得民心,是因为他的真诚和务实,而并非出于对权力的渴望。

  更何况,孟获与诸葛亮之间有着深厚的战略同盟关系,两人都明白,只有共同携手,才能为蜀汉带来长久的稳定与繁荣。

  实际上,孟获的高民望不仅没有成为蜀汉的威胁,反而成为了一种资产。他的影响力使得各项改革措施得以迅速而平稳地推行。民众对于朝廷的信任,很大部分源自于孟获这位深受爱戴的将领的推荐。

  此外,孟获也很清楚,他之所以能够得到如此多的支持与信任,背后有诸葛亮的深思熟虑和无形的支撑。两人的合作关系,在民间传为佳话,增强了百姓对蜀汉政权的认可,使得蜀汉的政治更加稳固。

  随着时间的推移,孟获继续以他的诚恳和努力,帮助更多的村民走上富裕之路。而诸葛亮则在幕后,默默地支持和指导,确保蜀汉的大政方针不受个别人物影响,稳健前行。

  这种基于互补与共识的合作,最终证明了其对蜀汉长远发展的巨大价值。在孟获的带动下,新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极大地提升了蜀汉的粮食产量和自给能力,为国家的稳定和人民的幸福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而孟获在处理政务,推广民生工程的时候,也不忘与自己两位夫人增进感情,将日子过得蜜里调油,可是孟获的追求。

  “两位夫人,为夫有一个梦想。”这天孟获在两位夫人面前一本正经的想要使坏。

  “夫君,是何梦想?”孙小虎好奇道,她生性单纯,对孟获也最是信任。

  “为夫想要多几个孩子。”孟获一本正经的说道。

  孙小虎顿时闹了个大脸红,而祝融夫人却是笑骂道:“怎么?没让你播种吗?还是你想自己生孩子?”

  “呵呵呵,这不是嫌播种的速度太慢了吗?”孟获一副猪哥样。

  “那你待如何?”祝融夫人柳眉一竖,有些嗔怪的看着孟获,她是误会孟获嫌弃她和孙小虎怀不上孩子了。

  “你且附耳过来。”孟获神神秘秘的说道,待孟获悄悄的把话说完,祝融夫人也是面红耳赤。

  “你休想,哼!”祝融夫人一跺脚,红着脸逃走了。

  留下孙小虎一脸疑惑,“夫君这是和姐姐说什么了?瞧把姐姐羞的。”

  “呵呵呵,你晚上自然就知道了。”孟获笑道。

  这晚上,孟获在孙小虎房间就寝,本以为今天没有机会了的孟获,正准备睡觉,却听到门吱呀一声打开了,然后就是一个长长的好梦。

  孟获这晚又做了一个梦,这晚,他没有梦见汽车,而是梦见自己牵着两匹骏马出行,一匹性格温驯,一匹野性难驯。他决定今天不坐马车,而是骑马出行,体验一番不同的风情。

  孟获首先牵出了那匹温驯的白马,它有着光滑的皮毛和柔和的眼神,十分适合安静的漫步。他轻巧地跨上马背,马儿轻轻地踱步,就像是那辆娇小的小轿车,平稳而又舒适。他们穿过王城的大街小巷,孟获微笑着向路旁的百姓挥手致意,白马也很有灵性地配合着主人的节奏,让这段骑行显得尤为亲切和谐。

  离开城区,孟获换骑了那匹野性十足的黑马。这匹马初见之下就给人一种强烈的力量感,正如越野车一般,充满了动力与激情。孟获跃上马背,双腿轻夹马腹,黑马便如离弦之箭般冲了出去。他们奔驰在通往城外的官道上,速度快得让路旁的景色变成了模糊的影子。

  强劲的风从孟获的耳边呼啸而过,他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自由和刺激。马蹄踏在坚实的土地上,发出节奏感极强的声响,伴随着孟获的欢笑声,在空旷的田野上远远传开。

  经过一段激烈的奔驰后,黑马渐渐放慢了脚步,孟获也从那份兴奋中缓和了过来。他抚摸着黑马的脖颈,感受着它仍然急促的呼吸和汗水浸湿的皮毛。这份深厚的情感,让他对生活的热情更加高涨。

  随后,孟获时而骑着白马慢慢行走,时而换乘黑马驰骋风云,两种截然不同的骑马体验,给了他不一样的感受。

  清晨,孟获带着满足而疲惫的神情躺下休息。

  他静静地躺在孙小虎的身旁,而祝融夫人却是害羞的穿上衣服跑回了自己房间。

  孙小虎看到,在晨光的照耀下,孟获的脸庞显得更加坚毅和温柔,将她都看痴了。

  “夫人,我再睡一会。”孟获抱着孙小虎沉沉睡去。

  孟获这日子过得,当真是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孟获这好日子还没到头,这边家中播种不断,那边诸葛亮已经来信催促,要孟获前去迎娶关银屏了。

  刘禅小皇帝已经下旨赐婚,现在就等孟获前去迎娶了。

  孟获知道,他的使命并未结束,他需要继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完成这趟旅程。于是,在与孙小虎和祝融夫人告别后,他骑上战马,带上彩礼,踏上了前往成都的路。

  成都,蜀汉的都城,繁华而庄重。街道两旁,古树参天,商铺林立,人们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在此来此的孟获,心中却有些紧张,这次来成都,不仅仅是为了迎娶关银屏,更是为了稳固自己在南中的地位,以及加强与蜀汉的关系。

  在进入成都之后,孟获先去拜见了诸葛亮。

  诸葛亮对他说:“孟获,你此番前来,不仅是为了婚姻,更是为了国家。你需谨慎行事,切勿失了礼仪。”

  孟获点头答应,心中却有些不悦。自己身为南中的王,难道还需要别人来教他如何行事吗?但他知道,诸葛亮是为他好,于是他压下心中的不满,恭敬地回答:“丞相放心,我必不负重托。”

  离开了诸葛亮的府邸,孟获来到了关银屏的住所。关银屏是关羽的女儿,武艺高强,美貌如花。孟获见到她时,心中不禁暗暗称赞。

  在古代,对于女性的美貌,诗人和作家们总是极尽描绘之能事,以最华美的词汇和最生动的比喻来赋予她们超凡脱俗的外貌。关银屏作为关羽的女儿,不仅继承了父亲的英雄气概,更拥有着一种难得一见的美丽。她不仅令孟获在初次见面时为之心动,甚至在两千字的详尽描述中,我们仍难以完全描绘出她的美丽全部。

  关银屏的美貌,犹如盛夏的莲花,纯洁而不失华丽的绽放。她的每一个微笑,都能令人瞬间忘记世间的烦恼,她的眼神中透露着智慧与坚定,犹如深潭中明亮的星辰,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她的头发黑如漆夜,长长低垂至腰际,波光粼粼,散发着淡淡的光泽。在阳光的照耀下,就像是沐浴在朝露中的黑珍珠,泛着柔和而神秘的光芒。

  她的皮肤白皙如同冬日初雪,细腻光滑,又似轻柔的羽翼轻拂。脸颊上微微的红晕,仿若清晨的第一缕曙光,温暖而不炽烈。高挺的鼻梁显得尊贵而优雅,薄薄的唇瓣间,总是挂着淡淡的笑意,让人感到无比的亲切与温馨。

  关银屏的身材匀称健美,她行走间流露出的是一种不动声色的英气与力量。她的每一个动作都显得自然而流畅,仿佛是大自然赋予的节奏,使她在众星拱月中依然独自发光。一袭蜀锦制成的服饰更是衬托出她曼妙的身姿,服饰上的刺绣凤凰图案振翅欲飞,似乎在向世人展示着她不凡的身份与气质。

  但关银屏的美不仅仅在于她的外貌,更在于她那难以复制的内在气质。她聪明睿智,才华横溢,无论是武艺还是文学,都有着独到的见解和造诣。她能在战场上挥剑定乾坤,也能在文坛上提笔泼墨,展现女性独特的柔韧与刚毅。这种内外兼备的美,使得她在人们的心中,成为了一个传奇般的存在。

  尽管文字极力描绘,但关银屏真正的美丽却远远超出了笔墨所能表达的范畴。她是那种站在千山万水之上,令风云变色,日月失辉的女子。她的美丽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心灵上的震撼。

  当孟获见到关银屏时,他被她那无与伦比的气质深深吸引。

  关银屏见到孟获,也露出了微笑。两人一见如故,仿佛早已相识。

  然而,就在孟获以为一切顺利时,意外却发生了。原来,关银屏有一个青梅竹马的恋人,名叫李遗。李遗是蜀汉的名臣之后,英勇善战,深得人心。他听说关银屏即将嫁给孟获,心中不甘,决定前来阻止。

  李遗找到关银屏,对她说道:“银屏,你真的愿意嫁给孟获吗?你可知道,他已经有了两位妻子?”

  关银屏听后,沉默不语。她知道李遗的心意,但她也知道,这是一场政治联姻,她无法抗拒。于是,她对李遗说:“李将军,我知道你的心意,但我不能违抗皇命。你我缘分已尽,你还是忘了我吧。”

  李遗听后,心如刀绞。他知道自己无法改变关银屏的决定,只能黯然离去。

  孟获得知此事后,心中也是五味杂陈。他知道,自己的到来给关银屏带来了困扰。但他也没有办法,只能继续完成这趟旅程。

  终于,婚礼的日子到了。孟获身着盛装,骑着高头大马,前往皇宫迎娶关银屏。街道两旁的人们都在欢呼雀跃,庆祝这场盛大的婚礼。

  阳光洒满了成都的大街小巷,金色的光辉似乎也在庆祝这对新人的盛典。红旗招展间,锣鼓声声伴随着喜庆的乐曲,成都市民们簇拥在道路两旁,他们的脸上挂满了笑容,眼中闪烁着期待。小孩子们在人群中穿梭,争夺着从天而降的喜糖和彩花,欢声笑语中充满着浓厚的节日气氛。

  在皇宫中,孟获见到了刘禅小皇帝。刘禅微笑着对他说:“孟获,你终于来了。关银屏是我的义姐,你要好好待她。”

  孟获恭敬地回答:“陛下放心,我必不负陛下厚望。”

  三拜九叩之后,关银屏与孟获交换了婚姻的誓言。在众人的见证下,他们的话语铿锵有力,承诺相守到老,永结同心。仪式庄重而美丽,古老的传统在这一对新人面前得以重新演绎,他们的婚姻成为了人们口中传颂的佳话。

  婚宴丰盛,宾客们鱼贯而入,依次落座。桌上摆满了色香味俱佳的佳肴:蒸腾的馒头、油光锃亮的红烧肉、香酥的鸭脯,以及一系列精美的点心和果盘。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人们的兴致随着美酒佳肴而愈发高涨。

  此时,关银屏站了起来,她邀请所有宾客一起观赏精心准备的歌舞表演。舞者们穿着缤纷的舞裙,随着悠扬的曲调旋转跳跃,在织锦的帷幕前,如同彩蝶翩跹。歌者清亮的嗓音穿透了整个宴会场,旋律悠扬婉转,让人沉醉。

  随着夜幕的降临,灯光点亮了宴会的每一个角落。金碧辉煌的宫殿中,笑声和欢歌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热闹非凡的画面。天空中燃起了五彩斑斓的烟花,它们在夜空中绽放,如同为这对新人祝福的绚烂之花。

  在这样一个充满喜悦和温馨的夜晚,关银屏与孟获站在宫殿的阳台上,手牵手望着天空中璀璨的烟花。他们的眼中映照着彼此的身影,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

  婚礼结束后,孟获带着关银屏回到了南中。

  孟获与关银屏同乘一辇,由精壮的南中士兵护卫着,缓缓行进在回乡的山路上。随行的还有驮满彩礼的马队和满载珍宝的软轿。一路上,山林间传来鸟儿愉悦的叫声,似乎也在庆祝他们的新婚。

  到达南中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孟获族人搭建的彩门,彩门上缀满了鲜花和翠绿的叶片,族人们穿着节日的盛装,欢声笑语中充满了期待。

  孟获一下车辇,族中长者们便围了上来,他们带着敬重的目光,向孟获和关银屏赠予了最美的祝福。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孟获带领关银屏来到了他的住所,一座融合了南中特色的建筑,既有山野的粗犷,又不失精致。

  祝融夫人,孟获的正妻,早已听闻关银屏的到来,她身着族长夫人的正装,腰间佩戴着象征地位的金属腰带,脸上带着和蔼的微笑;而孙小虎则身穿轻柔的绸衣,面带羞涩的笑容。两位妻子看相着关银屏,眼中流露出复杂情绪,但更多的是好奇与欢喜。

  孟获为三位妻子互相介绍。他首先向关银屏介绍祝融夫人,提到她不仅是自己的妻子,还是族中的女智者,一直以来都是他的得力助手。接着,他轻轻地拍了拍孙小虎的肩膀,温柔地告诉她,尽管年轻,却以温柔和善良闻名于吴国。

  关银屏以公主的身份,自然有着不凡的气质,但她并没有因此显得高傲,反而屈身向两位妻子问好,表现出了极高的修养和对这场婚姻的尊重。她用略带羞涩的口吻,向祝融夫人与孙小虎表达了想要融入这个大家庭、学习南中文化的愿望。

  晚宴上,祝融夫人主动邀请关银屏体验南中的传统美食,一道道佳肴被端上桌,每一种菜肴都蕴含着南中的风味与故事。祝融夫人详细介绍每一道菜的来历,关银屏聆听着,偶尔插话询问,气氛逐渐融洽。

  餐后的闲暇时光,孙小虎悄悄走到关银屏的身边,递给她一串自己编织的手链,这是南中的习俗,意在表达欢迎和友好。关银屏接过手链,感激地拥抱了孙小虎,两人的距离在无声中拉近了许多。

  夜幕降临,孟获提议一同散步于城中。月光如水,洒在蜿蜒的石径上,四人漫步其间,谈笑风生。孟获与祝融夫人带头,讲述着南中的奇闻异事,而关银屏与孙小虎紧随其后,交头接耳地分享着彼此的趣事。

  这初见之夜,对于四个人来说,都是一次难得的体验和深刻的记忆。不同的背景与性格在这一刻开始慢慢交融,而孟获的心中更是百感交集,他知道这才仅仅是开始,真正的挑战和调整还在后头。但看到三位妻子能和谐相处,相互尊重与理解,他的心中充满了希望与期待。

  公元230年,吴大帝黄龙二年,也是蜀汉建兴八年。

  孟获从吴国回来已经快一年了。

  整个三国风平浪静,大家都在养精蓄锐,像极了暴风雨前的宁静。

  这一年,蜀国国力明显增强,粮仓丰满,民心所向。诸葛亮站在成都的城楼上,望着繁华的市集,心中暗自欣慰。他知道,这一切的成就,离不开孟获带来的那些先进技术和设备。

  同时,诸葛亮也没有忘记加强对吴国的警惕,他在蜀汉边境布置了足够的兵力,以防不测。

  这一年孟获家里添了三个大胖小子,二儿子孟赞,乃是孙小虎所生;三儿子孟德乃是关银屏所生,四儿子孟龙乃是祝融夫人的第二胎。

  孟获虽然有些不靠谱,但生孩子这事,他是认真的,又不是养不起,人口在古代就是资源,在自家就是家族力量,家里没人再大的家业也要跨,家里有人,就算把这个家打烂了,那也是烂在锅里。

  刘邦就是这么干的,汉朝的藩王皆是刘姓,只是可惜了,没几个争气的,刘表、刘虞、刘岱、刘宠、刘焉,这些个封疆大吏,最后都没斗赢几个外姓。虽然刘邦的策略没成功,比较可惜,但不失为一个好的策略。

  孟获和诸葛亮在这一年里整兵备战,如今兵马齐备,粮草充足,现在只等一个机会,便可行事了。

  “大王,能调动的兵马已经全部调到汉中去了。”姜维向孟获汇报起来。

  “这次调动了多少兵马?”孟获将手中兵书放到一旁,抬首看向姜维。

  “总共二十五万兵马调到了汉中,如今各处除了必须留守的军卒,能调的都已经调走了。”姜维汇报道。

  姜维站在大帐之中,身着铁甲,目光如炬,他的身姿显得尤为挺拔。手中握着一卷竹简,其中详细记录了南中各部兵马的调动情况。

  “大王,此次除了汉中的二十五万兵马,南中诸族也响应号召,彝族、白族等各部落勇士纷纷拿起武器,加入了我们的队伍。”  姜维的声音铿锵有力,充满了士气。

  孟获听后,浓眉微微一挑,嘴角露出满意的笑意。他知道,这些年的努力没有白费,蜀国的实力在慢慢膨胀,如今已是兵强马壮。

  “很好,有这些部落的加入,我蜀国更是如虎添翼。只是,那些部落兵备如何?可有装备充足的铠甲和武器?”  孟获关心地询问。


  (https://www.173xsv.cc/4687_4687590/11110936.html)


1秒记住一起上看小说:www.173xsv.cc。手机版阅读网址:m.173xsv.cc